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化学易忘易错易漏知识强化记忆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九年级化学易忘易错易漏知识强化记忆汇总

资源简介

初三化学易忘易错易漏知识强化记忆汇总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
干冰
二氧化碳
CO2
沼气
天然气
甲烷
CH4
盐酸
氢氯酸
HCl
大理石
石灰石
碳酸钙
CaCO3
纯碱
苏打
碳酸钠
Na2CO3
水银

Hg
食盐
氯化钠
NaCl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溶液
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火碱
烧碱
苛性钠
氢氧化钠
NaOH
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二、酸、碱、盐、氧化物易漏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可溶性碱反应。生石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放在空气中会变质。
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烧煤为什么造成降酸雨?
3、生石灰(CaO)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CaO

Ca(OH)2

CaCO3

CaO
4、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是盐、但水溶液显碱性——否定只有碱液才显碱性
5、能使指示剂变色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或碱,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水溶液或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钡,氧化钙的水溶液,或纯碱的水溶液)
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
1、黑色固体有:铁粉、氧化铜、炭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浅黄色粉末是:硫
,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和氧化铁。
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
,紫红色固体是红磷,
蓝色溶液:硫酸铜等可溶性铜盐;
黄色溶液:硫酸铁、氯化铁等可溶性铁盐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等可溶性亚铁盐。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可能是:N2、CO2等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
7、人体中最多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
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或CuCO3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
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
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

活泼金属+酸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三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是甲烷、酒精燃烧即生成H2O和CO2。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红褐色或黄色)、二价亚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
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金属除锈);
②C、H2、CO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冶炼金属)。
最简单的氧化物是H2O,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天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
有机物和氧气点燃都是生成H2O和CO2。
四、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
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
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四:ⅰ、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
;ⅱ、装置气密性不好;
ⅲ、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ⅳ、导气管中还剩余小部分的水。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①导气管应只需露出一点;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
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⑥用排水集气法时,集气瓶应扶正,等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2)双氧水制取氧气:①导气管应只需露出一点;②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想想为什么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气体的发生和停止。
4、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都要先检验纯度②加热前都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防止铜又被氧化④一氧化碳装置还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为放个燃着的酒精灯、或接气球。
5、电解水实验:①通入直流电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白磷的保存:浸在水中(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放到小烧杯中再称量-----为什么?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
8、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注入水中,要不断地搅拌。
9、关于洗气瓶:注:气体检验及除杂和干燥:先检验再除杂后干燥(水要先验后除)
(1)检验并吸收少量CO2:瓶内盛石灰水,气体从a进。
   除去并吸收大量CO2: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进。
(2)除去HCl: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检验HCl:瓶内盛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3)除去水蒸汽:瓶内盛浓硫酸,气体从a进。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a进;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b进
用排水法收集:瓶内盛满水,气体从b进
(5)输氧:氧瓶接a
(观察输氧速度、控制输氧速度)。
(6)贮气瓶:瓶内盛满气体,要把气体导出,应从a进水。
10、评价实验的方法:从操作简单、安全,节约原料和资源、燃料,环保不污染环境等方面答。
11、设计实验的过程:先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实验,再叙述现象,最后归纳结论。
五、几个重要的活动探究: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镁条燃烧时质量比原来估计的值低的原因有:①有部分产物变成白烟流失到空气中②有部分物质粘在坩埚夹上。
2、粗盐的提纯:步聚: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
注意事项:⑴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低;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⑵蒸发的注意事项:蒸到出现较多固体析出时就要停止加热⑶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过滤时引流液体;蒸发时使受热均匀

六、重要知识提示
1、碱与盐、盐与盐反应的反应物应溶于水,生成物中一般要有沉淀。
2、气体吸收:NaOH固体:吸水和酸性气体(如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NaOH溶液:吸酸性气体:CO2、SO2、HCl等,浓硫酸:水和碱性气体:NH3
3、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混有氯化氢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既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的是水。
5、相同质量的锌、镁、铁、铝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或硫酸)中:
若酸完全反应,则产生氢气一样多。
若金属完全反应,则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铝>镁>铁>锌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镁,最慢的是铁(可据此判断金属活动性)。
若酸完全反应,消耗金属最多的是锌。
6、化学肥料:
氮肥:使叶浓绿(碳酸氢铵、硝酸铵、尿素等);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碳酸氢铵有氨味。
磷肥:使根发达;灰白色固体,多不溶于水。
钾肥:使茎粗壮(KCl、K2CO3、K2SO4)。
复合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N、P、K)如KNO3、K2HPO4、NH4H2PO4)
7、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顺序不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钠原子与钠离子不同是因为外层电子数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酸与碱不同是因为所含的离子不同;生铁和钢的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浓硫酸和稀硫酸不同是因为质量分数不同。
七、几个必考的化学方程式
1、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H2O2======
2H2O+O2↑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2KClO3
2KCl

3O2↑
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5、Fe+CuSO4
=FeSO4
+Cu(湿法炼铜)
6、CH4+2O2CO2+2H2O(天然气燃烧)
7、CO2+Ca(OH)2==CaCO3↓+H2O(验证二氧化碳)
8、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
+
2NaOH==Na2CO3+
H2O(烧碱变质)
9、6HCl
+
Fe2O3==
2FeCl3
+3H2O
或3H2SO4+Fe2O3==Fe2(SO4)3+3H2O(除铁锈)
10、Fe2O3
+
3CO高温2Fe
+
3CO2
或Fe3O4
+
4CO
高温
3Fe
+
4CO2
(工业炼铁)
q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