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密度例题分析:1、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4kg/m3B.6kg/m3C.2kg/m3D.无法确定考点:密度公式运用;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原来氧气的质量,然后再根据计算剩余氧气的密度:解:设氧气瓶的体积为,则,原来氧气的质量为:;剩余氧气的质量:;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还是;那么剩余氧气的密度:;故,选A;2、甲物质的密度为2g/cm3?,乙物质的密度为5g/cm3?,各取一定质量的甲、乙混合后的混合液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A.2∶5B.5∶2C.4∶5D.5∶4考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分析:混合物的总质量等于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据此列方程计算即可;解: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即,;;;∴;故,选C;3、某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克305070液体的体积V/厘米3103050A.3.0×103、10克B.1.7×103、10克C.1.4×103、20克D.1.0×103、20克考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分析: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结合密度公式:,代入表格中两组数据,列出方程式联立计算即可;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总质量为;根据:,得到:①;当液体体积为时,总质量为;根据:,得到:②;由①、②两式得:,;故,选D;4、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质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乙密度以及甲、乙切去前的质量关系(???)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考点:密度公式得应用;分析:⑴根据:比较切去体积的大小,再根据密度公式:比较密度的大小;⑵比较原来两个圆柱体的高度关系,从而判断他们的质量大小;解:⑴根据图片可知,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切去的高度:,根据公式:,可知,切去的体积:。根据公式:,可知,当切去的质量相等时,密度:;⑵根据前面的信息可知,高度相等的两个圆柱体质量相等。原来没有切去时,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那么,质量:;故,D正确,而A、B、C错误;选D;5、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烧杯的质量为40gB.量筒中酸奶的质量为112.4gC.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D.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的密度偏大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分析:⑴物体的质量=发麻质量+游码质量;⑵根据乙图读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然后根据酸奶质量=总质量-烧杯质量计算即可;⑶根据量筒示数得到酸奶的体积;⑷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壁上会残留部分酸奶,因此测得的酸奶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酸奶质量不变,那么密度增大;解:A中,根据甲图可知,空烧杯的质量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中,根据乙图可知,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那么酸奶的质量为:,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所以量筒中酸奶的质量减小了,小于,故,B错误符合题意;C中,量筒的分度值为,那么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故,C正确不合题意;D中,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密度偏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小浦想知道柑橘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9克,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80克;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克。(1)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多少?(2)柑橘的体积是多少?(3)柑橘的密度是多少?(4)小浦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柑橘的密度与柑橘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填偏大、偏小)分析:⑴溢出水的质量等于装满水的总质量与去除柑橘后剩余水和烧杯总质量的差,即:;⑵柑橘的体积等于派开水的体积,即:;⑶根据公式:,计算柑橘的密度;⑷纳出柑橘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因此测得柑橘的体积就是它的体积与带出水的体积之和,即体积偏大,那么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小;解:⑴溢水杯中水的质量是:;⑵柑橘的体积:;⑶柑橘的密度:;⑷小浦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柑橘的密度与柑橘的实际密度比较,偏小。7、小李测量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多少?(4)小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A、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A的密度________(选填“>”、“=”或“<”)B的密度。考点:天平的使用及读书;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分析:⑴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⑵雨花石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⑶首先根据量筒的示数之差计算出雨花石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⑷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因此,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成正比,图像就像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将两个点分别于远点O连接,然后比较密度大小即可;解:⑴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左盘轻,因此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即可;⑵砝码质量为:,游码质量为,那么雨花石的质量为:;⑶石块的体积为:;石块的密度为:;⑷将A、B两点分别与远点O连接,得:根据上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那么;习题强化:1、设有密度为和的两种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且?,若取体积分别为和的这两种液体混合,且,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则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A??)A.?B.C.D.2、甲、乙两个实心球的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D?)A.1∶1B.2∶3C.1∶9D.9∶13、三种均匀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2∶3,体积之比为3∶2∶1,则这三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C?)A.1∶2∶3B.2∶3∶6C.1∶3∶9D.3∶2∶14、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C?)A.B.C.D.5、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将两种不同浓度的酒精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B.C.D.6、小明通过实验测量植物油的密度。(1)小明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前左右不停地摆动,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则可判定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具体操作是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2)小明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就按乙、丙、丁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植物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12克,该植物油的密度为千克/米3。(3)小明按上述步骤进行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明为了减小误差,对实验进行了改进。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m1;②将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植物油的体积V。以上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正确顺序应是②③①(填字母代号),计算植物油密度的表达式:ρ=。(4)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某物体时,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入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36.24克。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密度例题分析:1、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4kg/m3B.6kg/m3C.2kg/m3D.无法确定考点:密度公式运用;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原来氧气的质量,然后再根据计算剩余氧气的密度:2、甲物质的密度为2g/cm3?,乙物质的密度为5g/cm3?,各取一定质量的甲、乙混合后的混合液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A.2∶5B.5∶2C.4∶5D.5∶4考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分析:混合物的总质量等于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据此列方程计算即可;3、某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克305070液体的体积V/厘米3103050A.3.0×103、10克B.1.7×103、10克C.1.4×103、20克D.1.0×103、20克考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分析: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结合密度公式:,代入表格中两组数据,列出方程式联立计算即可;4、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质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乙密度以及甲、乙切去前的质量关系(???)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考点:密度公式得应用;分析:⑴根据:比较切去体积的大小,再根据密度公式:比较密度的大小;⑵比较原来两个圆柱体的高度关系,从而判断他们的质量大小;5、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烧杯的质量为40gB.量筒中酸奶的质量为112.4gC.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D.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的密度偏大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分析:⑴物体的质量=发麻质量+游码质量;⑵根据乙图读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然后根据酸奶质量=总质量-烧杯质量计算即可;⑶根据量筒示数得到酸奶的体积;⑷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壁上会残留部分酸奶,因此测得的酸奶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酸奶质量不变,那么密度增大;6、小浦想知道柑橘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9克,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80克;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克。(1)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多少?(2)柑橘的体积是多少?(3)柑橘的密度是多少?(4)小浦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柑橘的密度与柑橘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填偏大、偏小)分析:⑴溢出水的质量等于装满水的总质量与去除柑橘后剩余水和烧杯总质量的差,即:;⑵柑橘的体积等于派开水的体积,即:;⑶根据公式:,计算柑橘的密度;⑷纳出柑橘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因此测得柑橘的体积就是它的体积与带出水的体积之和,即体积偏大,那么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小;7、小李测量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多少?(4)小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A、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A的密度________(选填“>”、“=”或“<”)B的密度。考点:天平的使用及读书;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分析:⑴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⑵雨花石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⑶首先根据量筒的示数之差计算出雨花石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⑷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因此,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成正比,图像就像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将两个点分别于远点O连接,然后比较密度大小即可;习题强化:1、设有密度为和的两种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且?,若取体积分别为和的这两种液体混合,且,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则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A.?B.C.D.2、甲、乙两个实心球的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A.1∶1B.2∶3C.1∶9D.9∶13、三种均匀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2∶3,体积之比为3∶2∶1,则这三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A.1∶2∶3B.2∶3∶6C.1∶3∶9D.3∶2∶14、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A.B.C.D.5、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将两种不同浓度的酒精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D.6、小明通过实验测量植物油的密度。(1)小明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前左右不停地摆动,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则可判定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具体操作是。(2)小明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就按乙、丙、丁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植物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克,该植物油的密度为千克/米3。(3)小明按上述步骤进行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明为了减小误差,对实验进行了改进。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m1;②将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植物油的体积V。以上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正确顺序应是(填字母代号),计算植物油密度的表达式:ρ=。(4)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某物体时,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入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5)——密度(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5)——密度(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