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 城市主要地域形态类型的对比分析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的影响而形成的城市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具体分析如下:[来源:21世纪教育网]类型 集中式(团块状)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图示影响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 地形、河流、交通 地形、河流、交通特征 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 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优点 ①便于集中管理;②设施利用率高;③方便居民生活;④节省建设投资 ①便于扩大规模;②减轻环境污染 ①交通便利;②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方便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缺点 易造成环境污染 ①用地分散;②联系不便;③投资较高 ①横向联系不便,不便于行政管理;②建设投资较大举例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城市地域形态较为完整,呈集中式);合肥;华盛顿 重庆(位于山区,地形崎岖不平,城市发展失去其完整性,地域形态呈组团式)21世纪教育网 兰州(位于河谷地带,城市沿河发展,地域形态呈条带状) 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城市发展受河流影响大,城市地域形态呈放射状)21世纪教育网特别说明:组团式与条带式或放射状的区别是一个易错点,两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式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条带式和放射状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例1 根据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1反映的城市地域形态呈(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⑵图2反映的城市地域形态具有( )A.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B.用地比较分散C.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较高 D.城市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切自然⑶读图3为“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常州市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是同步的,其工业区的形成原因是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常州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特点是 。③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 ,目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三种典型的城市形态的区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使学生能够通过该例题对三种典型的城市形态要点进行深入把握。解析:(1)(2)考查城市的地域形态,根据其轮廓形状即可判断(1)属于组团式,(2)属于集中式,集中式有便于集中管理、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等优点,但易造成环境污染。(3)近代城市的发展都与城市有关。由于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加强,而企业在城市地域中集聚可以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目前,工业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且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业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答案:⑴B ⑵A⑶①集聚效果 ②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③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变式训练】(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职能、自然环境密切相关。⑴不同的城市职能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巴西利亚有多个钢铁工业区 ②纽约金融区规模大③三亚旅游风景区占地比重大 ④上海有众多商业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⑵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解析:⑴巴西利亚为巴西新建首都,为政治职能,不可能有多个工业区。⑵大连为为北方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答案:⑴B ⑵C 探究点二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特点比较,见下表。功能分区 地租水平 占用城市土地面积 区位特点 功能区内分异特点住宅区 中等 面积最大21世纪教育网 市内和市区边缘 工业革命前与劳动单元混杂,工业革命后住宅区出现并分化工业区 低 面积适当集聚成片 地价较低,向主要交通干线和市区外缘移动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其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因素导致分散商业区(中心商务区具有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 高 面积最小,呈点状或条状 点状或条带状;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区内有垂直分异(零售在底层)和水平分异(零售在中间)例2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⑴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⑵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来源:21世纪教育网]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解析:⑴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来判断。一个城市早期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通常并没有分开,而是混杂在一起,城市中心人口稠密,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工业区、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逐渐演化为商业区,居住人口逐渐减少,工业区则向城市外缘迁移,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⑵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只要区别①、②、③功能区1990年、2005年之间的变化即可。答案:⑴C ⑵B探究点三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原因1.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⑷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例3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12中甲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乙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回答27、28题。【变式训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党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⑴~⑵题。⑴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⑵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解析:⑴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和公共住房的分布位置,可知公共住房相对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公共交通沿线地区,而不是以中心城向外呈环状分布,从图中指日花到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⑵结合上题得到结论,该国公共住房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便捷地区,所以可推出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答案:⑴D⑵A探究点四 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分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城市内各点区位的不同造成了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另一方面,各种功能活动的特点所表现出的付租能力的差异。地租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通达性,从与市中心的距离看(如右图):A区为城市的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其他活动所能付出的租金远不能与之相比,所以A为商业区;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是,住宅区选择这个区位,既可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场,而工业支付的租金不如住宅区高,所以在B区形成的是住宅。C区远离市中心,由于这里不是最佳区位,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出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付出的租金最高,所以工业就成为该区的土地利用形式。例4 下图是商业、工业、居住和农业等四种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B.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C.活动C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D.活动D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各种功能活动的付租特点。同时还应该注意让学生观察农业的曲线最后没有和横坐标相交,这一点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着眼点。解析: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占据市中心地带,居住用地次之,再次为工业,最低的为农业,所以图中ABCD线分别表示的是商业、居住、工业、农业。农业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居住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用地方式。故选B。答案:B探究点五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一般把城市划分出超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不同国家划分标准差异较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的范围相对较大;而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城市的服务范围。21世纪教育网例5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图11回答⑴、⑵题。⑴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 B.3级 C.4级 D.5级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⑴图中所示城市 (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⑵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 )A.ad D.c>d命题意图:本组题主要考查不同规模集镇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及解读文字和地图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相关知识的能力。解析:⑴甲城市规模大于乙城市规模,故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⑵d为甲城市地租的次高峰,则有b答案:⑴B ⑵C【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2011·石家庄联考)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城市的住宅、商店、办公楼、工厂的地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读表完成1~2题。 与市中心的距离(千米) 地租(元/平方米)甲 乙 丙 丁0 120 105 84 681 90 87 75 622 60 70 66 563 31 52 56 504 0 35 47 455 0 18 37 396 0 0 28 347 0 0 18 288 0 0 9 229 0 0 0 1710 0 0 0 1111 0 0 0 612 0 0 0 0 1.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店、办公楼、住宅、工厂 B.办公楼、商店、住宅、工厂C.商店、办公楼、工厂、住宅 D.工厂、住宅、商店、办公楼2.对该城市的商贸区、住宅区、工业区范围的估算,正确的是( )A.商贸区(0—1.5km) B.住宅区(4.5km以外)C.工业区(1.5—2.5km) D.工业区(2.5—4.5km)(2011年3月青岛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图4是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3.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通达度 B.技术水平 C.地价水平 D.环境优劣4.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B.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D.近郊制造业产业密度减少(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图4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5~7题。5.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A.工业 B.行政中心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A.0~8km B.9~16km C.17~24km D.25~35 km7.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2011·安徽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9.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C.地价、市场 D.政策、地价(2011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抽样监测)读南亚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0—11题。10.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 )A.水泥厂 B.钢铁厂 C.棉纺厂 D.机械厂11.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城市的影响是 ( )A.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B.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突出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12.(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图5是深圳市(22.5°N,114°E)某楼盘平面图。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从采光、通风、噪声等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A.A—4 B.B—3 C.C—2 D.D—121世纪教育网(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图13为中原城市群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13.关于图中城市说法正确的是A.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开封多B.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C.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D.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14.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不正确说法是A.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B.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C.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D.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15.下列不属于中原城市群建设自然原因的是A.地形较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B.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C.土层深厚且肥沃 D.黄河等河流为其提供水源二、综合题16.(2011·兰州检验)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备受关注。村镇功能区的布局是人们当前考虑较多的一个问题。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5)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试分析其原因。17.(2011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图13为“我国南部某城市用地布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评价图中重化工业区的布局。(2)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在高科技园区集聚的目的。(3)简述综合物流区布局的优势条件。18.读材料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问题。材料: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试比较图中所示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1.【解析】商店、办公楼、住宅、工厂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的地段内,付租能力是不同的。根据表格中反映的地租递减趋势,可判断甲为商店、乙为办公楼、丙为住宅、丁为工厂。【答案】A2.【解析】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由此可得,在距离城市中心约0—1.5km内布置商贸区、1.5—2.5km内布置办公楼、2.5—4.5km内布置住宅区、4.5km内以外布置工业区。【答案】A3.【解析】由图可知,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主要是因为市中心地价较高,而服务业能付出的租金较高,制造业则较低。【答案】C【答案】A9.【解析】观察工业用地变化曲线,在距市中心4千米地方离市中心较近,有市场优势;距离住宅用地较近,有劳动力优势。【答案】B【答案】D14.【解析】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目前条件尚不成熟,也不现实,故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D15.【解析】中原城市群主要处于河南省境内,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宽广,气候适宜,有充足的水源,土壤状况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较小,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6.【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位于居民区的北面,若工业布局合理,则盛行风为南风或偏南风。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分布在河流、铁路、公路沿线。第(3)题,A地有铁矿、煤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且处于盛行风下风向等有利条件。第(4)题,C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可形成商业中心。第(5)题,D处风景好,地势较高,交通便利,河流上游,为高级住宅区。【答案】(1)南风(或偏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城市的边缘地区 (3)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交通运输便利(铁路、河流);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居民区大气污染小。丰富的水源;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 (4)C (5)D 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心城市,服务范围主要是全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而且受上海影响较大,服务范围仍然较大。镇江、扬州、南通,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图3图1图2图4图13图 例铁 路高速公路清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