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__的变化。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____波较___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B表示____波较___固体、液体和气体(2)不连续面:名称波速变化①表示________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______②表示________面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降低(3)划分: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______,D为________,E为______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②软流层:位于_________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A______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2)B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3)C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_________的上部。1.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018年3月28日10时20分左右,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顛岛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5.8千米。下列关于地震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烈度都相同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震中距是指地面至震源的距离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2.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莫霍界面C.岩石圈底部D.软流层中部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字母及数字正确的是()A.a—莫霍界面;②—地壳B.a—古登堡界面;①—地幔C.b—莫霍界面;②—地幔D.b—古登堡界面;③—地核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生物圈独立存在,与其他外部圈层没有联系C.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我国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7.钻井最深处所在圈层()A.连续但不规则B.物质状态以固态为主C.地震波横波消失D.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9.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莫霍界面以下B.古登堡界面以下C.Ⅱ圈层D.Ⅳ圈层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所示()A.①层是硅镁层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C.②层是软流层D.地壳在海洋中缺失11.与岩石圈相比,地壳()A.厚度大B.在莫霍面以上C.包括软流层D.在古登堡面以下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可燃冰多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我国“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蓝鲸1号”是超深水钻井平台,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作业,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可燃冰多埋藏于()A.软流层B.地幔C.岩石圈D.地核15.“蓝鲸1号”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说明()A.能穿透海洋地壳B.能深达古登堡界面C.能穿透岩石圈D.能穿透地幔16.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1)图中E线、F线表示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其中E线表示____波的传播情况,F线表示____波的传播情况,简要说明你判断的依据____。(2)图中C表示地球内部圈层____,____,(字母)为莫霍界面,该界面以上为____(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3)图中B处,地震波E完全消失,地震波F的传播速度突然____(下降、增加)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B界面以上的物质状态为____态,以下的物质状态为____态,B界面为____界面。(4)D和H合称____。17.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 部分地壳比较厚, 部分地壳比较薄,③是 (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 态;①②③密度排列为 。?(3)④是 面,在地下平均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出三叶虫繁盛时代的地理环境,并说出地壳的运动过程。参考答案知识整合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传播速度横波纵波慢快(2)①表示莫霍面②表示古登堡面(3)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上地幔岩浆(4)软流层二、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1)大气圈氮气和氧气(2)水圈连续(3)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考点冲关1.D【分析】烈度是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受震中距、震级及建筑物抗震性的影响,不是震中距相同,烈度相同,A错。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错。震中距是地面到震中距离,地面到震源距离为震源深度,C错。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D对。故选D。2.A3.B【分析】2.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图示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地方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达到70km。而地壳厚度最小的地方位于东部,部分地区低于36km,所以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由东向西逐渐增大。故选A。3.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面,因此地壳厚度为0千米的地方就是莫霍界面。B正确,海平面作为海拔高度的起始点,岩石圈底部为岩石圈的起始点,软流层中部处于地幔中,ACD错误,故选B。4.D5.C【分析】4.图中a为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D正确。故选D。5.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B错。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和,C正确。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D错。故选C。6.A7.B【分析】6.该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地壳位于莫霍界面(大陆部分深度平均33km)以上,所以“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地壳,A正确;地幔是莫霍界面(大陆部分深度平均33km)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大致介于80-400km;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深度大致2900km)以下。故选A。7.钻井最深处所在圈层为地壳,物质状态以固态为主,B正确;水圈才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地壳中横波并未消失,C错;岩浆的可能发源地多为软流层,地处上地幔上部,D错。故选B。8.D9.C【分析】8.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故选D。9.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A、B错误。图中Ⅱ圈层为地壳,Ⅳ圈层为地核的外核,C正确、D错误。故选C。10.B11.B【分析】10.据图可知,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范围,地壳分两层,上层①为硅铝层,下层②为硅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正确,AC错;地壳在海洋中较薄,但并没有缺失,D错。故选B。11.地壳是指莫霍面以上的部分,B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所以地壳厚度小于岩石圈,A错;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地壳不包括软流层,C错;古登堡面以下的部分为地核,D错。故选B。12.A13.B【分析】12.考查地球圈层的判读,①向③供水,说明①是水圈;①向渗透,说明②是岩石圈;④向②降水,说明④大气圈;③向④供氧,说明③生物圈,选择A。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的意思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这说明土壤(岩石圈)为生物(生物圈)提供营养,结合上题分析,据此判断选择B。14.C15.A【分析】1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燃冰多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结合“蓝鲸1号”的作业深度,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可推测可燃冰多埋藏于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大致介于80km-400km,地幔深度大致介于33km-2900km,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深度大致为2900km),三者深度较深,不是可燃冰的主要分布地区。故选C。15.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为7km,“蓝鲸1号”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说明能穿透海洋地壳,A正确;并没有到达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深度大致为2900km),没有穿透岩石圈和地幔(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上部,软流层顶部深度大致为80km,地幔深度大致介于33km-2900km),BCD错。故选A。16.横纵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地幔A地壳下降固液古登堡面地核17.(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陆地海洋地幔固①<②<③(3)莫霍33(4)海洋。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后来地壳抬升,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环境,后来继续抬升,成为高原地形。素养奠基素养达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