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8100-51435作业4 机械振动 作业4 机械振动 1.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BC间振动,O为平衡位置,BO=OC=5 cm。若振子从B到C的运动时间是1 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子从B经O到C完成一次全振动 B.振动周期是1 s,振幅是10 cm C.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20 cm D.从B开始经过3 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 cm 【答案】D 【解析】振子从B经O到C仅完成了半次全振动,所以其振动周期T=2×1 s=2 s,振幅A=BO=5 cm。振子在一次全振动中通过的路程为4A=20 cm,所以两次全振动中通过的路程为40 cm,3 s的时间为1.5T,所以振子通过的路程为30 cm。综上可知,只有D正确。 2.如图所示为两个单摆的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个受迫振动分别在月球上和地球上进行,且摆长相同,则图线Ⅰ表示月球上单摆的共振曲线 B.若两个受迫振动是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进行,则两个摆长之比LⅠ∶LⅡ=25∶4 C.图线Ⅱ若是在地面上完成的,则该单摆摆长约为1 m D.若摆长均为1 m,则图线Ⅰ是在地面上完成的 【答案】ABC 【解析】图线中振幅最大处对应的频率应与做受迫振动的单摆的固有频率相等,从图线上可以看出,两摆的固有频率fⅠ=0.2 Hz,fⅡ=0.5 Hz。当两摆在月球和地球上分别做受迫振动且摆长相等时,根据f=可知,g越大,f越大,所以gⅡ>gⅠ,又因为g地>g月,因此可推知图线Ⅰ表示月球上单摆的共振曲线,A正确;若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进行两次受迫振动,g相同,摆长长的f小,且有=,所以=,B正确;fⅡ=0.5 Hz,若图线Ⅱ是在地面上完成的,根据g=9.8 m/s2,可计算出LⅡ约为1 m,C正确,D错误。 1.(多选)关于简谐运动的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间隔一个周期的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物体的振动情况相同 B.间隔半个周期的奇数倍的两个时刻,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同时相同 C.半个周期内物体的动能变化一定为零 D.一个周期内物体的势能变化一定为零 2.(多选)关于受迫振动和共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车过桥时限制速度是为了防止火车发生共振 B.若驱动力的频率为5 Hz,则受迫振动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一定为5 Hz C.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D.一个受迫振动系统在非共振状态时,同一振幅对应的驱动力频率一定有两个 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以O点为中心点,在C、D之间做周期为T的简谐运动。已知在t1时刻物块的动量为p、动能为E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量也为p,则t2-t1的最小值为T B.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能也为Ek,则t2-t1的最小值为T C.当物块通过O点时,其加速度最小 D.物块运动至C点时,其加速度最小 4.有一个在y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图甲、乙、丙、丁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v、F、a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受到的回复力和加速度)( ) A.甲可作为该物体的v-t图象 B.乙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 C.丙可作为该物体的a-t图象 D.丁可作为该物体的a-t图象 5.如图所示,在两根等长的曲线下悬挂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组成了所谓的双线摆,若摆长为l,两线与天花板的左、右两侧夹角均为α,当小球垂直纸面做简谐运动时,其周期为( ) A.2π B.2π C.2π D.2π 6.(多选)简谐运动的振动图线可用下述方法画出: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振子的小球上安装一支绘图笔P,让一条纸带在与小球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匀速运动,笔P在纸带上画出的就是小球的振动图象。取振子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正方向,纸带运动的距离代表时间,得到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振子的周期为4 s B.弹簧振子的振幅为10 cm C.t=17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是10 cm D.若纸带运动的速度为2 cm/s,振动图线上1、3两点间的距离是4 cm 7.(多选)如图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2 Hz。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 r/min。则( ) A.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 s B.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频率是4 Hz C.当转速增大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 D.当转速减小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 8.(多选)如图甲所示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2 s时,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为正向最大 B.在t=0.1 s与t=0.3 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在同一位置 C.从t=0到t=0.2 s时间内,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D.在t=0.6 s时,弹簧振子有最小的弹性势能 9.(多选)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 B.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 C.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 D.甲摆的周期比乙摆大 10.(多选)如图甲所示为一弹簧振子自由振动(即做简谐运动)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为该弹簧振子在某外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为4 s B.由图乙可知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为8 s C.由图乙可知外力的周期为8 s D.如果改变外力的周期,在接近4 s的附近该弹簧振子的振幅较大 11.(多选)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 A.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甲∶F乙=2∶1 C.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 D.两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 12.(多选)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和一根张紧的细线将甲、乙两物块束缚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4倍,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π,式中m为振子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当细线突然断开后,两物块都开始做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 A.甲的振幅是乙的振幅的4倍 B.甲的振幅等于乙的振幅 C.甲的最大速度是乙的最大速度的 D.甲的振动周期是乙的振动周期的2倍 1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3)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1 2 3 摆长L/cm 80.00 90.00 100.00 50次全振动时间t/s 90.0 95.5 100.5 振动周期T/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g/(m·s-2) 9.74 9.73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_______ s,g=________ m/s2。 (4)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5)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3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作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用l1、l2、T1、T2表示)。 【答案】(1)AD (2) (3)2.01 9.76 (4)B (5) 【解析】(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求小球可看成质点,因此摆线长度要远大于球的直径,故选用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摆球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故选用铁球。A、D正确。 (2)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及T=,可得g=。 (3)由T=可知T3= s=2.01 s,g=≈9.76 m/s2。 (4)由T=2π可得T2=L,T2-L图线应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图线a和图线b平行,且在T2一定时,图线a对应的L小于图线b对应的L,因此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A错误;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图线的斜率偏小,图线c的斜率小于图线b的斜率,由T2=L及g=可知图线c对应的g值应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B正确,C错误。 (5)设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为l0,则有T=(l0+l1),T=(l0+l2),联立得g=。 1.【答案】ACD 【解析】根据周期的定义可知,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有的物理量都恢复到初始状态,故A、D正确;当间隔半周期的奇数倍时,所有的矢量都变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不同时为零,故B错误,C正确。 2.【答案】BCD 【解析】火车过桥时限制速度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A错误;对于一个受迫振动系统,若驱动力的频率为5 Hz,则振动系统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也一定为5 Hz,B正确;由共振的定义可知,C正确;根据共振现象可知,D正确。 3.【答案】C 【解析】物块做简谐运动,同向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时动量相等,所以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量也为p,t2-t1的最小值小于等于,故A错误;物块经过同一位置或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位置时动能相等,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能也为Ek,则t2-t1的最小值可以小于T,故B错误;图中O点是平衡位置,根据a=-知,物块经过O点时位移最小,则其加速度最小,故C正确;物块运动至C点时,位移最大,其加速度最大,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因为F=-kx,a=-,故图丙可作为F-t、a-t图象;而v随x增大而减小,故v-t图象应为图乙。C正确,A、B、D错误。 5.【答案】D 【解析】根据公式T=2π,本题中l′=lsin α,故T=2π,D正确。 6.【答案】ABD 【解析】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由图知,弹簧振子的周期为T=4 s,故A正确;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由图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10 cm,故B正确;振子的周期为4 s,由周期性知,t=17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与t=1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为0,故C错误;若纸带运动的速度为2 cm/s,振动图线上1、3两点间的距离是s=vt=2 cm/s×2 s=4 cm,故D正确。 7.【答案】BD 【解析】摇把匀速转动的频率f=n= Hz=4 Hz,周期T==0.25 s,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及频率均与驱动力的周期及频率相等,A错误,B正确;当转速减小时,其频率将更接近振子的固有频率2 Hz,弹簧振子的振幅将增大,C错误,D正确。 8.【答案】BC 【解析】t=0.2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正向最大值,而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A错误;在t=0.1 s与t=0.3 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位移相同,B正确;从t=0到t=0.2 s时间内,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正确;在t=0.6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值,即弹簧的形变量最大,弹簧振子的弹性势能最大,D错误。 9.【答案】AB 【解析】可从题图上看出甲摆振幅大,B正确;由题图知两摆周期相等,则摆长相等,因两摆球质量关系不明确,无法比较它们的机械能的大小,A正确,C、D错误。 10.【答案】ACD 【解析】图甲是弹簧振子自由振动时的图象,由图可知其振动的固有周期为4 s,A正确,B错误;图乙是弹簧振子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图象,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即8 s,C正确;当固有周期与驱动力的周期相等时,其振幅最大,驱动力的周期越接近固有周期,弹簧振子的振幅越大,D正确。 11.【答案】CD 【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两弹簧振子周期之比T甲∶T乙=2∶1,得频率之比f甲∶f乙=1∶2,D正确;弹簧振子周期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k有关,周期不同,说明两弹簧振子不同,A错误;由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不一定相同,所以两振子所受回复力(F=-kx)的最大值之比F甲∶F乙不一定为2∶1,B错误;由简谐运动的特点可知,在振子到达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速度最大;在振子到达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振子甲到达最大位移处时,振子乙恰好到达平衡位置,C正确。 12.【答案】BCD 【解析】细线断开前,两根弹簧上的弹力大小相同,弹簧的伸长量相同,细线断开后,两物块都开始做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都在弹簧原长位置,所以它们的振幅相等,A错误,B正确;两物块做简谐运动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保持不变,细线断开前,弹簧的弹性势能就是物块开始做简谐运动时的机械能,二者相等,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在振动过程中,它们的机械能相等,到达平衡位置时,它们的弹性势能为零,动能达到最大,二者相等,因为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4倍,根据动能公式可知甲的最大速度是乙的最大速度的,C正确;根据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T=2π,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4倍,甲的振动周期是乙的振动周期的2倍,D正确。 13.【答案】(1)AD (2) (3)2.01 9.76 (4)B (5) 【解析】(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求小球可看成质点,因此摆线长度要远大于球的直径,故选用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摆球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故选用铁球。A、D正确。 (2)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及T=,可得g=。 (3)由T=可知T3= s=2.01 s,g=≈9.76 m/s2。 (4)由T=2π可得T2=L,T2-L图线应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图线a和图线b平行,且在T2一定时,图线a对应的L小于图线b对应的L,因此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A错误;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图线的斜率偏小,图线c的斜率小于图线b的斜率,由T2=L及g=可知图线c对应的g值应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B正确,C错误。 (5)设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为l0,则有T=(l0+l1),T=(l0+l2),联立得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