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1学年八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D A B D C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B C B A B D B B21.(1)(2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2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3)(3分)环境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4)(4分)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2(1)主要原因是入口增多,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环境。(3分)(2)a该村必须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该村居民必须注意节约资源,走循环经济道路。 c 加强对村民的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d 利用本地蘑菇、草药等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村特色的致富之路。 e植树造林。(3分)(3) 计划生育搞得好,小康社会来得早。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保护环境,造福后代 人人爱心献环保,明天生活更美好。(2分)23.(1)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④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只要答出3点,即可给3分) (2)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②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分)(3)①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②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③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3分)24、(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分)(2)“低碳哥”辛酸无奈的“被低碳”反映了我国还存在住房难等民生问题,说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3)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分) (4)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25(1)①青藏铁路的通车。 ②“神七”航天员首度空间出舱。 ③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④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②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当前我们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6.(1)可持续发展理念 ,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分)(2)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二的调查结果说明了某小区民众的低碳生活意识在增强,但是实际行动还不够。老师们倡导低碳生活新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众的低碳生活意识,促进低碳行动,使低碳生活从观念走向实践,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分)(3)宣传发动阶段:编写、张贴宣传标语、进行校园广播等;行动实施阶段:随手关灯、纸张重复利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学习用具等; 献计献策阶段:建议课本循环使用、开展“低碳之星”评选等。(3分)2011学年八校联考第二次月考试卷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亲爱的同学:1、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考试为开卷考试,你可以参阅任何参考资料,但必须独立答卷,不得借阅别人的试卷和参考资料.2、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填涂到答题卡上)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其中的关键因素和本质分别是 A.人口 资源 B.人口 环境 C.资源 环境 D.人口 发展2.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①人口数量大 ②人口素质不高 ③人口分布不平衡 ④人口密集A.① ② B.②③ C.①③ D. ③④3、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A控制人口数量 B. 降低人口出生率 C.保护资源和环境 D.提高人口素质4、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巨化合成氨厂通过技术改造,对高温气化炉碳黑水进行热能回收利用。据初步测算,一年就可以从废水中“捞”出百万。这说明①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②节能减排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③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密切相关 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三大国际盛会相继在我国举办,说明我国①已成为发达国家 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③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 “我叫少林寺,我想上学上不了;我叫吐鲁番,一年四季缺衣穿;我叫海南岛,一天三顿吃不饱。”根据小品《超生游击队》创作的这段顺口溜说明①人口越少越好 ②人口过多制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人口过多影响素质提高 ④实行计划生育符合我国的国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有利于A、 改善生活环境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9面对当前资源短缺的问题,“开源”与“节流”无疑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在“开源”与“节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 A、科学技术 B、人民群众 C 、立法工作 D、党的领导10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互补性原则11 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时,成功探索出一条“工程未动,环保先行”的新路子,打破了“先破坏后治理”的管理模式,这表明A.我国一切工作都应以环保为中心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环境保护要坚持以预防为主D.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保护西部的资源与环境12、经济特区“特”在实行A.“一国两制” B.特殊和优惠的经济政策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少数民族文化政策13.下列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①延安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 ③载人航天精神 ④抗震救灾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14、一方面,企业为招不到掌握熟练技术的员工而着急;另一方面,大量务工人员为找不到工作而担忧。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A.经济发展,能完全满足人们就业需要B.人口众多,已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C.人口素质偏低,给社会就业带来压力D.实行计划生育,与解决就业问题无关15、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社会主义本质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6、“银色”浪潮是指A老年人口数量增多 B、人口总数增多 C男女比例失调 D、女性人口数量增多17、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要成功应对“银色浪潮”要求我们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尽力降低人口出生率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③必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8、“当年曾分田翻身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要想富,少生孩子多读书”,这句话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A.保护环境 B.计划生育C.保护资源 D.改革开放20.陆域狭小、资源短缺的浙江,拥有的海岛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的蕴藏量却均居全国前列。因此,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有利于浙江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因地制宜、海陆互补 ④增加资源总量、扩大海域面积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卷二二、材料题(60分,做到答题卷对应的位置上)21 .( 11分)材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水土流失:面积36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5%;荒漠化:面积26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仍以246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发展;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30%国土受酸雨危害;全国75%的城市噪声超标;每年固体废弃物污染总量5.6亿吨;1990年废水排放量354亿吨,70%未经处理。(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环境问题哪两个方面的表现?(2分)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分) (3)请概述环境问题的危害?(3分) (4)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你认为我们的出路在哪里?(4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8分)有一个山村,山清水秀,盛产竹木、草药、蘑菇等,特别是山上到处有泉水,各家各户都用竹管将泉水引到家门,用上了“自来水”。但该村村民在过去有一段时间内生孩子很多,一对夫妇,少的生三四个,多的生五六个。他们还滥砍乱伐树木,毁林开荒。原来茂盛的竹木几乎被全部砍光买掉。遍地的草药、蘑菇,也因年年采摘而濒临绝种。最后,青山成了秃岭,”自来水”从少到无,只好到山下挑水。现在该村很想致富,但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人们怀念的”自来水”也没有流出来。请回答:(1)请大家想一想:该村过去的做法有哪些失误? (3分)(2)为该村能持续发展,使人们走上富裕的道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答三点)(3分)(3)现在,国家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该村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这个村庄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提示: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可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各个方面去设计至少答2个。)(2分)23(9分)材料一:今年,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4周年,64年来,内蒙古大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百元增加到城镇居民10358元、农牧民3342元;曾经封闭落后的贫困之地,变成人均GDP列于全国前10名、经济增长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富裕文明之乡。材料二: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多。同时,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请问:(1)材料一中内蒙古自治区64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三点)(3分)(2)材料二中的数据反映了我国一项什么制度?目前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3分)(3)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3分) 24、(10分)材料一:百姓呼声——“读不起,选个学校3万底;住不起,1万多元1平米;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救护车一响,几头猪白养……”材料二:一网友在天涯发帖称:“自己无房无车无老婆,早就被低碳了”。该发帖者也被网民冠以“低碳哥”称呼。低碳哥们辛酸、无奈的被低碳,引发了网民的热议。(1)“百姓呼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仍存在什么主要矛盾?(2分)(2)“低碳哥”们辛酸、无奈的“被低碳”反映了怎样的基本国情?(2分)(3)以基本国情为依据,我们党在基本路线中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4分)(4)解决“低碳哥”“百姓呼声”所反映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分)25、(12分)2011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建国62周年大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教育系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我市某校九年级(6)班学生围绕“歌颂伟大祖国、肩负神圣使命”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吧?【感受祖国变化】(1)新中国成立近6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2分)【了解发展历程】(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2分)【关注基本国情】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奥运会金牌榜名列第一,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经济高速发展。2009年,中国经济排名又上升了,超过法国和英国,排在世界第四位! 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国而精彩!” 在分组讨论中,小强自豪地说: “太棒了,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3)请对小强的观点简要评析。(4分)【思考评析】(4)在活动中,小明同学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国家今后必须抓住改革开放这个中心工作”。同学们认为小明的说法是片面的,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说服了他。你认为同学们是怎样告诉小明的?(4分)26[低碳生活](10分)材料一: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中国人眼中,这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他们追求的是“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改变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是所谓的“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一样流行起来的 概念还有“乐活”,这是英文LOHAS的音译,指的是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1)“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有利于建设什么样类型的社会?(3分)材料二:某小区低碳生活情况调查表序号 调 查 题 目 调查结果对比2009年 2010年① 你是否知道低碳生活的内涵和意义? 知道36% 知道65%② 你是否知道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知道25% 知道35%③ 你家里是否使用节能灯? 是:17% 是:20%… …… …… ……材料三: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的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低碳行动主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新方式。【衣】蒋老师穿衣的宗旨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食】陈老师出去吃饭,只要吃不完,她一定要求打包,不浪费粮食。【行】章老师坦言平时可以走路或是骑单车到达的地方绝不会乘车。(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老师们倡导低碳生活新方式的必要性。(4分)(3)结合老师们的低碳行动主张,学校组织了“低碳生活,我们也在行动”的创建活动,请联系实际完成如下表的个人行动方案(部分)(3分)活动阶段 我的具体做法宣传发动行动实施献计献策2011学年八校联考第二次月考试卷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社会政治答题卷二、非选择题(21题11分、22题8分、23题9分、24题10分25题各12分,26题10分共60分)21.(1)(2分)(2)(2分)(3)(3分)(4)(4分)22.(1)(3分)(2)(3分)(3)(2分)23.(1)(3分)(2)(3分)(3)(3分)24.(1)(2分)(2)(2分)(3)(4分)(4)(2分)25.(1)(2分)(2)(2分)(3)(4分)(4)(4分)26. (1)(3分)(2)(4分)(3)(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社会答案.doc 社会答题卷.doc 社会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