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讲 分子原子基础 1063625201930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的存在:花香四溢,臭气熏天,衣服变干,糖水混合 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很 :质量和体积都很 ,肉眼是无法看到的(看到的都不是) ②分子总是在 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快。(布朗运动)(冬天衣服慢干) ③分子间有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 ,因此气体可以 。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 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的 性质,不保持物质的 性质,如物质的气味、颜色、密度都是宏观的,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属性。如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单个SO2就不具有。 4.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 构成的。但原子不一定比分子 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5-6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溶液为无色 结论:酚酞 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图一),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溶液变 色 结论: 3、如图(二),观察烧杯A、B中溶液 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A烧杯中溶液变 色,B烧杯中溶液为 色。 结论:氨分子 ,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4、如图(三),试管中滤纸条ABC三个位置涂有酚酞试剂,试管口棉花滴上几点氨水,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CBA三点依次变红。 5.如图(四),盛水烧杯中放如一粒糖,过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糖逐渐变小,直到看不见 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分子特征: , , 。 -2540096520 知识点二:原子 原子:化学 中的最 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1.原子的性质:(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2)原子在不断的 (3)原子间有一定的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 改变,数目 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不变。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 的最 微粒 化学 中的最 粒子 构成 由原子构成的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 分 在化学变化中 分 相同处 ①都很 ②都不断 ③微粒间有 ④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 ⑤都能直接构成 联系 816610226695880745137160分子 原子 知识点三: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34950526415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物。在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确定的,所以混合物也就不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四: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原子:所有金属,金刚石和石墨( ),硫磺( ),红磷( ),硅( )稀有气体( ) 分子:双原子分子:氢气( )、氮气( )、氧气( )、氟气( )、氯气( )、溴( )、碘( ); 多原子分子:臭氧( ),碳60( )水( )、二氧化碳( )、 有机物:甲烷( )乙醇( )乙酸( ) 离子: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钠( )、硫酸钠( )、碳酸钠( ) 622300234950 1.(2017年广州卷T4).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2.(2016年T10).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分子中存在 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 3.(2019年吉林省)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很小 B.不断运动 C.有间隔 D.不可分 4.(2019年河南省)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5.(2019年河北省)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 D.分子的间隙变小 6.(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7.(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盛产野生菌,我们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8.(2019年云南省)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9.(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戌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10.(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 A.品红溶解 B.篮球充气 C.酒精挥发 D.柳絮飞扬 11.(2019年贵州省百色市)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 ) A.汽油要密封保存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D.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 12.(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15900-71120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冰、雪、露水的分子都是水分子 D.液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 3.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442595069850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4.右图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5.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7.在公安干警的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 A.分子是可分的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间隔 8.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依据是( ) 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 9.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10.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1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D.原子很小,不可以再分 210820087630 79375076200 12.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 的化学性质有粒子可表示为( ) 2705100730253575050162560 73025029210173990037465 A. B. C. D. 13.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 A.干冰升华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硫磺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 1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 ) A.不同的体积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15.如下图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 ) 3860800123825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分子大,原子小 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014980264160 16.(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酚酞溶液遇蒸馏水 色,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成 色 。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_溶液 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烧杯A中 进入B使溶液 _ 。 5086350544195(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 _,理由是 实验Ⅰ已做过对比试验,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 17.(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如下图所示)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水由 色变成 色 ,说明 分子在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刻度线处(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液面 刻度线 ,说明 分子间存在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428879027241518如图,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 (1) A的名称是 ,其用途是 用于 和 液体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滤纸条会变成 色 ,说明了 分子是 的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便于 的变化 。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该同学将浓氨水滴在 上,将酚酞溶液滴在 上了,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第五讲 分子原子基础 1063625201930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的存在:花香四溢,臭气熏天,衣服变干,糖水混合 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很 小 :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 ,肉眼是无法看到的(看到的都不是)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快。(布朗运动)(冬天衣服慢干) ③分子间有 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大 ,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 小 ,因此气体可以 压缩 。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 。 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 小 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 物理变化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 化学变化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的 化学 性质,不保持物质的 物理 性质,如物质的气味、颜色、密度都是宏观的,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属性。如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单个SO2就不具有。 4.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但原子不一定比分子 小 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5-6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溶液为无色 结论:酚酞 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图一),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溶液变红色 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如图(二),观察烧杯A、B中溶液 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A烧杯中溶液变红色,B烧杯中溶液为无色。 结论: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4、如图(三),试管中滤纸条ABC三个位置涂有酚酞试剂,试管口棉花滴上几点氨水,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CBA三点依次变红。 5.如图(四),盛水烧杯中放如一粒糖,过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糖逐渐变小,直到看不见 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分子特征:分子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2540096520 知识点二:原子 原子:化学 变化 中的最 小 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1.原子的性质:(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小 。(2)原子在不断的 运动 (3)原子间有一定的 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不同 。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分子 。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 一定 改变,数目 可能 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一定 不变。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 小 微粒 化学 变化 中的最 小 粒子 构成 由原子构成的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 可 分 在化学变化中 不可 分 相同处 ①都很 小 ②都不断 运动 ③微粒间有 间隔 ④同种微粒性质 相同 、不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 ⑤都能直接构成 物质 联系 816610226695880745137160分子 原子 知识点三: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34950526415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确定的,所以混合物也就不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四: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原子:所有金属,金刚石和石墨( C ),硫磺( S ),红磷(P ),硅( Si )稀有气体( He Ne Ar Kr ) 分子:双原子分子:氢气(H2)、氮气(N2)、氧气( O2)、氟气( F2 )、氯气( Cl2 )、溴(Br2 )、碘(I2); 多原子分子:臭氧( O3 ),碳60( C60 )水( H2O )、二氧化碳( CO2 )、 有机物:甲烷( CH4 )乙醇( C2H5OH )乙酸( CH3COOH ) 离子:氯化钠(NaCl )、氢氧化钠(NaOH )、硝酸钠(NaNO3)、硫酸钠( Na2SO4)、碳酸钠( NaCO3 ) 622300234950 1.(2017年广州卷T4).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2.(2016年T10).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D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分子中存在 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 3.(2019年吉林省)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D) A.很小 B.不断运动 C.有间隔 D.不可分 4.(2019年河南省)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B)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5.(2019年河北省)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D)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 D.分子的间隙变小 6.(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7.(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盛产野生菌,我们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B)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8.(2019年云南省)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9.(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B) 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戌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10.(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D) A.品红溶解 B.篮球充气 C.酒精挥发 D.柳絮飞扬 11.(2019年贵州省百色市)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C) A.汽油要密封保存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D.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 12.(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D)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15900-71120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冰、雪、露水的分子都是水分子 D.液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 3.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C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442595069850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4.右图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5.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 A.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7.在公安干警的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D ) A.分子是可分的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间隔 8.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依据是( D ) 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 9.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D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10.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1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D.原子很小,不可以再分 210820087630 79375076200 12.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 的化学性质有粒子可表示为( C ) 2705100730253575050162560 73025029210173990037465 A. B. C. D. 13.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D ) A.干冰升华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硫磺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 1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 C ) A.不同的体积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15.如下图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 D ) 3860800123825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分子大,原子小 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014980264160 16.(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酚酞溶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成红色 。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_溶液逐渐变红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烧杯A中氨分子进入B使溶液逐渐变红_ 。 5086350544195(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没有必要_,理由是 实验Ⅰ已做过对比试验,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 17.(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如下图所示)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水由无色变成红色 ,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刻度线处(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液面低于刻度线 ,说明 分子间存在间隔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428879027241518如图,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 (1) A的名称是 胶头滴管 ,其用途是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滤纸条会变成红色 ,说明了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该同学将浓氨水滴在滤纸上,将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了,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