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一、选择题(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五四运动是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这一性质口号的是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誓死力争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019·天津红桥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是A.北京B.长沙C.广州D.上海(2018·苏州市吴中区·期末)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A.传统儒家思想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民主科学思想(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运动最先爆发于A.天津B.上海C.北京D.南京(2018·天津·期末)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不摹仿古人”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台湾方面的成立(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大化改新(2019·北京通州区·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出一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名人的板报,对右图人物应配的文字准确的是①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②曾出任北京大学校长③曾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④曾撰写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教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018·台州市椒江区·期末)“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2020·北京海淀区·模拟)一位读者写道:“我自从读它,不到一年,觉得完全改变了旧日的态度……可见它是今日国中一线的曙光,要拯救中国的青年,跳出旧家庭旧社会束缚的势力,重新做他们的‘人’。”上文中“它”是A.《资政新篇》B.《国闻报》C.《革命军》D.《新青年》(2020·四川雅安市·真题)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A.北京、江西南昌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C.广州、江西井冈山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2019·天津和平区·学业)“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020·云南昆明市·学业)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018·合肥市包河区·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爱国运动是A.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一二·九运动(2019·郑州市新密市·期末)1919年6月5日,为了声援被捕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暴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也举行罢工。这突出地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A.革命性B.阶级性C.群众性D.彻底性(2018·汕头市龙湖区·期末)“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什么思想来救中国A.民主与科学B.民主共和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2018·汕头市龙湖区·期末)1921年7月,上海。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10多位有志之士,怀着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法租界的一处幽静小院,轻轻叩响铜环。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A.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修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纲领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2019·石家庄市新华区·期末)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中国当时的形势:“可以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由此可见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广泛关注社会运动二、复合题(2020·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真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材料一中图二和图四分别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政治主张。(3)综上,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2020·真题)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材料三1912年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1)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该运动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4)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2020·上海宝山区·期末)近代探索的变化近代中国在西方不断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材料一:“外敦和好,内要自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材料二:“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也”。——康有为材料三:“台湾当局由中华人民组织之”。“台湾当局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陈独秀(1)材料一中“自强”指的是哪个重要的事件?根据材料二,举一例康有为参与的重要事件。(2)材料三中“台湾当局”成立于何时?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3)四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探索变化有怎样的特点?(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探索变化的认识。(2018·山东滨州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5月大事记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10日32名学生受审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材料二历史学家指出:“……(此次)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2)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3)学生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4)结合所学和材料二,说一说新文化运动与此次运动的关系?(5)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你认为我们今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一、选择题(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五四运动是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这一性质口号的是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誓死力争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2019·天津红桥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是A.北京B.长沙C.广州D.上海【答案】D【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2018·苏州市吴中区·期末)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A.传统儒家思想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民主科学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答案选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运动最先爆发于A.天津B.上海C.北京D.南京【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2018·天津·期末)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不摹仿古人”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不摹仿古人”。【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台湾方面的成立【答案】A【解析】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指的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大化改新【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019·北京通州区·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出一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名人的板报,对右图人物应配的文字准确的是①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②曾出任北京大学校长③曾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④曾撰写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教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相关史实的识记。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因此①正确;蔡元培曾出任北大校长,陈独秀没有担任过,②错误;文学革命论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该论的作者是陈独秀,其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因此③正确;《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因此④错误。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2018·台州市椒江区·期末)“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时间信息“民国八年”可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四个事件只有五四运动符合,其他历史事件时间均不符合。故选:C。【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2020·北京海淀区·模拟)一位读者写道:“我自从读它,不到一年,觉得完全改变了旧日的态度……可见它是今日国中一线的曙光,要拯救中国的青年,跳出旧家庭旧社会束缚的势力,重新做他们的‘人’。”上文中“它”是A.《资政新篇》B.《国闻报》C.《革命军》D.《新青年》【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020·四川雅安市·真题)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A.北京、江西南昌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C.广州、江西井冈山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答案】B【解析】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参加者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B符合题意。【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2019·天津和平区·学业)“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2020·云南昆明市·学业)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018·合肥市包河区·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爱国运动是A.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一二·九运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故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学生掀起的爱国救亡运动,与题干的“最先”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2019·郑州市新密市·期末)1919年6月5日,为了声援被捕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暴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也举行罢工。这突出地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A.革命性B.阶级性C.群众性D.彻底性【答案】C【解析】根据“为了声援被捕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也举行罢工。”可知,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得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知识点】五四运动的扩大(2018·汕头市龙湖区·期末)“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什么思想来救中国A.民主与科学B.民主共和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他们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批判旧道德和旧文化。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有关,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018·汕头市龙湖区·期末)1921年7月,上海。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10多位有志之士,怀着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法租界的一处幽静小院,轻轻叩响铜环。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A.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修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纲领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21年7月,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C项是1922年中国二大的内容,D项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所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2019·石家庄市新华区·期末)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中国当时的形势:“可以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由此可见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广泛关注社会运动【答案】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19年5月”、“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材料内容“1919年5月”、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酸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八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二、复合题(2020·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真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知识点】洋务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意义、百日维新(1)材料一中图二和图四分别反映的是什么运动?【答案】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解析】依据材料一的图二信息“谭嗣同殉难”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依据材料一的图四信息“《新青年》杂志”可知图四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政治主张。【答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根据材料二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可以概括出洋务运动的政治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据材料三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以概括出辛亥革命的政治主张是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综上,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答案】经历了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的过程,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特点。【解析】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是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到学思想文化,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特点。(2020·真题)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材料三1912年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知识点】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三民主义、洋务运动兴起(1)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该运动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事件:洋务运动。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所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案】三民主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答案】领导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列举二人即可)意义: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根据材料三“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与胡适、李大钊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4)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答案】中国近代化,经过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说明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自我反思和深化对西方的认识;近代化历程中屡遭挫折,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奋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的认识,是中国近代化,经过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自我反思和深化对西方的认识;近代化历程中屡遭挫折,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奋斗。(2020·上海宝山区·期末)近代探索的变化近代中国在西方不断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材料一:“外敦和好,内要自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材料二:“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也”。——康有为材料三:“台湾当局由中华人民组织之”。“台湾当局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陈独秀【知识点】百日维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洋务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材料一中“自强”指的是哪个重要的事件?根据材料二,举一例康有为参与的重要事件。【答案】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北洋舰队)。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材料三中“台湾当局”成立于何时?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答案】1921年/1912年1月1日;民主与科学。(3)四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探索变化有怎样的特点?【答案】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学习西方(曲折与艰难)。(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探索变化的认识。【答案】略。(2018·山东滨州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5月大事记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10日32名学生受审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材料二历史学家指出:“……(此次)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请回答:【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答案】五四运动,2018-1919=99年。【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描述的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2018-1919=99年,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9周年。(2)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答案】集会示威、罢课抗争。【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可知,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分别是集会示威、罢课抗争。(3)学生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答案】爱国主义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体现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应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等。(4)结合所学和材料二,说一说新文化运动与此次运动的关系?【答案】新文化运动为此次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5)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你认为我们今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答案】现在要取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把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言之成理即可)【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把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