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14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14份)

资源简介

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政治选修试卷2011.11
考试总分120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
1.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它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具体科学的基础
2.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高考复读。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科学和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和艺术都受到哲学的影响 ④有了哲学思想,就能做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6.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下列观点中与荀子观点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B.心外无物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D.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9.“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物质
10.“青山助人寿,碧水悦人情,好花不常在,怒放须争春。环保事虽小,功在千秋人。”这是在某省刚刚结束的“绿色环保你我他”环保文艺大赛中参赛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
A.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11.据报载,“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70码(欺实马)”等选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A.物质是客观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高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回答11--12题。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物质是指
A.对一切具体事物具体特性的概括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3.下列对于“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4.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十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 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5.《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说法中与这句话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16.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及其实践对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影响。庄子强调顺应天命,无为而治。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B.庄子是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C.前者包含了顺应自然的合理思想,后者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17.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创意来源于“五羊传说”,原形取自五羊雕像,以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组合成一个主体形象“乐羊羊”。“乐羊羊”表达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亚洲人民的美好祝愿: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对“乐羊羊”的诞生,认识正确的是:
①“乐羊羊”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艺术创新必须坚持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③“乐羊羊”来源于艺术家的灵感和创意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着我国经济走出低谷,为了控制未来通胀预期,从2010年10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8--19题。
18.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这种做法
A.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20.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这一观点违背了下列哲理
①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应用面最广的民用卫星,“风云三号”B星成功发射,气象卫星好比放在太空里的“千里眼”,能24小时监测地球上的“风云变幻”。据此回答21—22题。
21.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人们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2.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3.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24.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C.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5.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
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
26.发展的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D.事物自身性质的不变化
27.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上看,这警示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B.要抓住时机地促成质变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要树立整体观念,不能有个人私欲
2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9.计算机网络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强国论坛”工作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网络也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0.判断新事物的根本标准是
①符合客观规律 ②符合人们的根本利益 ③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④力量强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1.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重视量的积累  
3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33. 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卫组织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还可能继续变异成毒性更强的病毒。这说明
A.不同事物的本质属性都是相同的 B.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D.复杂事物的本质是不可捉摸的
第 Ⅱ 卷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
34.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情涌舟曲,奋力救灾。我国政府第一时间披露灾情真相,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救灾的文件和政策。在中央的统筹部署下,全国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尊重科学、顽强拼搏,同时又能力协作,从而提高了救灾实效。在救灾过程中,民政部门坚持优先保证重灾区,兼顾其它灾区的原则,从速调运、合理分配救灾物资;众多志愿者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在向世人证明:灾难兴邦,灾后重建虽然任务艰巨,但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哪些观点?(12分)
35.材料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将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带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材料二:尽管我国城镇化步伐在加快,比如把小村合并成大村,把大村合并成城镇,这是最容易操作的路径,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路径,但是这样的做法,将是对农村和乡镇既有社会经济关系的粗暴干涉,这必然酿成新一轮灾害。有些地方经济并不发达,但搞起城镇建设来,豪华程度却不输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生疑:城镇化建设为什么难以为民?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
(1)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6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有关规律的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做好推进城镇化建设?(6分)
36.2010年5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实物展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正是有了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飞天梦想和追求和平、文明、进步的理想,正在一步步迈向现实。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伟大的航天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伟大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据报道,广州市从2010年11月8日起取消亚运公共交通全民免费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原因不复杂,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共交通免费一周来,公交地铁的日客流量高达1754万人次,地铁日客流量更是近800万人次,大大超出运输能力,严重影响地铁正常安检和亚运安保工作,对市民上下班正常出行造成极大不便。”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以人为本”为主题召开辩论会,请你参与其中。
问题探究
11月1日是广州实行亚运公共交通免费“大礼包”首日,当天广州地铁便被“挤爆”,市民用“震撼”来形容汹涌客流。一份原本亚运会期间给市民的“礼物”终因客流激增“吃不消”昙花一现般夭折掉了。6日晚广州决定取消亚运全民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改为发放交通补贴(11月7日《新京报》)。
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广州市政府的做法予以评析。(12分)
我来参与
广州“地铁事件”折射出大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难题。本周日晚六时,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将召开市民座谈会,积极听取社会各界对“免费新政”的体会和建议。
如果你是一位市民代表,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让大家能更轻松愉快地享受亚运带来的优惠便利此出谋划策,提两条合理性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建议和依据以一对应,否则扣1分。共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C B A C A C D D C C D D A D C B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A B C A D D A B C A D B B D A B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
34.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哪些观点?(12分)
(1)辩证唯物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政府及时披露灾情真相,同时出台文件和政策有力的指导了抗震救灾工作,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救灾工作中各有关部门既尊重科学,又顽强拼搏,,顽强拼搏。这体现了这一点。(3分)
唯物辩证法:
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但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分)
(每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得6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有关规律的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做好推进城镇化建设?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2分)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而不能对农村和乡镇既有社会经济关系粗暴干涉,否则将酿成新一轮灾害。(2分)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
36.
(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所以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航天精神,是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重要原因,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4分)
(2)意识的能动作用离不开人的行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必须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
(3)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从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成就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要在伟大精神的感召下,从国情出发,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选修)地理试卷
(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黄晓红 审核人:刘勇 2011.11
Ⅰ卷 选择题(90分)(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 )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相似性 C、基本的不连续性 D、完全的相同性
2、当某区域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时,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
B.工业发达,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三产业
C.劳动力大多从事第一、三产业 D.区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不断减少
3、划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4、关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东、西部地带相比,中部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B.从轻、重工业的比重看,东、中、西部地带具有“东轻西重”的基本特征
C、东部地带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D.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带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
下图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图中圆内部分为“西三角经济圈”。读图完成5-6题。
5、“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
A.城市体系完整,城市群带动能力强 B.市场潜力大,经济腹地广阔
C.产业基础强,协作关系好 D.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优势明显
6、有关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沿绿洲呈带状分布        B.都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接受产业转移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D.优先发展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右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7~11题。
7、“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水路 C.铁路 D.管道
8、“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9、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跨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南京市属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 
C.上海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郑州市
D.哈密地区水资源缺乏
10、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使用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噪音污染
11、有关“西气东输”工程重要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该管线东西跨度大,沿管线自然景观大致呈经度地带性变化
C.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有利于减轻能源运输对交通造成的压力
图为“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 D.a市场、b政策、c交通
13、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A.为接近原料产地 B.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C.为接近消费市场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14、图21反映了中国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酸雨这四种环境问题的分布情况,
其中土地荒漠化对应的图例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15一17题。
15.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16.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 ( )
A.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的功能 B.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
C.利用水面发展水产养殖 D.湿地多为河流的源头
阅读材料和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回答18~19题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18、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铅锌资 D.土地资源
19、田纳西河流域目前构成了美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力发电
读“德国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以下不属于该国鲁尔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 煤炭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C. 靠近消费市场 D. 铁矿石储量丰富
21.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读“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2-25题。
22、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B.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C.农业生产高度商品化 D.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23、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4、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5、与②冬小麦区相比,①春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右图为我国广东省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推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农业技术 B.区域工业化
C.国家政策 D.人口素质
27、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花
基鱼塘增多的原因是
A.气候条件的变化 B.农业科技的发展
C.交通条件的改善 D.市场需求的改变
28、我国一些城市中传统工业区向市区外缘转移,主要是为了
A.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B.扩大企业规模效益
C.更加靠近高速公路 D.提高城市化的水平
29、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30、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 RS和GPS D.GIS和GPS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0小题共30分)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回答31题。
31.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C.环境污染加剧 D.河网密度变大
分析下表,回答32~33题。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新疆 青海
人口(万人) 2376 562 2562 1925 518
耕地(万公顷) 500.5 132.6 484.9 398.57 68.8
草地(万公顷) 8666.7 260 1606.0 7312.06 3859
GDP亿元 1403.36 265.3 983.0 1364.65 263.12
32、全省(区)人均拥有的耕地和草地面积
A.新疆人均耕地与内蒙古接近 B.青海人均草地比内蒙古多2倍
C.甘肃人均耕地和草地都最少 D.宁夏人均耕地多于内蒙古
33、五省(区)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
C.改良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 D.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
34.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II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II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35、图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状况是
A、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 36°N)东南部 B、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C、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D、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完成36-39题。
36.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地区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B.从北向南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C.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D.低山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37.图中制约M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资源、能源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资金技术缺乏
38.N地区建设交通线的成本比M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有
A.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 B.沙石可就地取材,降低了筑路成本
C.交通便利,利于材料运输 D.技术先进,劳动力成本低
39.关于Q地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A.因地势高,所以自然灾害频繁 B.因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所以太阳辐射强
C.因高寒干燥,植被稀少,所以多荒漠 D.因水源丰富,所以河谷农业发达
40、关于右边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图10)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图中海域在北半球,因为水温由南向北递减
B、图中四点的水温排列是:C=D>A>B
C、从洋流性质上看,AC处为暖流
D、从洋流流向上看,海水由D处流向B处
Ⅱ卷 综合题(30分)
三、综合题:(4大题,共30分)
41.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示a地是 三角洲 、b地是__________三角洲。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条件变化 B.农业科技发展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需求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
程的直接动力是 。
(4)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5)能源问题是制约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缓解该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20mm。
材料二 图1为“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示意图”。
材料三 图2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模式示意图”。
(1)美国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级支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2)综合开发、治理田纳西河流域,其核心环节是____ _______。
(3)田纳西河流域较适宜发展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其主要原因是:___ _______。
43.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下图为“京津
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分)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3分)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   。
(3)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提出解决该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3分)
开源:
节流:
4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
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1.(1)b (2) D (3) 工业化
(4)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任选两个)
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任选两个)
(5)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发展核电(任选两个)
原料供应
日本
产品市场
日本
加工地
青岛
原配件供应
韩国
产品市场
中国
加工地
北京
面料供应
中国
产品市场
欧美
加工地
深圳
a.某日本企业投资的纺织厂 b.某韩国企业投资的汽车厂 c某香港企业投资的服装厂
广 东 省
1989—200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重心迁移图
梯级开发
航运
防 洪
养 殖
水 电
灌 溉
农业现代化
旅游
第三产业
冶金工业
电力产业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必修)试卷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印红菊 审核人:陈新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35.5 CU: 6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无偿提供塑料袋。此项政策有助
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关于“白色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污染是指工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白色污染是由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的
C.将废弃塑料填埋或倾倒在海洋中以减少白色污染
D.塑料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世界气候大会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12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N2 B.H2 C.CO2 D.O2
3.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单质溴 B.单质镁 C.烧碱 D.氯化钠
4.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是
A.陶瓷 B.金刚石 C.水晶 D.大理石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铝合金 C.黑火药 D.石油
6.下列不需要用到二氧化硅的是
A.光导纤维 B.计算机芯片 C.石英钟表 D.普通玻璃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 B.蛋白质 C.油脂 D.淀粉
8.标准状况下,2molCl2和2molH2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 D.质量相等
9.将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食盐晶体超细粒子分散到酒精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
A.胶体 B.溶液 C.悬浊液 D. 乳浊液
10.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是
A.CO2 B.H2O C.NaOH D.HCl
1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 B.水分子的电子式:  
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 O=C=O 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SO4= 2Na+ + SO42ˉ
12.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反应可制取:
2+3+10KOH2+6KCl+8H2O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钾元素化合价降低
C.发生还原反应 D.是氧化剂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B.稀硫酸滴入到氯化钡溶液中:Ba2+ + SO42- ══ BaSO4↓
C.三氯化铁腐蚀印刷线路板Fe3++Cu=Fe2++Cu2+
D.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32-+2H+=CO2↑+H2O
1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2g H2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11.2L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1L0.1mol·L-1NaNO3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A
15.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 ①通入足量Cl2 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 ③加CCl4振荡 ④用分液漏斗分液 ⑤过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16.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离子组是
A.H+,CO32-,Cl-,Na+ B.Al3+,NH4+,OH-,NO3-
C.Ag+,Cl-,SO42-,K+ D.NO3-,Na+,H+,Cl-
17.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 B.KOH溶液和HNO3溶液反应
C.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 D.Ba(OH)2和H2SO4溶液反应
18.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脂溶性维生素 B.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C.具有还原性 D.主要存在于瘦肉、豆制品中
19.“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旧轮胎、废纸等属于
A.单质 B.有机物 C.氧化物 D.无机物
20.下列做法中不会影响食品安全的是
A.做菜时用适量的食盐、味精和醋调味 B.把三聚氰胺添加到牛奶中
C.把发霉的大米淘净后做饭 D.把色彩鲜艳的着色剂添加到婴幼儿食品中
21.下列食物中属于酸性食物的是
A.西红柿 B.牛肉 C. 苹果 D.黄瓜
22.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在酱油中添加铁强化剂的目的是
A.改善人体营养性贫血 B.降低食物的酸性
C.预防甲状腺疾病 D.防止食物变质
23.完全溶解28.4 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需要消耗1mol/L的盐酸500mL。若灼烧相同质量的上述混合物,能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A.40g B.30g C.20g D.16g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4题,共31分)
24、(15分)A.化学与生活
Ⅰ.(7分)2012年世界青年奥运会将在南京举办。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⑴空气质量监测中,不需要监测的指标是 。
A.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B.NO2浓度 C.SO2浓度 D.CO2浓度
⑵ 在处理产生的废水时,需先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后通入氯气或二氧化氯,其作用是 。
⑶汽车尾气需要用催化转化器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写出汽车尾气中CO、NO相互作用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⑷对垃圾需要分类处理。右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的含义是 。
Ⅱ. (5分)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1)油脂被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 (写名称),进而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提供能量,或作为合成人体所需其他物质的原料。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NH2)和 (写结构简式或名称)。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自身 (填“能”或“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3)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部分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Ⅲ. (3分) 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⑴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 (填字母)。
A.牛肉 B.辣椒 C.鸡蛋
(2)青少年及成人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而且会造成智力损害,该微量元素是 ( 填字母)
A.碘 B.铁 C.钙
(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 (填字母)。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25.(6分)抗酸药物的种类很多,其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化学物质。
⑴抗酸药物具有抗酸作用的原因是 。
⑵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镁、氢氧化铝、淀粉。
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
、 。
26.(7分)今欲用NaCl固体配制0.4mol·L—1的NaCl溶液1 L。
(1)应选择的仪器除烧杯、天平、胶头滴管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
等。
(2)需通过实验准确获取的数据是 。
A.水的体积 B.NaCl的体积 C.NaCl的质量
(3)实验中若有下列情况将导致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容量瓶未干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水 。
27.(3分)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即可发生反应。某课外小组为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
与氨气的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B放有干燥剂,氯气与氨气在C中混合,F中
发生MnO2 + 4HCl MnCl2 + Cl2↑+ 2 H2O。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的反应的氧化剂是 。
(2)E中放有食盐水以吸收挥发的氯化氢,则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
(3)若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l2,为防止其污染环境,可将尾气通
过盛有 的洗气瓶。
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必修)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69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B C D A A B C A A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B B B D B C
19 20 21 22 23
B A B A C
二、非选择题(共31分)
24.(15分)
Ⅰ.(7分)
⑴ D(2分) (2) 净水 杀菌消毒 (每空1分,共2分) (3) 2CO+2NO2CO2+N2(2分) (4) 回收利用(1分)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考试总分: 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李晶 审核人 陈勇
第Ⅰ卷 选择题(共计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驰骋(chénɡ) 踯躅(zhí) 歆羡不已(xīn) 怏怏不乐(yàng)
B.菲薄(fěi) 晌午(xiǎng) 踌躇满志(chóu) 管窥蠡测(lí)
C.椽子(chuán) 纤云(qiān ) 桀骜不屈(jié) 何时可掇(duō)
D.编纂(zuǎn) 勾当(gòu) 长歌当哭(dàng) 偃仰啸歌(yǎ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精湛 桀骜不驯 陨身不恤 稍纵即逝
B. 笑靥 致理名言 脍炙人口 黯然泣下
C. 屠戮 弥足珍贵 流觞曲水 历经沧桑
D. 谂知 直截了当 芸芸众身 桂影斑驳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听李老师说,我的好朋友张明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还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消息。
B.四星级学校验收已到了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C.这本书描写农村普通人的生活,这个环境跟我的情况似乎有点相似,因此更能让我动之以情。
D.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中中国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浑然一体,《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在航行9个多月后,复航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并将在广州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活动。这次复航将抒写瑞中关系史的新篇章。
B. 每年高考后总有个别学生意外落榜,他们说考前出现了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所造成的。
C. 富春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D. 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拒绝了伊拉克提出的可以让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员参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工作。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①对地球来说,更多危险集中隐藏在银河系的旋臂之中:由氢气构成的浓浓的云团,称为巨大分子云。科罗拉多大学的亚历克斯·巴甫洛夫认为,与这种云团的邂逅可能会导致物种的大量灭绝,甚至还有一场“雪球状”冰蚀,从而将整个地球覆盖在冰川下面。
②巴甫洛夫及其同事利用一个大气层气候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最浓的云团能够使地球的大气层充满尘埃,遮蔽阳光,使地球陷入混乱的冰川期。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太阳风的压力,大气层得到保护,从而使地球免遭宇宙尘埃的侵害。太阳风就是来自太阳的离子流。巴甫洛夫估计,一个高浓度云团能够使太阳风减弱。他说:“氢气所产生的压力会克服太阳风的压力,从而使地球暴露在星际尘埃之下。”在我们的行星用来穿越一个云团的20万年期间,气候会迅速地陷入冰川的魔掌。
③巴甫洛夫估计,每30个云团当中就有一个左右具有充分的浓度,使地球充满尘埃。大约每隔10亿年,地球就会陷入到其中一个高浓度云团之中。地质学证据表明,在其46亿年历史中,地球起码有两次完全冻结——大约6亿年和7.5亿年前,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为这些大规模降温找到令人信服的起因。巴甫洛夫及其同事认为,答案可能是极高浓度的云团。他说:“与其他机制所不同的是,高浓度云团的作用会很剧烈、快速和持久。”
④就好像雪球状冰蚀还不够糟糕,巴甫洛夫认为,低浓度的云团也可能会给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损害。快速运动的氢原子核能够充当宇宙射线。他说:“即使尘埃不能进入大气层,云团所产生的宇宙射线也可能会进入,并在大气层高层分解臭氧。”云团所产生的宇宙射线的强度本身就能产生类似于伽马射线爆丛的效应,加速臭氧的分解。
⑤通常情况下,地球的磁场保护它免遭宇宙射线侵害。但如果一个云团的出现与磁场的一次定期翻转的时间巧合(在此期间磁场会弱得多),那么宇宙射线就会大量涌入。巴甫洛夫说:“磁场一般每20万年翻转一次,而与一个云团的相撞很可能会持续100万年左右。因此看来合理的是,大多数相撞都会与起码一次磁场翻转相巧合。”
⑥计算显示,一个云团加上一次磁场逆转会使臭氧含量起码降低40%,这足以使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表,引起物种的大量灭绝。
(摘自2006年1月《百科知识》,有删节)
5.下列有关“巨大分子云”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隐藏在银河系的旋臂中,对地球可能造成影响的氢气构成的云团。
B.在银河系中,具有充分深度的可以使地球充斥尘埃的巨大分子云的数量不足三倍。
C.巨大分子云的体积较大,一般一个行星穿过一个云团经历的时间大约是20万年。
D.巨大分子云可以产生加速臭氧分离的具有伽马射线爆丛的效应的宇宙射线。
6.下列有关巴甫洛夫的研究与推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物质灭绝的原因可能和地球与云团邂逅有关。
B.在46亿年中,地球曾在6亿年和7.5亿年前两次产生完全冻结。
C.在对地球将温的作用上,高浓度云团比其他机制的影响会更强烈、快速、持久。
D.由于云团与磁场相撞持续的时间长,大多数相撞起码都会与一次磁场翻转相巧合。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浓度云团中氢气产生的压力比太阳风的压力要大。
B.地球磁场保护地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大削减宇宙射线的侵害。
C.高浓度云团与低浓度云团对地球影响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D.地球陷入冰川期或遭受紫外线辐射可能都与巨大分子云的影响有关。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同“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悉:全部。
B.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壁:军营。
C.王翦言不用 用:被采纳。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于是引兵而西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C.翦因举兵追之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D.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
大败李信部队,并杀死秦七个都尉。
B.秦军大败后,秦王亲自找王翦,请他出任统帅。王翦认为,虽然自己老糊涂了,但
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这样的良将。
C.王翦临出发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
的坚定意志,不让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的秦王对他产生怀疑。
D.王翦抵达战场,不肯出兵交战,而是每天让士兵休息,供给好的饭食;荆军屡次挑
战,秦军就是不肯应战,荆军就向东去了,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荆军。
第Ⅱ卷(共130分)
四、(25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译文: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译文: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8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⑴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2分)
(2)赏析诗的前四句,分析作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3)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2)碧云天,______________,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3)__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
(4)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刘伟林
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
⑵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水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锻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变成金子的过程啊!
⑶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一种内在的形式。
⑷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在七楼,七楼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空间。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而拉上窗帘,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⑸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侯幸福与拒绝灾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也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快乐。
⑹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洁净如洗了,我注视着舞蹈的阳光和熠熠飞行的细碎事物。事物在既定的未被介入内心的真实状态下是引导致走向光明的场所。
⑺在房间的地面一角堆放着一名漂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书籍。窗前仅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已被肘部磨得有些发亮,亮得熟糯,有一种典雅的沉着。我知道由于人们对材料的偏好,使得树木远离了森林,利刃的铁器早就听命于人类,毫不吝啬地袭击了其根部。在房间里我还依稀地听见了铁器挥动的声响,一下一下地。
⑻树木变成材料后,占据着一方空间,空间也便显愈是狭窄。这总让我想起那些被无故侵占的土地,前者与后者一样反映了某种被践踏的命运。
⑼除了书籍和木头,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我如此地亲近。依靠它们,我深受保护。
⑽树木有一种既存的神性之光,它的伤口是它流泪的眼睛,当它彻底沉睡之后(也只能是沉睡),它依然沉浸在美丽与忧伤之中,如同音乐的倾诉与颤动。
⑾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夜深人寂之时,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的脸颊之上。
(选自《散文》2004年第4期)
14.仔细阅读第1段的画线句子,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4段中,作者说“黑暗是告慰的中心”。请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6.最后一段说“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请你结合上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第2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我”什么感情?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⑵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六.语言运用和表达。(13分)
1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4分)
昨天,“西部文化东部行”——陕西秦腔来苏演出的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众多戏曲界名家对当前的戏曲演出大制作提出了质疑。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认为根据题材和形式的需要可以搞大制作,但大制作不能成为戏曲界的时尚。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也认为,戏曲的长项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展示格局中的绝技。大制作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舞美上而不是表演上,变成了话剧加演唱,丢失了戏曲本身的韵味。
19.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为“悲剧”下一个定义。(5分)
⑴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⑵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
⑶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⑷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悲剧是
20.仿照例子,再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要求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奋斗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预知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时时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展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请以“生命的宽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11.11)
1.D(A骋chěnɡ,B晌shǎng,C纤xiān) 2.C(A殒,B至,D芸芸众生)
3.D(A“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B“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遇失败,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C“动之以情”只能用于对别人,不能用于自己)
4.A(B句式杂糅,“因为”和“所造成的”重复;C“新老顾客备受信赖”应调整为“备受新老顾客信赖”;D残缺宾语中心语,在“工作”后加“的建议”)
12.(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应是良辰美景,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13.⑴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黄花地 晓来谁染霜林醉(3)安能以身之察察 安能以皓皓之白(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14.①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丰富并深化了“生活之光泽”的内涵。②具体说明房间对人类的重要性。③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赞美房间作铺垫(或定下感情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同时也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①要结合全文的主旨,禅师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在表达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②要分析句子本身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③要分析句子在表达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
15.答:因为房间既是自己生活和思考的地方,也是个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其中还能使自己拥有精神上的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同时也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题目中明确要求“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即鉴赏文中的主要意象——房间的形象意义。
附文言文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事奉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英语试卷
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顾媛媛 审核人:王玉霞 2011.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II卷做在答题纸上。
第I卷(共8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1. What will the man do this weekend
A.Stay at home. B. Go fishing. C.Go boating.
2.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John
A.Hard working. B.Lazy. C.Active.
3. Who looked after the woman
A.The man. B. Mary. C.Herself.
4. What will the woman do
A. She will take the book home. B. She allows the man to take the book home.
C. She will have to read the book in the office.
5. What about Tom and Jack
A.They had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B.They had finished their homework.
C They are watching a football match.
第二节(共15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小题。
6.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visit
A. Musee d'Orsay. B. Eiffel Tower. C. Musee du Louvre.
7. When will the speakers go for Pairs
A. August 6. B. August 7. C. August 16.
8. How long will the speakers stay in Pairs
A. 8 days. B. 9 days. C. 10 day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小题。
9. What happened to Tom
He's late for school for the first time. B. He's late for the exam for college.
C. He's late for school again.
10. What's the boy
A.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B. A high school student. C. A college student.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home. B. At school. C.At the librar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leave for Britain
A. Next Thursday. B. Next Friday. C. Next Saturday.
13. How long will the speakers stay in Britain
A. About one month. B. About two months. C. About three months.
How will the speakers deal with their apartment when they are away
A. Rent it to Jim. B. Ask someone to rent it. C.Ask Jim to look after it.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17题。
15.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the meeting room. B. In a ticket office. C In a classroom.
How much does the man give the woman first
$28. B.$36. C.$40.
Where does the man get the news of the lecture
A. In the newspaper. B. In the poster. C. On the Interne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题。
Which country does the speaker come from
A. Australia. B. China. C. Japan.
What is a very serious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A. Cigarette ends. B. Chewing gum. C. Chopsticks.
How many problems do we have to solve to keep the street more tidy
A. Two. B.Three. C. Fou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The city’s gardens are open to ______ public from sunrise to sunset daily and the citizens are asked not to make too much noise in ______ public.
A. /; / B. /; the C. the; the D. the; /
22. ____ to give up smoking, he threw away his _____ cigarettes.
A. Determined; left B. Determined; remaining
C. Determining; left D. Determining; remained
23. I am trying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and I would appreciate ______ if you could turn the music down.
A. That B. this C. it D. you
24. Having a trip abroad is certainly good for the old couple, but it remains ________ whether they will enjoy it.
A. to see B. to be seen C. seeing D. seen
25. The soldiers live on an island in the sea far away from land, and every week they _______ the boat for their supplies of fresh water, vegetables and foods.
A. belong to B. cut back on C. rely on D. ask around
He would the test if he to the teacher attentively.
A.pass;listen B. pass;listened C. have passed; listen D. have passed;had listened
27. --- What can I do for you, Mum
--- The salt has _________ . You'd better go to the shop to buy some.
A. run out of B. used up C. made use of D. run out
28. More TV programs,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be produced _________ people's concern over food safety.
A. to raise B.raising C.to have raised D. having raised
29. —This morning your mobile phone was always busy. I couldn't ______ to you until several attempts.
—Oh, I'm sorry. I was discussing the price of our products with a client over the phone.
A. get over B. get through C. get across D. get on
30. ______ for his mistake, the little boy could not but admit to his teacher that he was wrong.
A. Blaming B. Blamed C. To blame D. To be blame
He hurried to the station, only the train had already left.
A. to tell B. to be told C.telling D. be told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 grown more than six times it was in 1800.
to; that B.by;that C.to;what D. by;what
33. Jack wasn't saying anything, but the teacher smiled at him _______ he had done something very clever.
A. as if B. in case C. while D. though
34. It won't be long______ you regret what you've done.
after B. since C. when D before
— Li Ming, look at your dirty clothes. Take them off and get them ______ tonight.
— OK, Mum, I will.
to wash B. washed C. wash D. Washing
36. Facing the _________ situation the sales manager looked __________.
A. puzzling; puzzled B. puzzling; puzzling C. puzzled; puzzled D. puzzled; puzzling
Almost nobody can stand _________ fun of before a crowd of people.
A. to be made B. to make C. being made D. making
38. I would appreciate ____ back this afternoon.
A. you to call B. you call C. your calling D. You're calling
39. The children apologized ______ the lady ______ what they had done.
A. to; to B. to; for C. for; to D. for; for
40. —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 Oh, I forgot_____
A. turning it off B. turn it off C. to turn it off D. having turned it off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My mother seemed to be able to make dolls (洋娃娃) out of anything. She made some dolls for me and my two elder sisters. I 41 playing with them, but still, secretly, I hoped for a store-bought 42 like the one our rich cousin had. Her doll 43 open and close its blue glass eyes and even say "Mamma". I 44 stopped admiring it and hoping to have one.
However, my dream 45 came true when I was six. One day my father came back from his business trip with three 46 dolls! They were much smaller than our cousin’s doll and their eyes were just painted ones, but I did not 47 such differences. They were 48 "store-bought" dolls. We each chose one and I named 49 Misako.
Soon my sisters and I became devoted 50 . Our "children" kept us 51 all day. We gave them a bath, 52 them, brushed their hair, took them out for a walk and put them to bed. Several months later, they got more like real children — their 53 and bodies became dirtier; their dresses got stained; their hair less smooth.
But, by then, 54 interests seemed to have moved into 55 toys. Their dolls were abandoned (被抛弃) and in bad condition. One had 56 one of her arms, and 57 was one-legged. "You can 58 them if you want," my sisters said to me. Thus, I had 59 dolls. They were more or less handicapped (残疾) and they often looked at me as if they needed me to 60 them. I enjoyed this feeling of being needed — being the only one in the world who could protect them with a lot of love. Indeed, they made the rest of my childhood days very happy.
41. A. wanted B. expected C. hoped D. enjoyed
42. A. Doll B. toy C. girl D. baby
43. A. might B. should C. could D. dared
44. A. often B. never C. sometimes D. seldom
45. A. immediately B. firstly C. hardly D. finally
46. A. beautiful B. lovely C. store-bought D. new
47. A. care about B. care for C. think about D. worry about
48. A. total B. real C. like D. true
49. A. my B. one C. them D. mine
50. A. sisters B. fathers C. friends D. mothers
51. A. free B. busy C. hard D. tired
52. A. wore B. put on C. dressed D. wash
53. A. faces B. legs C. arms D. hands
54. A. my B. their C. my sisters’ D. my doll’s
55. A. Tiny B. different C. curious D. humorous
56. A. lost B. wounded C. cut D. damaged
57. A. the other B. another C. it D. other
58. A. look out for B. take care of C. pay attention to D. have a look at
59. A. two B. few C. many D. three
60. A. teach B. feed C. satisfy D. help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ears came into this mother’s eyes when she talked about waking up her son. Every morning, her ten-year-old boy puts up one finger with his eyes still closed, begging for one more minute to sleep.
Why is he so sleepy Because, like thousands of student “early birds” in China, he has to get up before 6 a.m. every morning.
School students usually need eight to ten hours’ sleep a night. But in Shanghai, it’s reported that 90% of the students do not get enough sleep. And studies show that without a good night’s sleep, students seem to be weaker than they should be. Many become near-sighted as a result.
Li Ming, a student at Qinghua High School, said that he usually goes to bed after 11 p.m. But when he has exams coming up, he can stay up as late as midnight. This “night bird” lifestyle has made many students nod off in class. Li Ming said that it is during afternoon classes that he feel most sleepy. “My parents are usually happy to see me studying so late,” he said. “They think I work very hard and they make me cups of coffee.”
However, not all parents are happy about this. “My daughter gets up so early. She looks tired and it really hurts me.” said one of the parents. Why don’t so many students get enough sleep Now many members of society began to think about it.
61. The ten-year-old boy’s mother talked about waking up her son with tears in her eyes because _____.
her son’s lack of sleep hurt her but she had to wake him up
her son wasn’t good at lessons
she thought her son was too lazy
her son was badly ill
62. For school students, lack of sleep may lead to ______.
A. the body’s weakness B. nodding off in class
C. near-sighted eyes D. all the above
63. Li Ming’s mother is _____ to see him studying late.
A. sorry B. worried C. happy D. angry
64. Which one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the parents hope their children stay up.
No students complain about their lack of sleep.
Most students watch TV or play computer games deep into night.
Some parents are worried about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don’t have enough sleep.
B
Memory, they say, is a matter of practice and exercise. If you have the wish and really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hen you can quite easily improve your ability to remember things. But even if you are successful, there are times when your memory seems to play tricks on you.
  Sometimes you remember things that really did not happen. One morning last week, for example, I got up and found that I had left the front door unlocked all night, yet I clearly remember locking it carefully the night before.
  Memory “tricks” work the other way as well. Once in a while you remember not doing something and then find out that you did. One day last month, for example, I was sitting in a barbershop waiting for my turn to get a haircut, and suddenly I realized that I had got a haircut two days before at the barbershop across the street from my office.
  We always seem to find something funny and amusing in incidents caused by people’s forgetfulness or absent-mindedness. Stories about absent-minded professors have been told for years, and we never get tired of hearing new ones. Unfortunately, however, absent-mindedness is not always funny. There are times when “tricks” of our memory can cause us great trouble.
65. If you want to have a good memory, you should ________.
  A. force yourself to remember things B.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of practice and exercise
  C. never stop learning D. try hard to remember things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One night the writer forgot to lock the front door.
B. One night the writer forgot having locked the front door.
  C. The writer remembered to lock the door.
D. The writer remembered unlocking the front door.
67. From the sentence “We never get tired of hearing new ones”, we can infer that .
A. we enjoy hearing new stories about absent-mindedness of professors
B. we don’t want to know anything more about absent-mindedness of professors
C. we will never get tired of listening to new stories about absent-mindedness
D. absent-mindedness happens not only to professors but to many other people
C
“We don’t have rush hours any more”, said Mr. Charles Mac Lean, who runs the nation’s busiest road. “We have rush periods, and they keep getting longer and longer.”
Mac Lean was describing Chicago’s 235 miles of expressway. But the same might be said about almost any of the expressways tha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American city life—and about the heavy traffic that often blocks them. In Chicago, a computerized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controls traffic on the city’s seven expressways. Now one man—a controller—can follow the movement of Chicago’s traffic by looking at a set of lights. The system uses electronic sensors that are built into each expressway, half a mile apart. Several times a second, the computer receives information from each sensor and translates it into green, yellow, or red lights on a map in the control room. A green light means the traffic is moving forty-five miles an hour, yellow means thirty to forty-five miles an hour and red means heavy traffic—cars standing still or moving less than thirty miles an hour.
“See that red light near Austin Avenue ” the controller asked a visitor. “That’s a repair truck fixing the road, and the traffic has to go around it”.
At the Roosevelt Road entrance to the expressway, the light kept changing from green to red and back to green again. “A lot of trucks get on the expressway there,” the controller explained. “They can’t speed up as fast as cars.”
The sensors show immediately where an accident or a stopped car is blocking traffic, and a truck is sent by radio to clear the road. The system has lowered the number of accidents by 18 percent. There are now 1.4 deaths on Chicago’s expressways for each one hundred million miles traveled, while in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re are 2.6.
Traffic experts say that the Chicago system is the “coming thing”. Systems like Chicago’s are already in use on some expressways in Los Angeles and Houston. “Chicago has taken the lead,” says New York City’s traffic director; and he adds, “We are far behind…”
68. How does the controller follow Chicago’s traffic
A. By controlling the traffic lights.
B. By operating a computer in the control room.
C. By sending a truck to clear the roads.
D. By looking at a set of lights on the map in the control room.
69.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3 refers to ____________.
A. a truck which needs repairing B. a red light
C. Austin Avenue D. a truck doing repairs on the road
70. What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Computer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 B. Rush Periods Getting Longer
C. No Rush Hours Any More D. Sensors on Expressways
第II卷 (共40分)
第一节 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
This year, about 2,300 teenag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spend about 10 months in US homes. At the same time about 1,300 American teenagers will go to other countries to learn new languages and learn the rest of the world.
Here is a 2-way student exchange in action. Fred,19, spent last year in Germany with George’s family. In turn, George’s son Mike spent a year in Fred’s home in America.
Fred, a lively young man, knew little German when he arrived. But after 2 months of studying, the language became easy for him. School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hat he had expected and it was much harder. Students rose respectfully when the teacher entered the room. They took 14 subjects instead of 6 that were usually taken in the US.
Family life, too, was different. The father’s word was the law. All the activities were done with the family rather than individually. Fred found the food to be too simple at first. He also missed having a car.
“Back home, you pick up some friends in a car and go out to have a good time.In Germany, you walk but you soon learn to like it .”
At the same time, in America, Mike,a friendly German boy, was also forming his own ideas. “I suppose I should criticize American schools” he says, “It is far too easy for our level but I have to say that I like it a lot. In Germany, we do nothing but study. Here we take part in many other activities. I think that maybe American schools are better in training their citizens. There ought to be some middle ground between the two.”
71 between American school life and German school life
Items(项目) American students German students
Class rules They don’t have to stand up They have to rise and show 72 for their teachers
73 life They do their own things 74 . They have to listen to their fathers as fathers always make the final 75 .
School 76 They have six which are very easy to learn They have 14 which are much more difficult
Going out They can 77 cars They have to walk all the way
School life They spend a lot of time taking part in 78 . They spend a lot of time 79 .
Conclusion To Fred, the German school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his 80 .
第二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5分)
81.As a teacher, it is my r_________ to make the students devoted to study.
82.Nor is it good news for the wide r of fish and wildlife that live in or along the river.
83.This is one of the cheapest and most effective ways of d desertification.
84.You can't take photographs here without p .
85.The dishes are really t , and we all like to eat them.
86.We do not need to cut down more trees and cause the (毁坏) of more forests.
87.We waited for news with a growing sense of (焦急).
88.I found this to be an (可信赖的) brand of washing machines.
89.It is reported our country has made a (突破) in space science.
90.The (大多数) of those schools have failed to reach the targets in reading and maths.
用所给动词适当形式填空(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91.It is obvious that people are very (concern)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environment.
92.Heavy rain (flood) in the low lands damaged wheat planted in the winter.
93.Time (permit),I will attend your celebration party.
94. (argue) her into joining us ,we were very happy.
95.His first book _________(publish) next month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第四节 书面表达(满分20分)
目前许多中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青少年心理压力过大会对身心健康不利。请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从压力产生的原因、利弊,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减轻压力。
压力产生的原因 1)来自生活中很多琐事,如:有太多事要做、与朋友不和等。
2)学习负担过重,考试结果不理想。
3)父母、老师的期望过高。
压力的益处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抓住机会,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压力的危害 太大的压力会有损身心健康,长期处于压力之中会导致头痛、心脏病等疾病。
减轻压力的方 法 (你的观点,不少于两点。)
注意: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词数13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压力 stress 负担 burden
4. 作文开头已给出
Stress is an inevitable(不可避免的) part in our daily life.
参考答案:
一听力 1-5 CBBCA 6-10 CBACB 11-15 BBBCB 15-20CBBCA
二单选 21-25DBCBC 26-30DDABB 31-35BCADB 36-40ACCBC
三完型 41-45 DACBD 46-50 CABDD 51-55BCACB 56-60 AABDD
四阅读 61-64 ADCD 65-67 BAD 68-70 DDA
五任务型
71. Differences 72. respect 73. Family 74. individually 75. decision
76. subjects 77. drive 78. activities 79. studying 80. expectation
六单词
81. responsibility 82. range 83. decreasing 84. permission 85. tasty
86. destruction 87 anxiety 88 reliable 89 breakthrough 90. majority 91 concerned
92 flooding 93. permitting 94. having argued 95. to be published
七 作文
Stress is an inevitable in our daily life. _________
Stress is an inevitable part in our normal life. It may result from the small things, such as having too many things to do in a limited time, others’ comment, and being unable to get along with friends. Besides, the great burden of study, failure in exams as well as parents and teachers’ expectation also leave us under great pressure.
On one hand, stress can inspire us so that we can grasp the opportunity to finish the challenging work. On the other hand, too much stress can affect our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If the stress lasts a long time, it may cause headaches, heart disease and so on. It also keeps us in depression.
When stress does occur, it'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and deal with it. A large number of physical activities can reduce anxiety. Sharing our stress with others can be greatly helpful. Making time for fun, such as listening to music, may be good medicine. Sometimes even crying is an efficient way to release stress.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物理试卷
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曹卫华 审核人:於凌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B.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C.电阻率与导体的形状有关 D.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2.如图(a)所示是一个欧姆表的外部构造示意图,其正、负插孔内分别插有红、黑表笔,则虚线内的电路图应是(b)图中的( )
3.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和电阻R1、R2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
图所示.用此电源和电阻R1、R2组成电路。R1、R2可以同时接入电路,也可
以单独接入电路.为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可采用的接法是 ( )
A.将R1、R2串联后接到电源两端 B.将R1、R2并联后接到电源两端
C.将R1单独接到电源两端 D.将R2单独接到电源两端
4. 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滑动变阻器R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
C.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
D.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
5.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根长通电直导线,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a、b、c、d是以直导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在这四点中( )
A.a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B.b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C.c 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D.d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6.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水平面内,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53 角,线圈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通过线框的磁通量为 ( )
A.BS B.0.8 BS
C.0.6 BS D.0.75 B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的电动势,r为电源的内电阻,R1、R2为可变电阻。在下列叙述的操作中,可以使灯泡L的亮度变暗的是( )
A.仅使R1的阻值增大
B.仅使R1的阻值减小
C.仅使R2的阻值增大
D.仅使R2的阻值减小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键K1、K2、K3、K4均闭合,C是极板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间悬浮着一油滴P,断开哪个电键后
P不会运动 ( )
A.K1 B.K2 C.K3 D.K4
9.一只普通旧干电池,用电压表测量其电动势时,示数仍接近1.5V.现对该电池作下述两种处理:①让它给一个额定电压为1.5V的小灯泡供电时,发现小灯泡完全不亮:②把它装在额定电压也为1.5V的电子钟时,电子钟仍能正常工作较长时间.对上述两种情形比较和分析,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情形①中的电路电流较情形②中少
B.情形①中的路端电压较情形②中少
C.小灯泡中的电阻远大于电子钟的内电阻
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远大于电子钟的额定功率
10.如图所示,表示磁场对直线电流的作用,其中正确的是( )
11.根据磁场对电流会产生作用力的原理,人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炮弹发射装置--电磁炮,它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要使炮弹沿导轨向右发射,必须通以自M向N的电流
B.要使炮弹沿导轨向右发射,必须通以自N向M的电流
C.要想提高炮弹的发射速度,可适当增大电流或磁感应强度
D.使电流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同时反向,炮弹的发射方向亦将随之反向
三.实验与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总分28分)
12.(6分) 实验题仪器读数:甲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cm。乙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mm。
13.(10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1Ω;电压表(量程0~3V,内阻3kΩ),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1.0Ω),滑动变阻器有R1(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2A)和R2(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0.1A)各一只。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选填“R1”或“R2”)
(2)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
(3)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图线,根据图线求出的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4.(12分)某同学利用电流、电压传感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中得出了如下一组数据:
电流(A) 0.00 0.10 0.20 0.30 0.36 0.39 0.41 0.43
电压(V) 0.00 0.2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1)图甲中矩形框1中应接 ,矩形框2中应接 ,矩形框3中应接 ;(选填“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或“小灯泡”)
(2)在图乙中画出小灯泡的U—I图线;
(3)把与本题中相同的两个灯泡接到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
电动势E = 4.5V,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 = 10Ω,此时灯泡的实际功
率是 W。(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10分)质量为0.5㎏的金属杆在相距1m的水平轨道上与轨道垂直放置,金属杆上通以I=4A的恒定电流,如图所示,匀强磁场B垂直轨道平面,金属杆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为0.2,此时金属杆恰能处于静止状态,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16.(10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3.0V,内阻r=1.0Ω,电阻R1=10Ω,R2=10Ω,R3=30Ω,R4=35Ω;电容器的电容为500μF,电容器原来不带电。求接通电键S后流过R4的总电荷量。
17.(12分)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10V,电阻R1=21Ω,电动机绕组的电阻R0=0.5Ω,电键S1始终闭合。当电键S2断开时,电阻R1的电功率是525W;当电键S2闭合时,电阻R1的电功率是336W,求
(1)电源的内电阻r;
(2)当电键S2闭合时流过电源的电流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18.(16分)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 ,在导轨所在平面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B=0.50T、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E=4.5V、内阻r=0.50Ω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m=0.04kg的导体棒ab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恰好静止。导体棒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5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10m/s2。已知sin37 =0.60,cos37 =0.80,求:
(1) 作出导体棒的受力图;
(2)通过导体棒的电流;
(3)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4)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
+
μA
+
-
P
+
μA
+
-
P
+
μA
+
-
+
μA
+
-
A
B
C
D
(b)
(a)
+
-
欧姆表
L R1
R2
E r
B
B
B
B
I
I
I
I
F
F
F
F
A
B
C
D


图乙
图丙
图甲
0.5
0
0.1
I/A
U/V
0.2
0.4
0.3
0.5
1.0
1.5
2.0
2.5
3.0
(乙)
1
2
3
(甲)
数据采集器
R
E
S
(丙)
θ
θ
a
b
E
r
B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地理试卷(必修班)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 刘勇 审核人 孙明友 2011.1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右图,甲为金星,丙为绕乙运行的卫星。读图1,回答1~3题。
图示天体系统的级别共有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乙行星为: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木星
图示地球上生命条件产生的原因是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③各大天体各行其道④温度适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毛泽东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两句诗的含义分别是:
①人们坐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一天已行了八万里;②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③毛泽东遐想遨游太空,遥看祖国锦绣河山;④毛泽东遐想坐于北京,随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一天已行了八万里;
A.①② B.④② C.①③ D.④③
5.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6.关于右图中a、b、c三地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地的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B.三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C.c地的角速度、线速度最大
D.三地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可通过地震波间接测得。据此回答7~9题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8.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A.下地幔 B.内核 C.外核 D.软流层
9.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10.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是以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地域空间
B.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的发展受自身特点的影响,与周边环境无关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数目减少了lO00多个。据此回答11-12题
11.湖泊面积的大量减少会
A.加剧土地荒漠化 B.增加生物物种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1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是
①退耕还湖②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③扩大水田面积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家乡,盐碱地分布广,必须限制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
B.乙同学家乡,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应该积极鼓励农民弃田务工
C.丙同学家乡,矿产资源储量锐减,资源型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向
D.丁同学家乡,荒漠化问题严重,经济发展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阅读材料一、二,完成14-15题。
材料一 江苏省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全国比较图。
材料二 江苏经济的飞速发展,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
1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江苏人均资源最
少的是
A. 耕地 B. 森林
C. 煤炭 D. 淡水
15.对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最大的工程是
①西电东送②西气东输
③南水北调④青藏铁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图为“20世纪下半叶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软件业 B.服装工业 C.汽车工业 D.采掘业
17.导致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技术 C.能源 D.劳动力
20世纪前半叶,图示地区制造业曾兴旺发达,一度成为美国经济的产业中心。20世纪中后期,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冰雪带”、“锈蚀带”。据此回答18~19题。
18.本地区一度成为美国产业中心,下列不属于其区位优势的是
A.水运廉价 B.煤铁资源丰富
C.城市众多,市场广大
D.土壤肥沃,气候温暖
19.20世纪中后期,本地区逐步陷入萧条状态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结构单一
B.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
C.世界对传统工业产品需求量增加
D.逆城市化的出现
读图回答20~21题。
20.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21.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草原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A.边境贸易 B.工业化 C.旅游业发展 D.矿产开发
读“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3-26题。
23.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B.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C.农业生产高度商品化 D.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24.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5.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6.与②冬小麦区相比,①春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阅读文字材料和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回答27~28题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27.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铅锌资 D.土地资源
28.田纳西河流域目前构成了美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力发电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据此完成29--30题。
29.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A.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煤炭资源丰富,铁矿石短缺
30.我国下列工业基地中,最需要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经验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现在,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阅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完成31—32题。
31.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有利条件是
A.交通便利,劳力充足 B.高校众多,技术先进
C.地形平坦,气候优越 D.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32.大量电脑等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
A.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B.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C.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D.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33.划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34~36题。
34.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35.目前,江苏省
A.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B.工业是主导产业
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 D.城市人口比重达80%以上
36.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江苏省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 D.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
图为“四种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完成37~38题。
37.与美国“硅谷”电子产业的工业投入结构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8.近年来,我国丁类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越南、孟加拉国投资建厂,这种现象属于
A.产业转移 B.工业集聚 C.人口迁移 D.跨区域资源调配
2009年初夏,华南地区发生了水灾,为准确了解受灾范围,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回答39—40题。
39.要实时准确勘探水灾淹没范围宜采用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40.要准确快捷统计测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共10分)
4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4小时
42.地壳和地幔构成地球岩石圈。
43.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是其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原因(条件)。
44.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45.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6.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47.太阳辐射为水循环、大洋环流、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提供动力。
48.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49.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50.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一球迷到柏林迷路,借助街头的GPS系统顺利到达目的地。
三、综合题(共四大题,共30分)
5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A       ,C       ,D        。
(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该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3)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B(哈雷彗星)、D天体公转的方向。
(4)八大行星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性,     性,     性。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20mm。
材料二 图1为“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示意图”。
材料三 图2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模式示意图”。
(1)美国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级支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2)综合开发、治理田纳西河流域,其核心环节是____ _______。
(3)田纳西河流域较适宜发展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其主要原因是:___ _______。
53.读“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小麦区,按产品用途分,属于 _____ 农业。
(2)美国的大型农场一般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从构成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三大区位因素考虑,这主要是受 _____ 的影响。
(3)若分析该国农业生产与布局的自然条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4.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某地影像图。
材料二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变化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如下表)
(1)运用遥感(RS)、全球定位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
中___________ 技术可以获得材料一。
(2)材料二说明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使(_________ )
A.含沙量减少 B.地表侵蚀增加 C.地表水下渗减少 D.坡面径流量减少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有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1
梯级开发
航运
防 洪
养 殖
水 电
灌 溉
农业现代化
旅游
第三产业
冶金工业
电力产业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政治(必修)试卷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 黄伟 审核人 蔡宝桃 2011.11
第 Ⅰ 卷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卷纸相应位置填 “A”,错误的填 “B”。请把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存在即被感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
5.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7.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的来源。
8.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9.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10.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答案符合题意选项的代号填在答卷纸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60分)
11.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神舟八号”飞船经过4次自主变轨控制,抵达距约5公里的对接入口点。随后,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实现了刚性连接。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 ” C“东方红一号” D“风云一号”
1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
13.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问题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② ③
14. “心外无物”的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16.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水往低处流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人们不能够认识规律
18.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无限性 D.反复性
20. 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21.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①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②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③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④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23. “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C、意识对客观事物有能动的反作用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24、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础
B.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能够把握世界的本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25.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27.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28.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29.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可知性 B.规律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30、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3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2、下列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有
①“十一五”规划②粤赣高速公路③马克思主义哲学④生产资料公有制 ⑤中华
人民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33、“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指的是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②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③认识自然规律就不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类最好不要去改造自然,否则会受到惩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4、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招待会,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总理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您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做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这个故事给我们唯物论方面的哲学启示是
A.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
C.要从外国朋友的实际出发,来介绍中国传统名剧 D.要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3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意识有能动作用 ②.认识有能动作用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④.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6、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37~38题。
3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38.“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会导致诡辩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9、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像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A.都来自于客观世界 B.都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
C.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都取决于人的大脑
4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 Ⅱ 卷
三、解析题(41题10分、42题8分、43题12分)
41.据新华网广州4月16日电,广东遂溪县日前发生一起“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造成31人出现中毒症状。经查明是因吃了服有“治喘药粉’’的猪肉所致。经检验,每千克猪肉含“瘦肉精”高达2.8毫克。(据文献记载,当人吃了含“瘦肉精’’20微克的肉品,即可引起中毒。) 这起事故并非有意使用“瘦肉精”所致,而是养猪业主因猪患了哮喘病,向不明身份的人购买了“治喘药粉”25克,给猪服食后仅5天出栏屠宰所致。这是一起不科学用药所致的“人给猪治病,猪使人生病”的事例。防疫部门提醒广大养猪业主应从此事汲取教训:当猪患了哮喘病时,必须要在兽医诊治后,科学应用有关药物进行治疗,切勿乱投药,以免引起不良的恶果。
请用唯物论的哲学观点分析养猪业主所犯的错误。(10分)
42.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多月之后,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将逐步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是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三是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8分)
43.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深刻地影响这我们的生活。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黄色信息是传播等。不少家长怕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反对孩子上网。可是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存在,不让孩子们公开接触,孩子出于好奇,往往会偷偷接触。加强网络建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2分)
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政治(必修)试卷答案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B A B A B A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C A D C B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A C C A C B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A C A D C B A C
41(8分).答案: (1)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治喘药粉"本是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不一定适用于猪,但养猪业主并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向不明身份的人购买了"治喘药粉"25克给猪治病,使猪的"瘦肉精"含量过高。
43.(12分)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虽然也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但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存在,禁止青少年上网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正确引导。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和沟通渠道,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青少年应该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加强网络建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理科历史试卷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顾中华 审核人:陈敏捷
选择题:满分60分。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康德 D.卢梭
2.朱熹和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他们的根本分歧是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3.“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4.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其主要原因是它
A.有利于促进儒家思想的发展 B.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
5.“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中国明清时期的黄宗羲和近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共同主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自由、平等 D. 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7.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8.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都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主要共同点
A.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中心 B.认为美德即知识
C.研究人类,强调人的价值 D.研究自然,观察世界
9.《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坚持德育为先,提出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下列历史人物中,特别重视道德修养的是
A.但丁 B.苏格拉底 C.马丁.路德 D.克利斯提尼
10.莎士比亚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1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2. 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的思想运动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13.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14.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盛唐书法的这一特征的是
A.王羲之 B. 张旭 C.颜真卿 D.赵孟頫
1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16.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17.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令人最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 ②打破了“坊”、“市”界限
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该画应该是
A. 山水画
B. 宫廷画
C. 风俗画
D. 文人画
19.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20.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神学观,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 C.相对论 D.量子论
21.“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22.“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科技成果是
A.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B.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C.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D.法拉第创立电磁感应理论
23.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与列宁所说的电力工业无关的是
A.电车 B.无线电报 C.电子计算机 D.电话
24.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好多划时代的成果。下列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②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25.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26.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
A.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B.促进了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
C.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D. 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7.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8.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
29.下列图表是1913—1923年间某学校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造成崇拜孔子票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五四运动
30. 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选 A ,错误的选 B ,每题1分。
31.柏拉图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是“道德就是知识”。
32.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郎克的量子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3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35.明清之际,许多进步思想家对正统儒家进行反思和批判,出现了“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3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推动欧洲走向近代的最重要因素。
37.草书与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相比,书写者更能任情恣意,尽情发挥、表现和抒发情感。
38.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9.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文学革命论》和陈独秀的《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而成就最高的则是鲁迅。
40.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强大思想潮流的是民主和科学思想。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计30分)
第41题:(10分)请阅读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1)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1分)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2)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第42题: (10分)阅读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请指出图中的两项发明。(2分)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2)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 (1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2分)
材料三:
(3)图12所示的英国采矿机器的动力是什么?读图13,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后来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由此什么能源被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3分)
(4)谈谈你是怎样看待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程的。(2分)
第43题:(10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梭
依据材料一中的这些图片来判断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那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2分)这两次思想运动宣传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2分)后者对前者有什么重大发展?(2分)
材料二
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的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二.判断题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
三 .主观题
第41题:
(1)仁政 (1分) 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或受统治者冷落(1分)
(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儒学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第43题:
(1)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2分)
核心:人文主义 理性(2分)
把反封建宗教神权的斗争发展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并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提供政治构想。(2分)
(2)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2分)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解放了人们思想。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答到任意一点即给2分)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选修)
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瞿红军 审核人:黄剑威 2011.11
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
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和乳汁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一
切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B.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C.生活中有可能因与患者握手而感染HIV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2. 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3. 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4.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5.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A、B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C、D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
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无关
7.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8.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C.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0. 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历经156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洗礼和考验,于2008年4月15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南极考察期间,科学家经常需要从温暖的驻地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体内发生的反应是
A.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抵御寒冷
B.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
C.骨骼肌战栗,产热量成倍增加
D.下丘脑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11. 以下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各代表激素。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分泌均会增加
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12.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分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13.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4. 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
一定使其兴奋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
B细胞,既可以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15. 图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其信息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信号分子①是神经递质,它通过③血液的运输.与②受体结合,作用到靶细胞
B.若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有可能是肝细胞,激酶激活的功能是肝糖原分解
C.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是甲状腺激素
1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7.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8.下列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作出的反应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D.HIV攻击人体的B淋巴细胞。
19.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
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时,在细胞免疫前,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
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
B.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C.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起主要作用
D.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的呈递作用
20.某人注射甲流疫苗及感染甲流后血液中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的特异性吞噬来消灭该病毒
B.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产生的相应抗体快而且多
C.b处的效应B细胞是由B细胞受甲流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而形成的
D.抗体能消灭已经进入宿主细胞内的甲流病毒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22.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段
23.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是:
A.向地性和背地性 B.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背地性和向光性 D.向地性和带芽的扦插枝条生根
2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植物的茎在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很少,细胞分裂快
C.幼嫩的细胞比老一些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D.生长素与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关
2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26.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如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植物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下给分。
27.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氨基酸 B.血红蛋白 C.CO2 D.葡萄糖
28.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正确的是: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B.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9.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
A.调节准确、快速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30.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31.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32. 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需要完善的是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共50分。
33.(8分)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
值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
存在着 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
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34.(5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 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
35.(7分)如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 ,③→⑩属于 。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2)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 ,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 。
(3) 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 调节为主。
36.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
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 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 。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 。
(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
__ _。
37.(7分)下图表示雌性高等动物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性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

(2)激素A是 。
激素C是 ,其能促进雌性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
和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及正常性周期。
(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
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4)X细胞作用于垂体细胞,使垂体细胞分
泌某种物质,并调节对幼仔的照顾行
为,则X细胞分泌的物质是 。
在与垂体细胞膜相对应的X细胞的末端,
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38.(7分)下图为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示意图,请分析:
(1)请写出细胞的名称:[1]________ _______;[4]________ _______。
(2)淋巴细胞发生反应阶段为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3)[7]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 _____,[2]细胞还能分泌一类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
(4) 当用同一抗原刺激[5]时,[5]就会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________ ____,
产生更强的____________ _。
39.(4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的课题研究,老师已经为他们准备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溶液和萝卜种子,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要测定生长素类似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你可以采用的测定指标是
、 等。
(2)做该实验时,如何设置对照组? 。
40.将培植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下图),其中第②和第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请据图回答。
, ① ② ③ ④
(1)选择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④装置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生长情况是 。如将④装置放在
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的生长情况是 。
a b 天数
甲流抗体浓度


a
b
c
d
下丘脑神
经分泌细胞
垂体细胞
激素A
激素B
激素C
卵巢
X细胞南通市小海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年级 物理(必修)试卷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命题人:袁菊 审核人:於凌云 2011.11
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点电荷就是元电荷; B.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的带电体;
C.体积大的带电体肯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D.带电体如果本身大小和形状对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可忽略,则可视为点电荷。
2.电场中某点放一试探电荷q,其所受电场力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点的场强大小为F/q; B.若移走该试探电荷,该点的场强大小为0;
C.若在该点换上2q的试探电荷,该点的场强大小为2F/q;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q1、q2. 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q1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电荷间的静电力将变为原来的 ( )
A.4倍 B. 2倍 C.8倍 D.16倍
4.有一台使用交流电的电冰箱上标有额定电压为“”的字样,这“”是指 ( )
A.交流电电压的瞬时值 B.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
C.交流电电压的平均值 D.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
5.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器与极板间距、正对面积等因素有关 B.电容器带的电荷越多,其电容越大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越大,其电容越小 D.一个电容器,如果它不带电,其电容就为零
6.把两张用软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它们会张开,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 ( )
A、弹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磁场力
7.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如图1所示的磁针的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 )
A.奥斯特 B.爱因斯坦 C.牛顿 D.伽利略
8. 有关于避雷针原理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地放电 B.火花放电
C.尖端放电 D.尖端是绝缘体
9、把标有“220V 40W", "220V 100W”的两个灯泡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 )
A. 40 W的灯较亮 B. 100W的灯较亮
C.两灯泡一样亮 D.灯泡电阻未知,无法判断
10、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未画磁感线的地方表示没有磁场; B.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C.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 D.磁感线可以相交。
11、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I时,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电阻为2R,电流强度为I/2,则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 ( )
A.4Q B.2Q C.Q/4 D. Q/2 
12. 传感器已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下列关于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箱控温系统使用了温度传感器 B.电容式话筒使用了温度传感器
C. 电饭锅使用了压力传感器 D.火警报警器使用了压力传感器
13.可以将电压升高供给电灯的变压器是 (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14.如图所示,表示磁场对直线电流的作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 )
15.有a、b、c、d四个小磁针,分别放置在通电螺线管的附近和内部,当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指向如图所示,其中是正确的 ( )
A.a
B.b
C.c
D.d
1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下列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
A. 电风扇 B. 电视机 C. 洗衣机 D. 电饭煲
17.如图所示为“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中,
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的是( )
A.将条形磁铁插人线圈
B.将条形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C.将条形磁铁放在线圈中不动
D.将条形磁铁从图示位置向左移动
18.以下电器中,利用静电的吸附作用进行工作的是 ( )
A.电话机 B. 复印机 C.电冰箱 D.电饭煲
19.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且达到稳定时,小灯泡能正常发光.则当闭合S和断开S的瞬间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
A.小灯泡立即亮;小灯泡慢慢熄灭
B.小灯泡立即亮;小灯泡立即熄灭
C.小灯泡慢慢亮;小灯泡慢慢熄灭
D.小灯泡慢慢亮;小灯泡立即熄灭
20.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分别通以正弦交流电和方波形交流电,如图所示,若它们的电流最大值相等,则两只电阻产生的热功率之比为 ( )
A.1:4 B.1:2
C.1:1 D.2:1
二、填空题(共四题,共16分)
21.太阳辐射中含有一切波长的电磁波,但能量集中在 、 、 区域 ,波长在 光附近,辐射能量最强。
2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产生电场; 产生磁场
2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m/s,这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
24.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C之间具有如下定量关系: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2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5.(8分)用一条绝缘轻绳悬挂一个带电小球,小球质量为0.8Kg,所带电荷量为2.0×10 C。现加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平衡时绝缘绳与竖直方向成 370夹角。
求:1 该小球带正电还是负电?
2 画出小球的受力图。
3 这个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多少?
26.(4分)如图所示,把长=1m的导体棒置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5T,导体棒与磁场方向垂直,棒中通有电流=2A,
求:1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2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7.(12分)一台发电机的功率是44000W,用电阻为0.2Ω的导线输送到用户,求:
(1)若用220V的电压输电,输电线上的电流和损失的功率分别是多少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多少?
(2)若用2.2kV的电压输电,输电线上的电流和损失的功率又分别是多少 用户得到的功率又为多少?
期中考试高二物理文科答案
一 单选题
1-5 D A B D A
6-10 C A C B B
11-15 D A C C B
16-20 D C B A B
图1
I
N
S
× × × × × × × · · · · · F B
× ×F× × × ×I · · · · I
× × × × × × B · ·F· · B I F I
× × × × × × × · · · · · B
A B C D
t/s
t/s
i/A
i/A
37°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选修)
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 冯泽楚 审核人 陈新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共5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2.下述关于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烃是指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B.烃是指分子里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烃是指燃烧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
D.烃是指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
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3-甲基-1-丁烯 B.2-乙基丁烷
C.1,2,3-三甲基丁烷 D.3,4-二甲基丁烷
4.有A、B两种烃,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关于A和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烃A和B的实验式相同
B.烃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烃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D.烃A和B各取1 mol,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一定相等
5.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用小苏打溶液洗涤 B.用浓KMnO4溶液冲洗
C.用65 ℃的水冲洗 D.用酒精冲洗
6.C8H10属于芳香烃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有一种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则该种物质的结构是
A. B. C. D.
7.下列含羟基的有机物不属于醇的是
8.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9.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它的正确命名应是
A.2 甲基 3 丙基戊烷    B.4 异丙基己烷
C.2 甲基 3 乙基己烷 D.5 甲基 4 乙基己烷
10.一种烃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
命名该化合物时, 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是
A.9 B.11 C.12 D.1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有一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各物质中,能形成顺、反异构体的是
A.1,1-二氯乙烯 B.丙烯 C.1-丁烯 D.2-戊烯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2H4和C4H8一定都能使溴水退色
C.C3H6不只表示一种物质 D.烯烃中各同系物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13.烷烃是单烯烃R和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CH3CH2CH3 B.CH3COCH2CH3
C.CH3CH2OH      D.CH3OCH3
15.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16.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如右图,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溴水褪色
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4 mol H2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醇溶液反应
17.用16g某饱和一元醇跟足量金属钠完全反应,产生5.6L氢气(标准状况),该醇是
A.甲醇 B.乙醇 C.丙醇 D.丁醇
18.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现将12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4.4 g,再通过碱石灰,又增重26.4 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A.C4H10 B.C2H6O C.C3H8O D.C2H4O2
1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⑥⑦ D. ②③④⑤⑥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63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6分)如右图,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加水,振荡,溶液变浑浊;
(2)给试管加热,现象为 ;
(3)冷却,现象为 ;
(4)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现象为 ;
反应方程式为 ;
(5)再加入盐酸,现象为 。
21.(8分)(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如CH3CH2CH2CH3,;
(CH3)2CHCH2CH3,;CH3CH=CHCH3,
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
①  ;②  ;
(2)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是 ,将其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加成,所得烷烃的系统命名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不是”);A分子是否存在顺反异构体     (填“是”或“否”)。
如存在,请写出顺反异构结构简式           (如不存在,此问不答)
23.(10分)为了测定某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1)将2.3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2.7 g水;
(2)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如下图一所示的质谱图;
(3)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如图二所示氢谱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有机物A的实验式是 。
(3)能否根据A的实验式确定A的分子式 (填“能”或“不能”),若能,则A的分子式是 。(若不能,则此空不填)
(4)写出有机物A可能的结构简式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4.(10分)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
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包括苯环和侧链)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一例): 。
25.(12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①、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 、 ;
②的反应条件是 ;A的名称是 ;
(2).写出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六、计算题(共9分,要求步骤详略得当,书写规范。解题7分,书写2分)
26.0.05mol某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和5.4g水。
(1)通过计算写出该烃的分子式。
(2)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试卷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 陶健 审核人 黄剑威 2010.11
一、单项选择题: 35题,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
A.尿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呼吸酶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Ca2+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3.人体正常情况下,与红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 )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浆
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在反射弧中,能够对刺激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是( )
A.传入神经 B.效应器 C.感受器 D.神经中枢
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7.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下列哪种物质联系的( )
A.神经递质 B.水 C.葡萄糖 D.矿质元素
8.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C.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是电信号
B.在突触间传导是单向的 D.在突触间传导的是电信号
9.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10.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小脑、大脑、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
C.小脑、脑干、大脑 D.脑干、大脑、小脑
11.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变化为( )
A.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12.参与人体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抗利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3.不同激素的作用方式有一些共同特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作用特点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通过导管运输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4.当健康人处于炎热、缺水的环境中,会发生( )
A.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 B.皮肤汗腺的分泌增强
C.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15.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
A.反应速度迅速 B.作用范围准确 C.作用时间短暂 D.作用范围广泛
16.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毒破坏B 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 HIV
17.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18.下列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A.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D.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
19.下列描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 B.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C.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 D.效应T细胞使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裂解
20.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
A.丙酮酸 B.色氨酸 C.吲哚乙酸 D.丙氨酸
21.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
22.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是抑制芽生长的浓度
B.d点是抑制芽生长的浓度
C.c点是抑制芽生长的浓度
D.只有b点是促进芽生长的浓度
2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因素是( )
A.湿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24.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25.不属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是( )
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抑制生长
C.促进果实成熟 D.防止落花落果
26.下列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乙烯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2,4—D
27.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铃虫    D.一片草原中的全部草本植物
28.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迁出率和迁入率
29.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密度显著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B.性别比例失衡
C.年龄组成呈衰退型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0.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31. 要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下列种群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B.一个池塘中的鲫鱼
C.一块农田中的小麦 D.一片森林中的雪松
32.在对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 )
A.46只 B.25只 C.12只 D.96只
33.某种群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 )
3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35.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 “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的
D. “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地增加
二、简答题(5题,共30分)
36.(6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写字母,在“ ”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 ] 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 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 。
37.(6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
(l)激素A的名称是 ,激素B的名称是 。
(2)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这是由于激素A和B的
含量 所致。
(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和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这是
一种 调节机制。
38.(6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__。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__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⑥ _________结构中,⑥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 。信号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单一、双向)的。
39. (6分)右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属于 免疫
(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 暴 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 细胞,再传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 刺激后,经增殖并分化为 细胞和 细胞。
(3)当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需要借助 免疫方式,通过 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
40.(6分)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图处理: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人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上述装置均用相同的单侧光照射。
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能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________________。
(4)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 ______。
(5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比向光侧__________,因而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D D D C A D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B D A C C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B C C D C A A
31 32 33 34 35
B D B B D
36、(1)B组织液、C血浆
(2)升高、神经
(3)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分)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细胞
激素A
激素B
激素C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数学试卷
考试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张菊 审核人:张中华 2011.1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空间四边形ABCD中,E,F,H, G分别为边AB,AD,BC,CD的中点,则BD与平
面EFGH的位置关系是 .
2. 直线的倾斜角为 .
3.经过点的直线方程是 .
4. 若点A(4 ,) 到直线4 x - 3 y - 1 = 0 的距离等于3 ,则= .
5. 若直线与垂直,则 .
6. 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
7. 给出下列说法: ①空间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
线与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因此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
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④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
所有直线都垂直.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5,则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正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10.过点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11.已知直线(,则直线一定通过定
点 .
12.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 .
13.若直线与连结两点的线段AB相交,则实数的取值范
围是 .
14.直线上有一点P, 它 与A( 4, -1 ), B( 3, 4 )两点的距离之差最大,则P点坐标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在四面体ABCD中,CB=C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求证:(1)直线; (2)。
16. (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多面体中,面,∥,且,,为中点.
(1)求证:EF// 平面ABC;(2)求证:平面
17. (本小题满分14分)
△ABC的三个顶点为A(0,4),B(-2,6),C(8,2),求此三角形AB边上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和BC边上高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边AB、AD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是x+y+1=0和
3x-y+4=0, 它的对角线的交点是M(3,0),求这个四边形的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直线方程为.
(Ⅰ)若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求m的范围;
(Ⅱ)若直线分别与轴、轴的负半轴交于两点,求△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的方程.
20.(本小题满分16分)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与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两点,直线 和分别交于且平分△的面积.
求△的面积;
求的最小值.
答 案
平行
0或10
-1
③④
11. (0,1)
12.
BC边上高线方程: ,方程为
19.(Ⅰ) (法一)①1-2m=0即m=时,
②1-2m
(法二)解:(2+m)x+(1-2m)y+4-3m=0化为(x-2y-3)m=-2x-y-4. …3分
由得,
∴直线必过定点(-1,-2). …………………………………6分
∴由图像可得1-2m=0或者,
(Ⅱ)解:设直线的斜率为k(k<0),则其方程为y+2=k(x+1),
∴OA=|-1|,OB=| k-2 |, …………………………8分
S△AOB=·OA·OB=|(-1)(k-2)|=|-|. .………………………10分
∵k<0,∴-k>0,
∴S△AOB=[-]=[4+(-)+(-k)]≥4.
当且仅当-=-k,即k=-2时取等号. ………………………13分
∴△AOB的面积最小值是4, ……………………………14分
直线的方程为y+2=-2(x+1),即y+2x+4=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