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 三 年级、 化学 学科教案 课题:____课题2 氧气 (第1课时) 使用时间: 年 9 月 12 日 主备人: 审核: 化学备科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 【板书】一、物理性质 【提问】1、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含哪些内容?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 记忆引导:水中有鱼类生活,而人会被淹死,用这来记氧气的水溶性;利用高原反应来帮助学生记忆氧气的密度。 【讲解】改变条件 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演示】实验2-2 【讲解】氧气能支持燃烧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讨论】现桌上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区别? 【补充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的色、态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伸入氧气中。 【板书】 碳+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 (1)碳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药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利用今天所学到的木炭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 (3)现有一瓶收集的气体,如何检验它是不是氧气?想一想:有一瓶氧气如何检验是否收集满? 【演示】实验2-3 硫的色、态 硫在空气中燃烧,伸入氧气中。 【板书】硫+氧气→二氧化硫 讨论: 硫在空气产生的火焰?硫在氧气中产生的火焰?产物是否相同? (2)在这个实验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为什么? (3) 同学们刚才提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候可以用磷,但不能用木炭,想一想,能否利用硫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 【演示】实验2-4 铁丝的色、态 铁在空气中加热,伸入氧气中。 【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讨论: (1)铁在空气能不能燃烧?为什么? 想一想,能否利用铁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3)在这个实验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纱,为什么? 【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它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当堂反馈】见课件。 【布置作业】记忆氧气的性质及反应现象,完成《课时作业本》P24-25。 教学板书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 硫+氧气→二氧化硫 碳+氧气→二氧化碳 ④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演示实验要充分准备,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效果,便于教学。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防止氧气泄漏,通常在集气瓶口塞上橡胶塞。这样比较麻烦,而且在拔去后加玻璃片时,容易泄漏一部分氧气。这一次改用在塑料水槽中放一层水,集气瓶收集好氧气后倒置在水中,效果很好。 2、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观察的对象,以便学生集中注意,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配以视频截图,再现实验现象,强化特征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