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海陆变迁 知识框架 知识清单 1.能够证明海陆变迁的证据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海陆变迁的原因 (1)大陆漂移假说 提出者:魏格纳 主要观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2)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观点: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分别是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图 六大板块示意图 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预测或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1.红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面积扩大,板块张裂 2.地中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面积缩小,板块碰撞 3.阿尔卑斯山是如何形成的? 板块碰撞挤压 4.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如何变化? 升高,板块碰撞 5.为什么英国地震很少? 位于板块内部 6.为什么日本地震很频繁? 位于板块交界处 图 世界火山地震带 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实战演练 一、 选择题 1. 下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 B.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 C.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 D.海牛具胡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A.魏格纳 B.牛顿 C.哥白尼 D.哥伦布 3. 福建省泉州晋江的沿海曾发现海底古森林,这说明(?) A.这里曾经是陆地 B.这里一直是海洋 C.古代海底也有森林 D.古代海水水位低 4.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且多火山、地震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在陆地内部 D.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 5. 按时期先后,大陆漂移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6. 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和地震带多集中在?(?????) A.大洲和大洲的交界处 B.大洋和大洋的交界处 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D.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7. 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8.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9. 图中乙板块为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10. 根据你所学的板块运动知识,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板块的扩张,地中海将扩大 B.由于板块的挤压,阿尔卑斯山脉将消失 C.由于板块的扩张,红海在扩大 D.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扩张形成的 11. 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 C.地中海面积会不断增大 D.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 12. 下列地理现象由板块扩张运动形成的是(????) A.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太平洋不断缩小 二、 解答题 13.读“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板块分布图中可看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_地带,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原因的作用下会发生的一定的变化,利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中海会消失原因________。 (3)由图中可判断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________板块。 (4)用板块运动解释新西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练习——2.4海陆变迁 一、 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答】从图中得知,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两大洲的轮廓相吻合和生物相似的特征证明了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故A符合题意。 2.【答案】A 【考点】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答】本题考查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所以选A. 3.【答案】A 【考点】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答】泉州晋江的沿海发现海底古森林,这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A。 4.【答案】B 【考点】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有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且多火山、地震;故根据题意选B。 5.【答案】C 【考点】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答】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认为,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发生了分裂,慢慢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据图可知,按时期先后,大陆漂移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故选C。 6.【答案】C 【考点】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答】 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故选C。 7.【答案】C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板块的运动 【解析】根据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故选:C。 8.【答案】A 【考点】板块的运动;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答】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故选A。 9.【答案】A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板块的运动 【解答】由图可知,图中乙板块是主要包括亚欧大陆在内的亚欧板块,是六大板块中,最大的陆地板块,故选A。 10.【答案】C 【考点】板块的运动;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答】由图可知,由于板块的挤压,地中海将会越来越小;由于板块的挤压,阿尔卑斯山脉将升高;由于板块的扩张,红海在扩大;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挤压形成的,故选C。 11.【答案】C 【考点】板块的运动;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地中海面积会不断缩小,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故本题选C。 12.【答案】C 【考点】板块的运动;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析】由上题可知,该模拟实验表示的是板块张裂运动,与红海的不断扩张最相似,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和太平洋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作用形成的,故选C。 二、 解答题 13.【答案】 (1)交界,环太平洋 (2)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 (3)印度洋 (4)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考点】板块的运动;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析】 (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4)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据此解答。 【解答】 (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该地区地壳活跃。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原因的作用下会发生的一定的变化。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若干年后,地中海会消失。 (3)由图中可判断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位于印度洋板块。 (4)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