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运动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转动特征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约24小时 昼夜更替和时差 地轴总是倾斜,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年 四季变化和五带注意:地轴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66.5°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教材P11 图1.19地球公转示意(或者见下面左图)节气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A冬至日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 居中 最高 居中 最低获得太阳热量多少 居中 最多 居中 最少四季:北半球的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五带的划分:教材P12 图1.20地球上的五带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带(自北向南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五带图中填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名称 范围 获得热量 气候特点 有无极昼极夜、或太阳直射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66.5°N----90°N) 最少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四季明显 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热带 北、南回归线之间(23.5°N----23.5°S) 最多 终年炎热 无极昼极夜,有太阳直射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四季明显 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66.5°S----90°S) 最少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3、注意:⑴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地点时刻要比西边的地点时刻早。⑵23.5°纬线是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有无太阳直射的现象的分界线。66.5°纬线是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只有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只有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⑶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纬度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练习题 一、填空题: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______不停地公转。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_______就不停的更替,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也就出现了_______的差异。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轨道平面与地轴总保持________度夹角,北极总是指向________附近。二选择题:1.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3下列有关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地球不透明B. 因为太阳光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C. 因为地球太大. D. 因为太阳光是直线的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 A.自东向西转 B.逆时针转 C.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5.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昼夜 B.昼夜更替 C.昼夜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6.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A.春游 B. 参加秋季运动会 C.滑雪 D. 夏令营7.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上 B. 南回归线上 C.北极圈 上 D.赤道上8、地球公转的特征是( ) A. 围绕地轴不停旋转 B.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C. 形成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D.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保持23.5°的夹角9、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的中心相同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8、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公转运动C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夹角9、地球表面划分五带的依据是( )A各地纬度的高低B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C有无太阳直射现象D有无极昼极夜现象10、右图中,甲地的地理坐标是( )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带。A 30°E,10°N B 30°E,10°S C 30°W,10°N D 30°W,10°S三、读图题1.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在图中短线处标出地球公转方向。方向是 。(2)标出图中A、B、C、D四处代表的节气名称A、 ;B、 ;C、 ;D、 。(3) 我们河北的省会石家庄位于五带中_______带,白昼最长的时候转到图中____位置,昼夜等长的时间为图中的_____和_____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转到______位置。(4)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石家庄这里的季节为_______,天亮得比较______(“早”或“迟”),气温比较________,正处于 (节气),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高、低)、白昼时间最(长、短)的一天。此时,南半球正处于 (季节)。(5)当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____ ,北极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这时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最____(多或者少),这天叫做_______日。2、读图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五带分界线:① ,② ,③ ,④ 。(2)五带名称:A ,B ,C ,D ,E 。(3)这一天为 月 日前后,判断根据是 。(4)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5)将地球上五带名称、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热带 四季变化显著 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 终年炎热 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6)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 带。30° 20°10°0°甲地第三节 地图导学案(一)一、地图的基本要素:____、____、____ 。㈠ 比例尺: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练习)1.甲、乙两地实地距离为10千米,将其表示在地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2. 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2、表示方法:(3种)(切记由厘米换算成千米要去掉5个0)A、__ 式:1:5000000;B、__ 式:C、__ 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0千米。练习:类型 图A 图B 图C线段式数字式 1:4000000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千米3、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比较比例尺大小时,把所要比较的各比例尺转换成同一形式,就能方便地判断大小。(练习)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 1:5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比较上面图B与图C,填写下表地图(图幅相同)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或小 表示内容详或略图B 北京地图图C 中国地图㈡ 方向:A、普通地图: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__,根据所给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C、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方向,纬线指示__方向。(练习) 根据图判断:(1)A的经纬度 。(2)B在A 方向(3)C在B 方向(4)D在B 方向右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1)图中公路D到A走向是 ,公路A到B走向 。(2)图中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总趋势是从 流向 。(3)村庄B在村庄A的 方。3、图例:(P14图)称为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颜色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反馈练习1、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C. D.1/5000000002、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中国地图 B.亚洲地图 C.天津地图 D.东丽地图3、在比例尺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为5厘米,这两地实地距离为( )A.10千米 B.2千米 C.5千米 D.2.5千米4. 在1: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3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A.630千米 B.6300千米 C.63000千米 D.630000千米5.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 B、 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C、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北方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6. 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40°W向北前进,则可能:( )A 他们在北极相遇 B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C 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 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 7.如果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 )。A.东 B.南 C.西 D.北8.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9.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二、读图题⑴.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一是 辨别法; 二是 辨别法;三是 辨别法。⑵.本图应采用 辨别法,箭头所指方向为 方。⑶.图中AB段延伸方向为 方向,BC段向 转弯。⑷.图中小河大致是由 向 方向流。⑸.林地在村庄的 方向。(6)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应看地图的情况是 ( )A、所有地图 B、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C、带经纬网的地图 D、带指向标的地图公式:比例尺=( )( )018千米D050千米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3、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注意:A、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用实践证明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卫星照片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最科学的方法;C、人类能够确证地球是个球体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3、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海边看船的现象;⑶月食现象;⑷地球卫星照片;⑸等高望远等。二、地球仪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就是地球仪。2、表示方法: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3、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4、特殊概念:在右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三、经线和纬线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比较经线 纬线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除极点外),每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变化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同。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相互关系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与南北极点。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2、特殊的纬线:0°纬线又叫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90°纬线是南北极点。23.5°纬线是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有无太阳直射的现象的分界线。66.5°纬线是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3、特殊的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经度的起点线。180°经线是 180°W 和180°E相互重合为一条经线。是东西经度分界线,东西经度终止线。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四、经度和纬度1、经度和纬度特点的比较:纬度 经度起点线 0°纬线(赤道) 0°经线(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作90°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作180°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分布规律 北纬度(N)越向北越大,南纬度(S)越向南越大。 东经度(E)自西向东增大,西经度(W)自西向东增大。半球划分 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纬线长短与纬度之间的关系:纬线越长,纬度越小;纬线越短,纬度越大。例题 下列纬线最长的是:( )A、10°S B、20°N C、40°S D、60°N4、组成经线圈的条件:和为180°,方向相反一个为东经E,一个为西经W。例如20°W,160°E5、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跨两半球的线:0°纬线(赤道),20°W, 160°E四、经纬网1、定义: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3、如何读经纬度?(1)判断纬度看横线(上的度数),北大北纬度数后加N,南大南纬度数后加S;赤道以北为北纬纬度后加N,赤道以南为南纬纬度后加S(2)判断经度看竖线(上的度数),东大东经度数后加E,西大西经度数后加W;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度数后加W;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W),180度经线以西为东经(E)如何判断某点所属的半球?⑴判断南北半球看纬度,北纬属于北半球,南纬属于南半球⑵判断低、中、高纬看纬度,0-30度为低纬,30-60度为中纬,60-90度为高纬⑶判断五带看纬度,回归线和极圈。⑷判断东西半球看经度:法一、A度数在0°—20°之间,无论东西经都在东半球。B度数在160°--180°之间,无论东西经度都在西半球;C度数在20—160之间,度数后加E的在东半球,度数后加W在西半球。法二、A如果度数后加E和160°E做比较,大于160°E在西半球,小于160°E在东半球。B如果度数后加W和20°W做比较,大于20°W在西半球,小于20°W在东半球。读甲、乙经纬网示意图后,填写下表:(12分) 经度 纬度 东或西半球 北或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 在五带中的A B 读出下图中个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经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向右数值增大为东经 B.本初子午线向左数值减小为东经C.赤道向上数值增大为南纬 D.赤道向下数值增大为北纬2.下列叙述的事实,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人们观测月食看到了地球的影子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D.从人造卫星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3.在地球仪上,最大的纬线圈是A.赤道 B.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圈 C.南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4.准确地说,地球仪是 ( )A.地球的工具 B.地球的模型 C.地球的面貌 D.地球的形状5.关于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就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B.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C.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D.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相互平行的纬线6.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B.经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C.所有的经线都相互平行 D.所有的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7.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方向的分界线 B.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8.关于经度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而赤道是90°纬线B.从赤道向两极纬度数值逐渐减小C.从本初子午线向两侧经度数值逐渐增大D.经度数和纬度数最大都是180。9.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本初子午线组成的经线圈 B.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C.东经20°和西经160°组成的经线圈D.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10.地球的最大周长约 ( )A.6371千米 B.6378千米 C.40000千米D.510000千米11.关于经纬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纬网是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B.经纬网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互相斜交的C.在地球表面上根本不存在经纬网D.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比经线都长 B.0°经线比0°纬线短C.经线都是圆圈 D.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1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C.三个方 向 D.四个方向*14.30°N和150°E的交点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1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0°经线、0°纬线 B.180°经线、0°纬线C.160°E、0°纬线 D.20°W、0°纬线*16.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0°经线、0°纬线 B.180°经线、0°纬线C.160°E、0°纬线 D.20°W、0°纬线*17.在地球仪上,经度是30°,纬度是2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18.在地球仪上,经度是30°,纬度是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二、填空1.地球的形状是( )。2.人们经过精确的测量,用一组数据反映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径是( ) ,赤道周长是( ) ,地球表面积是( )3.人们为了更方便的了解、认识地球,从而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 ,它是人们仿照地球的( ),并且按一定的( )缩小制定的。4.( )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 是地球上的最南点。5.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 )和( ) ,本初子午线以西到180°经线称( ) ,用字母“( )”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到180°经线称( ),用字母“( )”表示。赤道以北称( ),用“( )”表示;赤道以南称( ),用“( )”表示。6.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 。7.最长的纬线是( ) ,最短的纬线是( ) 。8.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它的地面标志在( ) 国( )天文台的原址。9. 北京的地理位置是40°N、116°E,它位于(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1、若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则他前后左右朝向( )A一个方向 B方向 C三个方向 D方向2、地球上纬度为400、经度为600的地点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3、关于经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经线都是圆 B所有的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C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D所有经线都平行分布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______、B.______(2)在图中描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写出它们的经度______。⑶在图中描出C40°N,40°E所在的位置。⑷下列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B.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圆圈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地球仪上可画360条经线0°15°15°30°30°90°60°ABC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制作正确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其制作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重点\难点】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文本阅读】地图的种类很多,我们要学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的选择地图,以便及时、准确的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自学提纲】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起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伸出是山脊)(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5种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层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基础训练】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㈠ 地面高度:1、海拔高度(绝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任务二:等高线与等深线㈡ 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与等深线:⑴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 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⑵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等高线分布密集,表示________;等高线分布稀疏,表示_________注意:1)等高线上一般都标出海拔高度,单位是米。2)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4)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等高线地图:一张地图由多条等高线合成,并利用等高线的分布能够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合作学习】① ② ③ ④ ⑤ ⑥2、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图序号 山地部位名称 等高线的特征①②③④⑤⑥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地形特征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海拔在500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海拔没有一定数值,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1、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是指等高线(或等深线)图为基础,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蓝色表示__,绿色表示__,黄色表示__。2)设色原则:按地面由低到高,以绿、黄、棕等颜色分别表示平原、高原、和高山。以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2、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请将下列活动与所需的地图分别连线:① 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 等高线地形图② 去博物馆,想知道如何乘公交车 城市交通图③ 去郊外的山地进行野外活动,需设计方案 世界政区图④ 又发生巴以冲突,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 景区导游图练习: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 B、 C、D、 E、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4.山顶甲在乙的 方向。5.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课后作业】1.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2.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8380米3. 绘制某中学规划图,采用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A.1:500000 B.1:50000 C.1:1000 D.1:1500004.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河流的长度为50厘米,则这条河的长度是( )。A.1250 B.1250千米 C.250千米 D.750千米5.能直观表示地面某条线上坡度陡环的地图是( )A.平面图 B.等高线图 C.交通图 D.政区图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的是(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7.小明要去北京,他应该选择哪种地图( )A.中国地形图 B.世界政治地图 C.中国政区图 D.中国交通图8.王红很关心时事,他听说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消息,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他应该选择哪种地图( )A.中国地形图 B.世界政治地图 C.中国政区图 D.中国交通图9.星期日小亮要去公园玩,请你帮他选一幅比例尺最合适的公园导游图( )A.万分之一 B.1:10000000 C.五百万分之一 D.千万分之一10.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形容那种地形(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 )A.山谷 B.陡崖 C.山脊 D.山顶12. 在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13. 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中国地图 B.亚洲地图 C.河北地图 D.石家庄地图14.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15. 今年寒假你准备去西安旅游,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景点,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地图( )A西安旅游图 B中国政区图 C西安交通图 D西安16.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山东省地图 D.东营市地图(一)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27所示)回答: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 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3)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四)读图1.3-30,完成下列问题:【教学反思】左图中:⑴ 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米;⑵ 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米;⑶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等高距是指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在同一副图内,除陡崖外,等高线不重合,不相交。某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幢四周窗户朝北的房子,应建在图中的 点。E在A的 方向,F在B的 方向。E在C的 方向,F在G的 方向。D在B的 方向。(3)CE的经度为 ,DF的经度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doc 第三节 地图导学案(yi).doc 第三节_地图2学案.doc 第二节地球运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