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科学专题复习 专题九:物质构成和质量测量 物质的构成 1、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若把分子看成球形,直径通常以10-10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非常小,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 通常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非常多。(1滴水中含有水分子1.7×10211.7×1021个) 2、分子热运动 扩散 定义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发生扩散的条件 一是不同物质,二是相互接触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①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②物质的状态: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其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气体扩散实验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有间隙实验 ①食盐能溶于水;②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③气体极易被压缩 分子的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的实例:①墙内开花墙外香。②把蓝色硫酸铜放在水底,过一段时间全部的水都变蓝。(密度大的物质放在下面,忽略重力的影响) ③把铅块与金块紧压在一起,5年后他们相互渗透1mm。 温馨提示: 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粒。分子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它们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3、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实例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固体不易被拉断。 把两个铅块的底部刮干净,紧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连在一起,下面再吊一个重物,两铅块也不会再分不开。 质量的测量 1、质量及其测量 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中含有的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大。 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吨(t)、克(g)、毫克(mg)。 测量工具:天平、台秤、案秤、电子秤、杆秤。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放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移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可归纳为“螺母反指针”,也就是当指针向右偏时,因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即螺母调节的方向与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 称 a先估后侧:先估计物体大概质量,避免物体质量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而损坏天平。 b左物右码: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c先大后小:根据估测物体的质量,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放小砝码。 d游码调平衡: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偏大,而取出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偏小,这时因取出最小的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 读 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左侧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即m物=m砝+m游m物=m砝+m游 收 测量完毕,把被测物体取下,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天平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用天平测量超过量程的质量。 加减砝码、移动游码要用镊子,砝码用完及时放回砝码盒中。 取放物体、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直接用天平称量潮湿的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例题: 1、小明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某物质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有50g、5g的砝码各一个,如图所示。 该物体的质量是 _______g。 若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测得该物体的质量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1)物体的质量m=50g+5g+3.8g=58.8g。 若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由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故质量不变。 答:(1) 58.8 (2) 不变 141922530480 2.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解答: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上面的空气分子向下运动,下面的二氧化氮分子向上运动,二者同时发生扩散现象;即使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也在不停的运动,不会静止下来,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 ???????????????????????????????B.?黄豆和芝麻混合 C.?气体扩敞实验 ?????????????????????D.?铅柱粘合实验 解答:A、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之所以总体积会减小,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隙,该实验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并没有采用模拟的方法,这是两种液体平常的混合说明而已,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黄豆粒比较大,黄豆粒之间有空隙,和芝麻混合时,芝麻会弥补这些空隙,所以半瓶芝麻与半瓶黄豆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芝麻运动到黄豆之间的空隙中去了,这就是运用了模拟的方法,就像因为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象征着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的空隙中去了,B符合题意。 C、 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该实验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这没有用模拟的物体和方法来探究分子特点,不属于模拟实验,C不符合题意。 D、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该实验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并没有用模拟的物体和方法来探究分子特点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小西家新房子装修时,窗台上铺了一种叫“人造石”的材料,小西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为了研究这种石头,他先用他所学过的天平的知识来测量一小块“人造石”的质量。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小西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人造石”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人造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解答:(1)小西的操作中错误有: ①砝码错放在了左盘,人造石错放在了右盘; ②不应该用手直接拿砝码。 (2)根据乙图可知,天平的标尺分度值为0.2g,因此游码的质量为3.4g,砝码的质量为20g, 那么“人造石”的质量为:m石头=m砝码+m游码=20g+3.4g=23.4g。 4.空气可以被压缩,是由于________。而如右图所示,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到不能将水压缩,这是由于________所致。 解答:空气可以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到不能将水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故答案为: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斥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