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3-1分子和原子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认识分子、原子的有存在及概念 2.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3.了解分子的性质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5.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重 难点 1.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用分子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主要教法 问题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烧杯 水 胶头滴管 高锰酸钾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各小组长汇报 复习提问 电解水的表达式 水由什么组成?反应前后什么没有变? 回忆 思考 回答 引入 昨中秋节吃月饼了吗?如果试想如果无限的将饼分下去,理论上会是什么情况? 窃窃私语 分子 指导学生看书P50-51 了解分子 原子的客观存在 演示实验3-1 观察 讨论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针对这点性质让学生思考并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八月桂花香“ “酒香不怕巷子深“ 王安石的“咏梅”谁会呢 水 水蒸气 自行车胎打气 热胀冷缩 思考、讨论: 分子还有什么性质? 讨论 水分解与水蒸发有什么不同? 活动与探究 P50 讲解酚酞及氨水的一些性质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原子 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思考:得出哪些信息? 讲解原子的定义 对比记忆分子、原子的定义 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小结 学完本课你们都有些什么收获? 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分子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定义: 四、化学变化的实质 性质: 五、物质的构成 应用: 二、原子 作业布置 P53 1、2书上 3、4作业本上 预习课题2 课时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