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葡萄架下 教材出处、内容: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课音乐综合课《在葡萄架下》。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材分析: 《在葡萄架下》是一首欢快轻松、富有新疆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全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园过队日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快乐之情。 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和装饰音效果更是增添了浓郁的新疆地方色彩。 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 2、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3、认识下滑音等一些音乐符号,了解新疆歌曲的切分节奏并会拍击 相应的节奏。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 难点:唱好波音、滑音、切分节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铃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律动进教室 师:你们能感受到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吗? 2、谈话导入 师:没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说到新疆,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新授课 (一)新课导入 1、观看新疆风景图片 2、揭示主题——《在葡萄架下》(板书) 师:哇?新疆真是个好地方!风景迷人,物产丰富。不仅葡萄美,景色美,舞蹈美,他们的歌更美,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新疆民歌《在葡萄架下》,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二)学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1、初听《在葡萄架下》 2、师范唱 师:说到手鼓和冬不拉,在新疆音乐中常常作为伴奏乐器。老师这虽然没有手鼓,但是可以用铃鼓代替,细心的孩子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敲的?你能模仿出来吗? 3、切分节奏训练(板书) 师:这就是新疆音乐中最有特色的节奏之一,叫“切分节奏”,它是改变了原有节奏的强弱规律,使重拍落在了第二个音。这种节奏在新疆的乐曲中应用得非常广泛。 4、再听 师:当你在音乐中听到这些切分节奏时,请你跟着一起拍。 5、唱谱(演唱姿势) 师:唱一唱这些切分节奏的旋律吧。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也来学一学吧,先来唱唱谱子,请大家身体坐直,自然挺胸,面带微笑。 6、跟琴带词唱 师:你们的歌声里缺少了些新疆的味道。没关系,让我们来看一看,要想唱出新疆风味,那就得靠这些装饰音了。 (三)歌曲处理 1、歌曲处理(下滑音、上波音) 2、跟原唱音乐唱 师:除了这些装饰音,你们还发现有哪些音乐记号吗?(力度、速度) 3、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 师:新疆的人们喜欢边唱边敲手鼓,我们虽然没有手鼓,但是我们可以用拍手来模仿手鼓为歌曲伴奏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打起手鼓唱起歌吧。 4、师范跳 舞蹈动作分析 师:刚才大家看出了新疆舞蹈有什么特点吗?(动脖子、手腕、) 三、拓展 分组设计队日活动: 2、评价:我们来看看今天哪一个组获得了大丰收? 四、小结: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的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能有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索更多民族音乐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