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案例九年级下期数学基础复习课型构建探究“相似三角形复习”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数学思考:根据已知和结论,猜想如何进行相似三角形性质之间的转换。3、解决问题:根据已知和结论,创设辅助线,实现向三角形之间的转换,从而有效地解决几何的综合问题.4、情感态度:体验利用基本图形、重要结论及其联系解决几何问题的有效性、简捷性和敏感性,从而获取成就感,消除对几何的恐惧感,建立对几何学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1、各知识点的基本图形的再熟悉.这是因为,基本图形是构造复杂图形的基本元素,准确而快速地提取基本图形和重要结论,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学生几何素养的根本标志.教学难点:准确而快捷地发现基本图形、重要结论及其联系.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学法指导:主动参与到回顾、检索和点评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案例描述 :一、前测11、出示题组并提出要求:(1)已知:△ABC~ △EFG,AD是BC边上的高,EH是边FG上的高, EH:AD=1:2,则AB:EF= ——,△ABC的面积:△EFG的面积=——, △EFG 的周长:△ABC的周长= ——(2)在直角△ABC中,∠ ACB=900,CD⊥AB于点D,图中共有几对相似三角形?它们是哪些?(1) △ABC~ △ACD(2) △ABC~ △CBD(3) △CBD~ △ACD(3)如图,P是△ABC中AB边上的一点,要使△ACP和△ABC相似,则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方法:1、巡视并个别指导.(要求学生:1、审题并确立解题方向和方法。2、独立尝试并注意操作节奏。)2.知识梳理(1)抽生核对答案,并协助、引导学生对本题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数学表达和实质进行回顾和检索。(2)点评并完善每小题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数学表达和实质。(3)指导学生做好笔记。(要求学生:1、主动回顾、检索并回答每小题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数学表达和实质。2、主动补充并完善每小题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数学表达和实质。3、把相关内容填入复习资料相应板块中。)二、经典例题解析例1.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90°,对角线BD⊥CD。(1)求证:△ABD∽△DCB;(2)若AD=2,BC=8,求BD的值。例2.如图,已知 ABC中,∠A=90°,AB=6,AC=8,D是AB上一动点,DE∥BC,交AC于E,将四边形BDEC沿DE向上翻折,得四边形 B′DEC′B′C′ .(1)证明: ADE ∽△ABC(2)设AD=x,梯形MDEN的面积为y,试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操作方法:1、抽生上黑板展示2、巡视并个别指导3、组织师生点评(要求学生:1、审题并确立解题的方向和方法。2、主动争取展示。4、独立尝试。4、积极参与点评)5.技能梳理:(1)抽生核对答案,并协助、引导学生对本题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技能的内容、使用条件和目的进行回顾和检索。(2)点评并完善每小图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技能的内容、使用条件和目的。(3)指导学生做好笔记。三、后测及反馈1、出示题组(1)如下图,在△ABC中,点D在边AB上,∠ACD=∠B,如果AD=3,DB=1,那么AC=____.(2)如上图,Rt△ABC中,∠ACB=90°,CD⊥AB,若AD=4,AB=6,则AC= ,CD= .(3)如图,在Rt△ABC中∠C=90 ,D为AC上一点,DE⊥AB于E,若AB=10,AE=4,AC=8,则DE= .(4)如图D是△ABC的AB边上的一点,已知AB=9,AC=12,AD=2BD,在AC上取一点E,使△ADE与△ABC相似,则AE= .操作方法:1、巡视并个别指导2、组织师生点评(要求学生:1、审题并确立解题方向和方法。2、独立尝试。3、积极参与自评、互评)四、反思与感悟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交流和分享。2、本节课,你对相似三角形的研究还有什么样的困惑?3、同学的困惑,你有何良策?(要求学生:1、畅谈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2、说出自己的困惑。3、为同学排忧解难。)五、活动9:作业1、必做题:《中考·数学》P96-97,例2和第6、9、11题。2、选做题:《中考·数学》P98,第15、16题(点评:分层布置作业,既照顾了学困生,又照顾了优生,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学生亲历“前测”,然后遁寻“前测”的线索进行自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回顾、检索,让学生自主复习、巩固了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通过对例题的学生尝试→自评、互评→老师点拨,形成能力。但学生的自主回顾与检索能力没有达到教师的预设能力要求,因此在此阶段进展极其缓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