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常见的碱 5949950356235课堂导入: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厨房下水道堵塞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管道疏通剂来疏通。大家知道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管道疏通剂使用说明 35179048260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很常见的碱,除了氢氧化钠以外,常见的碱类物质还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性质呢? 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很常见的碱,除了氢氧化钠以外,常见的碱类物质还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性质呢? -673108255 知识点1:常见的碱及其用途 名称 化学式 主要用途 氢氧化钙 ________ _______、漂白粉、处理污水、________ 氢氧化钠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造纸、纺织工业、炼制石油 氢氧化钾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36566675 52438301828801.氢氧化钙【Ca(OH)2】 ①氢氧化钙俗称 或 ,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 注意: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也有腐蚀作用。 ②氢氧化钙的制备 (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得到) 附: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工业上通过高温煅烧石灰石生产生石灰: 趣味小课堂;你知道古代是如何生产熟石灰的吗?有诗为证!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氢氧化钠(NaOH) 5546090104140①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氢氧化钠俗称 、 或 ,有强烈的腐蚀性。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溶液。 -65405160655 554672595250【实验】1.观察氢氧化钠的潮解性 实验操作:取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8388251936752.观察氢氧化钠的溶解性 实验操作:取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试管中,加水振荡,观察它的水溶性,并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观察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实验操作:取一块鸡腿肉,放进烧杯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数小时后,观察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的特性总结: ① 性: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 而逐渐 ,因此应密封保存。利用其易吸水的性质,其固体可做干燥剂,可干燥 等,不可干燥 等 性气体。 ②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③具有强烈的 性。 知识点2: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与酸类似,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称为碱的通性。如碱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 实验目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作用 回顾: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167005142875 【实验】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一支倒插入水中,一支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观察现象。 545084048260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总结: 碱能跟多种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思考:NaOH与CO2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那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525208516510实验方案:下图密闭装置中装满CO2气体,向密闭装置内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回顾: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实验现象:有 的沉淀生成 -195580102870 572325562230【实验】请用澄清石灰水分别与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总结: 碱+盐====新碱+新盐 碱的化学性质(碱的通性)总结: (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 (2)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思考题: [思考1]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液面出现一层白色薄膜,这层白色薄膜的成分是什么? 3549650179705[检验方法]-先来说说你的思路 [检验方法]-先来说说你的思路 [思考2] 如何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考试热门考点) [解释]根据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有三种可能性,提出猜想: ①氢氧化钠未变质; ②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大部分90%的可能都是这种) ③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例题: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 . 猜想的依据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 变质,其成分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生成 原溶液里一定有??????????, (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成红色 原溶液里一定有??????????,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1)、(2),你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成立. 【反思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 典型例题 考点一: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D.氢氧化钠常用于造纸、炼油和橡胶工业 【迁移训练1】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 ) 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B.洗涤剂清洗油污﹣﹣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铝制成铝箔﹣﹣﹣﹣﹣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附性 考点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它们的溶液都能与碳酸钾溶液反应 D.它们的溶液都能与铵盐反应 【迁移训练2】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空气中易潮解 ③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石蕊溶液呈红色 ④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 ⑤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和二氧化碳反应 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④ 考点三: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迁移训练3】请结合“碱”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是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等气体,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因此氢氧化钙应 保存。 课后习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石灰石 、CaO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3.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 A.氧气 B.氨气 C.二氧化碳 D.氯化氢 4.下列在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现象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B.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44246031755.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6.(2019·福建-较难题)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t ℃,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7.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8.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全部是氧化钙; Ⅱ. ; Ⅲ.全部是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 。 (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猜想Ⅲ (填“成立”或“不成立”)。 (3)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Ⅱ成立。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进行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 , 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 ,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 碳酸钙高温分解: 。 1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3853815114300写出图中所有化学方程式 专题补充练习 实验专题 碱变质的探究 类型1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1.(2020·湘西)小杨在实验室做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一瓶标注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是敞口放置的。为了检验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小杨与同组的另两位同学共同探究。 (1)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瓶溶液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NaOH溶液。 猜想二:可能是Na2CO3溶液,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 。 猜想三:可能是 。 (2)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aCl2溶液、BaCl2溶液呈中性。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三位同学各取少量待测试剂于小试管中,分别滴加①酚酞溶液、②稀盐酸、③澄清石灰水,并依据产生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同结论: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你认为他们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为了验证“猜想二”正确还是“猜想三”正确,他们又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待测试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溶液,溶液变浑浊;②过滤;③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所以 (填“猜想二”或“猜想三”)正确。如果在已经变红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2018·桂林)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白色粉末是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495935101600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号)。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NO3)2溶液 (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5)请写出操作⑤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方案一: 。 方案二: 。 类型2 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4.(2020·衡阳)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 烧杯壁发热 ② 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入 溶液变红 有Ca(OH)2 ③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CaCO3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 。 (2)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③结论也不正确。他改进实验③,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 。 (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应用】(4)生石灰要 保存。 (5)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等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6)要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要学习更多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5.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 猜想二: 。 猜想三:CaCO3。 (1)取1 g样品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CaCO3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样品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 也可能正确,原因是 。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 ,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 。 34290001181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