期末点睛(4)—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讲义(机构)(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点睛(4)—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讲义(机构)(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2020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点睛(4)
初三知识点多,题型变化多样,我们选择几个相对考核频率大的问题,从考题设计、审题思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归纳培优。结合具体典型例题的解题实战进行深化巩固。
【重点题型与考核方向】
消化系统相关
消化系统分为均衡膳食与消化系统两块内容,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①明确人体所需七大营养素;更要明确糖类、蛋白质、脂肪三中营养物质的作用和在人体中担任的角色。
糖类:供能物质;
蛋白质:结构组成物质;
脂肪:储能物质;
②明确消化道组成器官及排列顺序、消化腺名称对应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液的作用;明确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区别;知道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及活性影响因素(PH值、温度等),知道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③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各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过程、有关消化液种类、消化终产物:
淀粉(口腔、小肠)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胃、小肠)多肽氨基酸
脂肪(小肠)甘油+脂肪酸
⑤小肠之所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小肠很长——消化、吸收;
小肠表面有很多褶皱及小肠绒毛——消化、吸收;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
小肠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
⑥消化道不同部位对应吸收的营养物质: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另外还有酒精(非营养物质);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典型题为消化系统图像分析题,明确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终产物等知识,将消化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理解其工作机理,即可较好的完成问题解决。
循环系统相关
循环系统相对内容较多,可考核的点也较多,需要学生切实明确知识点包含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机理性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只是记忆对于理解程度有更大要求:
①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血液、淋巴液、淋巴结;
(本章节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血液循环系统部分,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心脏的结构、瓣膜的作用等也需要掌握;
心脏分为四腔,左右分隔,左心室心肌壁最厚;
②血液的相关: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
血液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
血浆起到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
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起吞噬、抗传染的作用;红细胞,无细胞核,起到运输的作用;血小板,无细胞核,起止血凝血的作用;
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③要分清楚血液的动、静脉名称根据含氧量多少决定、血管的动、静脉名称根据血液流动方向来决定;
明确血液流入某部位题型中,流入、流出血液动静脉各种组合对应部位名称;
毛细血管特点:血管壁最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血管管径最细(红细胞单个排列依次通过);
血液流动速度最慢
动脉血管才能测出脉搏;
血压有舒张压与收缩压之分;
④ABO血型系统:
要明确四种血型中红细胞上凝集原与血浆中凝集素的各自组合;
对应的典型题型中两个条件——特别是第二个条件的两层意思要明确。(整体题型解题构架为:第一个条件目的是将四个人以两人一组分成两组,并且大致明确各组中的两种血型种类;之后,第二个条件的两层意思,各自在两组中各自确定一种血型,从而达到四人四种血型全部被推断出)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必要时也要进行交叉配型(交叉血检);
(少量、缓慢输血情况下,AB型血为万能受血者;O型血为万能输血者)
⑤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⑥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⑦炎症:白细胞过多;
⑧要会画血液循环图,从而分析具体物质流经路径;
补充:血液功能:运输氧、养料、二氧化碳等废物;吞噬病菌;调节体温。
典型题型为:
Ⅰ、血液成分表格数据分析题:白细胞数值偏高(可能为炎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指标偏低(贫血);血小板数值偏低(凝血障碍);
Ⅱ、打针、吃药、挂点滴等,具体药物或者物质在人体中流经的路径考核;具体血管中血液中物质组成变化情况考核;(通过血液循环图进行分析);
3、新陈代谢与能量获得相关
新陈代谢需要我们对无氧呼吸有关的生活事例能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与理解,特别是有关长跑腿酸、酿酒过程中的原理性科学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回答都需要掌握:
①人体每天生理活动所需能量大多数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②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作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有机物所含能量,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等量葡萄糖,有氧呼吸途径释放的能量要比无氧呼吸多很多。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酵母菌、植物细胞:
乳酸菌、动物细胞:
注意:要明确两种无氧呼吸文字表达式中,最大的区别除了代谢产物的不同外,更为重要的有无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此气体的产生,在具体题目中考核较多也较隐藏(酿酒过程中定期开盖放气)
③对各动物的呼吸器官要掌握;
④各物质代谢终产物:
葡萄糖——二氧化碳+水;
脂肪——二氧化碳+水;
蛋白质——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水;
⑤人体的排泄:
科学上定义的排泄指的是人体代谢终产物从体内环境排出体外的途径;包含排汗、排尿、呼气。
补充:
长跑腿酸问题中,需要我们明确一点:整个过程中依然是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强度。
酿酒问题中可以考核的问题很多:器皿的煮沸消毒、消毒后要冷却后才能加入原料与酵母菌、酿造前开盖一段时间的目的是增加酵母菌数量缩短酿造周期、酿酒过程中需要密封器皿的原因、酿造后内容物出现菌斑或浑浊的原因......等等
【该部分内容,酿酒实验题为重点考核题型】
4、泌尿系统相关问题
①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产生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②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的外形和位置: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一对,形像蚕豆。
肾的结构:
肾脏由肾皮质与肾髓质构成,基本功能单位为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与肾小囊构成;
③肾单位两个基本功能: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本质上是渗透、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血液流经此处不会消耗氧气。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水分等重新吸收回周围血管中,浓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消耗氧气。
尿液的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除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外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形成尿液。
代谢的多样性
①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②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和异养(不能自己制造营养,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食物),异养又包括捕食、腐生和寄生。
【相应例题精讲与方法落实】
【例1】如图,曲线表示某物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由此可知:(
C

该曲线表示葡萄糖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该曲线表示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④内含有胰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
⑤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由于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较短,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将糖类消化为葡萄糖。
分析图示可知,该曲线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故A、B项错误;④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内含有胰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故C项正确;很明显④是小肠则D项错误
【例2】某同学列出的数学关系表如下,表中由错误的一项是(
A


B、②
C、③
D、④
解析:输血时以输同行学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也需少量、缓慢输血),A行学的人可以接受A型血、O型血,A型血可以输给A型、AB型血的人;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B型、O型血,B型血可以输给B型、AB型血的人;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AB型血可以输给AB型血的人;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如果异型血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血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异型血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受限于实际条件不得已才采用。故A错误。
【例3】再一次医疗事故中,以生错误的将B型血输入A型血的病人体内,造成病人的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这些红细胞团最有可能堵塞病人的(
B

脑部毛细血管
B、肺部毛细血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
D胃部毛细血管
解析: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流向右心房,从右心房流向有心室,再经肺动脉流向肺部毛细血管,因此选B。
【例4】如图时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变化情况,Ⅰ、Ⅱ、Ⅲ、Ⅳ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C

若该物质为氧气,则Ⅲ表示组织细胞
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Ⅰ表示肺
若该物质为尿素,则Ⅲ表示肾单位
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Ⅰ表示小肠
解析:依据图像,血液流经不同位置处时,该物质的含量先下降,之后又有所增加,最后又下降。若该物质为氧气,则Ⅰ、Ⅱ为组织细胞,Ⅲ为肺部毛细血管,Ⅳ为肺静脉;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Ⅱ为肺动脉,Ⅲ为肺部毛细血管(肺);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Ⅲ表示小肠。故,综合可知,答案选C。
【例5】肾衰竭患者体内留多种毒素及代谢物,通常需要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时,透析液中排除的物质主要是(
C

解析:透析排出的是人体多余的或对人体有害物质,而,之所以肾衰竭患者要去做血液透析,就是因为透析的作用就是对肾脏本身功能缺失部分的补足。所以,透析液中排出的物质就是相当于原尿中液体中的溶质部分,故,选C。
【例6】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血液通过③后,尿酸、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④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谁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①
解析:图中③是肾小球,当血液途径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血液还是动脉血。
综合以学知识即可得到答案C。
【例7】如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⑴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

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
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
左心房

⑵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再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完成血液循环中的

循环。
⑶心脏主要由
肌肉
组织构成,心脏壁最后的腔时【
D
】,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
心室
动脉,而不会倒流。
解析:
三、【练习与拓展】
1、如图所示是人体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解剖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题图
(1)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流着动脉血的结构有
(填图中序号)。
(2)血液能在人体血管中循环流动,主要是因为构成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够
,将血液泵至全身。
(3)区分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依据是颜色和
;区分动脉与静脉的依据是以
为参照的血流方向。
将离体心脏的④扎紧,把清水从①注入心脏,心腔里容纳不下的清水将由图中[⑥]
([ ]里填序号,“
”上填名称)流出。
(5)研究证明,正常人进食后血管④中血糖含量会升高,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 胰岛素分泌增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
。牛奶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后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2)a、b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3)若在手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咽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可首先在心脏的
中发现这种药物。
胰腺中的外分泌腺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胰岛素则是由胰腺中的内分泌腺
分泌的,主要是进入血液后调节血糖浓度。
(5)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
出现了病症。
3、当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下面的图形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第3题图
(1)反应原理:酵母菌体内的
分解面粉里的
,产生二氧化碳。
(2)分析数据:说明在0~30
℃范围内,温度是怎样影响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
推理:用这张图来解释为什么酵母菌用来做面包时,要溶于温水而不是冷水?
(4)推测:根据这张图来推测,当你把加入酵母菌的生面团放到冰箱里(约2~5
℃),它还会发酵吗?
;请解释原因:

4、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图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第4题图
(1)小林同学的午餐有米饭、花生油烹饪的鱼和青菜等,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中的
(填器官名称)后就开始消化,但只有到了小肠最终消化为
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2)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肺静脉中流动的是颜色鲜红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在抽血或输液时,用胶皮管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捆扎起来后,会看到“青筋”暴起的现象,这与该血管中的
有关。
(4)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送给细胞,而且红细胞中的
还把它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人粪尿中的有机物能被
利用和分解,转变成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后可以被植物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由此,我们看到人体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浙教版科学2020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点睛(4)
初三知识点多,题型变化多样,我们选择几个相对考核频率大的问题,从考题设计、审题思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归纳培优。结合具体典型例题的解题实战进行深化巩固。
【重点题型与考核方向】
消化系统相关
消化系统分为均衡膳食与消化系统两块内容,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①明确人体所需七大营养素;更要明确糖类、蛋白质、脂肪三中营养物质的作用和在人体中担任的角色。
糖类:供能物质;
蛋白质:结构组成物质;
脂肪:储能物质;
②明确消化道组成器官及排列顺序、消化腺名称对应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液的作用;明确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区别;知道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及活性影响因素(PH值、温度等),知道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③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各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过程、有关消化液种类、消化终产物:
淀粉(口腔、小肠)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胃、小肠)多肽氨基酸
脂肪(小肠)甘油+脂肪酸
⑤小肠之所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小肠很长——消化、吸收;
小肠表面有很多褶皱及小肠绒毛——消化、吸收;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
小肠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
⑥消化道不同部位对应吸收的营养物质: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另外还有酒精(非营养物质);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典型题为消化系统图像分析题,明确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终产物等知识,将消化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理解其工作机理,即可较好的完成问题解决。
循环系统相关
循环系统相对内容较多,可考核的点也较多,需要学生切实明确知识点包含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机理性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只是记忆对于理解程度有更大要求:
①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血液、淋巴液、淋巴结;
(本章节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血液循环系统部分,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心脏的结构、瓣膜的作用等也需要掌握;
心脏分为四腔,左右分隔,左心室心肌壁最厚;
②血液的相关: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
血液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
血浆起到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
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起吞噬、抗传染的作用;红细胞,无细胞核,起到运输的作用;血小板,无细胞核,起止血凝血的作用;
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③要分清楚血液的动、静脉名称根据含氧量多少决定、血管的动、静脉名称根据血液流动方向来决定;
明确血液流入某部位题型中,流入、流出血液动静脉各种组合对应部位名称;
毛细血管特点:血管壁最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血管管径最细(红细胞单个排列依次通过);
血液流动速度最慢
动脉血管才能测出脉搏;
血压有舒张压与收缩压之分;
④ABO血型系统:
要明确四种血型中红细胞上凝集原与血浆中凝集素的各自组合;
对应的典型题型中两个条件——特别是第二个条件的两层意思要明确。(整体题型解题构架为:第一个条件目的是将四个人以两人一组分成两组,并且大致明确各组中的两种血型种类;之后,第二个条件的两层意思,各自在两组中各自确定一种血型,从而达到四人四种血型全部被推断出)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必要时也要进行交叉配型(交叉血检);
(少量、缓慢输血情况下,AB型血为万能受血者;O型血为万能输血者)
⑤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⑥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⑦炎症:白细胞过多;
⑧要会画血液循环图,从而分析具体物质流经路径;
补充:血液功能:运输氧、养料、二氧化碳等废物;吞噬病菌;调节体温。
典型题型为:
Ⅰ、血液成分表格数据分析题:白细胞数值偏高(可能为炎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指标偏低(贫血);血小板数值偏低(凝血障碍);
Ⅱ、打针、吃药、挂点滴等,具体药物或者物质在人体中流经的路径考核;具体血管中血液中物质组成变化情况考核;(通过血液循环图进行分析);
3、新陈代谢与能量获得相关
新陈代谢需要我们对无氧呼吸有关的生活事例能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与理解,特别是有关长跑腿酸、酿酒过程中的原理性科学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回答都需要掌握:
①人体每天生理活动所需能量大多数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②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作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有机物所含能量,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等量葡萄糖,有氧呼吸途径释放的能量要比无氧呼吸多很多。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酵母菌、植物细胞:
乳酸菌、动物细胞:
注意:要明确两种无氧呼吸文字表达式中,最大的区别除了代谢产物的不同外,更为重要的有无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此气体的产生,在具体题目中考核较多也较隐藏(酿酒过程中定期开盖放气)
③对各动物的呼吸器官要掌握;
④各物质代谢终产物:
葡萄糖——二氧化碳+水;
脂肪——二氧化碳+水;
蛋白质——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水;
⑤人体的排泄:
科学上定义的排泄指的是人体代谢终产物从体内环境排出体外的途径;包含排汗、排尿、呼气。
补充:
长跑腿酸问题中,需要我们明确一点:整个过程中依然是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强度。
酿酒问题中可以考核的问题很多:器皿的煮沸消毒、消毒后要冷却后才能加入原料与酵母菌、酿造前开盖一段时间的目的是增加酵母菌数量缩短酿造周期、酿酒过程中需要密封器皿的原因、酿造后内容物出现菌斑或浑浊的原因......等等
【该部分内容,酿酒实验题为重点考核题型】
4、泌尿系统相关问题
①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产生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②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的外形和位置: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一对,形像蚕豆。
肾的结构:
肾脏由肾皮质与肾髓质构成,基本功能单位为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与肾小囊构成;
③肾单位两个基本功能: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本质上是渗透、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血液流经此处不会消耗氧气。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水分等重新吸收回周围血管中,浓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消耗氧气。
尿液的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除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外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形成尿液。
代谢的多样性
①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②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和异养(不能自己制造营养,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食物),异养又包括捕食、腐生和寄生。
【相应例题精讲与方法落实】
【例1】如图,曲线表示某物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由此可知:(
C

该曲线表示葡萄糖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该曲线表示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④内含有胰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
⑤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由于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较短,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将糖类消化为葡萄糖。
分析图示可知,该曲线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故A、B项错误;④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内含有胰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故C项正确;很明显④是小肠则D项错误
【例2】某同学列出的数学关系表如下,表中由错误的一项是(
A


B、②
C、③
D、④
解析:输血时以输同行学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也需少量、缓慢输血),A行学的人可以接受A型血、O型血,A型血可以输给A型、AB型血的人;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B型、O型血,B型血可以输给B型、AB型血的人;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AB型血可以输给AB型血的人;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如果异型血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血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异型血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受限于实际条件不得已才采用。故A错误。
【例3】再一次医疗事故中,以生错误的将B型血输入A型血的病人体内,造成病人的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这些红细胞团最有可能堵塞病人的(
B

脑部毛细血管
B、肺部毛细血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
D胃部毛细血管
解析: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流向右心房,从右心房流向有心室,再经肺动脉流向肺部毛细血管,因此选B。
【例4】如图时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变化情况,Ⅰ、Ⅱ、Ⅲ、Ⅳ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C

若该物质为氧气,则Ⅲ表示组织细胞
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Ⅰ表示肺
若该物质为尿素,则Ⅲ表示肾单位
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Ⅰ表示小肠
解析:依据图像,血液流经不同位置处时,该物质的含量先下降,之后又有所增加,最后又下降。若该物质为氧气,则Ⅰ、Ⅱ为组织细胞,Ⅲ为肺部毛细血管,Ⅳ为肺静脉;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Ⅱ为肺动脉,Ⅲ为肺部毛细血管(肺);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Ⅲ表示小肠。故,综合可知,答案选C。
【例5】肾衰竭患者体内留多种毒素及代谢物,通常需要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时,透析液中排除的物质主要是(
C

解析:透析排出的是人体多余的或对人体有害物质,而,之所以肾衰竭患者要去做血液透析,就是因为透析的作用就是对肾脏本身功能缺失部分的补足。所以,透析液中排出的物质就是相当于原尿中液体中的溶质部分,故,选C。
【例6】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血液通过③后,尿酸、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④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谁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①
解析:图中③是肾小球,当血液途径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血液还是动脉血。
综合以学知识即可得到答案C。
【例7】如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⑴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

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
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
左心房

⑵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再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完成血液循环中的

循环。
⑶心脏主要由
肌肉
组织构成,心脏壁最后的腔时【
D
】,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
心室
动脉,而不会倒流。
解析:
三、【练习与拓展】
1、如图所示是人体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解剖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题图
(1)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流着动脉血的结构有
⑤⑦⑧⑨
(填图中序号)。
(2)血液能在人体血管中循环流动,主要是因为构成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够
收缩
,将血液泵至全身。
(3)区分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依据是颜色和
含氧量
;区分动脉与静脉的依据是以
心脏
为参照的血流方向。
(4)将离体心脏的④扎紧,把清水从①注入心脏,心腔里容纳不下的清水将由图中[⑥]
肺动脉
([ ]里填序号,“
”上填名称)流出。
(5)研究证明,正常人进食后血管④中血糖含量会升高,原因是
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
;一段时间后,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 胰岛素分泌增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
吸收
。牛奶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后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氨基酸

(2)a、b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若在手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咽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可首先在心脏的
右心房
中发现这种药物。
(4)胰腺中的外分泌腺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胰岛素则是由胰腺中的内分泌腺
胰岛
分泌的,主要是进入血液后调节血糖浓度。
(5)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
肾小球
出现了病症。
3、当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下面的图形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第3题图
(1)反应原理:酵母菌体内的

分解面粉里的
葡萄糖
,产生二氧化碳。
(2)分析数据:说明在0~30
℃范围内,温度是怎样影响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
随温度的升高,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增多。
推理:用这张图来解释为什么酵母菌用来做面包时,要溶于温水而不是冷水?
在温水中,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较多,所蒸的面包松软多孔。
(4)推测:根据这张图来推测,当你把加入酵母菌的生面团放到冰箱里(约2~5
℃),它还会发酵吗?
不会
;请解释原因:
温度太低,酵母菌体内的酶活性低

4、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图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第4题图
(1)小林同学的午餐有米饭、花生油烹饪的鱼和青菜等,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中的

(填器官名称)后就开始消化,但只有到了小肠最终消化为
氨基酸
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2)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含量
增多
(填“增加”或“减少”);肺静脉中流动的是颜色鲜红的
动脉血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在抽血或输液时,用胶皮管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捆扎起来后,会看到“青筋”暴起的现象,这与该血管中的
静脉瓣
有关。
(4)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送给细胞,而且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
还把它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人粪尿中的有机物能被
细菌和真菌
利用和分解,转变成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后可以被植物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由此,我们看到人体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