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科学专题复习 专题八:地球表面的板块及地形和地形图 地球表面的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由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14414543180003-7地形和地形图 1、地形的类型 10731511811000 44119809080500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3)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1701807683500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等高线重叠处 3、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 对地形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或盆地。 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①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冲刷使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②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力作用影响大,如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 ③在高寒地区,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例题: 1、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由于板块的张裂红海在不断的扩张 解答:A.全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故A错误; B.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板块的张裂和碰撞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 C.各大板块都漂浮在地幔上,故C错误; D。红海的扩张是由板块的张裂引起的, 故D正确 ; 故答案为:D 2、.地壳变动由地球的内力引起。下列各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断层????????????????????????????????????????????B.?褶皱 C.?火山??????????????????????????????????????????D.?风蚀蘑菇 解答:A、 由于地壳运动是因为岩层发生断裂,然后沿断裂面发生移动,形成断层? ??B、 地壳运动(最主要形式):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因此属于火山喷发,C不符合题意。? ??D、风蚀蘑菇的成因是风力的侵蚀作用,与地壳变动无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B.?同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D地气温更高 C.?图中ABCD四地对应的地形分别为山峰陡崖、山谷、山脊 D.?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0千米 解答:(1)相对高度等于两地海拔之差。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约6摄氏度。 (3)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山顶是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或洼地是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谷是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山脊是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鞍部是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4)比例尺常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表现方式。数字式“1∶1000000”其用来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00厘米即10000米。 A、 A地D的海拔为670米,D地的海拔为100米,A与D地的相对高度=670米-100米=570米,说法正确。 B、 A地D的海拔为670米,D地的海拔为100米,A地海拔更高,所以温度更低,D地更高,说法正确。 C、A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是山顶;B处多条等高线重叠,是陡崖;C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是山谷;D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是山脊,故说法正确。 D、?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00000厘米,合2千米,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4、地球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指________、流水、________、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________,填平________,使地表趋于________。 解答: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等。 地球的外力作用主要指的是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从而使地表趋于平坦; 故答案为:风力;冰川;高山;深谷;平坦。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________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________,如图________(填字母)所示;也会使石灰岩溶蚀而形成许多________,如图________(填字母)所示;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而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如图________(填字母)所示。 (2)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会形成________,如图________(填字母)所示;沙的沉积会形成________,如图________(填字母)所示。 (3)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的移动作用下会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如图________(填字母)所示。 解答:(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由于水较多,流水的作用表现明显,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很容易被侵蚀;在石灰岩分布较多的地方,水会和石灰岩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如溶洞,石笋,石芽等,这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而形成沉积平原和三角洲,这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2)在降水较少的地区,地表干旱,风力作用表现明显,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风力的搬运作用又形成了沙丘。 (3)在高寒地区,冰川广布,冰川作用明显,表现为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根据题意,冰川移动既有侵蚀又有搬运作用,所以形成了角峰和冰斗谷。 故答案为:(1)流水;沟壑纵横;A;溶洞;C;平原;三角洲;B(2)风蚀城堡 ;F;沙丘;D(3)角峰;冰斗谷;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