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幕。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gu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时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2.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3.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反光镜凸面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面镜、万花筒、观景箱和潜望镜等。4.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制作的,奥运圣火的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制得了氧气。5.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6.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升温快,表面粗糙比表面光滑升温快。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影响物体吸收光和热的因素有:物体表面的颜色、物体的光滑程度和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7.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8.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排列组成的美丽光谱。看不见的光线包括: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γ射线、无线电波等。9. 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10. 产品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二、解释概念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三、举例1.你所知道的光源。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照明灯上的灯罩;④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⑤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⑥潜望镜;⑦万花筒;⑧观景箱……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聚光)的应用。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⑤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四、简答1.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4.光有哪些特性?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能反射。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7.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9.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10.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五、画图并分析1.汽车反光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镜上,凸镜再把这个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2.医生戴的额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答:灯光照射到医生戴的额镜上,额镜把这个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3.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4.画出太阳下大树的影子,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5.请你想办法将阴影里的小球照亮。六、制作1.日影观测仪的制作。答:找一根约10厘米长的铅笔、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2.潜望镜的制作。答:制作材料:画有观察孔和镜子位置的卡纸(或牙膏盒)、相应尺寸的镜子、小刀(或剪刀)制作过程:在盒子两对侧边上画两条斜线,使斜线的角度与盒底边成45度,用剪刀将画有斜线的部分剪开,并将镜子镜面相对平行插入纸盒中,然后在镜面对着的纸盒两侧各挖两个观测孔。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好了。3.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答:见教材P40七、实验设计1.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一)。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材料: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纸、屏、4个夹子。实验过程: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个纸屏。②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③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仔细观察纸屏上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④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中,手电筒的光通过3张卡纸中间的小孔投射到纸屏上;第二个实验中,纸屏上没有出现手电筒的光。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得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二)。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材料:空心弯管和直管、手电筒实验过程:①用手电筒从直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就可以看到射过来的光。②用手电筒从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却看不到射过来的光。实验结论:通过比较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设计实验验证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材料: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实验过程:①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②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③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4.设计实验验证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材料: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的纸袋,温度计实验过程:将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纸袋,再将5支温度计分别插入5个不同颜色的纸袋中,并将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显示,并记录数据。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5.设计实验验证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名称: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材料: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温度计实验过程: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看那个升温快。实验结论: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6.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并画出设计图。(设计图参照课本40页)实验材料:大纸盒、泡沫塑料、黑涂料、饮料瓶、锡箔纸、透明塑料纸、温度计。升温和保温措施:① 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纸反光;②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③盒子用其他物品垫起来可以变换角度;④盒子的内外全涂成黑色;制成后效果如何及原因:升温速度慢。原因可能与太阳光照射角度没有垂直,锡箔纸粘贴粗糙不整齐。改进措施及设计图: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太阳光角度,使其与太阳光垂直。另外重新粘贴锡箔纸,使其反光效果好。(效果图也参照课本4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