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听赏《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第一单元听赏课《歌唱祖国》 教材分析: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小学四年级学段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培养爱国情感。根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提倡推广小乐器入校园入课堂,以此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才能,达到丰富音乐课堂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独唱和齐唱两种音乐形式,掌握《歌唱祖国》的曲式结构是再现三段体曲式,感受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能根据音乐的特点融合串铃、碰钟来演奏体现歌曲。 3、通过欣赏《歌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主题,听赏歌曲,掌握正确曲式结构。 难点:掌握串铃、碰钟的正确演奏方法,用串铃、碰钟来演奏歌曲。 教学准备:PPT课件、串铃、碰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音乐《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音乐律动。 2、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林妙可献唱《歌唱祖国》的视频,感受作为中国少年的自豪感。了解歌曲的音乐形式:独唱。 3、设问:你听到歌曲中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在演唱?播放齐唱版音乐《歌唱祖国》,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 4、引出课题。 二、深入剖析,听赏歌曲 1、简单介绍歌曲《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由王莘作词作曲,行进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 2、出示《歌唱祖国》曲谱,了解整首歌的主歌与副歌部分,知道歌曲的演唱顺序:副歌部分开始—主歌部分第1段—副歌部分—主歌部分第2段—副歌部分—主歌部分第3段—副歌部分结束。 3、以第一段为例,聆听分析音乐,让学生感受每段音乐的旋律特点,体会音乐表达的情绪。熟悉旋律,尝试小声地跟唱。 A段旋律雄壮豪迈—B段旋律细腻豪放--Aˊ段旋律雄壮豪迈—曲式结构:再现三段体曲式 4、总结: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拓展延伸,随乐演奏 1、认识小乐器:串铃、碰钟;熟悉串铃、碰钟的声音特点,掌握串铃、碰钟的正确演奏方法。 串铃:清脆,短促,适合表现节奏明快的旋律 碰钟:悦耳,余音,适合表现抒情细腻的旋律 2、引导学生根据三段的旋律特点融入串铃、碰钟的演奏来区分A、B两段。 A、Aˊ段用串铃来呈现:明快、坚强刚毅 B段用碰钟来呈现:抒情,意味深长 3、学生分为A(串铃组)、B(碰钟组)两组,跟旋律一边小声跟唱,一边进行演奏,进行整首歌曲的表现。 四、情感升华,以德育人 1、设问:大家都爱自己的母亲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爱意的? 2、观看《我爱你,中国!》视频,感受祖国的沧桑巨变,中国儿女爱国的不同方式。 3、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少年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不仅要爱自己的母亲,还要爱祖国母亲,目前爱她们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学习。 4、结束课程,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