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11-12学年高一9月月考 7科7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11-12学年高一9月月考 7科7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九月月考试题
高一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 B. 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体积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答案:C)2.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B、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
C、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 D、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
3.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4.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
A.位移、加速度、速度、平均速度 B.速度、路程、平均速度、
C.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 D.速度、质量、加速度、长度
5.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6.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
7.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8.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B、,
C、0, D、0,
9.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5圈时,他的 (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πR、位移的大小为2R
10.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 )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正确,选不全得2分,有错误答案不得分)
11.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每一节课是40分钟”,40分钟是时刻
B、“我们每天7点30分上课”,7点30分是时刻
C、“我每天上学要走15分钟的路”,15分钟是时间
D、“我每天都在13点开始午休”,13点是时间
12. 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交流电6伏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直流电220伏
C、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都是0.02秒
D、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误差大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1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的大小有时大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只能小于路程
C、位移是矢量,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路程是标量,描述质点的运动轨迹长度。
D、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14.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图象是位移图象。
B、在运动过程中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甲和乙在t2时刻相遇
D、甲和乙为反方向运动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5.将一小钢球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到最大高度18m时,又沿原路线落回到地面。则在此过程中,小钢球通过的路程是_____m,其位移等于_____m。
16.汽车从甲地以20 m/s的速度向乙地驶去,经450s到达乙地,从乙地返回甲地时,以15m/s的速度行驶,则经______________s返回甲地。
17.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运动,经30 s到A点速度达到20 m/s后开始刹车,又经5 s停下,则汽车在A点以前30s的加速度等于   m/s2,到A点后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m/s2
18.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若质点只运动了1/4周,则路程是_______,位移大小是_________。
19.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_电源的________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V。当电源的频率是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使用时,纸带应穿过_______________,复写纸片应套在__________上,并要放在纸带的_____面;打点时应_____接通电源,_____释放纸带。
20.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图象.0~2s内加速度是_______。
4~5s内加速度是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四个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6分) 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少?
22.(8分) 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v-t图像,由图求:
(1)物体在0-10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m/s2?
(2)物体在40-60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m/s2?
23.(8分)一小物体以6m/s的速度滑上倾斜光滑木板,2秒末恰好滑到最高处,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m/s2?如果将木板垫高,又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2秒末物体以2m/s的速度向下滑行,这个过程物体的加速度又是多少m/s2?
24. (12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a、b、c、d、e、f、g、h共8个点,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1)打下bf两点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2)打计数点c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a b c d e f g h
10
20
30
40
50
60
10
20
30
o
v/(m·s-1)
t/s
22题图
7.72 7.21 6.71 6.25 5.76 5.29 4.81 4.31
24题图
单位:c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九月月考试题
高一地理
1. 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行星中,都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地球和火星 B.水星和木星 C.金星和土星 D.水星和木星
2. 我国古代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分别属于
A、恒星、卫星 B、星云、行星 C、恒星、行星 D、星云、卫星
3. 下列天体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海王星
4. 以下有关小行星带的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金星与地球之间 B.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C.位于木星与土星之间 D.位于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6. 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光球、色球、日冕
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
7.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8.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9.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辐射能  B、重力能  C、地面辐射能  D、太阳辐射能
10. 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大气中水汽减少,气候发生变化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气温升高
C、地球两极出现的极昼极夜    D、地面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1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是绕地轴做旋转运动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C.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太阳日
D.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
12. 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
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
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完成13~15题。
16.关于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120°E地方时 D.北京的地方时
17. 右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b B.a、c C.a、d D.b、d
18.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43008/   B、46052/    C、23026/   D、66034/
19.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
20.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重合 B.不可能重合
C.只有两分日的某一时刻重合 D. 只有两至日的某一时刻重合
21.下列图中,北京6点日出的是
22. 某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有两次昼夜等长现象,该地在
A 只在赤道上 B只在回归线上 C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D 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23.昆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5月1日,3月1日,7月1日,1月1日
C.3月1日,1月1日,5月1日,7月1日
D.1月1日,3月1日,5月1日,7月1日
24. 下列以极点为投影中心的太阳光照图,其中表示同一天的日照图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 甲、丁
25.下图表示夏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6.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昼夜长短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气候相同
27.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 日 12时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
28. 北京和重庆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A.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重庆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重庆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29. 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形
C.黄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交角 D.太阳对地球的巨大引力
30. 有关地球上五带的正确叙述是:
A.凡是太阳直射点不能到达的地方一定是温带
B.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而小于90度
C.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D.寒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小于温带地区
二、综合题(40分)
3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行星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与________轨道之间。
(3)、图中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
(4)图中地球因________,使地球上的温度适中;因________,使地球外部聚集大气层;同时同时由于地球具备一种比较安全的________,从而使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32、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此图中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图中D点的地方时 点,图中AB是 (晨、昏)线。
(2)这一天是 (日期)前后,北半球为 节气。
(3)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4)图中C地的昼长为 小时,A地的昼长为 小时
(5)图中A、D、E三点的自转角速度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3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将甲图中的A、B、C、D标在乙图适当的位置。
(2)、在乙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________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____。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此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变________。
34.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图表示_____半球。
(2)图中A,B,C,D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点,白昼最短的是_____点,二者相差_____小时。
(3)图中A,B,C,D各点中,此时为早晨6点的是_____点。
北京时间是_____点。
(4)图中A,B,C,D各点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可达到90°的是_____点和_____点。图示这天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B B B B C A C A D C B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A C D B A A A C A D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B B B B C A C A D C B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A C D B A A A C A D A B
13.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 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15. 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0
12
24
0
12
24
0
12
24
0
12
24(小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9月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1.5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1.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细胞 →个体 B、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C、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D、细胞 →器官 →组织 →系统→个体
2.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3. 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分别属于什么( )
A.种群和群落 B.种群和生态系统
C.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系统
4.下列各项组合中,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层次的是(  )
①核酸 ②神经元 ③呼吸道的上皮 ④病毒 ⑤胃 ⑥一只野兔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兔 ⑧一片草地中所有的昆虫 ⑨一片果园
A.①④②③⑤⑥⑧⑨ B.②③④⑦⑧⑥⑨
C.②④③⑤⑧⑥⑨ D.②③⑤⑥⑦⑨
5.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心脏 B.神经元 C.口腔上皮 D.皮肤
6.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 http: / / www. / " \o "查看更多的校园植物 ) B、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 D、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7.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
A.生殖细胞 B.受精卵 C.血细胞 D.神经细胞
8.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结构比原核细胞的结构复杂,真核生物都比原核生物高等
B.真核细胞都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都进行无丝分裂
C.蓝藻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
9.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根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球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
10. SARS病毒、蓝藻、灵芝、、人都属于生物,下列哪项可作为上述结论的共同证据( )
①具有细胞结构 ②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③ 能进行新陈代谢
④具有应激性 ⑤ 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⑥ 能繁殖后代
⑦都能改造环境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11.细菌与病毒的最明显区别是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细胞结构 D.有无遗传物质
12.下列关于原核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②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③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壁④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1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B.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创立的
D.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其含义是( )
A.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发育而成 B.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生长而成
C.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分裂产生 D.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的产物构成
15.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是( )
A. P、N、Mn、K B. N、S、H、P
C. Fe、S、P、N D. Ca、N、P、K
16.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A. 氢元素 B. 氧元素 C. 氮元素 D. 碳元素
17.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
18.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 水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19.对某一生物小分子进行样品分析,发现其含有C、H、O、N、P等元素,这种生物小分子可能是( )
A.氨基酸   B.核酸    C.结晶牛胰岛素    D.脱氧核苷酸
20.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21.岛素和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但是功能不同,这是因为( )
A.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B.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 以上都是
22.肽键在下列哪两个基团之间形成的 ( )
A. 磷酸基和羧酸 B. 羧基和氨基 C. 醇基和醛基 D. 醛基和氨基
23.自然界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多少种( ) ( )
A. 20 B. 30 C. 40 D. 60?
24.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574、574、574 B.570、570、570 C.574、4、4 D.570、4、4
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C.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D.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6.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是相同的 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
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D.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27.下列哪一事实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
A、 生物与非生物都有化学变化
B、 生物与非生物都由元素构成
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 生物与非生物都含有碳元素
28.有人在唾液中加入了双缩脲试剂,其结果是(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29.下列各项可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的是( )
A.韭菜 B.番茄 C.菠菜 D.梨
30.下列关于肽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缩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肽键数一定等于所失去的水分子数
B.肽键可以表示为:CO—NH或NH—CO
C.在链状肽中几条肽链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也通过肽键连接起来
D.在链状肽中一个十肽分子比一个八肽分子多一个肽键
31.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谷氨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
A.4、4 B.5、4 C.4、5 D.5、5
32.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8,测得某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628,由此推断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链数和氨基酸个数依次为 ( )
A.1和44 B.1和55 C.2和44 D.1和51
33.蛋白质和肽链的主要差别在于蛋白质( )
A.包含的氨基酸数目 B.能否分解成氨基酸
C.相对分子质量大 D.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34.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35.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6.物象处于显微镜的视野左下方,要使物象移至视野的正中央,那么应向哪一方移动玻片标本( )
A. 左下方 B. 左上方 C.右下方    D.右上方
37.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亮度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38.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的视野比低倍镜的视野( )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9.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图l为显 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 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40.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如下图A、B、C、D,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二、非选择题(40分,每空1分)
41.(6分)右下图所示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占细胞总量的   %
(2)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 。
(3)S元素主要存在于有机化合物    中。
(4)含有N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的类型有  
(答一类)。
(5)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特点是

(6)组成细胞的这些元素没有一种是生命所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得到,
原因可解释为      
42.(6分)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
(1)A可分为A1、A2、A3、A4、A5,以a分析是由于               
                
(2)写出A1~A5的物质名称:A1____________;A2____________;A3___________;A4_______
A5_______________。
43.(10分)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则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_________。
44.(14分)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写出下列化学结构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一分子该化合物中含_______个肽键,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形成一分子该化合物时,分子总量会减少___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是由____ 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 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
(4)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 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
(5)图中有______ _个氨基和____ __个羧基。
(6)该化合物由_____种氨基酸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
45.(7分)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依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 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
(2)鉴定成熟梨果肉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发生作用,形成____ ___色的沉淀。
(3)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所用的试剂是 ,脂肪被染成       ;
(4)做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时,使用       试剂,生成 颜色反应物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9月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答案
N
小分子a
小分子c
小分子b
A
B
C
N、P
A1(催化反应)
A2(免疫功能)
A3(传送O2)
A4(参与肌细胞的组成)
A5(调节血糖)
C1
C2(只有C2而没有C1的生物极少)
C
H
O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九月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侘傺(chàchì)方枘(nè) 溘死(kè) 壤诟(gòu)
芰荷(ji) 岌岌(ji) 谣诼(zhuó) 伶俜(líng pīng)
B、遗施(yí) 蹑履(niè lǔ) 庇护(pì) 愆期(qīān)
桑椹(shèn) 惩罚(chéng) 公姥(lǎo) 否泰(pǐ)
C、鸷鸟(zhì) 方圜(yuán) 兰皋( gāo ) 箜篌(kōng hóu)
摧藏(cáng) 夙愿( sù ) 罹难( lí) 招聘(pìng)
D、杂糅(rǒu) 拊掌(fǔ) 玳瑁(dài mào)青骢马(cōng)
白鹄舫(hú) 流纨素(wǎn) 明月珰(dāng)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望风披靡 忧心忡忡 世外桃园 坚如磐石
B、靡靡之音 纵横驰骋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戎马倥偬 仓遑逃窜 剑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奇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在安全生产责任的压力面前,国家主管部门领导与各地各级干部感受一样,都是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B、当初信誓旦旦、备受社会欢迎的“零利肉联盟”,为何仅在两周之内就土崩瓦解了呢
C、药品中的“儿童酌减”字样,的确让人难以操作,这样的文字看似一种善意的消费提示,实则似是而非,减到多少才合适大多没有明确说明。
D、我们对秦始皇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汉代儒家 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B、《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
C、《孔雀东南飞》选自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D、《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山水”诗风的开创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 ,
,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二、 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9分、每题3分)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6、选文第一段运用的手法主要是( )
A、动作和细节描写 B、环境衬托 C、夸张渲染 D、刻画心理活动
7、选文第一段写刘兰芝精心打扮,诗句着力铺陈,其作用是( )
A、表明兰芝恋恋不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决不肯受别人歧视的心理。
8、与“却与小姑别”中的“却”意思一致的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相如持璧却立
C、却话巴山夜雨时 D、却看妻子愁何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7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谊列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明显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 C、举世浑浊而我独清 D、渔父莞尔而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屈原至于江滨 ②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B、①渔父见而问之 ②是以见放
C、①是以见放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①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1、作者借渔人之口,责问屈原“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 (3分)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所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以适应社会,顺应时代发展。
B、说明屈原坚持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地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了屈原保持高尚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尚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一些。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译文: 。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 。
⑶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文:
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译文:
四、诗歌赏析及名句填空。(19分)
蒹 葭。①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④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⑤,白露未晞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④。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⑧。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
蒹葭采采⑩,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⒀”。
【注】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②苍苍:秋天水边芦苇茂密青苍之貌。③溯洄(sù huí):逆着曲折的水流而上。④溯游:顺流而下。⑤萋萋:与“苍苍”同义。⑥晞(xī):干。⑦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⑧跻(jī):上升,这里指地势渐高,需要攀登。⑨坻(chí):水中高地,小渚。⑩采采:众多而形形色色。⑾涘(sì):水边。⑿右:迂回
⑩沚(zhǐ):水中小沙洲。
1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分)
14、全诗三章,每章八句,都以“蒹葭“‘白露”起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1分)
⑴、 ,以望复关。
⑵、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
⑶、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⑷、 ,哀民生之多艰。
⑸、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⑹、君当作磐石, , ,磐石无转移。
⑺、还顾望旧乡, , , 。
⑻、何以解忧? 。 ,悠悠我心,
⑼、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⑽、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⑾、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
五、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18分)
铁公鸡施粥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一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用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铁牛镇!要知道,在众多缺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规矩:“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夫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表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来,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婆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品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用者爷子的名声在速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走末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幺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周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剐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
16.这篇小说情节曲折起伏,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情节的发展脉络。(5分)
17.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周老爷子的形象。(4分)
18.“小儿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析。(4分)
19.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5分)
六、语言表达(12分)
20、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

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6分)
21、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选两小题中的一题。(6分)
教师节那天,初一(1)班的吴小明同学中午在学校饭堂吃饭时不慎将一串钥匙丢失,共五把钥匙,其中三把铜钥匙,两把铝合金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史努比狗。当天,这串钥匙被高一(1)班的王大为同学在饭堂拾到。
(1)请以吴小明同学的名义,拟写一则寻物启事。
(2)请以王大为同学的名义,拟写一则招领启事。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感动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恩。
要求:①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加黑的词语或另外选择一个词语补全题目。
②写成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九月月考答案
6、A
7、C
8、B
19、示例一:老爷子临终前的那番话中“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乡民。乐施好善、有心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行善亦应有道。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机构,有心施善或帮扶,可有些方式让受助者失却了尊严,有的救助后跟踪调查不力,钱与物没有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的泥潭。
示例二:老爷子临终前的那番话有深意,他教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结尾一段有照应:“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可见子孙们听懂、遵守了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中华民族有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子承父业发扬光大等优秀传统文化,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他们听不进艰苦创业积攒下大量财富的长辈们苦口教育,或是长辈对他们的教育存在着某种缺失,以致于有些“富二代”“富三代”挥土如金,挥霍无度,甚至败光家业。
有自己的观点,探究合情合理即可。
21、寻物启事
今天中午,本人在学校饭堂不慎遗失一串钥匙。钥匙共五把,其中三把铜钥匙,两把铝合金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史努比狗。如有捡获,请与初一(1)班吴小明联系,本人将万分感谢。
初一(1)班吴小明
9月10日
招领启事
今天中午,本人在学校饭堂拾获一串钥匙。请失主到高二(1)班王大为处领回。
高二(1)班的王大为
9月10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九月月考试题
高一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并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1.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时,应多加水尽量使溶液稀些,防止食盐溶解不完全。
B.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2.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3.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
A.①②③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6.下有三组混合物:①氯化钠和水;②硫酸钡和水;③煤油和水。分离以上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蒸发、过滤、分液 C.分液、蒸发、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7.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 ,另一个盛有N2和O2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①原子总数;②质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质量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Cl2    B.CH4  C.CO2    D.SO2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1.8g的NH4+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NA 
C.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MgCl2溶液,含有Cl-离子数为NA
10.影响一定量气体占有气体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气体分子的微粒数 B.微粒本身的大小 C.微粒的质量 D.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11.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氮气在标准状况下不相同的是( )
A.分子数 B.原子数 C.体积 D.质量
12.体积相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不同溶液中,一定含有相同( )
A.溶质质量 B.溶质分子数 C.溶质离子数 D.溶质的物质的量
13.能够用来鉴别BaCl2 、NaCl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14. 0.5 L 1 mol/L FeCl3溶液与0.2 L 1 mol/L KCl溶液中的Cl一离子的数目之比为( )
A.5∶2 B.3∶1 C .15∶2 D.1∶3
15.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 L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水的密度为1 g/cm3)
A.mo1·L-1 B.mol·L-1 C.mol·L-1  D.mol·L-1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升
B.22.4升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为2 NA个
C.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水的体积约为22.4升
D.1摩尔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时,该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17.a克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佛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mol-1 B.mol-1 C. mol-1 D. mol-1
18.在盛有碘水的试管里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 )
A.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 B.分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呈紫红色
C.不分层,液体呈紫红色 D.不分层,液体为无色
19.将4g 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mol/L B.0.1mol/L C.0.01mol/L D.10mol/L
20.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未将溶液冷却转移溶液,马上定容 B.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21.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
22.下列实验事故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慎把浓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汽油、煤油等可燃物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D.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二、填空题(26分)
23、(9分)(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用编号填空)
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蒸发结晶  F、加热分解
①将碘的CCl4分离   ;②从碘水中提取碘  ;③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④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KClO3固体     ;⑤分离植物油和水    ;⑥除去水中的沙土      ;⑦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     ;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 液体是“水层”, 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7分)(1)322g Na2SO4·10H2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其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 ,SO42—的物质的量是 ,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 个;将322gNa2SO4·10H2O溶于水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
(2) 标准状况下33.6LCH4物质的量为 ,所含电子物质的量为 ,共含 个氧原子。
(3)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密度为1.96g/L,此气体在标况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a2CO3 , Al2(SO4)3 .
三、实验题(25分)
25、(18分)用18mol/L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稀释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2)配制该溶液应选用 mL容量瓶,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
(3)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稀释完不能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的原因是 。
(4)第⑥步实验的操作是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    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     加蒸馏水到溶液的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某实验小组同学操作的示意图如下。
请你指出图中误。                。
(5)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 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
B. 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
C. 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
D.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 。
(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 ,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
须 。
26.(7分)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_______________蒸发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题(5分)
27. (1)实验室需要0.1mol /L氢氧化钠溶液100mL,现有2mol /L氢氧化钠溶液。计算所需2mol /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2)计算36g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的物质的量和含氢元素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九月月考
高一年级英语试题
第一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第一部分: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Listening to music. B. Listening to the radio. C. Playing games.
2. 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Classmates. C. Mother and son.
3. What does the woman refuse to eat carrots
A. Because she doesn’t like carrots at all. B. Because she doesn’t think it’s healthy food.
C. Because she has been eating it everyday.
4. What does the man want
A. A copy of Jane Eyr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B. A copy of Jane Eyre in Chinese. C. A copy of Jane Eyre in English.
5.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accident was not serious. B. The accident happened tonight.
C. The man got badly hur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is the man looking for
A. A pair of shoes for himself. B. A pair of shoes for his wife.
C. A birthday gift for his daughter.
7. What color of shoes does the man want to buy
A. Red B. Black C. Whit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woman’s country now
A. Warm B. Cool C. Cold
9. How long will the conference last
A. An hour.B. Two hours.C. Two and a half hours.
10. What’s the man’s plan for tonight
A. To go to a conference.B. To meet some new people. C. To go to a part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did the woman find when she came back from the supermarket
A. She found her car was gone. B. She found four men were in her car.
C. She found four men were around her car.
12. Why were the four men scared
A. Because the old woman called the police.
B. Because the old woman was shouting loudly.
C. Because the old woman had a gun in her hand.
1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old woman got on the wrong car.
B. The old woman’ s car was broken.
C. The four men were thieve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at happened to Aunt Mary when she was thirty years old
A. she lost a child. B.She lost her husband. C. She became seriously ill.
15. Why is the woman interested in Aunt Mary’s story
A. Because she wants to learn from her.
B. Because she wants to write down her story.
C. Because she wants her children to know the story.
16. What does Aunt Mary probably think of the woman’s action
A. It is disappointing B. It is stupid C. It is good.
17. What will the man do this afternoon ‘ ’
A. Go swimming. B. Read a book. C. Read Aunt Mary’s story.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peaker’s mother
A. She is in her early forties. B. She works in fashion. C. She is not very tall.
19. What does the speaker’s mother usually do at night
A. She works overtime.B. She watches TV alone.
C. She watches TV with the speaker.
20. What does the speaker probably think of her mother
A. Great. B. Careless. C. Lazy.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 45 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 15 小题.每小题 l 分.满分 15 分)从A、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This is empty bottle. Could you give me full one
A. a, a B. an, a C. the, the D. /, a
22. It's too hot today. Please give a bottle of orange.
A. mine B. he C. her D. our
23. our football team failed in the match, we did our best.
A. Though B. But C. Because D. As
24. Xi'an is one of capital in China.
A. older, city B. the older, city C. oldest, cities D. the oldest, cities
25. I’m terribly sorry. I ______ your trouble.
A. added up B. added to C. added up to D. added
26. She was excited and the teacher made her_______.
A. came up B. calm down C. calmed up D. came down
27. ________be late for school, he got up early to catch the first bus.
A. To not B. So as not to C. In order not to D. So that
28. How long did it take the vet _______ injections to all the chickens
A. to give B. giving C. gives D. gave
29. — ________ trees usually_______ in May
— No, we usually plant trees in March.
A. Do; plant B. Have ; planted
C. Have; been planted D. Are ; planted
30. The man found ________ very difficult to get to sleep.
A. it B. that C. what D. them
31. We_________ six days a week, but we only work five days now.
A. used to work B. used work C. used to working D. use to work
32. We’re very tired. Let’s stop_________
A. having a rest B. have rest C. to have a rest D. have a rest
33.—Jack failed to pass the English exam.
—________.
A. That’s OK B. Congratulations
C. No problem D. 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34. —Would you like to __ us __ the computer game
— OK. Thank you.
A. take part; in B. join; \ C. join; with D. join; in
35. The teacher said, “My son had the same experience as the little boy.”
The teacher said that his son ______ the same experience as the little boy.
A. had had B. have had C. has had D. ha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 和 D )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re you a man or a mouse When people ask this question they want to know 36 you think you are a 37 person or a coward (懦 夫). But you will never really know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38 you are tested in real life. Some people 39 they are brave but when they come face to face with real 40 , they act like cowards. Others think of themselves as cowards, but when they meet danger, they act like 41 .
Lenny had always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42 person. He got worried before examinations. He worried about his job and health. All he wanted in life was to be safe and healthy. 43 , on January 15th, 2002, a plane crashed into the Potomac River in Washington. Lenny went to the river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He saw a woman in the 44 water. Lenny did not feel afraid. He kept very 45 and did a very dangerous thing. He jumped into the Potomac, 46 to the woman, and kept her head 47 the water. Seventy-eight people died that day. Thanks to Lenny, it was not 48 .
When you are in a very 49 situation and feel afraid, the body automatically produces a chemical in the blood. The chemical is called adrenalin(肾上腺素). 50 adrenalin in the blood system, you actually feel stronger and stronger and are 51 to fight or run away. However, when you are absolutely terrified, the body can produce too much adrenalin. When this 52 , the muscles become very hard and you find you 53 at all. You are then paralyzed (使无能为力) with fear. This is 54 when we are very frightened, we sometimes say we’re “petrified”. This word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petros”, which means “stone”. We are 55 frightened that we become stonelike(像石头).
36. A. how B. neither C. whether D. either
37. A. brave B. real C. hard D. certain
38. A. when B. until C. after D. once
39. A. realize B. find C. think D. agree
40. A. life B. question C. mouse D. danger
41. A. soldiers B. mice C. heroes D. cowards
42. A. useful B. brave C. nervous D. terrible
43. A. So B. Therefore(因此) C. Then D. Actually
44. A. fresh B. poisonous (有毒的) C. warm D. ice-cold
45. A. nervous B. calm C. frightened D. excited
46. A. went B. helped C. spoke D. swam
47. A. in B. under C. above D. from
48.A. an accident B. a mistake C. seventy-eight D. seventy-nine
49. A. dangerous B. comfortable C. different D. favorable
50. A. With B. Without C. For D. Like
51. A. afraid B. unable C. ready D. anxious
52. A. gets B. disappears C. happens D. goes
53. A. needn’t B. can’t C. mustn’t D. shouldn’t
54. A. where B. how C. because D. why
55. A. really B. very C. such D. so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0 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 C 和 D )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any students want to find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as a way of practicing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learning more about new cultures. Traditional pen pals were the primary source for such contacts, and students could write each other letters. With the Internet, finding friends has become much easier, and such relationship is called key pals.
However, care and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when finding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 Search the Internet for highly regarded services. Look for reviews of such sites to learn more about other students’ experiences. Don’t join a service until you have done your research.
● Check to see if you can use a nickname, rather than your real name, to protect your identification.
● Never give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anyone, including your home address, phone number and birthday.
● Stop contact with others 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with the topics of conversation. Again, if you protect your identity, this will be easier to do.
5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y do young students make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A. To make them happy with each other. B. To be sure to be given a hand in trouble.
C. To practice a language and learn culture. D. To learn a lot about manners and customs.
57.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
A. tips on how to make friends in our daily life
B. tips on how to make friends as students on the Internet
C. the danger in making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D. the risk of making friends in our daily life
58. While making friends online, you’d better not .
A. never give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anyone B. stop contact with others
C. give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anyone D. join a service
59. The passage is written for .
A. students B. teachers C. parents D. social workers
B
After giving a talk at a high school, I was asked to pay a visit to a special student. An illness kept the boy home, but he had expressed an interest in meeting me, and it would mean a great deal to him.
During the nine-kilometer drive to his home, I found out something about Matthew. He had muscular dystrophy (肌肉萎缩). When he was born, the doctor told his parents that he would not live to five years old. And then they were told again he would not live to ten. Now he is thirteen. He wanted to meet me because I was a gold-medal lifter, and I knew about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and going for my dreams.
I spent over an hour talking to Matthew. Never once did he complain or ask “Why me ” He talked about winning and succeeding and going for his dreams. He didn’t mention that his classmates had made fun of him because he was different. He just talked about his hopes for the future.
When we finished talking, I went to my suitcase and pulled out the first gold medal I won and put it around his neck. I told him he would be a winner in life. He looked at it for a moment, then took it off and handed it back to me. He said, “You are a champion. You won that medal. Someday when I get to the Olympics and win my own medal, I will show it to you.”
60. The boy stayed at home because _______.
A. he couldn’t afford the money to go to school B. he was ill
C. he was late for school D. he wasn’t interested in school
61. How far is the boy’s home from his school
A. Nine hours’ walk. B. Nine hours’ drive.
C. Nine miles. D. Nine kilometers.
62. 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overcoming”
A. 了解 B. 经历 C. 忘记 D. 克服
63.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know _______.
A. Matthew was a boy with a strong mind
B. Matthew often complained about his life
C. Matthew would become a champion
D. Matthew wanted to give up his dreams
C
An English traveler found himself in a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y with a little money to buy the ticket for the travel back home. As he knew that it would take him only two days to get to England, he found that he would be all right without food. So he bought a ticket and got on the ship. He closed his ears to the lunch bell. When dinner time came, he refused to go to the dining hall, saying that he was not feeling well. The next morning he didn’t go to breakfast and at lunch time he again stayed in his room. At dinner time he was so hungry that he could not stand it any longer. “I’m going to eat,” he said, “even if they throw me into the sea.” At dinner he ate everything in front of him at the table, and felt for the coming trouble. “Bring me the bill.” He said. “There isn’t any bill,” was the answer. “On the ship the money for the ticket includes meals.”
64. The English traveler knew he would ______ in two days.
A. be back home B. buy some food for eat
C. travel everywhere in Europe D. enjoy himself in the ship
65. The first day he ______ to have lunch and dinner.
A. stole B. sold C. refused D. missed
66. He didn’t go to the dining hall because ______.
A. he was ill B. he was not feeling well
C. he was not hungry D. he had no money
67. The next day he decided to ______ at last.
A. stay in his room B. be thrown into the sea C. have dinner D. run away
68. The English traveler ______ that he had no meal on the first day.
A. was excited B. regretted C. was glad D. was told
D
A student is learning to speak British English. He wonders (想知道): Can I communicate with Americans Can they understand me Learners of English often ask: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How important are these differences
Certainl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There are a few differences in grammar. For example, speakers of British English say “in hospital” and “Have you a pen ” Americans say “in the hospital!” and “Do you have a pen ”. Pronunciation is sometimes different. Americans usually sound theirs in words like “bird” and “hurt”. Speakers of British English do not sound theirs in these word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spelling and vocabulary. For example, “colour” and “honour” are British, “color” and honor” are American.
These differences in grammar, pronunciation, spelling and vocabulary are not important, however. For the most part,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re the same language.
69.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a student who is learning to speak American English might be afraid that_______.
A. British people cannot understand him B. American people cannot understand him
C. the grammar is too hard for him D. the spelling is too hard for him
70.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are different in ________.
A. spelling B. pronunciation C. grammar D. all of the above
71. What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 Whether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re one language or two.
C. H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 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came about.
D. How important the differences are.
72.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British people and Americans have ____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A. little B. much C. some D. great
E
Welcome to the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国家海洋博物馆)!
The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is the largest of its kind in the world, with over two million items in its collections. Twenty galleries display some of the finest sea affairs in historic buildings, which were formerly a school for the sons of seamen.
Opening times
10:00-17:00 Winter hours
10:00-18:00 Summer hours
Last admission (允许进入) is thirty minutes before closing. 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e museum. Eating and drinking are only allowed in the designated areas. Photography and video are not permitted inside the building.
Bookings
Our Central Booking Group handles all group visit enquiries(需求), from schools, group organizers and tour operators.
Edu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解说)
Schools’ programs operate in term-time. Programs of talks, tours, work-shops, storytelling, living history and interpretation are run throughout the year, especially at weekends and during school holidays.
E-library
Facilities(设备) are provided for electronic access to the museum’s collections. Please ask a member of staff(员工) for directions to the nearest terminals. These facilities are also available from the comfort of your own home.
73. This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_____ the museum.
A. the way to get to B.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 the purpose to build 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ertainly forbidde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rying to enter the museum after 5:00 p.m.
B. Taking pictures in front of the museum.
C. Talking loudly when you enjoy the collections.
D. Eating and drinking wherever you are.
75.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__.
A. the museum runs a school and has students of its own
B. students can receive different kinds of education here
C.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to be done in the museum
D. school programs are only run at weekends and on holidays
五. 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做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勾(√) ;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 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该行多一个词∶ 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该行缺一个词∶ 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该行错一个词∶ 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 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高一年级9月月考试题英语答案
六:书面表达(满分25分)
Dear Edditor,
I am Li Hua.,a student of Senior of One. 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leaning English and hope you can give me some useful advice. There is always a long list of new words in my book. I have never learnt them before .It is a hard job for me to remember the spelling of them and even the Chinese meanings .So I cannot understand what the English teacher says in class .I become worried and afraid that I will fall behind in English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Best wishes ,
yours
Lihu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九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
A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 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 不利于社会进步 D 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2、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 )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 ②贫富分化的产生 ③文字的成熟 ④城的出现 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3、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是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其寓意是企图夺取天下。这反映了( )
A.宗法制瓦解    B.礼乐制度崩溃 C.分封制受到破坏   D.各国变法开始
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 周王 B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士
7、周天子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子。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母亲地位 一般称谓
王后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妃嫔一 C.大哥(25岁)
妃嫔二 D.二哥(22岁)
8、下列不属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君主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朝议进行决策
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明太祖一定乾元
10、在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 .隋朝
11、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12、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
A、监察权 B、行政权 C、军权 D、财权
13、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4、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A、州-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省-道-府-县
16、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御史台
18、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推行“密折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B、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
C、明代形成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清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
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结果
20、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21、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2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
A中央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 D丞相权力
24、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郡县行政 C.察举制度 D.皇权独尊
25、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能修建秦陵兵马俑这样浩大的工程,基本的政治前提是( )
A、农耕经济生产的需要 B、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工匠技艺高超
26、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27、西汉时期形成的“中朝”( )
A.与外朝同属一个机构 B、与皇帝容易产生矛盾
C、掌握司法与行政大权 D、行使国家的决策职能
2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2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 D门下-中书-尚书
30、“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  )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31.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①②③④
3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33、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34、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活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35、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
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
36、标志着西方列强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7、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信中怒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40、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41、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黄海海战 B.台湾保卫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4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法战争 B.抗日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日俄战争
43、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44、标志着列强瓜分狂潮开端的事件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马关条约》签订
C.德国强占胶州湾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45、法国大作家雨果针对中国19世纪中期的某场战争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装塞得满满的,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个大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文中的“两个强盗”应是(   )
A.英美 B.英法    C.法德    D.法意
46、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被台湾人民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  )
①唐景崧    ②丘逢甲     ③徐骧      ④刘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47、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但在近代却曾受列强的窥视。关于新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被阿古柏占据并建立了政权
B.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C.1878年,中俄签订《改定条约》,收回伊犁
D.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48、《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加四处通商口岸 D、辟内河航线
49、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0、《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二、非选择题(4 个小题,共50分)
5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选拔人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1分)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1分)它主要的弊端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它产生于什么时期?(1分)
(4)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哪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52.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 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3分)
(2) 图二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 图二与图一所反映的两种不同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
(4) 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4分)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分)
53、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54.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世官制度下官员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1分)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 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1分)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5分)
高一历史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