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阐明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第二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阐明事物在曲折运动中发展上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2)理解事物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4)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科学精神】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公共参与】运用发展的观点原理,指导学习和生活,提高公共参与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教学难点: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归纳、探究式教学五、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其中涉及到一个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那么总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课程开始:教师:联系的观点我们已经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发展的观点,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短视频来了解一下世界的发展。(播放手机1G---5G的发展历程视频)通过视频,我们能够想到什么?学生:手机是不断发展的。教师:那么世界是发展的么,世界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来了解一下。(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学生探究活动:通过从古生代到人类产生几幅图片的变化探究自然界的变化。得出结论:自然界是普遍发展的。学生探究活动:通过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更替探究社会的变化。得出结论:人类社会是普遍发展的。学生探究活动: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深化探究人类认识的变化。得出结论:人类认识也是普遍发展的。总结: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教师: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那么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发展的实质学生探究活动:结合课件分析,发展实现了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发展的实质应该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教师:对,就是新事物产生,同时促成了旧事物的灭亡,这就是发展的实质所在。咱们课前都收集到了哪些有关发展的谚语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下面这些谚语是否也体现了发展的实质?多媒体展示: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学生探究:这些也是发展。这地方提到了新事物和旧事物,那么什么是新事物呢?我们来探究一下。多媒体展示:1.2017年10月16日,湖南出现巨型稻;2.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3.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5、电脑算命、网络传销。学生探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教师:从这些事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新旧事物。(2)新事物与旧事物学生探究分析:判断新旧事物能否以形式新旧为标准;能否以出现时间先后为标准;能否以力量强弱为标准。教师总结:不能以形式新旧、出现时间先后、力量强弱为标准。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判定标准: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通过A--F事例判断哪些属于运动变化,哪些属于发展?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候鸟迁徙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教师:我们来探究下面这些材料。材料一材料二①小树一天天长高①大树被砍伐,成为木材②每天大量抽烟②肺部发生癌变③河堤有了蚁穴和鼠洞③河堤崩溃④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④胎儿出生(婴儿)思考:1、材料一、材料二中事物的变化有何特点?2、材料一、材料二的变化分别属于哲学上讲的何种变化?分析探究量变质变的不同之处。学生探究: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教师引导: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多媒体展示: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展示水的温度变化程度,及水的质的变化,提示临界温度为100摄氏度。同时参照上面小树一天天长高的材料要求学生思考他们直间的关系。学生探究思考:水由液态向水蒸气的变化需要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教师展示:请大家思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期间社会制度的更替有没有量变质变,有没有新的量变质变,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探究: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教师:总结的很好、很到位。那么我们怎样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探究二:材料:小可同学的语数外学习成绩较好,但是他不重视政治的学习,认为政治只要考试之前背背就行,存在“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因此,每次考试之前都在突击政治,可是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请思考:针对这一问题,你会给他哪些合理的建议呢?学生讨论探究:要重视量的积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有的学生会问,是不是一味只追求量的积累呢?讨论一番。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究三思考:探究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思考:结合毛主席诗词,你还会如何处理量变质变关系?(提醒学生重点关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学生思考探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量变已经到达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教师:综合学生的分析,并通过三个易错辨析巩固刚才所学知识。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2、质变就是发展。3、只有数量的增减才能产生质变。教师:多媒体展示手机从1G---5G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此发展过程中的肯定与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从而引导学生明确辩证否定观。学生总结: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既有克服又有保留,既有发扬又有抛弃,即其实质是扬弃。教师:同学们分析总结的很到位,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什么样的?学生: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教师:对,咱们同学分析的很好。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光明且充满希望的。我们接下来看下面材料。1G手机2G手机3G手机重量重、体积大、携带不便、功能少、辐射污染、……增加了多媒体短信;和弦铃声,个性化铃声;支持E-Mail;照相功能;收音机功能还可以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学生探究:手机从1G---3G的发展历程,其间都不断的进行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教师:对,那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前进的。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教师: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像现在的5G手机,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普及。我们来思考一下社会制度的更替这幅图片,思考新旧社会制度在其更替过程中是不是也要经历挫折曲折?学生探究:学生讨论,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来了解新旧事物的斗争。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教师:不错,能总结到这样的程度说明咱们思考分析的已经很到位了。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的曲折性。我们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视频来看,针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我们应该如何做?请同学们注意留意总书记讲话中的关键词。学生分析:我们注意到这些关键词,机遇、光明、挑战、变革、创新。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因为有机遇,而且前景十分光明。同时,因为挑战十分严峻,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教师:让我们来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对我们未来的学习生活给以借鉴。多媒体播放音频。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我给大家编辑了几句话,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践行。请大家共同读一下。五.课程小结:教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总结发言,并再次强调本课重点!6.板书设计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普遍性发展观发展的实质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要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