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课件(重点 真题 热点)-2020-2021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含2视频,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课件(重点 真题 热点)-2020-2021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含2视频,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2021.1.10,首届人民警察节,向人民警察致敬!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01
自主复习关键句
02
重点知识点背诵
03
中考真题链接
04
时事热点剖析
目录
Contents
自主复习关键句
1.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

3.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

4.民主在价值上要求
当家作主。
5.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

的建立。
6.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8.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形式:


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大多数人
民主形式
民主制度
共同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9.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
,也是公民的一项

10.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



11.民主选举的形式:




12.



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13.追求并奉行
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14.法治要求实行

15.法治还要求实行

16.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文明、实现社会正义的

要求
权利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咨询制度
法治
良法之治
善治
核心
基本保障
有效方式
17.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8.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19.政府的宗旨是
,政府的工作要



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走法治道路
人民
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行政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重点知识点背诵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重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P33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P33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P34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P34
2.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重点)P3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①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P38
②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P39(政策实施前)
③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P40(政策实施后)
3.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及地位(重点)
4.为什么要增强公民民主意识?(重点)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P41
②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P42
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P42
5.怎么样增强公民民主意识?(重点)P42
①首先,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6、依法治国的地位(重点)?
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P47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48
7、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重点)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政府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P49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50
8、如何建设法治政府(重点)
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P52(政府)
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P52(公民)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P53(国家)
9、如何历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重点)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P53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
P54
③党和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党和政府)
P54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P55
10、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重点)(P55)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中考真题链接
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下列活动有助于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是(
)
①初中生参加所在选区的县级人大代表选举
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居民选举产生村委会
③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据法律进行宪法宣誓
④学校从学生中选“校长助理”参与学校管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未满18周岁没有选举权
居民-居委会
村民-村委会
2.
2020年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了《民用无人机生产制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表明(

①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日益丰富
②民意咨询是科学立法的唯一渠道
③民主决策能保障人民权益得以实现
④法治精神已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没有体现
3.为回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公平的新期待,公安部经充分调研,起草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安部此举(

①有利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立法权
②旨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强化社会治理
③便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能够提高行政决策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公民没有立法权
4.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法治政府做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下列做法中,符合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的是(

①落实依法执政理念,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水平
②坚持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严格执法
5.梧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自产生以来,制定了《梧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3部针对城市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地方性法规。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要求,邀请专家顾问参与起草、论证,还在城区内确定7个社区为立法联系点,促进立法工作下沉到最基层,体现民心所向。可见,市人大常委会(

①实行良法之治,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②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③行使地方立法权,积极推动法治梧州建设
④推进开门立法,反映全体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人大不执法

6.2020年1月1日,《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正式施行。针对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条例》从法律层面加以规范约束,同时对文明行为的推行进行道德层面的提倡和引导。材料表明(

①推行文明行为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②需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制定更多法规
④需要发挥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没有体现制定“更多”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施行将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保障。
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凸显。“港独”、暴恐等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国家和境外势力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②有利于激发香港同胞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热情。
③有利于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香港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
时事热点剖析之民法典
2021.1.1,民法典正式生效!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回看编纂过程,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如在婚姻家庭编中规定家庭应当弘扬家庭美德;它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它饱含着对世界民法发展普遍性问题的独到创见。民法典编纂前后共10次公开征求意见,有42.5万人参与提供意见,总数达102万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②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③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积极行使建议权。
(2)编纂民法典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集中民智,推进科学立法;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更好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和地位;
③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公民更好的践行民法典;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民法典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我们做出怎样的努力?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⑤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