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全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二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全科8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命题 高二物理备课组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太空中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转动
A.①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②中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③中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D.④中空间站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2.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从飞机上看,物体做曲线运动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曲线运动
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3. 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
A. 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B.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因为不知位移和时间具体数值,所以无法比较
4. 某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做直线运动.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位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
A.在0~4 s时间内,质点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0~8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8m
C.质点在0~4 s内的速度为4m/s
D.质点在4~8 s内的速度为-4m/s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静止的物体,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一定等于该物体重力的大小
B.如右图,放在水平支承面上的物体受到支持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C.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D.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一定垂直于支持面
6. 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请在下列关于木箱和地面受力的叙述中选出正确的选项(  )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木箱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木箱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木箱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箱也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箱发生了形变;木箱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也发生了形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 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受到的合力与人的速度方向相同
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D.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以及与速度方向相同的力的作用
8. 如图所示,A、B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两球所受重力均为G,两弹簧的质量均不计,则两弹簧的伸长长度之和为 (  )
A. B.
C.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一辆汽车以12 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则 ( )
A. 制动后经3 s,汽车的速度大小为6 m/s
B. 制动后经3 s,汽车的位移大小为9 m
C. 制动后经3 s,汽车的速度大小为零
D. 制动后经3 s,汽车的位移大小为12 m GkStK
10.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B.(x6-x1)等于(x2-x1)的6倍
C.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D.从纸带可求出打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率
11. 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车在一直线上先前进,再后退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0.8 m/s
C.0----14s内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 m
D.小车一定做曲线运动
12. 某物体在空中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物体尚未落地)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13. 如图,物块质量为M,与甲、乙两弹簧相连接,乙弹簧下端与地面连接,甲、乙两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起初甲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现用手将甲弹簧的A端缓慢上提,使乙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变为原来的1/3,则A端上移的距离可能是 ( )。
A. B.2
C.4 D.5 GkStK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填空题:(共16分。)
14.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该飞机滑行100m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设该过程中航空母舰静止。)
15. 一列长为a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信员从队尾以速率v2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率v2返回队尾.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为__________。
16. 如图所示,在μ=0.1的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2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 m/s2)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17. 请你根据漫画“洞有多深”提供的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依据什么规律估算洞的深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相应的物理公式)
(2)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写出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各写一条即可。)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共10分)
18. (1)物块带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时,因受轨道等各方面的影响,致使小车加速度不恒定,即小车不能真正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则可避免.将包有白纸的总质量为m的圆柱金属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使之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挂圆柱的线后,圆柱金属棒竖直自由落下,毛笔就在圆柱金属棒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得到对应的纸带,如图(2)所示.
测出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各相邻的两条画线之间的间隔x1、x2、x3、x4、x5、x6,已知电动机转动的周期T,即可由逐差法求出金属棒下落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用本题中的字母表示)由图像可知,悬挂时,应该是棒的____________端在上(填“左”或“右”)。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5共6个计数点,0~5每相邻两点间各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1,2…,5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84cm,26.65cm,35.50cm,41.30cm,44.10cm,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在打出计数点3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打计数点点0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五、计算题:(共30分。)
19. 物体的质量为2 kg,处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g取10 m/s2)
(1)物体开始静止,当拉力大小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多大?
(2)物体开始静止,当拉力大小为12 N时,经过一段时间,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多大?
(3)在第(2)问中,若将拉力突然减小为5 N,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多大?
(4)在第(2)问中,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多大?
20. 通过“30m折返跑”的测试成绩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在平直的跑道上,一学生站立在起点线处,当听到起跑口令后(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跑向正前方30m处的折返线,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固定在折返线处的标杆,再转身跑回起点线,返程无需减速,到达起点线处时,停止计时,全过程所用时间即为折返跑的成绩。学生加速或减速过程均视为匀变速,触摸杆的时间不计。该学生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2.5m/s2,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5m/s2,到达折返线处时速度需减小到零,并且该生全过程中最大速度不超过Vm=10m/s。求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最好成绩。
21. 假设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50m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60m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 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s,设猎豹距羚羊x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s才开始逃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
(1) 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在什么范围?
(2) 设猎豹维持30m/s这个速度4s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猎豹要追上羚羊,x的取值范围?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B
2.C
3.A
4.D
5.A
6.C
7.C
8.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CD
10.AC
11.AD
12.AB
13.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填空题:(共16分。)
14.40m/s
15.
16.20 N,向左
17.h=
(3)该方法的优点: (任意一点都可以)GkStK
①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②测量方法方便;③运算简便
该方法的不足:
①测量方法粗略,误差较大;②石块下落有空气阻力,会造成一定的误差;③未考虑声音传播需要的时间.
四、实验题:(共10分)
GkStK
18.(1),左
(2)3.00,0.732,1.632
五、计算题:(共30分。)
19.(1)静摩擦力:5 N (2)滑动摩擦力:10 N (3)滑动摩擦力:10 N (4)滑动摩擦力:10 N
20.解:
假如学生从A到B的过程中,先做匀加速运动,紧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设此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有:
-------
-------
------
联立式,可解得:GkStK

因为v从B到A的加速过程中,速度从零增大到10m/s需时:
加速过程的位移
最后阶段的匀速运动用时:
所以,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成绩为
21.
解答:
(1)
豹子走了4S走了60m
羊只能走3S,走了
所以X小于等于31.875m
(2) 56.7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三、填空:(共16分)
14. 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共10分)
1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kStK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30分)
19.
20.
21.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A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共75分)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15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l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take in his coffee
A. Sugar. B. Milk. C. Nothing.
2. How does Susan usually go to school
A. By bus. B. On foot. C. By bike.
3. What do we know about Alexander
A. He is expecting a ticket. B. He has lost his ticket. C. He went out to buy a ticket.
4. When does Tom want to start
A. At 5:15. B. At 5:30. C. At 6:00.
5. How did the woman learn about the job
A. A friend told her about it.
B. She saw an ad. in a newspaper.
C. She heard about it during a television interview.
第二节(共1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do the members of Red Roses do
A. They are film stars. B. They are pop singers. C. They are pop music lovers.
7.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go
A. The Red Roses. B. The Red House. C. The People’s Theatre.
8. What time will they meet
A. At 6:30 this Saturday. B. At 8:30 this Saturday. C. At 6:30 this Sunda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y does the woman talk to the man
A. Her bill is sent to a wrong address.
B. Her bill is not clear enough.
C. Incorrect bills are sent to her.
10. Why does the same kind of mistakes happen
A. The man isn’t careful enough.
B. The new computer doesn’t work properly.
C. The clerk doesn’t know how to operate the new program.
11. What does the man agree to do
A. Get a better computer. B. Pay the woman extra money. C. Avoid the same problem.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5题。
12. Where will the listeners meet at 8:00 am next Saturday
A. At the library. B. At the school hall. C. At the swimming pool.
1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wimming pool
A. The food is expensive around it.
B. You cannot buy anything around it.
. C. There is only a small shop around it.
14. What shouldn’t the listeners do
A. Run around. B. Shout. C. Walk.
1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peaker
A. You can go home if you miss the coach.
B. You should not swim when you are sick.
C. You can wear any clothes to the competition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6. There is very little room in the house because it has _________ too much furniture.
A. so B. far C. very D. that
17. Like English, the French language has changed a lot _________ these centuries.
A. over B. on C. above D. beneath
18. To tell you the truth, I don’t like the way _________ you speak to your parents.
A. which B. by which C. how D. /
19. It is because he is crazy about the outdoor activities _________ he thinks nothing of walking thirty miles a day.
A. why B. how C. that D. which
20. I insist that a doctor _________ immediately because he is hurt seriously.
A. has been sent for B. sends for C. will be sent for D. be sent for
21. From _______ number of the cars parked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I guess there must be _______ number of visitors inside.
A. a; the B. the; a C. the; the D. a; a
22. In many school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________ insurance to cover any problems like unexpected injuries.
A. try out B. take out C. work out D. make out
23. ― Are you still busy GkStK
― Yes, I __________ my work. And it won’t take long.
A. just finish B. have just finished C. am just finishing D. am just going to finish
24. ― Will you stay for supper with me
― Sorry, ________. I have to prepare supper for my daughter. My wife is not at home.
A. I mustn’t B. I can’t C. I needn’t D. I daren’t
25. ________ that the challenge young people have to face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in the past ten years.
A. It is reported B. What is reported C. It has reported D. As is reported
26. To my excitement, Jack happened to be in front of me, but he got into the car ______ I could say hello to him.
A. as B. since C. until D. before
27. Finally the right of the Black was ________ with the help of the president and the determined working class.
A. realized B. ignored C. recognized D. concerned
28. It was _______ fun to see those animals dancing to the music on the television that he forgot the pain in his leg.
A. such a B. so C. such D. a such
29. ― How was it that you could be so calm to meet the general manager
― Oh…it’s nothing to do with calm. ________, he is my uncle.
A. Probably B. Actually C. Accidentally D. Especially
30. His name _______ whenever we mention those who once studied in No. 2 High School and have become very successful.
A. takes up B. sets up C. comes up D. puts up
31. ― Would you do me a favor and give me a ride
― _________.
A. Yes, that’s right B. No trouble C. Never mind D. With pleasure
32. Next winter, ________ you will spend in Hawaii, I’m sure, will be another exciting holiday.
A. that B. when C. in which D. which
33. I’m sure your _______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oute is supposed to change their mind.
A. opinion B. request C. attitude D. power
34. He spent seven days in the wind and snow, _________.
A. cold and hungry B. coldly and hungrily C. colder and hungrier D. cold and hunger
35. As a senior student, you should consider what use can _______ a good opportunity like this.
A. be made of B. be made for C. be made as D. be made from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短文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I was recently invited to dinner by a friend. During the meal, the manager of the restaurant came __36__ and said that our meal was free. He stood there __37__ at me and he seemed a little __38__ to me but I couldn’t quite remember him. __39__ I asked him if he knew me. He laughed and said I had probably __40__ him, but that I’d changed his life. My friend was quite __41__ and asked him how I’d done this.
He said that twelve years ago he __42__ a stress management class that I was giving. I asked the group what their greatest __43__ was and most of them, including him, said it was their bosses.
He said I listened __44__ and then took a chair and placed it in the center of the room. I __45__ on the chair for a few moments and then I __46__ everyone to come and do the same. I wanted them to look at the room from up there. After everyone had done it, I asked the group to __47__ how the room looked different when they changed their perspective(视角).
Then I asked them to __48__ their bosses. Was this the same person who had seen their good __49__ and hired them Did they remember how happy they were to be __50__ for the job But how did these wonderful people become terrible bosses
He said I looked at him and asked if he had __51__ said thank you to his boss for the __52__ to earn a living. He answered he hadn’t. Then I asked him why he hadn’t tried being __53__ to his boss.
He told us his __54__ changed that night. He went back to work the next day with a thank-you card to his boss. He said I’d __55__ him to look at lif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express thanks.
36. A. out B. back C. over D. on
37. A. smiling B. glaring C. knocking D. shouting
38. A. similar B. attractive C. strange D. familiar
39. A. Immediately B. Finally C. Suddenly D. Firstly
40. A. disliked B. known C. ignored D. forgotten
41. A. curious B. anxious C. happy D. calm
42. A. missed B. prepared C. attended D. heard
43. A. hero B. stress C. liking D. trouble
44. A. regretfully B. disappointedly C. doubtfully D. carefully
45. A. stood B. lay C. sat D. rested
46. A. forced B. stopped C. invited D. warned
47. A. work on B. think about C. look into D. fill out
48. A. remember B. dislike C. respect D. consider
49. A. qualities B. personalities C. experiences D. looks
50. A. meant B. refused C. chosen D. forgiven
51. A. still B. actually C. never D. ever
52. A. right B. opportunity C. solution D. ability
53. A. polite B. friendly C. grateful D. gentle
54. A. life B. job C. luck D. company
55. A. ordered B. taught C. allowed D. persuaded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e summer my friend and I decided to go to Italy for a holiday and we decided to travel there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travel agency. You know, you would be flooded in crowds of tourists and lose lots of opportunitie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country more closely. We started to think over our trip and managed to come up with a free tour of Italy.
The trip was not very long but it was still very impressive. We look forward to going there again! Of course, we spent lots of time arranging the trip, but it was well worth it! Of course I was afraid that something would go wrong and I was especially anxious about my visa, but everything went quite smoothly in the end.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was getting a visa without an invitation. In the Italian consulate (领事馆), one must hand in some official paper proving that one has a hotel booked for oneself in order to get the visa. Then we had to solve the ticket problem. Airlines often sell cheap tickets and we bought ours far in advance. The next step was to book a hotel. We finally booked a hotel about thirty km away from the heart of Rome and it was the perfect choice for our trip.
Every day we took a train that carried us to the heart of Rome. Our big house, which was surrounded by the forest, was a rare girl for the fresh air and absolute silence, beautiful views, hospitable (好客的) hosts, comfortable living conditions delighted us to no end. Besides this, we were very lucky that our mistress was Russian. She gave us a lot of advice that was of great use. She told us what transport to choose and where the best places to go.
Don’t be afraid to arrange your trip by yourself. It’s not difficult! The only thing I'll say right now is that we really enjoyed traveling by ourselves. We walked with a map and a guide-book to wherever we wanted and we even met some of our fellow countrymen on the way just two or three times. So, if you're also planning a "single" trip, don't forget to take a Russian-Italian phrasebook as people in Italy prefer to speak in their native tongue.
56.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was the hardest in preparing for his Italian trip
A. Buying cheap airline tickets to Italy before the traveling
B. Getting a visa without an invitation from the Italian consulate.
C. Booking a comfortable hotel on his own in Rome.
D. Solving the ticket problem far in advance.
57.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the author mainly explains __________.
A. the reason why he chose to live in the center of Rome
B. the reason why the hotel he booked was the right choice
C. what transport they chose to travel in their Italian trip
D. the reason why the mistress gave them some advice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as NOT been answered in the passage
A. 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 to go to Italy for a holiday for the first time
B. 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 not to follow a travel agency
C. How did the author prepare for his trip
D. What tools did the author use for his traveling
59. From the text we can know the author __________.
A. enjoys traveling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B. likes being accompanied by tour guides
C. met with a lot of his countrymen in Italy D. advises us to arrange trips by ourselves
B
Phone producers show us every year some really superb concept phones and even if 99% of those phones never see the production line, they give us a small glimpse (一瞥) of what the phones will look like in the near future. We’ve made a list of what we think are the coolest concept phones presented in 2010. This is not a top, so the order is random (随机的). Oh, and one more thing, remember, these are concept phones, which means they are not in production and are not for sale, so please don’t ask us where you can get them and what the prices are.
1. LG Flutter Concept Smart-phone
The LG Flutter has a face like the iPhon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the LG Flutter looks more like a fan or a killer’s tool which we see in sci-fi movies.
In spite of this, this design does seem fit for the future of mobile phones but looks a bit difficult to use.
2. Nokia 888 Communicator
The phone has an amazing design. You can fold it in many ways according to your needs. You can wear it as a bracelet (手镯), roll it, bend it, and wear it as a clip on your clothes.
Nokia 888 Concept is mostly targeted at teenagers that are very active and take part in a lot of different activities.
3. Window Phone
It is a product to throw on the face of the shameless weather officials. Whenever they predict sunny day be sure it would rain. So we have thought of gifting them this: “Window Phone” that makes accurate predictions and even changes its display (显示)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condition outdoors.
4. Nokia Morph
The Nokia Morph is created by Finnish company Nokia. The concept was the product of a joint study by the Nokia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s Nanoscience Center.
The phone could be bent into numerous shapes, so it can be worn around the wrist (手腕) or held up to the face. The transparent (透明) phone would allow it to be see-through yet functional. It has a self-cleaning surface that can absorb solar energy to recharge the phone battery (电池).
5. Clover Phone
On looks it is just another ordinary phone type, but made in recycled material, which allow the device to be upgraded to meet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We guess the green aspects on the high-end tech will be a selling point for this phone.
60. Which phone would probably be most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GkStK
A. LG Flutter Concept Smart-phone. B. Window Phone.
C. Nokia 888 Communicator. D. Clover Phone.
61. How many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hones are listed in the text
A. One. B. Two. C. Three. D. Four.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Window Phone can broadcast weather. B. Nokia 888 can clean its surface by itself.
C. Nokia Morph may always keep latest technology. D. LG Flutter Concept Smart-phone looks like a bracelet.
63. The writer wrote this text in order to ____________.
A. make advertisements for the new phones B. attract businessmen to make money from them
C. compare them and help you find the best one D. introduce new ideas about phones
C
Animals seem to have the sense to eat when they are hungry and they do not eat more than their bodies nee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rats will, when given a choice over a period of time, prefer water with vitamins to water without vitamins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aste or smell between the two water bottles. When a fragrant(香的) flavor was added to the vitamin-enriched water, the rats did seem to prefer it and kept drinking it, even after the vitamins were switched to the clear water. In time, however, they broke the habit and went back to where the necessary vitamins were.
In a classic experiment, babies of 6 to 12 months old were placed in a cafeteria(自助)feeding arrangement, with a wide selection(选择) of baby food before them. They were given whatever food they pointed to or appeared interested in. We are told that at first they showed some unusual eating patterns, but that over a period of time they managed to select well-balanced diet.
So, in selecting food, rats and babies do seem to know and act on what's best for them. Actually, there is a kind of “body wisdom”, which humans soon lose. Most of us do not eat as wisely as we could. Many of our food preferences are culturally determined and influenced by long-established habits. Some people eat fox, dog and blackbirds, while we eat cows and pigs. So what people eat and how much they eat seems to be greatly influenced by what is going on around them.
64. The expression “the habit” refers to drinking water which_________.
A. has no smell B. is tasteless C. has vitamins D. is flavored
6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dults eating habits differ from those of babies because_________.
A. adults know better than babies what kind of food is good for their health
B. adults usually cannot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various delicious foods
C. adults' eating habi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ustoms
D. adults have more choices of food than babies in eating patterns
66. The author implied in the passage that most of us _________.
A. eat a balanced diet
B. choose the food that is of nutrition
C. like to eat the food with a fragrant flavor
D. have the habits influenced by the surroundings
67. As far as their eating habits are concerned, babies and rats are similar in that _________.
A. both have the wisdom to choose a balanced diet
B. both prefer flavored food and drink
C. both have the same eating patterns
D. both develop a taste for the same kinds of flavors
D
Everybody likes a winner, and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ready to cheer for a good loser. But who ever heard a song for the man who comes in second
So this is in praise of the almost winner, the nearly champion, the next to the biggest, the second best. This is the song of Mister Two.
You hear unfavorable names for Mister Two. “Also-ran”, they call him, and “runner-up”, names that make you think of a fellow who couldn’t quite make it.
Don’t let that fool you.
Ask the winner of any race how good a man Mister Two is. He will tell you it’s Mister Two who made him run so fast, Mister Two pressing hard at his heels (脚后跟) and threatening always to overtake and pass him.
Ask the salesman who won the contest and what kept him plugging (推广,宣传) after hours, looking for extra order(订单). Ask the directors of the big company why they keep changing their product, seeking the new equipment, the added advantage. What drives them What keeps them hopping It’s the salesman with nearly as many orders. It is the company with the product almost as good. It’s Mister Two.
In this country, we’re proud of the quality of our champions. Our big men come very big. Our fast men run very fast. Our wise men are the wisest and our greatest men are the greatest that a country could hope to be blessed with. And why is that Couldn’t it be because great Mister Two’s growing naturally in a land where the race is always open and everybody can run
So this is for you, Mister Two. This is your song. This is for all the days you tried for first, and came in second. It’s for the nights when you wonder if you ought to go on trying, since nobody seems to notice…
We notice, Mister Two. We know the score. Winner or not, you're a natural champion. There couldn't be a race without you, Mister Two.
68. People call Mister Two “also-ran” or “runner-up” to _______ him.
A. praise B. encourage C. laugh at D. comfort
69. It is implied in this story that _______.
A. the runner-up is as important as the winner B. every leader needs someone to help him
C. the second today may be the first tomorrow D. we should be satisfied with second place
70. The person who wins needs to understand that _______.
A. winning isn’t everything that we should concern about
B. without strong competition he wouldn’t have won
C. without strong competition he wouldn’t have worked so hard
D. Mister Two is nothing but less fortunate than him or her
第II卷 (共25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2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共10题,每小题0.5分,满分5分)
1. You didn’t do a good job. Hope you can realize your s____________ and make it perfect.
2. He hopes to find a job in one of the 500 global companies after g____________ from university.
3. Nowadays, many shopping centers have e____________ for people to go up and down.
4.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old woman s__________ a lot, losing her home and most of relatives.
5. A successful student should be able to o__________ his or her time well.
6. If you can practice your spoken English f__________, you will speak it better in time.
7. After the war, a new g____________ was set up and the opposite party came to power then.
8. “Detective Cona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Japanese television s___________ in China.
9. I was very angry to know that he broke my CD on p____________.
10. My father is a r__________ person and every family member believes in him.
第二节:课文填空(共10空,每空1分,满分10分) .
①. I asked her whether she had looked at a map yet. Of course she hadn’t; my sister doesn’t _____1______.
②. She gave me a determined look — the kind that said she would not _____2_____.
③. When I told her that our journey would begin ___3___ more than 5,000 meters, she seemed ___4___ about it.
④.There was almost no wind — only the flames of our fire _____5_____. As I ______6______ the stars I thought about how far we had already traveled.
⑤. After I _____7______ at a village pub, I looked for my bag.
⑥. “Did you have a good meal ” he asked. “Yes, thank you,” I answered, “but I _____8_____. I haven’t got my bag.
⑦. “The play may begin _____9_____,” I said. “It may have begun already,” Susan answered. I ____10____ the ticket office.
第三节:翻译句子: (共5题,每题2分,满分10分)
1. 经历了种种磨难(hardships)之后他变得更加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碧绿的山和清澈的水,我完全被这美给镇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信不信由你,没有标准英语这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沿着Mekong河骑自行车是一次奇妙的发现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Richard在组内发挥了重要作用。确切地说,他完成了近一半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英语答卷
第三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2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 (每题0.5分;满分5分)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
第二节:课文填空 (每空1分;满分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翻译句子(每题2分,满分10分)
1. 经历了种种磨难(hardships)之后他变得更加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碧绿的山和清澈的水,我完全被这美给镇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信不信由你,没有标准英语这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沿着Mekong河骑自行车是一次奇妙的发现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Richard在组内发挥了重要作用。确切地说,他完成了近一半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I. 听力 (共15小题,计15分)
1-5 CBABA 6-10 BCACB 11-15 CBCAB
II. 单项填空(共20小题,计10分)
16-20. BADCD 21-25. BBCBA 26-30. DCCBC 31-35. DDCAA
III. 完形填空(共20小题,计20分)
36-40 CADBD 41-45. ACBDA 46-50 CBDAC 51-55 DBCAB
IV. 阅读理解(共15小题,计30分)
56—59 BBAD 60—63 CBAD 64—67 DCDA 68—70 CAC
V. 单词拼写(共10小题,计5分)
1. shortcomings 2. graduating 3. elevators 4. suffered 5. organize
6. frequently 7. government 8. series 9. purpose 10. reliable
VI. 课文填空(共10小题,计10分)
1. care about details 2. change her mind 3. at an altitude of 4. to be excited 5. for company
6. lay beneath 7. had had lunch 8. can’t pay the bill 9. at any moment 10. hurried to
VII. 翻译句子(共5题,计10分)
1. He became stronger after he went through /going through all kinds of hardships.
2. The green mountains and clean water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beauty.
3. Believe it or no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andard English.
4. Cycling along the Mekong River was a wonderful journey of discovery. GkStK
5. Richard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eam. In fact, he did almost half of the job.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11.11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e-20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Br-80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2.下列溶液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1 mol·L-1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3 mol·L-1氯酸钠溶液 B.75 mL 3 mol·L-1氯化钙溶液
C.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 D.50 mL 3 mol·L-1氯化镁溶液
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乙烯(C2H4)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将含0.1 mol氯化铁的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可制取0.1NA个 Fe(OH)3胶体微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电子的得失或转移
B.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一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高锰酸钾溶液中获得高锰酸钾晶体
C.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烧杯
7.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H2SO4 = 2H+ + S6+ + 4O2- B.H2CO3 = 2H+ + CO32-
C.Ba(OH)2 = Ba2+ + 2OH- D.Na2CO3 = Na2+ + CO32-
8.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
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1的CaCl2溶液
C.0.02 mol·L-1的NaCl溶液 D.0.02 mol·L-1的CH3COOH溶液
9.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某课外探究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火柴、滤纸、漏斗。只应用上述实验仪器或实验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 蒸发 B. 萃取 C. 过滤 D. 蒸馏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A. B. C. D.
12.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溶液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 )
A.2mol/L的H2SO4溶液         B.2mol/L的NaOH溶液
C.2mol/L的MgSO4溶液         D.硅酸溶胶
13.关于O2与O3气体,下列比值一定为2:3的是 ( )
A.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
B.若温度及压强相同,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
C.若两种气体原子数相同,两种气体的质子数之比
D.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14.同温同压下,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B.甲气体所占体积比乙气体所占体积大
C.甲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相对分子质量小 D.甲气体摩尔体积比乙的气体摩尔体积小
15.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GkStK
A.Cl2→Cl-  B.Zn→ Zn2+  C.H2→H2O D.CuO→CuCl2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标准状况下将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ρ=(17V+22400) /(22.4+22.4V) B.w=17c/(1000ρ)
C.w=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
17.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
A.1∶2 B.1∶4 C.3∶4 D.3∶2
18.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24 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A.4 B.28 C.32 D.48
19.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物质的量是浓度为c1 mol/L和c2 mol/L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已知2 w1=w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已知氨水的密度小于纯水的密度)
A.2c1=c2 B.2c2=c1 C.c2>2c1 D.c120.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 + 6Na2O2 = 2Na2FeO4 + 2Na2O + 2Na2SO4 + 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2O2只作氧化剂
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O2是还原产物
D.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 mol电子转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1.2011年“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⑴.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少量盐酸的盐是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⑷.如果将盐酸换成氯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某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Mg2+、Fe3+、Al3+、NH4+、Cl-、CO32-和SO42-。现每次取10.00mL进行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672L(标准状况下)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63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剩余4.66g。
请回答:
⑴.c(CO32-)=______。
⑵.K+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若存在,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若不存在,则不必回答第2问)。
⑶.根据以上实验,不能判断哪种离子是否存在?若存在,这种离子如何进行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8分)
⑴.将质量比为14 :15的N2和NO混合,则混合气体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⑵.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五种气体: ① CO2 ② H2 ③ O2 ④ CH4 ⑤ SO2
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
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V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g,取V/4mL溶液稀释到V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为mol/L)______________。
⑷.有一质量为mg,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种强碱M (OH)2,在一定温度下,完全溶解在水中得到VmL饱和溶液,若此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中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7分)
24.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480 mL 1 mol/L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 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⑵.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 (写仪器名称);
⑶.经计算,配制480 mL 1 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 mL,量取硫酸时应选用 mL规格的量筒;
A.10 mL B.50 mL C.100 mL D.200mL
⑷.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为
,若在稀释过程中,少量浓硫酸不慎沾在手上,处理方法为 。
⑸.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 mol/L,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有 ( ) 。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取浓硫酸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
C.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
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GkStK
F.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25.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 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________→________→d。
实验开始之前,如何检查AB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开始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Cl2通过C装置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C装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可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A、B、C、D、E装置中有一处需要改进,说明需要改进的理由并在方框中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6分)
26.(6分)用31.6g KMnO4氧化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 2+ 5Cl 2↑ + 8H2O
⑴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⑵ 有多少mol HCl被氧化?
⑶ 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答题卷
一~二、 选择题(全部单选,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21.(9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 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
⑴.c(CO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若不存在,则不必回答第2问)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
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⑵.(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1分)
24. (11分)
⑴._________________
⑵. (写仪器名称);
⑶.
⑷.

⑸. ( )
25.(10分)
⑴.a→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6分)
26.(6分)
2011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二中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D B B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A A A A D D B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均为1分,共28分)
21.(9分) (1)③⑥⑩⑦
(2)2 1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
(3)⑥; ③⑩
(4)不能。因为氯气或氯水有强氧化性,遇到二氧化硫、铜等物质时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被“吃掉”
22.(8分)(1)____1mol/L____ (2分)GkStK
(2) 存在 , c(K+)≥3mol/L (2分)
不能判断Cl-是否存在(1分)。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后,取上层清夜,再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Cl- (2分)
23.(11分) (1) 1 :1 ; 3 :1 ; 29g/mol
(2) ②④③①⑤ ⑤①③④②
(3) a/72V (2分) (4) mol/L % (每空2分)
三、实验题(除注明外,每空均为1分,共21分)
24.(11分)24.(1)D (2)玻璃棒、500mL容量瓶(各1分) (3)27.0(2分) B
(4)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迅速散去;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可以涂上NaHCO3的稀溶液;
(5)ABC(3分,对一个给1分,填错倒扣)
25.(10分)(1)cb; 关闭K和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圆底烧瓶,B中长颈漏斗液面升高,停止加热后,长颈漏斗液面恢复至原位,则AB气密性良好。或关闭K,往分液漏斗中不断加水至没过分液漏斗口,若B中长颈漏斗液面升高,且静置一段时间后高度保持不变,则AB气密性良好。(2分)
(2)2Cl2+C+2H2O(g)4HCl+CO2 (2分) 加入的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试管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从而提供足量的水蒸气供D中反应需要
(3)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贮存少量Cl2,避免Cl2对环境造成污染
(4)D中反应生成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
四、计算题(共6分)
26.(6分,各2分) GkStK
(1)11.9mol/L (2)1mol (3)11.2L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35个,每题2分,共70分)
假设人类从宇宙中寻找到两颗与地球大小、表面环境差不多的行星,并让它们来到太阳系与地球同轨道绕着太阳公转,如下图。这两颗行星经过改造后可作为人类的栖息地,其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下表所示(为方便对照,地球的数据附在表中的最后一行作为参考)。依据图表,回答1~3题。
自转周期(小时) 黄赤交角(度) 大气压力(atm) 卫星数
甲行星 42 24 0.8 1
乙行星 20 65 1.2 2
地球 24 23.5 1.0 1
1.上述材料中所涉天体系统的层级共有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乙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  )
A.23.5°~90° B.25°~90°  C.65°~90° D.67.5°~90°
3.甲、乙、地球三颗行星中,昼夜温差最大与最小的行星分别是
A.甲、乙 B.乙、地球   C.甲、地球 D.地球、乙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嫦娥一号卫星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据此完成4~5题。
4.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
A.月球昼夜交替周期长,观测时间长
B.月球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D.月球上没有大气、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回答6-7题
6.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7.选择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主要原因
A.避免高纬国家无法参加B.人们放假,有机会参加
C.3月国际重大节日较少D.3月气候已经比较温暖
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8~9题。
时间 当 日 次 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8.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9.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2010年9月28日,广州新电视塔(23°N,113°E)正式命名为“广州塔”,正式命名后的“广州塔”于国庆节开始正式对外开放观光旅游。读图,回答10-11题。
10.广州塔总高度600米,其一年中最大的影长约为( )
A.380米 B.480米
C.580米 D.680米
11.若黄赤交角变为22°,对广州塔带来的影响为( )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③塔影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④塔影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回答12~13题。
12.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 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为晨线 ④BC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此时,北京时间为(  )
A.7月6日12时 B.7月7日12时C.7月6日24时 D.7月5日24时
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4-15题。
14、若上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15、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 ) D
2007年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在东京
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 500米的海洋开始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 000
米深处,盼能揭示气候暖化秘密,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
及了解地震成因。据此回答16~18题。
16.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钻探的深度只能在地壳层 B.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面
C.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面  D.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
17.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
C.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8.若发生海底地震,“地球”号探测船将受到哪种地震波的影响
A.P波 B.S波      C.P波和S波 D.无任何地震波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9题
19.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GkStK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20~21题。
20.对图中不同岩层的形成早晚,判断错误的是(  )
A.③形成早于① B.②形成早于① C.⑤形成晚于③ D.④形成晚于③
21.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  )
A.①—天然气 B.②—有色金属 C.③—石油 D.④—大理石
沙坡是河床底部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一般河流中均存在,它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结果。读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②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③该河流从左向右流动④该河流从右向左流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若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能正确表示沙坡脊部走向与河岸位置关系的是(箭头代表河流流向,阴影代表沙坡脊部) (  )B
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4~26题。
材料一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下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材料二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24.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25.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26.丙区域(图中左下角处)侵蚀作用强度小于甲区域最有可能的
原因是(  )
A.甲区域几乎无天然植被覆盖
B.甲区域地形起伏大
C.丙区域降水多、温度较高
D.丙区域的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率高
27.关于下图中瀑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岩层断裂,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因上面岩层较下面岩层软,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C.因上面岩层较下面岩层硬,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D.因为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垂直落差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完成28-29题
28.“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9.“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 W~60 E之间。读图回答30~31题。
30.⑤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3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GkStK
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甲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乙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2-33题。
32.甲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乙图中的
A.b①     B.a②      C.e③       D.d④
33.有关甲图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4~35题。
34.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D
35.波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  )
A.晴朗的夜间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 D.晴朗的白天
二、分析题(共3题,30分)
36.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下列图表,完成问题。(10分)
(1)据表归纳,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_____卡/厘米2·日,简析其原因。
(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_____,简析其原因。
37.读“某地地质构造图”,探究下列问题。(10分)
(1)如在A、B两处采煤,开采难度更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试简单说明理由。
(2)说明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
38.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
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⑵泥沙主要来源区的暴雨和洪涝灾害会加速
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答卷
一、选择题(70分,做机读卡上)
二、分析题(30分,做答卷上)
36.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下列图表,完成问题。(10分)
(1)据表归纳,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_____卡/厘米2·日,简析其原因。
(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_____,简析其原因。
GkStK
37.读“某地地质构造图”,探究下列问题。(10分)
(1)如在A、B两处采煤,开采难度更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试简单说明理由。
(2)说明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
38.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⑵泥沙主要来源区的暴雨和洪涝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答案:
BBADA  CABCD  DDBAD  BBAAB  AABBB  DCADC  ACDDD
36.(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2)73 日地距离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北半球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GkStK
(3)少 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而同纬度世界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气候,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37.(1)B B地地处向斜,煤层埋藏深;岩层支撑力差,易塌方;容易汇集地下水,出现透水事故。(2)甲地:山地;因为气温中间低,四周高;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乙地:洼地(盆地);因为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而形成。GkStK
38.(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某河流沙坡微地貌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填空题)和第Ⅱ卷(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在答卷相应空格中)
1. 满足的集合共有( )
A.2个 B. 4个 C. 8个 D. 16个
2. 三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
3. 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的是 ( )
A . B. C. D.
4. 已知,则]的值为 ( )
A.-2 B.2 C.-3 D.3
5. 已知函数,用二分法求方程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取区间中点,那么下一个有根区间为 ( )
A.(1,2) B.(2,3) C.(1,2)或(2,3)都可以 D.不能确定
6. 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7. 已知为上奇函数,当时,,则当时,( ).
A. B. C. D.
8. 甲、乙二人从A地沿同一方向去B地,途中都使用两种不同的速度与(<). 甲前一半的路程使用速度,后一半的路程使用速度;乙前一半的时间使用速度,后一半时间使用速度.关于甲、乙二人从A地到达B地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及关系,有如图所示的四个不同的图示分析(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C是AB的中点),则其中可能正确的图示分析为 ( )
A .(1) B. (2) C.(3) D . (4)
9. 已知函数满足:对任意实数,当时,总有,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0. 定义:区间的长度为.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记区间的最大长度为m, 最小长度为n.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 ( )
A.1 B.2 C.0 D.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把答案填在答卷中相应横线上)
11. 函数的值域是 ▲ .
12. 已知集合,那么集合为 ▲ .
13. 设函数 ,若是奇函数,则的值是 ▲ .
14. 方程的两根均大于1,则实数的范围是 ▲ .
15. 已知偶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满足的的取值范围是 ▲ .
16. 定义运算,例如,,则函数的最大值为
▲ .
17. 下列说法:
①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
②若函数定义域为且满足,则它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③函数的值域为;
④函数的图象和直线的公共点个数是,则的值可能是0,2,3,4;
⑤若函数在上有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 .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答题卷
1、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9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 本小题满分8分)
(Ⅰ) 计算:
(Ⅱ)已知,求的值. GkStK
19. (本小题满分8分)若集合,
(Ⅰ)若,求集合;
(Ⅱ)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 (本小题满分11分)已知函数,且.
(Ⅰ)判断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Ⅱ)判断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Ⅲ)若在区间上,不等式恒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幂函数,且在上单调递增.
(Ⅰ)求实数的值,并写出相应的函数的解析式;
(II)若在区间上不单调,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III)试判断是否存在正数,使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A D B A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③ ④ ⑤.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9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 本小题满分8分)
(Ⅰ)
(Ⅱ)已知,求的值. GkStK
解:∵,∴,∴,∴,
∴,∴,

19.(本小题满分8分)若集合,
(Ⅰ)若,求集合;
(Ⅱ)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Ⅰ)若,,则
得或
所以
(Ⅱ)因为,所以,,
当时,,;
当时,,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0.(本小题满分11分)已知函数,且.
(Ⅰ)判断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Ⅱ)判断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Ⅲ)若在区间上,不等式恒成立,试确定实数HYPERLINK " http://www." \o "高考试题库版权所有" EMBED Equation.DSMT4 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得:
∴,其定义域为

∴函数在上为奇函数。
(II)函数在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GkStK
任取,且,则,
那么
即 ∴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III)由,得
,在区间上,的最小值是,,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幂函数,且在上单调递增.
(Ⅰ)求实数的值,并写出相应的函数的解析式;
(II)若在区间上不单调,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III)试判断是否存在正数,使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Ⅰ)由题意知 解得
又 ∴或,分别代入原函数得.
(II)由已知得.
要使函数不单调,则,则.
(III)由已知,
法一:假设存在这样的正数符合题意,则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
因而,函数在上的最小值只能在或处取得
又,从而必有
解得
此时,,其对称轴
∴在上的最大值为符合题意.
法二: 由(1)知,假设存在这样的正数,符合题意,则函数
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 ,
(1)当,且,即时,在上单调递减,
,则与矛盾,故不可能;
(2)当,且,即时,有
得或(舍去). GkStK
所以 ,此时,,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存在正数,使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
高|考)试 题ο库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校对: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桑梓(zhǐ) 搭讪(shàn) 混浊(hún) 恪尽职守(kè)
B.发轫(rèn) 悲怆(chuàng) 甄别(zhēn) 绿林豪杰(lù)
C.黏合(nián) 蛰居(zhé) 驯服(xùn) 锲而不舍(qì)
D.贫瘠(jí) 游弋(yè) 戕害(qiāng) 熠熠闪光(y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 汗流浃背 灰烬 莫名其妙
B.厮守 纹丝不动 焦燥 含辛茹苦
C.恢弘 无动于忠 文身 惊世骇俗
D.犄角 入不敷出 丰腴 正经危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这一轮欧债危机的折腾,目前市场气氛低落,有的公司股价大幅下挫,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未来欧美公司的裁员潮将不绝如缕。
B.昂贵的美容护肤品是有钱人的专利,对于经济状况一般或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来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C. 在天灾面前,采取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恐怕是最正确而有效的措施,只要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该采取的手段都应当毫不犹豫地采取。
D. 最近四个赛季,奥兰多魔术队的战绩总是保持在52胜以上,总体来看非常优秀,不过在冲击总冠军的道路上却总是铩羽而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绍兴市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但“兰亭”名闻天下,“曲水流觞”也被开发成一个深受游客喜爱的参与性旅游项目。
B.主办方围绕以“自强不息”为设计主题,让残运会的圣火化身为100只美丽的火凤凰,这一“浴火重生”的圣火熄灭过程很有创意。
C.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使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而且造成了语言的不规范和用词的平庸乏味。
D. 汽车与人争夺生存空间的问题日渐严重,适当限制汽车的数量,甚至限制已有汽车的出行,是不得已的选择。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内心的丰富会表现为语言的丰富,我们词汇的丰富和新颖(新锐),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我们思想的丰富和新锐。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锤炼来提升我们思想的品质。因为, 。
A. 锤炼思想其实就是锤炼语言 B.我们要锤炼思想,也要锤炼语言
C. 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 D.我们要锤炼语言,也要锤炼思想
6. 选出对课文内容解释或理解有误的一项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生命活力,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出诗人主宰山河的壮志。
B.《师说》是一篇有锋芒棱角、有论有证、篇幅短小而立论全面的说理文,充分体现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的创作主张。
C.《想北平》是一篇“北京味很浓”的散文,老舍先生用通俗、纯洁而又简洁、亲切的语言写出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真挚感情。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7.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3分)GkStK
理想是帆,带起前进的船;理想是船,驶向憧憬的海;理想是海,载向遥远的彼岸。
理想
8. 为下面这则短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阅读,渐渐成为浙商的一种生活方式。“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联手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对不同行业浙商阅读取向进行了不完全调查。
什么样的书他们最喜欢?粗粗梳理一番,我们发现涉猎范围很广,他们既爱看企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也浏览国际营销大师的著作;既读伟人传记,也翻阅明清史传;既喜国学,也涉猎西方哲人论道。
阅读书目中,接受调查者一致认同,经营管理、营销类图书是必看的。奥康集团掌门人王振滔喜欢《李嘉诚中国式管理》,康恩贝集团的老总胡季强读过全球顶尖营销家特劳特写的畅销书《定位》,而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韶峰随口能报出的书籍有美国著名战略学教授波特的《竞争战略》三部曲……
不过,每个人的阅读取向还是不尽相同的。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就很爱国学历史类书籍。他是个“南怀瑾迷”,并请这位国学大师给自己推荐了必读书目。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田宁正透露说,自己最喜爱的是人物传记。
在渐趋浓厚的阅读氛围中,书籍成为最受浙商欢迎的礼物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入阅读群体,在创业的路途上不断从浩瀚书海中汲取基业常青的营养。
二.文言文阅读 (18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吾师道也: 学习
B. 是故无贵无贱:无论,不论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许多人
D. 君子不齿:不屑一提GkStK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则群聚而笑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到则披草而坐
C.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翻译上文中的划线句。(2分)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下面其它课内语句。(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9分)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①,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旁午:交错。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特:只是
B.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熟
C.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民
D.乃为差久 差:略微,颇
1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②故为之文以志
③所活至不可胜计 ④纵一苇之所如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4.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GkStK
A.蚓无爪牙之利 B.句读之不知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相与枕藉乎舟中
15.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 知 其 然 而 君 子 之 养 身 也 凡 可 以 久 生 而 缓 死 者 无 不 用 其 治 国 也 凡 可 以 存 存而 救 亡 者 无 不 为 至 于 无 可 奈 何 而 后 已 此 之 谓 知 命。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6-18题。
古村的雨
费振钟
(1)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渐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浙、皖还有几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2)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做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儿才有幽秘的通道?
(3)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座门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将眼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4)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便为了今天观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5)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16.从全文看,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2分)第三段末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2分)
17.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18. 纵观全文,作者对古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而文章结尾的“古村微雨图”又蕴含了本文怎样的主旨?(6分)
四.古诗文鉴赏与默写(1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9-20题。(6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9.写出首联写景运用的两种主要表现手法。(2分)
20. 请简析“小园宜小立”的理由。(4分)
(二)课内古诗文默写:( 6分,每格1分)
2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蟹跪六而二螯, ,用心躁也。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五.作文:(30分)GkStK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要把某个东西设计得很好,你就必须熟悉它,真正了解它到底是什么。你需要持续投入很大的热情才能真正彻底地明白它,你需要反复地咀嚼回味,而不只是囫囵吞枣。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这样做。这就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简单”是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在认识和实践中,对于“简单”,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行事方式。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不少于700字。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选择题每题3分)
1 2 3 4 5 6
7.(3分)理想
8.(3分)
二.文言文阅读 (18分)
9. (2分)( ) 10.(2分)( )
11.(1)(2分)
(2)(3分)
12.(2分)( ) 13.(2分)( ) 14.(2分)( )
15.用“/ ”给下文断句。(3分)
虽 知 其 然 而 君 子 之 养 身 也 凡 可 以 久 生 而 缓 死 者 无 不 用 其 治 国 也 凡 可 以 存 存而 救 亡 者 无 不 为 至 于 无 可 奈 何 而 后 已 此 之 谓 知 命。
三.现代文阅读 (16分)
16.(4分)
17.(6分)
GkStK
18.(6分)
四.古诗文鉴赏与默写(12分)
19.(2分)
20.(4分)
21.默写(6分,每格1分)
(1) (2)
(3) (4)
(5)
五.作文:(30分)
22. 按要求作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B(A桑梓zǐ 混浊hùn C锲而不舍qiè D游弋yì)
2.A(B焦躁 C无动于衷 D正襟危坐)
3.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D(A成分赘余 B句式杂糅 C语序不当)
5.C
6.D(“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不当)
7.示例:(1)理想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理想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理想是树,撑起生命的绿阴。
(2)理想是苗,长出生命的树; 理想是树,开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结出生命的果。
(3) 理想是笔,写出人生之光;理想是光,照亮黑暗的街;理想是街,走出成功的路。
8.浙商读书气氛渐浓, 管理营销类书籍是必选。(前2分,后1分)
9.C(众人:常人、普通人)
10.A(A取独;B表修饰/表承接;C那些/恐怕,表推测;D比/从)
11.(1)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然反比不上他们,这真让人奇怪啊!
(2)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以麋鹿为友。
12.A(特:特别)
13.C (①把,②用来,③和④都是所字结构)
14.D(例句与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C被动句)
15.虽知其然/ 而君子之养身也/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其治国也/ 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 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
16.(1)古老的村庄失去了活力,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意思对即可,也可选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如“古老的村庄与周围的一切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如今只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古老的村庄如今功能日渐萎缩,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村庄蜕变成空壳和废墟”等GkStK。)(2分)
(2)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闭”)(2分)
17.相同点:古木环合,泉水夹着野花流去,只有一道小门与外面世界交通的封闭式环境。(或:过着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活。)(2分)
不同点:(1)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巷道空虚冷寂,不能看到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2)郭洞村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自愿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外界富有“文化”的评价和青睐;而“桃花源”没有。(4分)
18.(1)悲哀——向往——惋惜、失望。(3分)
(2)作者认为微雨中老农牵牛走向村外的场景没有修饰,没有“文化”的装点,是真实自然的。(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古村变化的委婉批评,对古村原来风貌的喜爱赞美。(2分)
19.(1)拟人。(“窥”)(2)动静结合。(水、树和墙为静态,风吹影动为动态美)(3)融情于景。(写出一点得一分)
20.(1)一二两联内外结合,极写小园绚烂的美景,足以让诗人流连忘返。(2)三四联中幽竹静立,秋菊傲放,新月无瑕,构成了孤清高洁的意境,此时诗人置身小园,人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显示出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这是一道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主要抓两点:景物美,意境美。各2分)
21. (1)挥斥方遒 (2)金就砺则利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凌万顷之茫然(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文】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姓饥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于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不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认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乐,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湖州,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其不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求的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借助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于速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知道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的了。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也就必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切有助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盛而能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这就是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
高 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走红后,各网站竞相推出《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下载铃音,一般为2元每首。下载的彩铃是
A. 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 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 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D. 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2、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羊、贝壳、布匹等。与货币相比
A.一般等价物是商品,而货币不是
B.一般等价物往往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固定的
C.一般等价物不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商品,而货币则是
D.一般等价物不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货币则能
3、李明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2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5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4万元。其中4万元利息、25万元房价、5万元首付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4、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大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5、纸币的发行量调控是世界各国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纸币量的调控能力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流通中的纸币量与实际需要的纸币量不协调会导致
A.通货膨胀 B.通货紧缩
C.钱不值钱 D.经济波动,影响人民生活
6、随着国内汽车消费日趋理性,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汽车的性价比。所谓性价比,指的是产品本身具有的特性和功能与其单个产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关系。消费者看重汽车的性价比,是因为
A.商品是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商品是价格与价值的统一体
7、信用卡越来越普及,其原因主要是
①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信用卡能够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
③信用卡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④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状态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下列关于支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B.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C.转账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D.现金支票可以直接用于购物,也可以将它作为转账支票使用
9、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  
①安定人民生活 ②保持国内物价不变   
③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011年1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6.5997.元,这是今年以来连续4日攀升,并首次进入6.5时代,自2011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累计已达3.3%。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①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有所减少
②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③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发表演讲提到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多次明确表示:反对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人民币的汇率升值。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中国居民出境游成本上升,居民消费支出增多
②抑制出口的增长,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③增大贸易顺差,国内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④外资在华投资减少,中国的就业机会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2、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市场状况是
A.卖方市场 B.买方市场 C.供过于求 D.供求平衡
13、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一的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的
A.劳动生产率不同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C.劳动积极性不同D.产品质量不同
14、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反映一般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关系的曲线走势图, 正确的是
 
15、下面是某地鞋业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①某鞋厂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 ②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未变;③某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该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A. 提高、不变、降低 B. 降低、提高、不变
C. 不变、不变、提高 D. 不变、降低、降低
16、商品的价值量由( )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 B.个别劳动时间、正比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比 D.个别劳动时间、反比
17、受通胀预期的影响,我国近阶段大米有所涨价,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的机制,要认真实行优质优价政策。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实行“优质优价”的根本原因是
A.优质粮食使用价值大 B.优质粮食需求量大
C.优质粮食价格高 D.生产优质粮食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
18、对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三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①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大价格必然高;
③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反映供求关系;
④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北京到上海的航班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是
A.下调,高铁与飞机航班是互补商品B.上调,因为高铁与飞机航班是互为替代商品
C.不变,高铁与飞机航班是互补商品D.下调,因为高铁与飞机航班是互为替代商品
20、为解决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我国扩大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除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外,着重点放在初次分配领域即从制度上为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这是因为
A.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民的购买能力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D.生产决定消费
21、高考前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商贩推销“作弊笔”的现象。有些商家,只要能赚大钱,哪怕是违法的生意,他们也会“迎难而上”。没错,商人是该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也不能昧着良心去赚钱。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
A.对金钱必须要取之有道,诚信经营 B.货币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很重要
C.在金钱面前应该坚持用之有度 D.作为商品经营者不用讲究道德
22、新华网2010年11月4日,进入10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其中既有季节性需求的自然轮动,也有因“极寒天气”传言带来的投机等多方面因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
A.电视机、煤炭、食用油、禽蛋 B.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
C.金银首饰、液化气、家用摄像机 D.海鲜产品、电脑、轿车
23、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①扩大房地产市场规模 ②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 GkStK
③由政府规定商品房价格 ④打击炒房,减少投机性购房的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据报道:在我国广大的城镇中存在着因房子而负债累累的群体,其实也是名副其实的“房奴”。“房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启示我们住房消费应该
A.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B.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C.革新陋习,科学消费 D.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5、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26、下表是某省近年来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单位:%),从表中可知近年来该省
项目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6.1 35.7 37.1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2 46.6 44.5 46.5
①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②城乡居民家庭食品支出额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③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完善,消费层次、消费质量不断提高 
④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通过3G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宽带上网、观看手机电视等。手机新功能带来生活和娱乐方式新变化,这说明
A.消费决定生产 B.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和水平
C.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28、近来,在家装市场中,“轻装修,重装饰”已经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因为美居生活已经成为消费热点,人们的审美追求日益倾向个性化,家居饰品因此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上述材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9、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D.生产资料公有制
2011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广泛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发展力量。胡锦涛强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据此回答30~32题。
30、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
①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②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③控制着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④控制着重要的稀缺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与公有制经济具有同等的地位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33、我国某家生产手机的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成为国家、集体、私人多方持股的企业,仅用10年时间,就成为我国手机产销量最大的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属于
①公有制经济   ②非公有制经济 ③股份制企业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4、甲经营水果,乙为甲做果箱。甲为了多销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水果,这不但使得甲的水果生意红火,而且使乙的果箱也供不应求。这说明
A.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化
B.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替代品价格的变化
C.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D.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
35、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中的“等价交换”是指
A.每一次的交换都要等价
B.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是等价交换,只有少数是不等价交换
C.每一次交换都是不等价交换
D.等价交换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中实现的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材料一:
图一:商品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获得减少 缩小生产
扩大生产 获得增加 价格上涨 商品供不应求
图二:
材料二:2010年上半年,我国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类的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其中7月份猪肉价格继6月份短暂回落后再次反弹,指标创今年来新高。食品价格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对于当前某些产品出现供求偏紧、价格上涨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我国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4)
(3)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城乡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10分)
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重大变化,从吃、穿、用为主的消费扩大到住、行、信息、教育、文化、医疗等内容。同时,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从千元左右上升到如今的十万元甚至更高。个性化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宠儿”日益受青睐。
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及其原因是什么?(6分)
(2)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消费者,你该如何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去?(6分)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政治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GkStK
(2)我国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4)
(3)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城乡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10分)
37、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及其原因是什么?(6分)
(2)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消费者,你该如何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去?(6分)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政治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D D B D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B D C D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D B C B B D A
31 32 33 34 35
D C D C 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图一反映了供求、价格、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图二反映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我国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4)
价值决定价格,食品自身价值增大,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影响价格的原因是商品供不应求。
(3)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城乡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10分)
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食品是生活必须平,生活必需品收价格变动影响比较小,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会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众的食品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37、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及其原因是什么?(6分)
(1)上述材料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巨大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3分)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居民消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3分)
(2)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消费者,你该如何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去?(6分)
(2)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分)学会运用各种合法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2分)GkStK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价值
价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王位世袭制
2.“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是周人心目中对分封制的定位。周王朝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主要对象有  
①王室子弟  ②功臣  ③先代贵族  ④民众中的贤能之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夏、商、周、汉封建(封邦建国)而延,秦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 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
4.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5.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6.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刺史 D.宣政院
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8.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的“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
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司法权
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务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10.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GkStK
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 B.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D.传教士可以传教
11.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不同是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12.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使台湾成为“异域”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3.《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了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C.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了经济命脉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段文字说明了哪个事件发生的原因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华北事变
15.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16.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 B.《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C.《百团大战始末》 D.《热血忠魂:抗日名将张自忠传奇》
17.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B.消灭了日本大量有生力量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GkStK
18.“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歌曲生动地体现了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制定该路线的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
19.“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 B.辛亥革命 C.抗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
2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直接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1.右侧宣传单是在某个历史事件中散发的,这个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一二·九运动
22.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是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有广泛群众基础 ③采取武装斗争方式 ④有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列哪次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24.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25.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26.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②规定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③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显著的特点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下表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这一状况体现了
项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B.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
C.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精神GkStK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9.1980年,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______________,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你认为空格处最可能最恰当的说法是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主要的根据是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
31.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B.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宪法
32.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A.香港、澳门 B.香港、台湾 C.台湾、澳门 D.台湾、香港
33.香港政府为庆祝回归10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走上歌词中的“路径”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4.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B.希望由大陆完成祖国统一
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赞成中共和平统一的方针
35.“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的是
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这就是一切不愿当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起来参加抗日民族战争,党就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材料三 1943年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强调:“为了维护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把中国包括在内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国政府认为,中国在战争中已经作为4大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3国将其当面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
材料四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的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8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从何时开始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这一局面的出现?其意义是什么?(7分)
(2)根据材料二,最早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政治文件是什么?又是哪份法律文件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正式确认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分)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是什么?(3分)
杭州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本题用答题卡作答。)
二.非选择题(30分)
36.(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8分)
3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从何时开始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这一局面的出现?其意义是什么?(7分)
(2)根据材料二,最早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政治文件是什么?又是哪份法律文件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正式确认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是什么?(3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D C D C C A B D A D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C B D A B C C B C C C D B
31 32 33 34 35
C D D A D
36.(14分)
(1)(6分)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GkStK
②在中共倡导.推动并坚持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2′)
③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2′)
④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2′)(答出3点即得6分)
(2)(8分)
①国内: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②国际: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2′)抗日战争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
37.(16分)
(1)(7分)
秦朝;(1′)
措施: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北击匈奴,夺河套;征服岭南,置郡县;在西南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将“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
意义:秦朝一统,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
(2)(3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
(3)(3分)
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影响;(1′)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1′)
目的:经过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1′)GkStK
(4)(3分)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GkStK
高╔考%试γ题γ库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