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河北省衡水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免费)河北省衡水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had to work overtime. B. She failed to see Henry. C. She had a traffic accident.
2.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wonders why the woman is here. B. He himself is Dr. Johnson.
C. The doctor will be here soon.
3. What is the man
A. A reporter. B. A patient. C. A scientist.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 restaurant.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shop.
5. How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to London
 A. By car. B. By air. C. By trai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y are Mondays terrible for the man
 A. He doesn’t want to work after the weekend.
 B. Monday is full of difficult lessons for him.
 C. Monday means the beginning of a whole week.
7. What subjects does the man seem to like
 A. Art and Music. B. English and Maths. C. Geography and Maths.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restaurant. B. In the hotel. C. At home.
9. What time does the dining-room close
  A. At 8:30 pm. B. At 9:30 am. C. At 10:30 am.
10. What will the man do
  A. Make a call to Room Service. B. Go to a restaurant. C. Buy something to eat.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4题。
11. Who is Frank Stone
  A. A friend of the woman’s. B. A visitor to the clinic. C. A patient of Dr. Milton’s.
12. Why won’t Mr Stone come to the clinic tomorrow
  A. The clinic will be closed. B. Dr. Milton won’t come to work.
  C. He can’t spare the time.
13. When is the clinic open in a week
  A. During the whole week. B. On weekdays except Thursday.
  C. From Monday to Friday.
14. When will Mr Stone see Dr. Milton
  A. At 6:15 pm on Wednesday. B. At 6:15 pm on Thursday.
  C. At 5:30 pm on Wednesday.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Schoolmates.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Strangers.
16. Why is Jeanie here earlier
  A. To meet her friend. B. To have a class. C. To go over her lessons.
17. How is Jack feeling before the test
  A. Calm. B. Worried. C. Excited.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ere did the speaker go the other day
  A. A football game. B. A bike race. C. A park.
19.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bird nest
  A. It is very small. B. There is a lake in the middle of it. C. It is short.
20. What did the speaker do at the end of her visit
  A. She watched a bird show. B. She played basketball. C. She talked with some bird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二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The time he has devoted in the past 10 years____ the disabled is now considered____ of great value.
A.to helping;to be B.to help;being
C.to help;to be D.helping;being
22. He used to ________ cards, but now he is used to ________ a walk after supper.
A. play; taking B. playing; take C. play; take D. playing; taking
23. Recently I bought a second-hand car was very low.
A. which price B. the price of whose C. its price D. whose price
24. Though Jack is often tired ______ his job, he is never tired ______ it. In fact, he enjoys it.
A. of; with B. with; from C. from; of D. at; with
25. Jack felt grateful to his teachers ______ he couldn’t find words to express it.
A. as if B. even if C. so that D. now that
26. I’d like to know ______ Chinese.
A. when he began to learn B. when did he begin to learn
C. when did he begin learning D. for how long he began to learn
27.I have bought the same dress __________ she is wearing.
A. as B. that C. which D. What
28. ________,the headmaster rose to indicate that the conversation was ________.
A. At an end;in an end B. In the end;at an end
C. In an end;at the end D. At an end;in the end
29. How did it _______ that he was hurt so seriously
A. come up B. come across C. come about D. come
30. _______ English has changed a lot over time and __________ English spoken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 was quite different.
A. / ; the B. / ; / C. The; / D. The; the
31. — Go for a picnic this weekend, OK
—__________. I love getting close to nature.
A. I couldn’t agree more B. I don’t think so
C. I believe not D. I’m afraid not
32. You should not have such an attitude_______ your parents.
A. with B. to C. for D. on
33. ___ staying at hotels in Red River Village, tourists can help the villagers mak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take _____the river and the birds.
A. By; care for B. By; care of
C. Through; care about D. With; care of
34. Hearing the old man’s report, the officer _______ from his seat and said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________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 raised; rise B. rose; raise C. raised; raise D. rose; rise
35. of the mountains in that area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A. Two fifth; is B. Two fifth; are C. Two fifths; are D. Two fifths; i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Nicola’s Love for Her Violin
Can love between partners with a 237-year age gap (差距) lead to the perfect match (绝配) Nicola Benedetti thinks so.The 18-year-old 36 and her partner, a 255-year-old Italian violin, 37 to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last weekend.She 38 in Beijing on September 15 and also performed in Hangzhou and Shanghai.
Nicola is from Scotland and 39 playing the violin when she was four years old. 40 , it was not something her parents 41 her do.She went with her sister to violin lessons and 42 it and improved very quickly.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things I am fond of about the 43 ,” she said.“I can’t really 44 it but I love giving live performances, I like the feeling of play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the 45 .I love the feeling of the violin under my chin (下巴).”
However, playing violin six hours a day is not a/an 46 job.“I usually 47 in an upstairs bedroom when I’m at home.” she said.“But sometimes, when it’s 48 outside, it can be upset.The house is right on the 49 and I can see others having fun 50 I’m on my own.”
Although practising is sometimes lonely, Nicola 51 felt she was lucky.“You can’t have 52 .I am really lucky to do what I love doing,” she said.Her 53 paid off (终有回报).Nicola won BBC Young Musician of the Year in 2004 at 16.
54 her performing and recording activities, Nicola is a/an 55 of UNICEF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he said that she would travel to Lesotho in southern Africa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to help poor kids there.
36.A.singer B.writer C.pianist D.violinist
37.A.came B.turned C.ran D.moved
38.A.checked B.played C.visited D.remained
39.A.stopped B.requested C.started D.ignored
40.A.So B.And C.But D.However
41.A.made B.persuaded C.wanted D.got
42.A.noticed B.concerned C.minded D.loved
43.A.lessons B.violin C.performances D.show
44.A.explain B.imagine C.determine D.refuse
45.A.foreigners B.friends C.audience D.teenagers
46.A.boring B.easy C.wonderful D.tiring
47.A.work B.rest C.stay D.practise
48.A.cool B.sunny C.windy D.cloudy
49.A.river B.hill C.farm D.beach
50.A.while B.as C.so D.for
51.A.even B.still C.ever D.almost
52.A.anything B.something C.everything D.nothing
53.A.time B.music C.efforts D.action
54.A.Because of B.Besides C.Instead of D.Thanks to
55.A.adviser B.manager C.organizer D.supporter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Whenever the sun dropped and the blue sky came up, my father and I used to climb the mountain near my house. Walking together, my father and I used to have a lot of conversations through which I learned lessons from his experiences. He always told me, “You should have goals like climbing the mountain.” Without the mountain-climbing that we both enjoyed,we could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end together because my father was very busy. I really got a lot from mountain-climbing. It gave me time to talk with my father and to be in deep thought as well as develop my patience.
Once we climbed a very high mountain. It was so challenging for me because I was only ten years old. During the first few hours of climbing, I enjoyed the flowers and trees, and the birds’singing, but as time passed, I got a pain in both of my legs. I wanted to quit climbing. In fact, I hated it at that mountain, but my father said to me, “You can always see a beautiful sky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but you can’t see it before you reach the top. Only there at the top, can you see all of the nice things, just like in life.” At that time, I was too young to understand his words. But later after that, I got new hope and confidence. I found myself 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sky, which was as clear as crystal (水晶).
56.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mountain-climbing was _____for Father and Son.
A. hard B. enjoyable C. painful D. comfortable
57. The word “quit”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
A. carry on B. put off C. give up D. pick up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ather’s word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 You will get all you need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B. The sky is always as clear as crystal.
C. You can find life is full of nice things.
D. Never give up half-way.
59.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______”.
A. Reaching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B. 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C. Conversations between Father and Son D. How to Ge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B
MONTREAL (Reuters) —Crossing the US-Canada border(边界)to go to church on a Sunday cost a US citizen $10,000 for breaking Washington’s strict new security(安全)rules.
The expensive trip to church was a surprise for Richard Albert, who lives right on the Canadian border. Like the other half-dozen people of Township 15, crossing the border is a daily occurrence for Albert. The nearby Quebec village of St. Pamphile is where they shop, eat and go to church.
There are many such situations in these areas along the largely unguarded 5, 530-mile border between Canada and the US, which in some cases actually runs down the middle of streets or through buildings.
As a result, Albert says he did not expect any problems three weeks ago when he returned home to the US after attending church in Canada, as usual. The US customs(海关) station in this area is closed on Sundays, so he just drove around the locked gate, as he had done every weekend since the gate appeared last May, following a tightening of border security. Two days later, Albert was told to go to the customs office, where an officer told him he had been caught on camera crossing the border illegally.
Ottawa has given out special passes to some 300 US citizens in that area so they can enter the country when Canadian customs stations are closed, but the US stopped a similar program last May. That forces the people to a 200-mile detour along hilly roads to get home through another border checkpoint.
Albert has requested that the customs office change their decisions on the fine, but he has not attended a Sunday church since. “I feel like I’m living in a prison,” he said.
60. 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Richard Albert is .
A. an American living in Township 15 B. a Canadian living in a Quebec village
C. a Canadian working in a customs station D. an American working in a Canadian church
61. Albert was fined because he .
A. failed to obey traffic rules B. broke the American security rules
C. worked in St. Pamphile without a pass D. damaged the gate of the customs office
62. The underlined word “detour” in Paragraph 5 means .
A. a drive through the town B. a race across the fields
C. a roundabout way of traveling D. a journey in the mountain area
63.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A Cross-country Trip B. A Special Border Pass
C. An Unguarded Border D. An Expensive Church Visit
C
Two students started quarreling at school. One student shouted dirty words at the other, and a fight began. What can be done to stop fights like this at school In some schools, the disputants sit down with peer mediators(同龄调解者). Peer mediators are students with special training in this kind of problems.
Peer mediators help the disputants to talk in a friendly way. Here are some of the ways they use:
1) Put what you think clearly but don’t say anything to hurt the other. Begin with “I feel…” instead of “You always…”
2) Listen carefully to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saying. Don’t stop the other person’s words.
3) Keep looking at the other person’s eyes when he or she talks.
4) Try to see the other person’s side of the problem.
5) Never put anyone down. Saying things like “You are foolish” makes the talk difficult.
6) Try to find a result that makes both people happy.
Peer mediators never decide the result or the winner. They don’t decide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Instead, they help the two students to find their own “win-win” result.
64. The underlined word “disputants” refers to the students ________.
A. who make peace B. who give in
C. who are lazy D. who quarrel
65. When there is a fight at school ________.
A. the peer mediators decide who the winner is
B. the peer mediators and the disputants talk together
C. the students who quarrel decide who the winner is
D. the two students sit down and listen to the peer mediators
66. Peer mediators’ work is ________.
A. to give lessons to disputants
B. to find out who starts a quarrel
C. to give students some special training
D. to help find a way to make both sides happy
6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ys is not used by Peer mediators in finding a “win-win” result
A. Listen carefully to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saying.
B. Try to see the other person’s side of the problem.
C. Never say things like “You are foolish”
D. Never keep looking at the other person’s eyes when he or she talks.
D
I received pictures of my daughter floating (漂浮) on a lake in California. Right there under the sun during the hottest time of the day, she has only her swimsuit to cover her.
When I showed it to my students, it was as if I had shown them scenes from a horror (恐怖) movie.
“But she will get dark,” they said.
“That’s what she wants,” I told them. “We think darker skin (肤色) is beautiful.”
They looked at me in disbelief. It was as if I came from the moon.
For years, American girls spend their summer trying to get as tanned (晒黑) as possible. In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girls use umbrellas all year round.
What in the world is going on
The pale skin we think looks unattractive (不漂亮) is what Asian women want. Both groups want to meet their culture’s standard (标准) of beauty.
In the US, if you can afford to go on vacation in the summer, you head for a river, a lake or a beach, where you try to get as much sun as possible. If you are rich you take a winter vacation in some sunny spot. Your winter tan shows your wealth.
In China, once upon a time, the few wealthy were the ones who didn’t have to work out in the hot sun. So the whiter the skin, the richer the woman. The folk opera performers who play these ladies wore lots of white makeup (妆容). The tradition survives to this day.
So it comes naturally that none of my students wishes to follow the Western ways in this regard.
But now I am noticing that a new business – the tanning booth (美黑店) – started up in China. I admire those brave enough to define(给…下定义)their own idea of beauty, but I do wonder what their grandmothers would have to say to them about it!
68. The students were shocked at the picture the writer showed them because ______.
A. they thought it shameful for a girl only to wear a swimsuit
B. the writer’s daughter was wearing very little while out in the sun
C. it is dangerous for a girl to be out on a lake alone
D. with the powerful sunlight the writer’s daughter would have got a suntan
69.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which kind of woman meets the American standard of beauty
A. Women with blond hair. B. Women with a slim figure.
C. Women with tanned skin. D. Women with pale skin.
70. In the US a winter tan usually means the person _____.
A. is hard-working B. doesn’t have to work
C. has a lot of money and spare time D. is from a very poor family
E
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注意:E=AB F=AC G=AD
Keep safe in storm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months, thunderstorms(雷雨) are common. ___61___ In thunderstorms, lightning can strike(击中) people and buildings and is very dangerous.
It was reported that a man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when he was making a phone call under a tree. He died at once. You may not know it, but nearly 1,800 thunderstorms are happening at any moment around the world.___62___
So what should you do during a lightning storm Scientists say that a person’s chances of being struck by lightning are 1 in 600,000. ___63___
If you are indoors during a thunderstorm:
Stay away from anything that is metal because lightning can come into the house through it.
Don’t stand near the windows.
Don’t take a shower or bath. Lightning can travel through water.
Never use the phone.___64___
If you are caught in a thunderstorm outdoors:
___65___ If there’s no building around, try to find a low place to stay in.
Do not go under a tree because the lightning could hit the tree and travel through the tree to hit you.
Never use a cellphone.
But you can reduce those chances by following these safety rules.
Bu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about lightning.
Lightning could travel through the phone line and hit you.
In fact, many people are killed by lightning every year.
Try to get home as soon as possible.
Since they happen often, some people don’t take them seriously.
Go into a nearby building or car right away.
第二卷(共45分)(请把答案写在答案页上)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下列句子所给汉语意思,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1. In the city, the water pipes in some buildings cracked and b____.
2. Anyone providing inform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recovery of the painting will be r_____.
3. Sixty percent of voters said they would _______(自愿) pay higher taxes for better health care.
4. These exercises are _______(设计) to strengthen muscles(肌肉).
5. He has been _______(宣判) to pay a fine of 1000.
第二节:根据内容提示完成句子(每题1分,共5分)
1. He offered _________ _____ poor black people on their legal problems.
2. 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est 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______ _____ _____, until today we have reached _____ ______ ______ we have almost no rights at all.
3. At 3:42 am everything began to shake.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___ ___ ____.
4. Thousands of families were killed and many children were left _______ _____.
5.The army organized teams to dig out those who were trapped and to____ ___ ____.
第三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试题见二卷)
第四节.书面表达:(25分)
根据下列提示写一篇短文,简要说明学好外语的必要性。
1. 英语特点:活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2. 学英语的目的:为在工作和交往中使用,学习先进科技和文化。
3. 怎样提高口语能力:积极说,别怕错。
4. 体会:“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持,就能学好。
要求:词数100左右。内容必须包括所有提示要点,不要逐条翻译。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英语试卷
第 II 卷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 _
第二节 完成句子(共5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第三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 划掉。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Attention please, everyone!
About 50 students from American will come to our school for the visit on October 4th, Sunday. Our class will greet them.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t 8:40 am and giving them a warm welcome. They will arrive at 9:00 am, and then we will show the American students to the schoolyard, the lab building or the teaching building. There will have a friendly basketball game on the playground at 10:00. We will leave our schools at 11:00. We should polite to our guests and talk with them in the English.
That’s all. Thank you.
第四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____ _ __ __ __ __ 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_ __ __ __
在各题规定的区域内用黑色中性笔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英语)
听力: 1-5BBCAA 6-10BABCA 11-15CBCBA 16-20CACBA
单选:21-25AADCB 26-30AABCA 31-35ABBBC
完形填空:36-40 DABCD 41-45 ADBAC 46-50 BDBDA 51-55 BCCBD
阅读:A篇:BCDA B篇:ABCD C篇:DBDD D篇:DCC E篇:FDACG
单词:1.burst 2. rewarded 3. willingly 4. designed 5.sentenced
完成句子:1.guidance to 2. rights and progress; a stage where 3.at an end 4.without parents 5.bury the dead
改错:American改America; the 改成a; giving 改成give; to 改成around; or 改成and; have改成be; We改成 They; schools 改成school; 加be; 删掉the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English is a living language like any other languages. It is widely used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learn English in order to be able to use it freely at work and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It is not easy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well because we don’t have a good condition and our time is too limited. Bu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f we keep on speaking it and using it, we can learn it well.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e should be active in speaking more. So long as we keep on using it, we can master it.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英语)
听力: 1-5BBCAA 6-10BABCA 11-15CBCBA 16-20CACBA
单选:21-25AADCB 26-30AABCA 31-35ABBBC
完形填空:36-40 DABCD 41-45 ADBAC 46-50 BDBDA 51-55 BCCBD
阅读:A篇:BCDA B篇:ABCD C篇:DBDD D篇:DCC E篇:FDACG
单词:1.burst 2. rewarded 3. willingly 4. designed 5.sentenced
完成句子:1.guidance to 2. rights and progress; a stage where 3.at an end 4.without parents 5.bury the dead
改错:American改America; the 改成a; giving 改成give; to 改成around; or 改成and; have改成be; We改成 They; schools 改成school; 加be; 删掉the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English is a living language like any other languages. It is widely used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learn English in order to be able to use it freely at work and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It is not easy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well because we don’t have a good condition and our time is too limited. Bu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f we keep on speaking it and using it, we can learn it well.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e should be active in speaking more. So long as we keep on using it, we can master it.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若与在区间上都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0,1) D.
2. 已知,,,,则 ( )
A. B. C. D.
3.设函数R)的最大值为,当有最小值时的值为( )
A. B. C. D.
4. 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5. 己知a>1,b<-1,则函数y=loga(x+b)的图象不经过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我市某旅行社组团参加衡水湖湿地一日游,预测每天游客人数在40至100人之间,游客人数(人)与游客的消费总额(元)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那么游客的人均消费额最高为( )元. ( )
A.40 B.50 C.60 D.80
7. 若函数的零点与的零点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5,则可以是( )
A. B. C. D.
8. 设,二次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 )
9. 设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根,则的最小值是( )
A. B.18 C.8 D.
10.定义一种运算:,已知函数,那么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 )
11. 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时,,则 ( )
A.1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13.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计算 .
15. 已知,,则______________.
16.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函数为奇函数;
②函数的值域为;
③已知集合A={-1,3},B={x|ax-1=0,a∈R},若A∪B=A,则a的取值集合为{-1,13};
④集合A={非负实数},B={实数},对应法则f:“求平方根”,则f是A到B的映射.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 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7.(本小题10分)已知函数的两个零点为,
设,,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12分)已知Z)是奇函数,又,
求的值。
19.(本小题12分)设函数
(1)求函数的零点;
(2)在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3)讨论方程解的情况.
20. (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
(1)若函数的值域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函数恒有意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本小题12分)函数满足:①定义域是; ②当时,;
③对任意,总有
(1)求出的值;
(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3)写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具体函数。
22. (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
(1)当,且时,求证: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都是?若存在,则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DACAD BADCB CC
二、填空题
13. 14. 15. -22 16. ①②
三、解答题
17. 解:……………………………………………………………2分
①当时,解得 …………………………………………5分
②当时,因为,所以解得。 ……9分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或。 ……………………………………10分
18. 解:∵为奇函数,∴,
∵,∴, ∴,
综上,. ………………………………………………………………12分
19. 解:(1)令解得,所以函数的零点为 ……4分
(2)
……………………………8分
(3)结合图像可知:
当时,方程无解; …………………………9分
当或时,方程有两个交点; …………………………10分
当时,方程有三个交点; ………………………11分
当时,方程有四个交点。 ………………………12分
20. 解:(1)令,由题设知需取遍内任意值,
所以解得 ……………………………………………6分
(2)对一切恒成立且
即对一切恒成立 ……………………………………………8分
令,当时,取得最小值为,
所以 ……………………………………………………12分
21. 解:(1)令,有, ………………………4分
(2)在单调递减
事实上,设,且,则

在上单调递减 ……………………………10分
(3),其中可以取内的任意一个实数 ……………12分
22. 解:(1),,
所以在(0,1)内递减,在(1,+)内递增。
由,且,即。
…………………………4分
(2)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
①当时,在(0,1)内递减,
,所以不存在。 …………………………7分
②当时,在(1,+)内递增,
是方程的根。
而方程无实根。所以不存在。 …………………………10分
③当时, 在(a,1)内递减,在(1,b)内递增,所以,
由题意知,所以不存在。 …………………………12分
D.
C.
B.
A.
-2 -1 0 1 2 3 4 5 x
6
5
2
1
4
3
y
……………………………5分
……………………………3分
…………10分
……………………………6分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Na~23 K~39 Cu~64 Fe~56 Mg~24 Al~27 Cl~35.5 Ca~40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2F2+H2O=4HF+O2↑
C、CaO+H2O=Ca(OH)2 D、Cl2+H2O=HCl+HClO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A、Fe3+、K+、Cl-、NO3- B、Cu2+、SO42-、Na+、CO32-
C、K+、Cl-、NO3-、CO32- D、Ba2+、OH-、Mg2+、NO3-
3.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
①MnO4-→Mn2+ ②S2-→S ③HCO3-→CO2 ④Cl2→Cl- ⑤NH4+→NH3 ⑥H2S→SO2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 C、②⑥ D、①④⑤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5.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6.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2-、Cl- B、 Al3+、Mg2+、SO42-、Cl-
C、CO32-、Cl-、NO3-、K+ D、 Ba2+、OH-、Ca2+、Cl-
7.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 )
A、稀硝酸 B、液态HCl C、NH3 D、熔融的氢氧化钠
9.在下列反应中,钾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的是 ( )
A、2K+2H2O=2KOH+H2 B、2K2O2+2H2O=4KOH+O2
C、2KCl 2K+Cl2 D、2KClO3 2KCl+3O2
10.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均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⑤测溶液的pH值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和④ D.①和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1个或2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个2分,部分分1分,错选不得分。共40分)
1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O Na2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HCO3- + H+ = H2O + CO2↑
B、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C、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入少量稀硫酸: CO3 2-+ H+ = HCO3-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13.有a、b、c、d四种金属投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金属a和c;又知d能从b的盐溶液中把b置换出来,c不能跟a的盐溶液反应,由实验可知,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顺序是( )
A、 a>b>c>d B、d>b>a>c C、 d>a>c>b D、 c>a>b>d
14.下列药品置于空气中很容易变质(括号内的物质是变质后的物质),其中不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A、Na2SO3(Na2SO4) B、FeCl2(FeCl3) C、KI(I2) D、NaOH(Na2CO3)
15、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已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3Cl2 +6FeI2= 2FeCl3 +4FeI3 B、Cl2 +FeI2= FeCl2 +I2
C、Co2O3 + 6HCl = 2CoCl2 + Cl2↑+3H2O D、2Fe3+ +2 I- = 2Fe2+ + I2
16、当溶液中X2O72- 和SO32- 的离子数之比为1∶3时,恰好完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
A、 +1 B、+2 C、+3 D、+4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后呈中性:H++ SO42-+ Ba2++OH-=BaSO4↓+H2O
B、实验室制取CO2:CO32- + 2H+==CO2↑+ H2O
C、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Fe+Ag+=Ag+Fe3+
D.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 Cu2++SO42-=BaSO4↓+ Cu(OH)2↓
18.已知:Fe+2HCl=FeC12 + H2↑,4HC1(浓)+MnO2MnC12+C12↑+2H2O
试判断以下关于盐酸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酸性和氧化性;无还原性 B、有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C、有酸性、还原性;无氧化性 D、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无酸性
19.已知氯元素的常见价态有:-1,0,+1,+3,+5,+7。下列各种物质中,其中氯元素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是( )
A、 HCl B、 Cl2 C、 FeCl2 D、 NaClO4
20.有如下两个反应:(1)Cu + 2Ag+ →Cu2++2Ag;(2)Fe+Cu2+→Fe2++Cu。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Ag+、Cu2+、Fe2+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g+>Cu2+>Fe2+ B、Cu2+>Ag+>Fe2+
C、Ag+>Fe2+>Cu2+ D、Fe2+>Cu2+>Ag+
2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先把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22.若以和分别表示浓度为和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 B. C. D.
23、已知X、Y中含有相同的元素,Z、W中也含有相同的元素,根据反应X+H2OY+H2 ;
Z+H2OW+O2 (方程式均未配平),可推断X、Y中及Z、W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的高低顺序为 ( )
A、X>Y、 Z>W B、X<Y、Z<W C、X>Y、 Z<W D、X<Y、Z>W
2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H2SO4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相等
B. 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氮气分子的质量比为8∶7
C.常温常压下,2.86g Na2CO3·10H2O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 /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25、将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使其燃烧,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金属钠先融化为小球 B、火焰为黄色
C、燃烧后得到一淡黄色固体 D、燃烧后得到一白色固体
26.下列各组中两溶液间的反应,不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A、HCl+Zn ; Zn+NaHSO4 B、Cu(OH) 2+H2SO4 ;Cu(OH)2+HNO3
C、CaO+HCl ; CaO+HNO3 D、BaCl2+NaHSO4 ; Ba(OH)2+NaHSO4
2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③②①⑤④ B.②③①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①③⑤④
28、固体单质A和气体单质B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若产物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则判断正确的是( )
A、单质A、B的摩尔质量之比是1∶4
B、反应前后的气体质量之比一定是1∶4
C、生成物C中,A的质量分数为50%
D、生成物C中A、B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1
29、已知反应3Cl2 + 6NaOH=5NaCl + NaClO3 + 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l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B、该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为5e-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5 D、NaCl是氧化产物,NaClO3是还原产物
30、已知4mol锌原子能与10mol硝酸分子反应,生成硝酸锌和硝酸铵及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硝酸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B、硝酸铵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0
D、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8mol
Ⅱ卷(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
三、填空题
1.(2分)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及被氧化、被还原情况。
2KMnO4 +16HC1(浓)= 2KCl+2MnC12+5C12↑+8H2O
2、(2分)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必需满足三个守恒关系: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电子转移守恒。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RO3n-+6I-+6H+=R-+3I2+3H2O反应。
则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n值为 。
3、(6分)现有①KMnO4 ②H2 ③O2 ④Cl2 ⑤CO ⑥Al 六种物质,从氧化性、还原性的角度分类,若将常用的氧化剂放入甲中,常用的还原剂放入乙中,则:
⑴甲中有 ;乙中有 。(填序号)
⑵由Fe Fe3O4 ,Fe2O3 Fe 可知,欲实现I反应过程应从______ (填“甲”或“乙”)中找物质,欲实现II反应过程应从 (填“甲”或“乙”)中找物质。
⑶请将4种物质:Fe、Fe2O3、CO、CO2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 +
4、(4分)已知下列两个反应:①Fe+H2SO4(稀)==FeSO4+H2 ;
②Cu+2H2SO4(浓) CuSO4+SO2 +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反应①中 元素被还原,反应②中 元素被还原。(填元素符号)
⑵当反应①生成标况下的44.8L H2时,消耗H2SO4的质量是 g 。
⑶反应②中生成32g SO2气体时,被还原H2SO4的物质的量是 mol。
5、(6分)分析下列反应方程式,按要求回答问题
A. HgS+O2=Hg+SO2 B. 2KClO32KCl+3O2↑
C. Cl2+2NaOH=NaCl+NaClO+H2O D. 2FeBr2+3Cl2=2FeCl3+2Br2
E.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F.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按下列要求把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⑴同一种物质里,一种元素氧化另一种元素 ( )
⑴同一种物质里,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⑶不同物质间,同种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⑷发生在不同物质间,只部分被氧化或只部分被还原的反应 ( )
⑸多种物质间,一种元素氧化两种元素 ( )
⑹多种物质间,一种元素还原两种元素 ( )
四、实验题
1、(12分)实验室制配0.5 mol/L的NaOH溶液480 mL,有以下仪器:
①烧杯 ②量筒 ③药匙 ④ 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_ _ _。
(2)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 其作用分别是:______ _、______ _。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 __________ 。
(4)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偏低的是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填各选项的序号)。
A.所用的NaOH中混有少量Na2O
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
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
D.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
E.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F.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
G.定容摇匀后静止,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2、(7分)某学生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⑴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② ⑵ 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 浓H2SO4的作用是
⑷ 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 (填字母编号)。
⑸ 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 ,D 。
⑹ D中反应每生成1mol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 个。
3、(8分)某溶液中含有X-、Y2-、Z2-三种常见的离子。如下框图所示,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⑴ 判断X-、Y2-、Z2-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⑵ 写出①、②、④、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④ ⑤
五、计算题(3分)
已知:化学反应3Ag+ 4HNO3 (稀)= 3AgNO3+ NO↑+ 2H2O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当有32.4克银溶解时,反应生成的NO在标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3)当有0.2mol银溶解时,有多少克HNO3被还原?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知识( 24分,1~8题 每小题3分 )
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喋血 编辑 融会贯通 水龙头 夜幕 靓 (liàng)妆 慰藉(jiè)
B 苍海 殴打 仗义直言 俱乐部 恶梦 弄(lòng)堂 执拗(niù)
C 迟顿 抱怨 唇枪舌箭 挖墙角 婆娑 发酵(jiào) 泥(nì)古
D 文采 绯红 挑肥拣瘦 打瞌睡 惺忪 轧(gá)票 船舷(xián)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季房交会开幕当天,房地产交易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直到晚上8点,交易厅里还人来人往,不绝如缕。
B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 这篇论文不仅高屋建瓴,具有理论的高度,而且以丰富、翔实的实例材料显示了其联系现实的广度。
D 他看好了商场里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可小李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 .没想到,才三年,这里就改头换面,山清水秀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古老文明的历史如果说是以甲骨和青铜承载的,那么浇铸于速盘之上的文字则是当之无愧的青铜铸造的史书。
B、安徽市民曾玉江在胥坝渡口岸边偶然看到江面上有白色的动物在游动,因为好奇,就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拍摄了下来。
C、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D、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B、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卫生部日前公布的《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表明,我国目前已经有至少10亿余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D、“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 “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还可以__________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___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__________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 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②④③⑥⑤ D、 ②①④③⑤⑥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社会的底蕴
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 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8.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 外边下起了大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约定一起去公园了。
② 人们在面对外界事物时,总是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情感____ 。
他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过激看法,不能不说是____ 偏颇的。
A 不管 反映 有失 B 尽管 反应 失之
C 尽管 反映 失之 D 不管 反应 有失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
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玠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玠曰:“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玠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玠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其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杀之,其怪亦绝。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裴楷尝引广共谈 引:邀请 B.见广而奇之 奇:以……为奇
C.顾见墙有孔 顾:回头看 D.常恐微言将绝 微:微小的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乐广“善谈论”的一项是 ( )
①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③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 ④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⑤玠病即愈 ⑥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广致力学业,性情谦和,有见识,先后受到裴楷、夏侯玄等人的赏识。
B.卫玠儿童时不理解梦是心有所想而致,苦思成疾,乐广听说后,派人为他治好了疾病。
C.乐广为官治政功在长远。评论他人,必先褒奖长处;若人有过,必先宽恕。他离职后常常被人们思念。
D.河南尹乐广不听信官舍闹妖怪的事,住进正房,经观察后发现原来是一只野狸猫在作怪。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三、诗歌和默写(共1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2)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17题。(共20分)
夜游者
李雪峰
①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匆匆忙忙吃过了晚饭便熄灯睡觉,一盏盏晕黄的灯很快就接二连三地熄灭了。夜幕上银钉似的星粒显得越来越稠,越来越亮。只几支烟的工夫,村庄便沉进那寂寂的梦中去了。这时还没有彻底睡熟的,只有村庄里那几只余兴未尽的狗。它们把耳朵贴在地上,谛听从大地深处传来的更远的声音,些许的风吹草动,些许的云影飘移,它们就会狂叫起来。狗叫声飘出村巷,飘到庄外冥寂的田野里,瞬间便被夜色给湮灭得无声无息了。
②在给村庄看青的夜里,我喜欢提着长长的手电筒在庄里庄外踢踢踏踏地走来走去。在月光如水的深夜,在村庄外的野地里,或者在村头的大路上,我常常和一两个孤独的老人不期而遇。他们有的抄着手佝偻着腰身在夜晚里踟蹰而行;有的满腹心事的一个人拖着蹒跚的瘦弱影子,缓缓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遇到过村南大柳树下的四大爷,他总是在庄北的山脚旁晃荡,老迈瘦弱的身子甚至踏不出一丁点儿脚步声。还有那白发稀疏、一脸苍凉的六根爷,他总是在庄南的坟地旁,有时停下来抬头呆呆地仰望头顶的星星或月亮,有时轻轻地长叹几声或者轻轻地咳嗽。
③我想不明白这些老人为甚么喜欢这样一夜一夜地晃荡,但我却并不打扰他们,只是蹲在守青的窝棚里,忍不住一个人反复地揣度:他们如此寂寞地在村庄里夜游,是在怀想曾经的年轻时光,还是在搜寻已逝岁月的影子?是人生暮年的一种不甘,还是灵魂对短暂生命的一种挣扎?是对自己以往生活场景的一种追溯,还是对流年碎影的一种拣拾?……
④生命的苍凉让我对夜晚深处形影相吊的蹒跚充满了怜悯。我知道,在所有的村庄里,在所有村庄冥寂空旷的深夜里,都有这样的老人在默默地夜游。他们在这村庄四周的田野里劳作了一辈子,生活了一辈子。他们曾经在这村庄里朗声大笑或者破声嚎啕过,也曾经在村庄里主宰过卑微过或屈服过,但一切都离他们远去了。他们曾经嗵嗵作响吓得鸡飞狗跳的脚步,现在甚至吓不息那些草丛中叽叽的虫鸣;他们曾经虎虎生生的腰板,现在甚至挟不动夜晚里的一丝微风。他们像一滴即将被泥土涸干的露珠,像一声转瞬就被冥寂消散的无奈叹息,除了在这空旷无人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怀想,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⑤然而,直到有一天夜晚,当我满腹心事下楼去街上散步时,我才蓦然清楚—— 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啊。他们的前边,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他们的身旁,是他们春种秋收了一辈子的小路和田塍;吹拂他们的,是他们熟稔了一辈子的乡野夜风。村庄、田野、山岗、河流,不但是他们细细咀嚼与回想的真实与熟悉的场景,而且是属于他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月亮、星星、流萤、虫鸣,一直都是他们苍老心灵中永恒的生命天幕。
⑥而我们呢?浮萍一样被生活的风左右着,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个街道到另一个街道,甚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块大陆到另一块遥远的大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拥有月夜里神定气闲地静静踱游,也不清楚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村庄,甚至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让自己的思绪穿过小区、越过街道、飞过城市,在山野泥土间默默地踌躇。
⑦但我一直梦想着。
1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全文以“我”为线索,写我对夜游者认识的转变过程,由不理解到同情怜悯再到理解他们的幸福。
B.作品描写了乡村大自然质朴、和谐、宁静、美好的景色,与夜深孤独游荡的老人寂寞的身影恰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C.李雪峰的散文的长处在于善于营造一种质朴而美好的乡村氛围,文中总是洋溢着一种亲切而甜蜜的田园诗意蕴藉之美。
D.作者在第六段告诉读者,生活在城里的人们,他们的灵魂是空虚的,生活是居无定所的,比起那些在乡村的深夜,在旷野坟地孤独游荡的“幸福”的“寂寞”的老人,城里的人们,才是真正的灵魂无依的可怜虫。
E.作品的深层内涵在于:乡村尽管是纯朴、宁静和诗意的,却又是贫困、落后甚至痛苦的。远离乡村,融入城市繁荣、发展的轨道之中,才能享受到真正美好的生活。
15.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请简要作答。(6分)
17.文章以“但我一直梦想着”结尾,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尾好,有人则认为这样的结尾不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18--21题(共15分)。
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
邢佰英
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
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
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 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 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
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巳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品学兼优者占52.2%。调查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我先贷款,再挣奖学金,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家住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9月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5000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1562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约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截至2005年12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14.6%。这说明,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高三(10)班的张莹莹在调查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的支持完成学业的。”
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济困难,94.7%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将争取获得奖学金”,88.2%的人“希望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收入来补贴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期间要省吃俭用甚至假期不回家,以降低生活开支。
18.结合文中调查,简要概括高考贫困生的特点。( 3分)
 
19.文章开头的悲剧令人痛心,结合全文分析概括,如何避免悲剧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 (4分)
 
20.本文在新闻调查情况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 3分)
 
21.调查中有位同学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高考贫困生该如何消除这种想法,社会该为此做点什么 (5分)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22.给下面的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3分)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3尊被盗玉佛由福建省福州市警方全程护送,安全运抵海拔近千米的千年古寺――闽侯雪峰寺.10月15日凌晨,福州五大禅林之一,素有"南方第一刹"美誉的千年古寺――闽侯雪峰寺崇圣禅寺大雄宝殿内3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玉佛像被盗.这3尊玉佛系明末该寺达本法师主持兴建寺院时,由缅甸国王所赠,属于稀世珍宝.专案组民警在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的协助下,在宁德高速公路截获被盗卧玉佛,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缴获买家支付的定金9000多元.随后参战民警乘胜追击,在宁德市霞浦县追回另外2尊被盗的坐玉佛,并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23. 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3分)
注意:从 孔明、 悟空、 武松、 黛玉四个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 (内容不得有删减) ( 4分)
里克特是德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作为“穷人的歌者”,他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
七.作文。(60分)
25. 《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中有这么一段话:“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谁又没曾“衔过青橄榄”呢?在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过丝丝甘甜吗?
联系实际,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1~8题每个3分)
1.D
2. C(“不绝如缕”指形势危急或声音悠长;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忍痛割爱,是指忍着内心的痛苦,放弃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心爱的东西。)
3. B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一文不名,同“不名一钱”“不名一文”,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C 一个人应为“手忙脚乱”,指多人的时候才可说“七手八脚”)
4. D、( A、语序不当,关联词语“如果说”应放在“中国古老文明”前面; B“录像功能”与“拍摄”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录像功能”; C、搭配不当,安排不能支配问题 )
5. D、(A杂糅,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B、强加逻辑关系或者说搭配不当,“反而”与“因为”,不搭配,可改为“因而”;C、至少后得用确数。)
6、C(陈述对象“桃花”要一气贯通)
7.B(①是“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应接在④之后;②与③是承接关系,而且是“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跟光”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应接在⑤之后。再根据以成人的眼光衬托儿童的眼光的逻辑关系和前二后三的结构特点,即可排出④①⑤②③。)
8. B
二、(9分,每小题3分)
9、D (微:精妙的,精微的) 10、A
11、B 是派人驾车亲自前往为他治病。
附: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他的父亲很早去世。乐广孤单寒贫,寄居在异乡——山阳,家境贫寒致力学业,没人了解他。乐广性情谦和节俭,有远见,很少有贪图享乐的要求,与人无争。尤其善于言谈议论,常常用简明的语言分析事理,来使人心服,他不懂的事,就沉默不语。裴楷曾经邀请乐广谈话,通宵达旦,裴楷非常敬佩推重乐广,赞叹说:“我不如他啊。”
王戎做荆州刺史,听说乐广被夏侯玄所赏识,就推举乐广做秀才。裴楷又把乐广推荐给贾充,于是乐广被征招为太尉属官,后调任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见到乐广认为他奇特,说:“自从过去的几位贤人去世后,常常担心精妙之言将要断绝了,可是现在竟然又在您这里听到了啊。” 卫瓘命令几个儿子到乐广那里去,说:“这个人是人中的清水明镜,晶莹剔透,看见他(听他谈论)像是拨开云雾看见了青天。”王衍对自己说:“我与人讲话很简要明白,等见到乐广,便觉得自己很烦琐。” 乐广被认识的人如此赞美。
后来,乐广调出朝廷补任元城县令,后提升中书侍郎,调任太子中庶子,历任侍中、河南尹。乐广曾经有个很亲密的客人,很久没来作客,乐广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上次来的时候,承蒙您请我喝酒,刚要饮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感到很厌恶它,喝下这杯酒之后就生病了。”当时河南官府办公大厅的墙壁挂有兽角,上面用油漆画着蛇。乐广料想客人酒杯中的蛇就是兽角的影子,他又把酒杯放在客人上次坐过的地方,对客人说:“又看见酒杯中有了什么吗?”客人回答说:“同上次见到的一样。”乐广于是就向客人说明了原因,客人的怀疑一下子消除了,积久难治的病立刻就好了。卫玠童年时,曾经问乐广梦的形成,乐广说这是心有所想。卫玠说:“精神和形体都没有接触到的事物却梦见了,难道是心有所想吗?”乐广说:“是凭借一定事物心想而成的。”卫玠思考这件事经过一个月也没想通,于是因为这个生病了。乐广听到他生病的原因,让人驾车亲自去为卫玠剖析做梦这件事,卫玠的病随即痊愈了。乐广感叹说:“这位贤人胸中应当一定没有难以治愈的病!”
乐广为官治理政事,当时没有功绩声誉。然而他每次离开职位后常常被人们思念。凡是他评论人,一定先称赞那个人的长处,那么他的短处不说也自然显现了。别人有过错,先最大限度地宽恕。这样一来善恶也自然清楚了。在他当河南尹之前,河南官府的房子多闹妖怪,先前的河南尹多不敢住正房,乐广住在那里毫不疑惧。外面的门曾经自动关闭,他身边的人都惊惧,乐广独自像平常一样。乐广回头看见墙上有孔,让人挖掘墙孔,捉到一只野狸猫子,并杀死了,那些妖怪的事也没有了。
三、诗歌和默写(共12分)
12.参考答案:8分
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13.略。4分
四、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17题。(共20分)
14.(5分)AE.(A全文以“夜游者”为线索;E抒发了对当下沉静生活及纯真心灵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15.(4分)第一段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村庄的寂静氛围,借此烘托出夜游者“寂寞”的心情。
16.(6分)夜游时孤独寂寞,无人相伴( 2分),但他们夜游时所见都是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真实场景(2分),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能够感受到永恒的生命(2分)
17.(5分)这是一道开放题,明确观点1分,理由充分,层次清楚4分,。
观点一:这样的结尾很好(1分)。文章以一个短句独立成段结尾,干脆利落,却使文章意味绵长,引发读者思考(2分),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夜游者能够享受宁静时光、拥有心灵世界的生活的向往(2分)。
观点二:这样的结尾不好(1分)。因为这样的结尾太突兀,让人感觉话未说完,文意未尽(2分)。文章倒数第二段联系自身描绘目前的生活状态,之后用“我一直梦想着”将全文结束,而“梦想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作者并未有交代明确(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18--21题(共15分)。
 18.答:多数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多数贫困生品学兼优,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多数贫困生渴望得到社会经济资助,对未来充满信心。
 19.答:贫困生家庭要正视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政府要早些大量提供助学贷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维护受助者的自尊。
 20.答:主要使用百分数表达调查的情况,这样便于直观看出每种调查情况涉及的人数比例,某一问题的普遍程度。
 21.答:高考贫困生要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过错,没必要为此背负过重的精神负担,贫困是奋斗途中的困难,寻求援助是正常的事;社会救助要规范化,它不是随意施舍,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自尊。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22.三尊稀世玉佛 回归千年古寺
23.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无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4.参考答案: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德国著名作家,“穷人的歌者”里克特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 选择题(1—50题每题1分,51—6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爵位 B.分封土地 C.提供力役 D.规定贡赋
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郡县制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开创皇帝制度
C.统一度量衡、货币 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人民负担 C.分割宰相权力 D.防止吏治腐败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部和工部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中央设
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 实行郡县 B. 建立宗法制 C. 推行行省制度 D. 设立刺史
据《南台备要》记载:“浙江省……调兵剿捕之际,兴盛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好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造管钱,不需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浙江行省
A.与中央集权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理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立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A.《新唐书》 B.《宋史》 C.《元史》 D.《明史》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太祖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职责分朗,提高效率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饰,从中可以得到确切的信息是
A. 明太祖十分关心民众生活 B. 朱元璋鼓励发展棉纺织业
C. 专制皇权渗透于社会生活 D. 明朝百姓关注国家统一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初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宜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实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秦代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宋代
一个英国商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
C.曼彻斯特纺织厂生产能力有限   D.中国纺织生产落后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巡查贸易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光绪皇帝逃离北京
当记者问法国历史学者、资深记者贝尔纳·布里泽撰写的历史专著时,他说:“我丝毫没有夸张。试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多年积存的贡品,数以千计的玉石、瓷器,成吨的丝绸,有些精美绝伦的古董历史要追溯到十一世纪,很多绝世之作毁于大火。这是一个文明被截肢的痛苦记忆”。你认为此处布里泽撰写的历史专著应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洗劫圆明园》
C.《太平天国运动:天京的陷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洗劫北京城》
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
A.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 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
C.取消其他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D.独享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观察下表: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日方兵力处于相对优势 B.展示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C.中国官兵以弱胜强,击溃日军 D.导致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 ,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右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以示平允。”以下特权中,明显是通过这一条款获得的是
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 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
C.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D.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于
A.《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B.《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以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拆除山海关炮台10 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 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 000元……。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北洋舰队士兵,捕获一外国间谍,水师提督丁汝昌欲审问之,该间谍却在堂上大声咆哮,抗议中国人破坏了外国在华取得的“某项权利”。该间谍说的“某种权利”指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设立租界的特权 D.口岸传教、租地和居住权
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中指出,“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材料所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反洋教斗争
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A.邓世昌的部队 B.义和团
C.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 D.左宗棠的部队
“虽然他们的行为极端幼稚可笑,愚昧堪怜,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指的是
A.维新派 B.革命党 C.义和团 D.日伪军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一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该材料反映了
A.和珅生活腐化 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
C.和坤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崇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两种文明交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冲突的表现②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③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④英国发动的战争是进步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
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 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的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后殿陈列的当年使用的传单和神牌上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显系效法梁山好汉。这表明:
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 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 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④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15分,第62题15分,共30分。
61.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朱元璋说:“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台察之任尤为清要。”
——《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
材料二 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百度百科:军机大臣
材料三 “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事实证明,在当时条件下, 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
——方朝辉《中华读书报》2010年2月10日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主要政治机构的特点。(5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3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当时条件下,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5分)
62.阅读以下材料(15分)
  材料一 (1835年6月格拉斯哥印度协会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信件):中国行省垄断贸易,压迫英商,且常常发生破产事件,而广州英商又无生命财产保障,从此,都妨碍英国对华贸易,不符相应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与英国开放贸易自由的机会……我们认为陛下政府倘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或几个岛屿,作为进行贸易的基地,以避免中国政府的勒索、控制和烦扰,则必将对于我们的对外贸易大有好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39年10月巴麦尊致义律机密件)……陛下政府对于今年春天广州事件所已经形成的意向,为了指导你的运动这是很重要的,你应该首先得知其事。 陛下政府感觉,对于中国人所加于不列颠人民和女王官吏的暴行,不得不表示愤怒。陛下政府认为,绝对必须把大不列颠和中国的今后关系安置在明确而安全的基础之上。为此,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不断。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 《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怎样的一种需求?你怎样理解所谓中国政府“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这些话?(5分)
⑵材料二中的“广州事件”指什么?(1分)你如何评价“广州事件”?(2分)“明确而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基础”指什么?(2分)
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5分)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0题每题1分,51—60题每题2分,共70分)
01——10:BBBCC ABDCC 11——20:CACCB DADBB
21——30:BBCCC ADDAD 31——40:BBBAD CBCAC
41——50:BDBBA AACCB 51——60:DCCBB DBDCA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20分,第62题10分,共30分。
61. ⑴特点:中书省执掌行政,都督执掌军事,御史台执掌监察,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有专门的监察部门,地位重要和责任重大;监察权由国家掌握,没有规定民众的监察权。(5分)
⑵工作:向皇帝传送大臣奏折,按皇帝旨意拟旨,下发皇帝谕旨,返还、整理、保存奏折;(任意答3点得3分)
说明:军机处之起上传下达作用,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2分)
⑶中国封建王朝的君主制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侵略;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封建经济、文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5分)
62.(1)⑴英国资产阶级迫切想打开中国市场。(2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所以英国对华贸易受阻,(2分)所谓“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等话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这种情况的不满。(1分)
⑵指虎门销烟。评价:销烟是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壮举。基础指中国主权丧失,使中国沦为听命于英国的非主权国。(5分)
⑶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主权——1分;司法主权——不得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掠夺或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积极影响答出任意2点得3分;消极影响答出任意1点得2分)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0题每题1分,51—60题每题2分,共70分)
01——10:BBBCC ABDCC 11——20:CACCB DADBB
21——30:BBCCC ADDAD 31——40:BBBAD CBCAC
41——50:BDBBA AACCB 51——60:DCCBB DBDCA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20分,第62题10分,共30分。
61. ⑴特点:中书省执掌行政,都督执掌军事,御史台执掌监察,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有专门的监察部门,地位重要和责任重大;监察权由国家掌握,没有规定民众的监察权。(5分)
⑵工作:向皇帝传送大臣奏折,按皇帝旨意拟旨,下发皇帝谕旨,返还、整理、保存奏折;(任意答3点得3分)
说明:军机处之起上传下达作用,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2分)
⑶中国封建王朝的君主制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侵略;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封建经济、文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5分)
62.(1)⑴英国资产阶级迫切想打开中国市场。(2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所以英国对华贸易受阻,(2分)所谓“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等话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这种情况的不满。(1分)
⑵指虎门销烟。评价:销烟是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壮举。基础指中国主权丧失,使中国沦为听命于英国的非主权国。(5分)
⑶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主权——1分;司法主权——不得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掠夺或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积极影响答出任意2点得3分;消极影响答出任意1点得2分)
项 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中 方 10 191 2 052
日 方 12 272 3 566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10页,第Ⅱ卷共4页。共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体内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2.有一种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C3H7NO2)和另外一种氨基酸X,X的化学式是( )
A.C5H11NO5 B.C5H7NO3 C.C5H9NO4 D.C3H7NO2
3.如右图所示,由1分子磷酸、1分子化合物m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若m为尿嘧啶,则a为核糖
D.由b构成的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或一个羧基
B.纤维素和果胶是组成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质量相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D.细胞核内的核酸可能含有尿嘧啶,细胞质中的核酸可能含有胸腺嘧啶
5.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表示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b和糖原a的关系
B.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
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丁图能体现蛋白质c、酶a和激素的关系
6.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α、β两条链,α链含有21个氨基酸,β链含有30个氨基酸,两条肽链间通过两个二硫键(—S-S—)连接,在α链上也形成一个二硫键,如图所示。那么由氨基酸形成结晶牛胰岛素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 )
A.882 B.900 C.888 D.906
7.右图是一个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标号4、8和11三种
B.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2、4和14
C.该细胞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D.细胞内膜结构与标号1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8.不能作为对一种单细胞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的是( )
A.核膜的有无 B.核糖体的有无
C.细胞壁的有无 D.叶绿体的有无
9. 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核膜 ④核糖体 ⑤细胞壁 ⑥拟核
A.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 B.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
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藻的体内存在 D.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④⑤⑥
1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B.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C.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D.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1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生物膜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
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使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12.下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高等生物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能是衣藻
B.结构④中含有多种酶
C.结构②不具有膜结构,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D.结构③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关
13.对①~⑦中的物质或结构在下列生物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核酸 ②蛋白质 ③液泡 ④叶绿体 ⑤核膜 ⑥细胞膜 ⑦细胞壁
A.①⑥在病毒、大肠杆菌、衣藻和草履虫体内都存在
B.⑤⑦在大肠杆菌和衣藻体内都存在
C.①~⑦在衣藻体内都存在
D.除⑤外,其余各项在衣藻和蓝藻体内都存在
14.右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具有选择透过性; 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它具有双层膜。
15.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
A.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16.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
A.支原体 B.小麦叶肉细胞 C.人口腔上皮细胞 D.烟草花叶病毒
1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D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B.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内膜和基质上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18.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19.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  )
A.噬菌体、乳酸菌 B.细菌、蓝藻
C.变形虫、草履虫 D.蓝藻、酵母菌
20.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所有生物细胞中均有线粒体,所有绿色植物细胞中均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通过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嵴增大膜面积
21.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B.心肌细胞比平滑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汗腺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D.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器
22.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23.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所有植物细胞中定有大液泡
A.①③ B.①④ C.③ D.③④
24.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含有胃蛋白酶),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元素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苏丹Ⅲ染液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可能是蛋白质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抗体的化学本质与x相同 D.y可能在核糖体上合成
25.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 )
A.RNA B.染色体
C.DNA D.核糖体
26.图4 A、B、C为同一个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1的蔗糖溶液中依次呈现的三种状态,则相关状态下,细胞液的浓度关系是( )
A.A﹥B>C B.A27.科学家从甲品种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再将细胞核注入到乙品种玉米的去核叶肉细胞中,并将此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结果使甲品种玉米具有了乙品种玉米的某些优良性状。其原因是(  )
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B.乙品种玉米的线粒体供能多
C.乙品种玉米的叶绿体光合作用强 D.乙品种玉米的细胞质中含有遗传物质
28.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6 18 B.5 18 C.5 17 D.6 17
29.对下列生物或结构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最相似的是(  )
A.艾滋病病毒和染色体 B.噬菌体和染色体
C.核糖体和染色体 D.噬菌体和中心体
30.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的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C.与不同种类的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31.在观察细胞中DNA的RNA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③将细胞分散开;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⑥利于RNA与染色体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体结合;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32.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芽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正常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内有双层膜 、嵴等
33.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
3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③静止的 ④流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5.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36.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中,与细胞壁分离的部分是( )
A.细胞核 B.原生质层 C.细胞质 D.液泡膜
37.下列关于细胞中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膜结构 ③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多数酶是蛋白质
⑤各种激素是蛋白质 ⑥调节细胞代谢 ⑦组成维生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3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
A.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B.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C.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39.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
组是(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40.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41. 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A、999、1016、1046 B、999、1、1 C、996、24、54 D、996、1016、1046
42.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生殖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它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D.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43.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44.右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A.有无膜结构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是否含有色素
D.是否含有核酸
45.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46.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错误叙述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化学成分完全相同而形态结构不同
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可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
47.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成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麦芽糖是还原糖,能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B.生物体内的多糖都是能源物质,且都储存于细胞内
C.所有生物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工厂”
D.细菌、真菌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48.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有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后,即可换用高倍物镜。
C.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镜最清晰。
D.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49.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
A .硼对于花粉粒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
B.适宜浓度的硼或钙明显有利于花粉粒萌发或花粉管生长
C.钙和硼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影响
D.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粒的萌发
50.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1.卷Ⅱ答在答卷纸上
2.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试卷密封线内规定地方
题 号 1 2 3 4 5 总 分
得 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0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1)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 。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上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蓝藻是 (填字母 )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具有
(2)B细胞与D细胞结构中无明显差异的结构是 、
(3)C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A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2、(4分)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现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P1~P4,见图):
(1)由于各种细胞器密度不同,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
(2)若要研究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应选取 部分
(3) 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应选取____________部分。
(4) 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3.(9分)现有一多肽,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1)谷氨酸的R基是
(2)在该多肽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 ,它的结构可表示为 。
(3)该多肽在完全水解需要水分子 个,产生谷氨酸     个。若上述多肽分子结构具多样性,可能的原因是
(4)若该多肽将形成分泌蛋白,该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    →    →细胞膜。
4.(9分)如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在结构A上合成的,则A是 ,其形成与____________(结构)有关,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 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用“→”和文字表示)。
(4) F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一种双层膜结构,可以被活体染色剂___ ___染成
蓝绿色,它是_________________场所。
⑸ 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分)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
(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 g/mL的蔗糖溶液,则在
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如果观察到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高温下叶绿体膜与_____________破坏,失去____________特性,使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
(3)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若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说出作出该假设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答卷纸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1.卷Ⅱ答在答卷纸上
2.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试卷密封线内规定地方
题 号 1 2 3 4 5 总 分
得 分
二、非选择题
1.(10分)
(1)
(2)
(3)
2、(4分)(1) (2) (3)  (4)
3、(9分)
(1) 
(2)
(3)  
(4) 、 、
4.(9分) 
(1)      
(2)  
(3)  
(4)
(5)a b c
5.(8分)
(1)  
(2)① 、  
② 、  

(3)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BCCDB,CCBAB 11-20DACCD,BCDBB
21-30CDCDB,BDCBC 31-40BDCCA,BDCCB
41-50CDDAC,DDDCD
二、非选择题:
1.(每空1分 共10分)
(1)细胞壁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D A、D D
叶绿素、藻蓝素
(2)细胞膜 、 核糖体(3)拟核 细胞核
2、(每空1分 共4分)
(1)差速离心法 (2)P2 P3 (3) P3(4) S1、S2、S3、P4
3、(每空1分 共9分)
(1) -CH2-CH2-C00H
(2)肽键 ―CO―NH―
(3)9 4 氨基酸排序不同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每空1分 共9分) 
(1)核糖体 核仁 脱水缩合 
(2)abd c 
(3)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1%的)健那绿 有氧呼吸的主要⑸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5.(每空1分 共8分)
(1)①③ 
(2)①无色、绿色 ②红色、绿色 ③ 细胞膜 选择透过性
(3)动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图4
液泡
叶绿体
内质网
线粒体
座次号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次号
姓名 班级 考号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卷Ⅱ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
下图表示“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运行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2题。
1.比右图中示意的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月球上没有生命与地球相比缺少的条件是:①日地距离适宜;②地球公转方向适宜;③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④地球体积和质量适宜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是
A.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增快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明显增加 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4. 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的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 B.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C.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D.全球地壳最厚处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5. 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
6.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
A.对电磁波的研究 B对地震波的研究 C对声波的研究 D直接观察
7. 自表层向下,横波和纵波波速明显加快的界面为
A 地下1000米 B 莫霍面 C 古登堡面 D 地下2900米
8.十八届世界杯决赛德国与意大利的比赛于7月9日20时(东二区)进行,杭州球迷观看的时间是
A. 7月9日2时 B. 7月9日14时
C. 7月10日2时 D. 7月10日6时
9.在晨昏线上
A. 时刻为0点 B. 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
C. 太阳高度等于0 D. 一定看不到太阳
10. 从采光要求考虑,下列四城市中,高度相同的楼房间距要求最大的是
A.摩尔曼斯克(700N) B.悉尼(330S) C.新加坡城(10N) D.广州(230N)
11.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线速度各地无差异 B.公转的角速度在一年中无变化
C.1月初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较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自赤道向两极减小
12.某天文台观察某一颗恒星,于2010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星的时间是
A.21时 B.20时56分4秒
C.21时3分56秒 D.20时3分56秒
1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度相同,地方时仍相同 ②北京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③太阳将西升东落 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15. 下列排序属于正确的是:
 A.按大小的包含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按大小的包含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按因果关系排列: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
D.按因果关系排列: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时差
16.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红外光区 B.紫外光区 C.波长大于0.76微米的可见光区 D.可见光区
17. 地质学家在喜马拉雅山的一块岩石中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块岩石可能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片麻岩 D.石英岩
18. 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 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D.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9. 下列地形单元中,属于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A.亚洲东部岛屿 B.华北平原 C.东非大裂谷 D.安第斯山脉
20.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② ③

南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1. 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图中各数字代表地质作用,岩浆岩、变质岩可能在甲、乙的相应位置,则属于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⑤⑦和⑥⑧ B.⑥⑦和⑤⑧
C.③④和①② D.⑤⑧和⑥⑦
22.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活动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爆发
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题。
23.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代表沉积岩,则①表示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
24. 下列各类岩石中,有利于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是
A.页岩 B.砂岩 C.石灰岩 D.砾岩
读右图,A、B、C、D表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面2题。
25.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圈与地轴之间的交角呈缩小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晨昏圈与地轴之间的交角呈扩大趋势
26.若图中自转轴由“/”变为“\”,其他条件不变,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
A.北京正午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B.上海的昼长越来越长
C.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D.澳大利亚的悉尼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下题。
27.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28.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于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月24日11时5分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此时,北京时间为
A.2008年3月24日17时5分 B.2008年3月25日17时5分
C.2008年3月23日5时5分 D.2008年3月24日5时5分
29. 沉积岩的两大特点
A.有气孔、 分层 B有气孔、硬度大 C含化石、松散 D 分层、有化石
据右图日历反映信息,回答下题。
30.此时,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
A.180°经线、0°经线 B.180°经线、120°E 经线
C.180°经线、101°W经线 D.180°经线、159°E经线
读右图,回答下面2题
31.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南极看地球 B.M昼短于N
C.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32.右图日期可能正值
A.我国国庆节 B.八一建军节
C 传统春节 D.圣诞节
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据此回答以下3题
33.该考察船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
A.3月 B.1月 C.6月 D.9月
34.考察船到达B地时,其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 550千米 B. 1100千米 C. 2330千米 D 4660千米
35.考察船到达B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的昼长正逐日变长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正逐日变小
C 南半球的夜达到最长 D.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3题。
36、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37、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8 、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39.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图中的
读右图,回答下面2题。
40、右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a B.b
C.a+b D.a-b
41、在赤道上看北极星
A 在天顶 B 仰角45°
C 地平线以下 D 在地平线上
2009年8月9日上午,以“能源革命:增长·绿色·合作”为主题的首届亚洲能源论坛在广州开幕。太阳能家庭热水供应系统是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常见形式。读山东省某地区太阳能利用图,回答2题。
42.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能,应使接收面在正午时与太阳光线垂直,则接收面与地面最大夹角时应在
A.6月22日 B 12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43. 使用太阳能家庭热水供应系统的最大优点是
A.既利于节约能源,也利于保护环境
B.可以替代水电,从而改善环境
C.可以替代煤炭,从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D利用后天性资源,从而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3题。
44.图中的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
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45.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46.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4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北半球四个地点在6月22日不同时刻测得的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时的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题。

48.该日四个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49.该日日出时刻由早到晚的排序是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2008年3月3日晚,在位于78°N的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由于受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的影响,出现了极光现象。据此并结合右图,回答下列3题。
50. 读太阳外部结构图,推断此次太阳活动中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
流来自于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1.当耀斑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影响南方地区的降水 B.影响北方地区的无线电长波通信
C.长江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多发
52.主要发生在甲层中的太阳活动是
A.日珥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53.我国黑龙江五大连池分布的主要的岩石名称和所属的种类
A.流纹岩 岩浆岩 B.玄武岩 喷出岩 C.花岗岩 侵入岩 D.安山岩 喷出岩
54、关于喜马拉雅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印度洋板块上 B主要由垂直运动而形成
C属于断层作用形成的山 D附近的板块边界属于生长边界
55、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属于:
A沉积岩和岩浆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侵入岩和喷出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56.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由( )
A.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D.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57.红海的形成是由( )
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几乎同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3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5︰04 5︰03 5︰02
降旗时间 19︰18 19︰19 19︰20
58.此时有关北京昼夜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极昼
59.表中所给的三天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60. 天安门广场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晚的是
A.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不要在试卷上直接答题;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二、综合题(共40分)
1、分析阳光照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这天的日期是 前后,
南半球将进入_____(季节)。
(2)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C点的地方时是__ ,
B点在C点的____ 方向。
(4)此时,图中东半球在赤道上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
(5)此时,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_______ 。
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12分)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 。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 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
别为( )
A.45°E,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6)如图所示时,下列四个地区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汕头 D.哈尔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1:北京时间2009年5月26日消息
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5月25日19时53分,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凤凰”号于去年8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
材料2:美国宇航局科学家2009年6月26日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首次品尝火星北极土壤的实验结果表明,火星土壤同地球极为类似,其中含有一些生命所需的矿物质。
材料3:
(1)“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时, 北京时间是(  )
A.5月25日8时53分 B.5月26日8时53分
C.5月25日5时53分 D.5月26日5时53分
(2)在太阳系的行星中,距离太阳不足1.5亿千米的有________。(填字母)
(3)图中虚线是__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___年。
4、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1)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地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波。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破坏性巨大。
(2)该地震发生时,汶川县城的居民会感到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上下颠簸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2011-2012上学期高一地理期中答案
单选题。
1—10 DDDCA BBCCA 11—20 CBCCC DBBCC
21—30 DDCCB DBADD 31—40 BBDBB CADBC
41—50 DBACC BBCAD 51—60 CBBAB DDABD
综合题。
1.(共14分)
(1)12 22  夏季
(2)23°26′S,45°W
(3)15点  西北
(4)45°E—160°E
(5)135°E—180°
2、(共12分)
(1)23°26′S,90°E (2)14 (3)D
(4)A (5)D  (6)D 
3、(共8分)
(1)B (2)A、B
(3)哈雷彗星  2062
4、(6分)
(1)横
(2)C (3)D
2011-2012上学期高一地理期中答案
单选题。
1—10 DDDCA BBCCA 11—20 CBCCC DBBCC
21—30 DDCCB DBADD 31—40 BBDBB CADBC
41—50 DBACC BBCAD 51—60 CBBAB DDABD
综合题。
1.(共14分)
(1)12 22  夏季
(2)23°26′S,45°W
(3)15点  西北
(4)45°E—160°E
(5)135°E—180°
2、(共12分)
(1)23°26′S,90°E (2)14 (3)D
(4)A (5)D  (6)D 
3、(共8分)
(1)B (2)A、B
(3)哈雷彗星  2062
4、(6分)
(1)横
(2)C (3)D


乙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①自产自销的粮食产品 ②赠送同学的礼物
③向地震灾区空投的援助物资 ④家庭用的自来水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美元持续贬值、地缘政治事件频发,黄金价格一路飙升,也推动了新一轮黄金投资热潮的来临。下列不属于投资黄金的理由是: 
A.黄金可以执行货币贮藏手段职能 B.投资黄金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C.黄金作为货币具有易于分割的特点 D.投资黄金抵御通胀带来的纸币贬值
3.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人是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4.商品经济实行的是等价交换原则,但在市场上,价格往往与价值不一致,这种现象主要是
A.人为确定价格造成的 B.供求关系不平衡引起的
C.消费者讨价还价造成的 D.价值规律有时不起作用造成的
5.著名学者宋鸿兵《货币战争》一书引起了网上热议,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 (  )
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了6小时,乙用了8小时,丙用了10小时,甲乙丙生产的这匹布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分别是 (  )
A.甲<乙<丙 甲>乙>丙 B。甲<乙<丙 一样大
C.一样大 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小张按1美元兑换8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小张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8. 对下图石油价格的走向理解正确的是( )
A. A→B阶段,石油严重供过于求
B. B→C阶段,石油的需求量没有增加
C. C→D阶段,石油供不应求
D. A→B阶段,石油供不应求
(注:生产石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9. 2010年3月,淘宝网获文化部批准,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类似Q币等虚拟货币可以购买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关于Q币等虚拟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金属货币,因为它在虚拟世界中充当一般等价物
B.不属于货币,因为它是无形的,也不是商品
C.属于虚拟世界的特殊商品,因为它也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
D.属于电子货币,因为它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10.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下列情况属于我国外汇汇率升高的是 ( )
①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由原来的827.30元上升到828元 ②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超过万亿美元 ③人民币币值下降,外国货币币值上升 ④人民币币值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下降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国家发改委宣布,2010年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将通过委托企业入市收购,以保护农民的利益;袁隆平院士随即建议,国家应适当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说明小麦最低收购价应
A.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B。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C.与市场均衡价格相等 D。与市场均衡价格无关
12.在下列选项中,制约我国贷款消费发展的因素有 ( )
①传统消费观念 ②信用制度不健全 ③生产技术落后 ④消费品数量不足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3.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工作不稳定的人比工作稳定的人有更高的储蓄愿望。这表明( )
A.扩大就业就能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B.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C.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 D.人们的消费观念是由其工作状况决定的
14.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购物、旅游、劳务消费之后,总是习惯性地签发支票来偿付账目,卖方也乐意接受。支票之所以可以偿付账目并被卖方接受,是因为 ( )
①支票是定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③支票是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④支票是方便、快捷的电子货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 近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新型米铺出现在温州。店堂中间赫然摆着一台城市中罕见的轧米机。顾客买米,现在铺子里称稻谷,用轧米机现场加工,然后拎米走。米铺出售的大米平均价格约每斤3元,虽比普通加工好的大米贵1元左右,但销路非常好。米铺采用这种经销方式是因为:
A.居民家庭收入增加 B.居民对米得质量和安全意识增强
C.国家总体物价上升 D.现场加工的米耗费劳动时间增加
16.2011年“五一”期间,王先生看中了一辆标价为11.8万元的轿车,经过讨价还价,王先生支付10.5万元买下该车。该车挂牌时还缴纳了车辆购置税1.05万元。在上述材料中
①11.8万元是观念上的货币,履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支付的10.5万元是现实的货币,履行支付手段职能 ③11.8万元履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支付的10.5万元履行流通手段职能 ⑤ 缴纳的车辆购置税1.05万元履行支付手段职能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7.价值规律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因为 ( )
A.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使供求关系发生改变
C.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注重质量
D.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
18. 2010年某商品的价值为30单位白银,若2011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白银升值了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购买该商品需支付的白银( )
A.约为18.18单位 B.为18单位 C.为22单位 D.为18.5单位
19.在美国,很少有人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一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引发次贷危机,这也成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启示我们在进行贷款消费时应该 ( )
①有稳定的收入作保障 ②拥有超前享受和消费观念
③考虑未来预期的收入 ④在没有一次性付款的支付能力时采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10年11月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1%,创年内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更是高达11.7%。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11月份我国 ( )
A.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B.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升高
C.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幅减少 D.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加
21.市民刘女士最近看好一套房子,准备购买。房子有87平方米,1平方米的售价为27 000元,正因为贷款政策规定购买90平方米以下的房可以首付20%,购买90平方米以上的房首付至少30%,刘女士才选择了更符合自己经济实力的小户型。刘女士的这种消费(  )
①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行为  ②遵循了价值规律 
③坚持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④是求实消费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现在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空调、冰箱等家电时,都会注意产品上的能效
标志。(见右图)这一标志主要是标明了家电的能源效率。此标志共分
5级,级别越高,耗能越高。消费者关注这一标志表明消费者坚持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23.身穿“背靠背”外套,脚踩“耐克”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三星手机和MP3,骑着“捷安特”变速自行车,北京某普通中学高二学生小曦对自己的这身装扮颇为满意。小曦“入时”的装扮在这所学校不久就流行起来。这种消费心理属于(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24.一套住房所需要的钢材要远远多于服装、彩电、冰箱,等产品,一部小汽车需要的材料和零件也远远多于自行车、手表、空调等产品。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带动重化工业部门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B.企业生产必须节约资源,降低消耗
C.企业要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D.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2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断地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这样做是因为
A.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B.产品技术含量高低决定产品价格的高低
C.可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形成价格优势 D.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设计产品包装物应当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对过度包装说“不”是因为
A.使用价值决定价值,过度包装会增加消费者负担
B.生产者关心商品使用价值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C.过度包装改变商品用途通常不再适合市场需要
D.过度包装往往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27. 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28.在8月17日--19日进行的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就是“宅经济·新生活”。天气热,许多人都“宅”在家里不愿出门,而包括电子商务、在线娱乐、游戏为代表的网上经济及其产业链上其他行业的商业交易,也让人不必出门,轻点鼠标,就可以购物、游戏、看电影、订票、订餐等,还可以开网店,进行其他电子商务运作。材料表明( )
①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变化 ②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 ④新的经济生活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右图是“黄金一年价格走势图”(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黄金价格呈现如此走势的是
①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②市场供求关系 的变化 ③美元的贬值趋势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从2010年11月份的5.1%回落到2011年2月份的4.9%。若其间伴随如下变化
①市场需求增加 ②市场供给增加 ③通胀预期走强 ④人民币贬值 ⑤货币流动性减弱
其中导致CPI回落的原因是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②⑤
31.经济活动应该自觉地遵循和利用价值规律。分析下图,下列属于生产者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的是
①跟着价格走,A处扩大生产规模,B处缩小生产规模
②无论A处还是B处,均需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③在B处停止该商品的生产,转产其他产品
④在B处更要降低成本,维持生存,以便在价格上升时占据主动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一般情况下,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在下列图示中(横轴Q为需求量,纵轴P为价格),最能够反映价格变动对食盐需求量影响的是
A B C D
33.漫画(可望不可即)中人们对住房的选择,反映了
A.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B.人们的消费结构亟待改善
C.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D.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供给、价格与需求可以用下面两图表示。
读图回答43—44题。
34.由图可以看出( )
①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④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35.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
A.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价格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C.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D.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6.曾经,我国公民赴澳大利亚购物游一路升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澳大利亚消费水平不高 B.澳大利亚处于卖方市场 
C.人民币对澳元升值 D.人民币对澳元汇率下跌
37.下表为2009年我国一次性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生产结构 67.2% 21.4% 3.4%
消费结构 67.0% 23.6% 2.5%
“富煤、贫油、少气“的格局在中国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上述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是(  )
A.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因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因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因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因为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38.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9. 图1、2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0.假定某件商品2010年的价格是240元,而2011年生产这件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材料价格不变)。关于这件商品价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这件商品的价格为120元
②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贬值20%,则这件商品的价格为160元
③如果需求量增加1倍,纸币发行量增加1倍,则这件商品的价格为240元
④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则这件商品的价格或低于或高于120元
A. 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黑(蓝)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超出答题区域的部分无效。非选择题部分用统一颜色的笔答题。写错的地方不得用涂改液或胶带涂抹粘贴,直接用双横线划去即可。(这也是高考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41题21分,42题10分,43题9分,共40分)
41.(21分)阅读材料,回答: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高一某班学生以“辉煌的六十二年”为主题召开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材料:
材料一 : 根据统计,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0年的35.7%,下降了2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10年的43.2%,下降了24.5%。
材料二:
注:幸福感的拥有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和生存状况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主观确认。 ——摘自CCTV《2010年中国人幸福感调查报告》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并简要说说下降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3)依据材料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条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途径(10分)
42.材料: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抓文化,就是抓科学发展,抓核心竞争力,抓生活品质,抓城市的未来。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软实力提升”战略作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六大战略之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建设“名城强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根据材料,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意义并举例加以说明。(10分)
43.(9分)大蒜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廉价调味品,如今已身价陡增。按最高时的价位,1头大蒜大概要1块多钱。网民给难以控制的大蒜价格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蒜你狠”。下表中的材料反映了大蒜价格变动的多方面经济关系,请你概括材料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材料 经济学道理
2008年大蒜的价格跌入低谷,最低时降到了每公斤1毛钱,这成为大蒜种植面积萎缩的根源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2008年大蒜种植面积下降,直接导致了2009年的大蒜产量急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大蒜的价格 ①
民众普遍认为大蒜能够杀菌、提高身体免疫力,甚至能够避免感染甲流,这对大蒜价格的上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②
种植一亩地的大蒜,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费用要1 000多元,大蒜价格至少在每公斤2元以上,蒜农才有利润 ③
市民王女士说:“现在大蒜也太贵了,我都一直忍着没买,但这么久价格都不降,只好少买点。” ④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01——05:C C D B D 06——10:B A D C C 11——15:A D B C B
16——20:A D A C B 21——25:C C C D C 26——30:D C D A D
31——35:C A D C B 36——40:C B B D D
二.非选择题(41题21分,42题10分,43题9分,共40分)
41.(1)①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了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质量消费层次提高,消费结构改善。(3分)
②原因: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总体水平。(3分)
(2)材料二表明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很多,其中收入、健康等物质环境和社会福利、人际交往、人文关怀等社会环境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5分)
(3)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幸福感与收入高低有关,所以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4分)
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幸福感也就提高了。(3分)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平、和谐有利于提升幸福感。(3分)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者就业。就业是劳动者参与经济生活、获得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重要途径。(3分)
(以上四条其中选三即可)
42.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内需特別是居民消费,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4分)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推动杭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杭州文化产业的竞争力。(4分)如发展动漫产业既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性的动漫产品,又带动创作、影视、游戏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2分)
43.【答案】 ①供求影响价格(2分)②消费心理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3分)。③价值决定价格(2分)。④价格影响需求(2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01——05:C C D B D 06——10:B A D C C 11——15:A D B C B
16——20:A D A C B 21——25:C C C D C 26——30:D C D A D
31——35:C A D C B 36——40:C B B D D
二.非选择题(41题21分,42题10分,43题9分,共40分)
41.(1)①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了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质量消费层次提高,消费结构改善。(3分)
②原因: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总体水平。(3分)
(2)材料二表明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很多,其中收入、健康等物质环境和社会福利、人际交往、人文关怀等社会环境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5分)
(3)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幸福感与收入高低有关,所以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4分)
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幸福感也就提高了。(3分)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平、和谐有利于提升幸福感。(3分)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者就业。就业是劳动者参与经济生活、获得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重要途径。(3分)
(以上四条其中选三即可)
42.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内需特別是居民消费,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4分)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推动杭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杭州文化产业的竞争力。(4分)如发展动漫产业既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性的动漫产品,又带动创作、影视、游戏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2分)
43.【答案】 ①供求影响价格(2分)②消费心理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3分)。③价值决定价格(2分)。④价格影响需求(2分)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4页,第Ⅱ卷共4页。共11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8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公路上一辆卡车紧急刹车,由于惯性,卡车上的货物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15 mm,为了测出这个距离x,我们选择的最合理的参考系应该是(  )
A.树木          B.行人
C.卡车 D.公路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3.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4.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a、b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质点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B.t′时刻,a、b的位置相同,但两者速度不同
C.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大小均为5m
D.在0~t0时间内,a通过的路程是b通过路程的2倍,但位移相同
5.甲、乙两车沿平直线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 =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 =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 =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 =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v甲 = v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无法比较
6.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奥运会110 m栏的决赛中,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侧面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的身高为h,胸部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  )
A.110 m栏成绩
B.冲线速度
C.110 m内的平均速度
D.110 m栏比赛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7.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停止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8.伽利略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借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巧妙地推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下列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C.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利用外推法推出斜面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
9. 取一根长2 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
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
10.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表层大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 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无法计算
1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体在地面附近在向上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小,向下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大
B、同一物体,不论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怎样运动,在地球的同一位置受到的重力都一样
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摩擦力的大小跟支持力的大小成正比
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静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
13.如图所示,猎人非法猎猴,用两根轻绳将猴子悬于空中,猴子处于静止状态。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猴子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绳拉猴子的力和猴子拉绳的力相互平衡
C.地球对猴子的引力与猴子对地球的引力是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人将绳子拉得越紧,猴子受到的合力越大
14.为了保持飞行员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都在飞机的安全性上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其中在飞机上加装“保护器”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如图所示,加装“保护器”的飞机一旦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已知一根伞绳能承重2940 N,伞展开后伞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飞机的质量约为30吨.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当飞机处于平衡时,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于(图中只画出了2根伞绳)(  )
A.120     B.90 C.60 D.30
15. 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大小为7.5 N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16.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17.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B被悬挂着.已知质量mA = 2 m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50°,但物体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子的张力将增大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先增大后减小
D.滑轮受到的绳的作用力不变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物理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
二、填空题(共9分每空3分)
18.某中学高一年级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有一个小组的研究课题是“利用水滴下落测重力加速度g”.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让水滴落到垫起来的盘子里,细心地调整水龙头的阀门,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等时间间隔),同时调整盘子距水龙头的高度,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碰到盘子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从水龙头开始下落(此时刻水滴速度为零);
b.用秒表测时间,当听到某一个水滴落至盘子的声音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第N个水滴落至盘中,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示数为t;
c.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米尺测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的竖直距离为h,不计空气阻力.
(1)请用以上测量数据表示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次数 高度h/cm 空中运动时间T/s
1 20.00 0.20
2 25.20 0.23
3 32.43 0.26
4 38.45 0.28
5 44.00 0.30
6 50.12 0.32
(2)为了减小误差,可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中的坐标纸上作出图象,并利用图象测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保留一位小数).g=
三、计算题(共33分)(注意书写要规范、整洁)
19、(7分)用一根长为20cm,劲度系数为K=200N/m的弹簧水平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弹簧的长度逐渐伸长到22.4cm时木块开始运动,当弹簧的长度为21.7cm时,木块在桌面上匀速运动
(1) 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多大?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怎样?(3分)
(2)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2分)
(3) 木块滑动的过程中,当弹簧的长度小于或大于21.7时,滑动摩擦力如何变化?并做说明(g=10N/kg) (2分)
20、(8分) 如图所示,人重300N,物体重200N,地面粗糙,当人用100N的力向下拉绳子时,人和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求:
(1)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与方向。(4分)
(2)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与方向. (4分)
21.(9分)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AC和BD,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 和k2 ,它们的C、D端分别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A、B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地面上,当物体m静止时,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若将物体的质量增加了原来的2倍,仍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静止时,其相对第一次静止时位置下降了多少?
22.(9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B =1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A =10 kg的货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货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已知货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0.5,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0.4.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现用水平力F将木板B从货箱A下面匀速抽出,试求:
(1)绳上张力T的大小;(5分)
(2)拉力F的大小.(4分)
(sin37°=0.6,cos37°=0.8)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试答案
1: C 2: ABD 3: A 4: AC 5: C 6: B 7; ACD 8: AB
9: B 10: AC 11: BD 12: D 13 : AC 14: A 15: D 16:C 17: B
18.答案:(1)  (2)9.7 m/s2 (9.5 -9.9均给分)
(2)根据测量值,作出h--T2图象如图所示
由h=gT2可知,图象斜率k==g
求得g≈9.7 m/s2.
19:(7分)(1) 弹簧的长度逐渐伸长到22.4cm时木块开始运动,这时弹簧弹力
f=kx=200× (0. 224-0.2)=4.8N (2分)
这时弹簧弹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所以最大静摩擦力=4.8N,变化范围0—4.8N (1分)
(2)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运动,所以弹簧弹力等于摩擦力
f=kx=200×(0.217-0.2)=3。4N
u=0.34 (2分)
(3)因为滑动摩擦力f=uN
只与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和摩擦系数有关
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 (2分)
20(8分)解:(1)对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FT+FN=G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代入数据解得
FN=200N (1分)
人对地面的压力200N,竖直向下 (1分)
(2)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FTsinθ+ FN=G (2分)
FN=150N (1分)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150N, 竖直向下(1分)
21: (9分)
解析:当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时,对物体进行如图所示受力分析:k2x = mg (2分)
将物体的质量增加了原来的2倍后,设上面弹簧K1伸长X’则下面弹簧K2压缩x+x’
(2分)
对物体进行如图所示受力分析: k1x’+ k2(x+x’) = 3mg (3分)
X’= (2分)
22: (9分)解析:(1)对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有四个力作用,分解绳的拉力,根据A物体平衡可得N1=mAg+Tsinθ (2分)
F1=Tcosθ F1=μ1N1 (2分)
解得T=
代入数据得T=100 N. (1分)
(2)对B进行受力分析,受六个力的作用,
地面对B的支持力N2=mBg+N1 (2分)
地面对B的摩擦力F2=μN2 (1分)
F=F1+F2=200 N. (1分)
答案:(1)100 N (2)200 N
G
FN
FT
G
FN
FT
Ff
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