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能力目标: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知识目标: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2.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创新改变生活》延续,在了解了创新的作用及必要性之后,提升认识,从国家角度分析创新与强国及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万众创新的强烈呼吁。本框落点应为通过学习,强化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责任感,树立自身创新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创新意识有待培养;对于科学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科学技术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了解部分我国科技发展、教育发展的成就,但对于我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及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不足。思维单纯,很难把学习责任与国家发展相联系,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根据所给提示猜猜我国的“新四大发明” 1.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 2.外卖、快递都很方便。 3.扫码开锁,再也不用为最后一公里发愁。 4.“新兴出行方式”,又快又稳,享誉全球。 提问:通过上述四句话,你能猜出我国的新四大发明是哪些吗?这些发明中有你生活中没体验过的吗?说明什么?网络支付、网购、共享单车、高铁,说明创新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也体现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创新永无止境》板书:创新永无止境同学们齐读一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讲授新课1、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与挑战活动一:表格分析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表格,分析表格透露出哪些信息?时间科技成就地位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均成功完成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2019年3月12日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通关手续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疏浚重器“天鲲号”正式投产2019年9月26日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命名仪式目前世界上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结论: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能不能就此下结论: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呢? 再来看这样两组数据,中国在世界创新能力的排名和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在创新指标上的比较。这两组数据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哪些问题?结论: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怎样建设创设创新性国家呢?2、如何才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活动二:小组讨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咱们同学们分为四大组,分别为国家组,企业组,个人组和智力成果保护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对应角度的原因和做法。智力成果保护组主要探讨怎样保护智力成果相关的知识,国家组内容较多,咱们三个小组来负责这个角度教师: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下面有请国家组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两个小组可以做补充(1)国家组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课本21页我国科技成就,24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教师提问:国家为什么重视创新?原因:理论依据: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实依据:我国的科技不足教师提问:怎样建设创新性强国?做法: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方针和道路)③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具体措施) 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国家组同学提到的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样的话我们就得进一步思考教育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摘要,教师:同学们思考,在摘要中,为什么强调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长期面临的工作问题,对,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那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什么?对是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创新人才,营造和培育创新氛围。 材料: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详尽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之后强调,“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目前我们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1)教师:同学们思考,在摘要中,为什么强调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长期面临的工作问题,对,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2)那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什么?对是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创新人才,营造和培育创新氛围。 (3)通过我们国家的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企业组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课本25页中国高铁的事例或者华为的事例)教师:企业为什么需要创新?原因: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教师提问:你认为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 重要力量:提高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提问:创新是不是意味着否定旧的东西? 归纳总结: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3)个人组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创客,草根创业)教师提问:个人创新的原因原因: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材料:万千“草根”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研究生创业是“草根创新”的重要力量,不鼓励大学生、研究生走摆地摊、开咖啡店式创业之路,引导他们走“需求拉动、创新驱动”之路,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 归纳总结:创新不仅要培养创新意识,更要提高自身实力,努力投身创新实践。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受教育机会,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向权威挑战,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一下,什么是创新精神呢?课本26页对创新精神的表现从四个方面做了解释,(4)成果保护组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教材第27页“方法与技能”。 归纳总结: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创新的目的 活动三:诗歌欣赏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人类的文明进步将会推迟多少年?/如果没有欧洲的工业革命/人类的生活方式还会停留在几百年前/如果没有电的使用/世界的夜晚还会是漆黑一片,思考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论: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性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