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 ⑶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⑵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了物理性质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 有关混合物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讲练结合 【教 具】 1、仪器:试管、集气瓶、烧杯、酒精灯、试管夹、小喷雾器、阶梯蜡烛实验装置、导管 2、药品: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雪碧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2节课 【教学过程】 [引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碳的两种重要的氧化物,它们在结构上只是单个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不同,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别。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碳。 [问题与反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何? 同学回答;适当提醒: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三态变化。 [辅导设问]1、如何收集二氧化碳? 2、热天打开汽水瓶为何比冷天打开时的气泡多? 3、“干冰”是否是“冰”? 4、为何“干冰”可用于食物保鲜?可用于人工降雨? [活动与探究]阶梯蜡烛实验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问题与讨论]长年无人进入的深山野洞和久未开启的菜窖,不能直接进入,为什么? 进入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我们的生命构成威协?(灯火实验) [活动与探究]可变换成浸有石蕊试液的小纸花 [分析] CO2+H2O=H2CO3(存在于水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使石蕊变红) H2CO3=H2O+CO2↑(石蕊红色消失) [说明]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 [活动与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证明? CO2+Ca(OH)2=CaCO3↓+H2O [展示]一瓶易释放二氧化碳的雪碧。 [活动与探究]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结论]①用于检验CO2 [强调]CO2的检验方法: 1、检验某气体是否为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溶液变浑浊或生成白色沉淀,则表明有CO2。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是否生成了CO2: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里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使其内壁均匀润湿,把多余的石灰水倒掉后倒扣在火焰正上方,若烧杯内…… 3、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试液是否变红。 4、使燃着的木条置于瓶,看木条是否熄灭。 [说明]可见,实验室保存石灰水,必须密封,最好是现配现用。 [讨论]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迅速干燥,为何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为何刚放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结论]②可使抹墙的石灰浆迅速变干 [小结]CO2的用途 ⑴灭火 ⑵光合作用 ⑶肥料(生产肥料、气体肥料) [介绍]由气体肥料介绍“温室效应”。燃气大多含碳,燃烧产物就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而煤气的主要成分则是一氧化碳。 [提出问题]谁能说明一氧化碳的物性? [纠正]一氧化碳无色无味 [活动与探究]小白鼠实验,或介绍毒性 [介绍]冬天烤火时,不能紧闭门窗,要有安全意识。若不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可做人工呼吸;重者可注射五甲基蓝。 [活动与探究]一氧化碳燃烧 2CO+O2 2CO2(放热、蓝色火焰) 现象:①产生蓝色火焰 ②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情感教育]若能正确地认识、把握一氧化碳,不但可以避免危险,还可使其造福于人 [活动与探究]CO的还原性 CO+CuO Cu+CO2 现象:①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②生成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比较]C、CO、H2三种物质还原CuO [回顾与反思]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知识深化]完成下列各题(重点在于数据分析) 例1、某厂用含CaCO395%的石灰石为原料烧制生石灰,同时得二氧化碳。若今欲得二氧化碳11t,需消耗这种石灰石多少? 例2、等质量的木炭粉末和铜粉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求得到的固体物质与原混合物之间的质量比。 例3、为了测定石灰石的纯度,取197.7g样品在高温下充分煅烧后,收集到39.6L气体。求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小 结】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 3、计算注意点 【作 业】1、练习册 【反 馈】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