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机械运动学习重难点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知识点梳理二、运动的快慢的比较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单位换算:1m/s=3.6km/h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知识点梳理三、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2.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变速运用的定义: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2)变速运动的特点: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3)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4)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5)变速运动的特点: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三.典型例题考点1: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例1】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断【答案】D【变式1-1】观察图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左西右东)【答案】(1)甲车向东行驶;甲车静止不动;甲车向西行驶车速小于风速(2)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变式1-2】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运动,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运动,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辆车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只有a车 B、只有b车 C、只有c车 D、a车和c车【答案】C【变式1-3】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答案】C考点2:图像信息题——路程时间、速度时间【例2】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答案】D【变式2-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答案】B【变式2-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答案]D【变式2-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B.甲通过2.4米时,乙通过3.6米C.经过3秒,甲、乙相距0.3米D.两车相距1.2米时,运动的时间是6秒【答案】C考点3:平均速度【例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4.2米/秒B.4米/秒C.5米/秒D.3米/秒【答案】A【变式3-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A.9:4B.4:9C.1:1D.3:2【答案】A考点4: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例4】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答案】已知:;求:据:,可得 则:答: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2:3【变式4-1】甲乙两个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速度之比是2:3,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通过路程之比是( )A.3:2B.2:3C.9:8D.8:9【答案】D【变式4-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段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段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答案】(1)斜面小车(2)故答案为:(3)变速(4)v3>v1>v2四.课堂训练1.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看上去航天员们静静地躺着不动,作出这种判断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空中白云B.地面发射台C.发射指挥中心D.飞船的座舱【答案】D2.在下列诗词中都蕴涵着物理知识,其中能体现“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答案】A3.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如图,如下判断合理的是( )A.风相对于房子是向东吹的B.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是向东行驶的C.乙车相对于房子一定是向西行驶的D.乙车与房子的距离变大【答案】C4.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答案】C5.如图,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答案】B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1>t2B.t1=t2C.t1<t2D.无法判断【答案】A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如图是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B.C.D.【答案】B8.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答案】D9.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单位为米/秒,时间单位为秒),则( )在5到10秒之间,汽车是静止的在0到10秒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5米/秒C.在0到5秒之间,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小2米/秒D.第12秒,汽车的速度为6米/秒【答案】B10.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A.B.C.D.T【答案】A1.1机械运动学习重难点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知识点梳理二、运动的快慢的比较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单位换算:1m/s=3.6km/h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知识点梳理三、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2.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变速运用的定义: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2)变速运动的特点: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3)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4)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5)变速运动的特点: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三.典型例题考点1: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例1】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断【变式1-1】观察图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左西右东)【变式1-2】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运动,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运动,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辆车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只有a车 B、只有b车 C、只有c车 D、a车和c车【变式1-3】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考点2:图像信息题——路程时间、速度时间【例2】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变式2-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变式2-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变式2-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B.甲通过2.4米时,乙通过3.6米C.经过3秒,甲、乙相距0.3米D.两车相距1.2米时,运动的时间是6秒考点3:平均速度【例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4.2米/秒B.4米/秒C.5米/秒D.3米/秒【变式3-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A.9:4B.4:9C.1:1D.3:2考点4: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例4】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变式4-1】甲乙两个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速度之比是2:3,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通过路程之比是( )A.3:2B.2:3C.9:8D.8:9【变式4-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段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段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四.课堂训练1.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看上去航天员们静静地躺着不动,作出这种判断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空中白云B.地面发射台C.发射指挥中心D.飞船的座舱2.在下列诗词中都蕴涵着物理知识,其中能体现“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3.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如图,如下判断合理的是( )A.风相对于房子是向东吹的B.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是向东行驶的C.乙车相对于房子一定是向西行驶的D.乙车与房子的距离变大4.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5.如图,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1>t2B.t1=t2C.t1<t2D.无法判断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如图是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B.C.D.8.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9.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单位为米/秒,时间单位为秒),则( )在5到10秒之间,汽车是静止的在0到10秒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5米/秒C.在0到5秒之间,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小2米/秒D.第12秒,汽车的速度为6米/秒10.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A.B.C.D.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机械运动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学生版).docx 1.1 机械运动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