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识点3:科学测量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 2、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 的刻度尺。 ②使用中: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的。 3、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没弹性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 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组合法(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4)以轮代展—--替代以法:如:1.用刻度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 L;2.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 车轮转过的圈数 n;3.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L。 4、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为 L,然后除以一百。 5、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 20 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 L, 除以 20。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二、物体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 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 2、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选择量程适当的量筒。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3、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 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 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 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 V2;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V2—V1 。】 4、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又放不进量筒的物体(譬如皇冠)的体积呢?(溢水法) 5、如何测量不规则而易溶于水的物体(譬如冰糖)的体积呢?(小石块体积中水换成沙或糖)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单位: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定为 1000C,把 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度。 (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 4.7 摄氏度”。) 注:0℃的水与 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零上温度如 250C,读做二十五摄氏度。零下温度如—80C,读 做零下八摄氏度。 注: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5、体温计:(1)测量范围 35——420C,最小刻度值 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 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要消毒, 甩几下,体温计只升不降。) 【典例精讲】 1.对需要进行测量的待测量,进行预估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技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我们所用课桌高度约为 0.8 米???????B.?盒装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 毫升 C.?我们上课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 10 立方米?? D.?今年夏天浙江省最高气温接近 40℃ 2.某同学将示数为 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是( ) A.?体温计的示数仍为 37℃???????B.?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 35℃???????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 35℃以下,无法读数 3.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4.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与真实值相比偏小的是( ) 6.小开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5.42cm、5.43cm、5.44cm、5.74cm,你觉得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5.44cm??????B.?5.433cm????C.?5.43cm?????D.?5.51cm 7.在气温是25℃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B.C处应该刻上-5℃ 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9.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米=18×1000=18000毫米????????B.?18米=18米×1000=180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0毫米?????D.?18米=18×1000毫米=18000毫米 10.如图所示,先在空烧杯中放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轻质木块,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水面与300mL的刻度线相平,则加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可能是( ) A.268 mL B.64 mL C.300 mL D.236mL 11.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新铅笔的长度是 0.175________; (2)一枚硬币的直径约 2.1________; (3)小陈在体育课上的百米成绩是 12.3________;(4)初中生的书包体积约为 5________。 12.如图所示是小江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移动。 13. 读出下列测量的值: (1)(2019?苏州)如甲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_cm。 图甲 图乙 (2)如乙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毫米。 14.(宁波北仑区期末)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8℃,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5℃,最低读数为17℃,则当此温度计示数为35℃时,实际温度是_______;当温度为________时,这支温度计读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 15.读出以下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示数: (1)某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插入到待测物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读数方法如图甲所示,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 图甲 图乙 图丙 (2)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如丙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它的量程是__________℃,它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 知识点3:科学测量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 2、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 的刻度尺。 ②使用中: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的。 3、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没弹性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 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组合法(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4)以轮代展—--替代以法:如:1.用刻度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 L;2.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 车轮转过的圈数 n;3.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L。 4、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为 L,然后除以一百。 5、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 20 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 L, 除以 20。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二、物体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 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 2、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选择量程适当的量筒。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3、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 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 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 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 V2;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V2—V1 。】 4、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又放不进量筒的物体(譬如皇冠)的体积呢?(溢水法) 5、如何测量不规则而易溶于水的物体(譬如冰糖)的体积呢?(小石块体积中水换成沙或糖)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单位: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定为 1000C,把 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度。 (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 4.7 摄氏度”。) 注:0℃的水与 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零上温度如 250C,读做二十五摄氏度。零下温度如—80C,读 做零下八摄氏度。 注: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5、体温计:(1)测量范围 35——420C,最小刻度值 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 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要消毒, 甩几下,体温计只升不降。) 【典例精讲】 1.对需要进行测量的待测量,进行预估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技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我们所用课桌高度约为 0.8 米???????B.?盒装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 毫升 C.?我们上课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 10 立方米?? D.?今年夏天浙江省最高气温接近 40℃ 【答案】 C 【解析】【分析】估测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常用的目测法。 【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应该在80cm(0.8m)左右,符合实际; B、盒装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 毫升,符合题意; 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8米、7米、3米左右,根据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得出教室中空气的体积在168左右,C不符合实际; D、杭州夏季高温炎热,今年夏天浙江省最高气温接近 40℃,符合实际。 2.某同学将示数为 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是( ) A.?体温计的示数仍为 37℃???????B.?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 35℃???????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 35℃以下,无法读数 【答案】A 【解析】【分析】体温表的构造很特殊,在玻璃泡和细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体温表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就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表离开人体后还能继续显示人的体温度。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但是某同学直接将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没有甩一下,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所以示数仍为37℃;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3.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答案】D 【解析】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故A正确;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故B正确;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故C正确;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长;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所以,测量结果是错误的,这个办法不能用,故D错误。 4.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刻度尺使用的时刻应该使零刻度线(或零刻度线后面的某一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段,故A错误;测量圆形物体、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直径,一般采用组合法,故B错误,D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体积的时候,要使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部或侧壁,故C错误。 5.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与真实值相比偏小的是( ) 【答案】D 【解析】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应该时视线与凹型液面最低处齐平,如C选项是正确的读数方法;若仰视,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大,如选项B;若仰视,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D选项符合题意。 6.小开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5.42cm、5.43cm、5.44cm、5.74cm,你觉得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5.44cm??????B.?5.433cm????C.?5.43cm?????D.?5.51cm 【答案】 C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准确值部分肯定是相同的,据此将异常数据排除,然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由于5.74cm明显大于其它三组数据,所以将它排除,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7.在气温是25℃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房间内空气的温度是25℃,而读数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围空气的温度,故A错误;这一刻度还没有达到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是先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温度变化,从而发生热胀冷缩,进而指示出不同时刻的测温物质的温度,所以测量的是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B.C处应该刻上-5℃ 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答案】B 【解析】因为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所以两条刻度线相距1cm温度差为5℃,记为:5℃/cm;当BC=3cm时,温度相差3cm×5℃/cm=15℃,又因为寒暑表越往上示数越大,故A示数为40℃,B示数为10℃,C的示数为10℃-15℃=-5℃,故A错误,B正确;20℃与30℃相差10℃,相隔10℃/(5℃/cm)=2cm,即在B的下面2cm处或A下面6cm+2cm=8cm处,故CD错误。 9.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米=18×1000=18000毫米????????B.?18米=18米×1000=180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0毫米?????D.?18米=18×1000毫米=18000毫米 【答案】 D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 ①方法;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②注意事项; a.通常不使用“÷”,而是写出分数或10的负指数形式; b.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待换算成的单位。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错误,且应该写在进率1000的后面,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C错误; D.高级单位米化低级单位毫米,乘以进率1000,且单位毫米写在进率1000的后面,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先在空烧杯中放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轻质木块,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水面与300mL的刻度线相平,则加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可能是( ) A.268 mL B.64 mL C.300 mL D.236mL 【答案】A 【解析】木块的体积为64cm3,放入水中是不能全部浸没在水中的,只有部分浸入,因此加入的水的体积肯定是小于300ml,且大于300ml-64cm3=236ml。故只能是A选项可能。 11.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新铅笔的长度是 0.175________; (2)一枚硬币的直径约 2.1________; (3)小陈在体育课上的百米成绩是 12.3________;(4)初中生的书包体积约为 5________。 【答案】(1)米(2)厘米3)秒(4)立方分米 【解析】【分析】长度的单位有Km、m、dm、cm、mm、um、nm。测量较大距离时一般用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cm、mm,在研究微观世界用um、mm。体积单位有m3、cm3、mL、L等。 【解答】1、一只新铅笔的长度只能是0.175m;2、一枚硬币的直径约 2.1cm;3、小陈在体育课上的百米成绩是 12.3s;4、初中生的书包体积约为 5dm3 故答案为:1、米;2、厘米;3、秒;、4、立方分米。 12.如图所示是小江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移动。 【答案】 (1)热胀冷缩(2)向左 【解析】【分析】(1)当温度改变时,瓶内气体体积改变,压强改变,那么液柱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 (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因此液柱向左移动。 【解答】(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向左移动。 13. 读出下列测量的值: (1)(2019?苏州)如甲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_cm。 图甲 图乙 (2)如乙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毫米。 【答案】(1)2.25 (2)1.80 1.1 【解析】(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木块左端读数为3.00cm,右端读数为5.25cm,因此木块的长度为5.25cm-3.00cm=2.25cm(2.24cm~2.26cm均可) 这是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铜丝绕成的线圈总长度为10.80cm-9.00cm=1.80cm,总计有11圈,故直径为。 14.(宁波北仑区期末)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8℃,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5℃,最低读数为17℃,则当此温度计示数为35℃时,实际温度是_______;当温度为________时,这支温度计读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 【答案】30℃ 80℃ 【解析】关于温度计校准的问题: (1)不准确的温度计刻度也是均匀的,其(98-8)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是100℃,设35℃时实际温度是T℃,则有关系式如下: 解得T=30;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时,两者示数相等,则: , 解得t=80。 15.读出以下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示数: (1)某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插入到待测物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读数方法如图甲所示,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 图甲 图乙 图丙 (2)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如丙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它的量程是__________℃,它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充分接触 B 48 (2)-6 (3)热胀冷缩 35~42 0.1 37.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