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二、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的水圈,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内容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由“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等内容。四、核心素养目标五、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六、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地图法:学会观察图2-2-2和图2-2-11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利用水循环示意图来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影响,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3.探究教学法:概括出水循环意义是通过收集来的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用捕捉到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培养分析、探究的能力。七、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水为生命之源!生命不息,用水不止。从古至今人们在试探着用不同的方法来利用水资源!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纪录片《水脉》。为什么水资源会远远不断?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1、水的形态展示图片:形象的展示了水的三种形态: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读图2-2-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了解水体的构成:第一步:“察其形”讲解读图方法,然后分析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进一步通过图片形象展示水体空间分布形式。1.水圈:由海洋水、淡水、地下咸水湖泊咸水和大气水组成。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2.淡水:、陆地淡水主要由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淡水。冰川主要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3.水资源: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1.判断正误。(1)构成水圈的主要是咸水。(√)(2)陆地水通常划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2.关于水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水圈的主体是液态水B.大气水数量很少C.固态水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D.沙漠地区没有水资源第一步:“观其动”李白曾经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真的不复回吗?水循环过程及意义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海陆间循环2、类型: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3、水循环的环节:让学生识记且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的环节4、情景探究——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2020年第8号台风“巴威”给浙江和山东等地造成了严重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读图,完成(1)~(2)题。(1)台风“巴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A.只有② B.只有③C.有①和③D.有②和③(2)台风“巴威”对山东等地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我们鱼台也开启了“看海模式”。请结合图片,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我们鱼台城市内涝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整理)第三步:“察其意”播放视频水循环的意义,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水循环的意义4.意义(1)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水循环促进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____________,对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水循环可以改变一些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水在循环过程中,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从而改变着_________________。启示: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但当人们的利用速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更新速度的时候,就会面临枯竭的困境!所以节水行动势在必行!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在水循环可调节的范围之内,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课堂小结:课后探究: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水域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4)河流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注意事项:(1)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2)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探究结果: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将其中有价值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参考。当堂检测:课堂演练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减少地表径流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植物蒸腾D、减少地下径流2、三亚市学校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填湖建绿地公园B、城市河道内建坝C、禁止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小圆圈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3~4题。3、这种资源分布区()A、全年平均气温高B、全年降水较多纬度或海拔高D、全年光照条件好4、这种资源()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已被人类大量开采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世界节水标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