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3-2原子的结构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2.认识核电荷数、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 教学重 难点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主要教法 讲解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检查 检查预习情况 抽生谈谈预习所获 引入 问:什么是分子、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 回答 原子的 构成 指导学生看书P53,了解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的结构 图解原子结构 进一步理解原子的结构 P53图3-9 直观了解原子结构 指导学生看P53 表3-1 了解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的质量 讨论: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讨论得出 核处电子 排布 指导学生看书P54 找出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对照表4-4 说出一些原子的结构 讨论:元素的性质与什么有密切关系?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 指导学生看书P54-55- 找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稀有气体: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离子的 形成 讲解离子的定义及阴阳离子的形成原因 记忆 讲解离子的书写 练习:钠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 以NaCl为例讲解离子形成物质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及相对质量 识记 师生共同探讨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 讲解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讨论:相对原子质量也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练习 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氧原子的? 资料 了解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的贡献 小结 师简单小结本课主要知识点 回顾 板书设计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电子(-)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计算式:Ar=12m其它/m碳 =质子数+中子数 作业布置 P58 3-6 预习 课题3 课时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