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1﹚ 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记住燃烧的条件。 2.知道燃烧的实质。 3.记住灭火的原理 学习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二、课前预习导学﹙阅读教材P124—26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2.什么是燃烧,谈谈你对燃烧的理解? 3.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是着火点? 4.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三、课堂学习研讨: 活动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认真观察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说明燃烧具备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 3、 结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即时练习:将燃着的木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 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低 活动探究二、探究灭火的原理。认真观察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利用的灭火原理 点燃一只蜡烛,然后用嘴 对着蜡烛用力吹气。 2、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 烧杯,将蜡烛全部罩住。 3、将点燃的蜡烛用剪刀剪去 未燃烧的石蜡,过一会儿。 结论:综上所述,灭火的原理有哪些?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有什么联系? 即时练习:课本P126—127页。【讨论】1、2、3题。 四、课内巩固练习: 1.教材P131第1、3、6题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 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引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不能燃烧 5.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 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 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6.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 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 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 ____。 (3)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 _________。 7.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1)2Na + C12 点燃 2NaCl (2)2Mg + C02 点燃 2MgO + C。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新的认识:①反应(2)属于置换反应;②工业上常用反应(1)生产食盐;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④使用C02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①②④ 8.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⑨ 五、学后反思:学完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课后拓展延伸 1.利用本节知识,体会“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的含义。 2.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 一、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爆炸原理及防止爆炸的措施。 2.记住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3.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二、课前预习导学﹙阅读教材127—12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灭火器的有哪几种?各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火药的爆炸和气球爆炸有什么不同? 3.下列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三、课堂学习研讨: 活动探究一:探究影响可燃性固体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认真观察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 课本P128页,实验【7-3】 现象 分析 问题思考: 1、上述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通过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什 么因素有关? 3、综上所述,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即时练习: 1.“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包含什么样化学原理? 2.为什么煤矿、油库、面粉厂附近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 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四、课内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分别和氧气混合,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 ( ) A.煤粉 B.H2 C.CO D.CO2 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 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3、下列情况中容易发生爆炸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起火?????? ?B.用煤油灯试贮存蔬菜的菜窖是否缺氧 C.乘坐汽车时携带酒精? D.厨房内煤气大量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在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5、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 6、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7、已知干粉灭火器中主要含的是碳酸氢钠(NaHCO3),它受热时,能分解出二氧化碳, 水和碳酸钠。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利用它灭火时用到的灭火原理有:______ 。 五、学后反思:学完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课后拓展延伸 1.课本P131第5题 2.我国是产煤大国,安全重于泰山,由于采取安全措施不当,我国煤矿经常发生瓦斯爆 炸(主要含可燃气体甲烷)。如果你是一名领导,你想在安全方面有哪些做法或给建议?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记住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重要产品及其用途。 3、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煤、石油、天然气 三大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课前预习导学 ( 阅读教材第131-137页,回答下列问题 ) 1、化石燃料包括哪些?它们可以再生吗? 2、煤主要含有什么元素?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煤高温分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石油主要含有什么元素?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从石油产品中可以提炼出哪些是常用 的燃料?该变化是什么变化? 4、要是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哪些因素?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弊端? 三、课堂学习研讨: 探究活动一:探究甲烷的成分。认真观察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1、点燃甲烷,将干燥的 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玻璃杯迅速倒过来, 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结论:1、上述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 2、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真观察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几段镁条,再加5ml盐酸 现 象 手的感觉 分 析 问题思考:1、所有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2、请你列举你家中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实例。 四、课内巩固练习: 1、 课本P139第1、2、3、4题 2、 农村发展沼气有重大现实意义,下列关于其说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发展沼气可以缓解国内能源危机,解决部分农村燃料问题 B.通过收集粪便、杂草、秸秆等制沼气,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C.通过使用沼气可以避免温室效应 D.粪便、杂草、秸秆经发酵后还是很好的农家肥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需要先点燃,所以硫燃烧是吸收热量的 B.甲烷、氧气、煤气都有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 C.煤气泄露后,应注意及时通风、防火 ,以免中毒或爆炸 D.干冰升华时需吸收大量热,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活动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的是( ) A.用电熨斗熨衣服 B.脂肪在人体内氧化释放能量维护生命活动 C.燃烧煤气做饭 D.拆除危旧建筑物 5、“垃圾是放错位的资源”。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燃烧垃圾发电,将垃圾成为再生新能源。 (1)垃圾被送入发电车间前首先要除去一些不能燃烧的物质。下列垃圾中的物质必须去 除的是 (填序号)。 A.碎玻璃 B.废纸屑 C.干电池 (2)垃圾焚烧发电与直接堆放或填埋相比较带来的优点有 (写出一点即可)。 (3)“垃圾是放错位的资源”。下列各图标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填序号)。 A B C (4)生活垃圾还可用于生产沼气(主要成分甲烷:CH4),沼气的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沼气燃烧可用于供热或发电,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 6、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 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 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 灭火的原理是 。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 等(请举1例)。 (3)在新能原汽车未普及时,右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 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 的是 ( )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另一种物质,并 得到电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 + 4NaOH 催化剂 2Na2CO3 + 5X 。 则X的化学式为 。 五、学后反思:学完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课后拓展延伸 家庭使用的“煤气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 烯等。这些物质的性质与甲烷的性质基本相同,没有气味。但是当我们打开石油液化气 钢瓶的气阀时,常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请你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液化石油 气为什么有臭味?为什么要在石油液化气中加入这些物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记住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第139—145页,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根据它们的成份,推测它们燃烧时可能产生那些有害气体?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3.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什么?汽车的尾气主要含有哪些污染物?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 气的污染,目前采取哪些措施? 4.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还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 三、课堂学习研讨: 探究活动一: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加入的物质 现 象 水 SO2加水 植物叶子或果实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或石灰石 问题思考:1.根据上述实验,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有哪些? 2.对于酸雨的破坏,应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的措施.? 即时练习 : 1.课本P146页,第2题 2.下列因素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煤的燃烧 B.石油的燃烧 C.燃烧秸秆 D.植物的光合作用 探究活动二:探究目前使用和开发的主要新能源 1.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俗称酒精) (1)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2.氢气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为什么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即时练习:1、课本P144页【讨论】1、2 2、课本P144页【讨论】 四、课内巩固练习 1.课本P146页,第1、5题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矿物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 B.煤和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C.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D.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3.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酸雨会改变物质的密度 B.酸雨会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渔业生长 C.酸雨会腐蚀建筑物,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等 D.酸雨会随风远距离飘落,导致大范围的公害 4.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 为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用乙醇汽油可以缓解国内能源危机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5.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 ) A.H2 和CO B.CH4和CO C.C2H5OH和CH4 ??D.H2和C 6.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站产生的电能, 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 ②白色塑料污染? ③减少酸雨产生? ④农药、化肥 污染。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有__ 。 7.?天然气是一种较清洁能源,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以下好处: ①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②可大大减轻水陆运输压力; ③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效应;④天然气无毒,泄露不具危险性。 你认为其中不适合宣传的有____ _ _(填序号),理由是___ ____ 。 五、学后反思:学完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课后拓展延伸 1.课本P146页,第3、4题 2.调查家庭中所用各种燃料,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这些燃料各有什么优缺点? 你认为使用哪种燃料较好? - 4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