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判别与影响因素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流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人口迁移的判别标准,这将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1.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⑴-⑵题。⑴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⑵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打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21世纪教育网解析:⑴读图,可看出A省(市、区)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人口迁出多,造成该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⑵根据图中信息,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迁入率最大值大于迁出率最大值,选项A错误;根据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图可看出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只有2个,选项B错误;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只有3个,选项C正确;图示省区既有净迁入省区,也有净迁出省区,选项D错误。答案:⑴D ⑵C探究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分布1.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时期 特点 流向 原因二战前 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21世纪教育网注意:⑴一直为迁入地区的是:北美、澳大利亚;⑵一直为迁出地区的是:非洲;⑶由迁出地区转变为迁入地区的是:欧洲;⑷由迁入地区转变为迁出地区的是:南美洲;⑸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但为迁入区的是:中东。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意义古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因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特点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妊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3.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迁移人口):科技移民(高素质人才)、劳动力输出(外国廉价的劳动力)、国际难民迁移(战争难民、政治难民)。例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⑵题。⑴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⑵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答案】⑴D ⑵A【解析】⑴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迁出率不是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迁出率,机械增长率是总体上升,因而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⑵根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加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结合四个选项,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上海,安徽、湖南、河南三个省是我国中部省区,人口是迁出为主。【变式训练】(2011·镇江模拟)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⑴~⑵题。⑴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⑵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1世纪教育网C.新兴工业发展迅速21世纪教育网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解析】⑴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⑵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而导致。【答案】⑴B⑵D探究点三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3.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例3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⑴~⑵题。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60 700 80045~59 1600 500025~44 2000 3000015~24 2400 275000~14 640 5000⑴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⑵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同时锻炼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解析:⑴上表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料中可知,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净迁入人口大于60岁的老人人口最小,因而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不大;又根据题干信息“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是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没有关系。即选C。⑵从表中可知,净迁入0-14岁年龄的人口也较大,结合题干信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中小幼教师,而其它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联系不明显。答案:⑴C ⑵B【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2011·安徽马鞍山模拟)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30日正式启动,3月10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0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达到25.41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7.7%。回答1~3题。1.2010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21世纪教育网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2.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3.每年春节期间铁路客运都要面临“春运”压力,其主要的原因是( )A.铁路运输速度慢 B.铁路货运量大C.民工人数多 D.为了安全减少车次(2011·盐城模拟)下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4~6题。4.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C.变动较大 D.基本不变5.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6.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7~9题。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9.该国可能是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2011届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右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0—11题。10.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 )A.经济发展缓慢B.因农业发达吸引大批迁入人口C.2008年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D.劳动力日趋紧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城市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越来越小B.乙城市人口迁出的数量远大于人口迁入的数量C.丙城市非机械原因引起的儿童增长率在下降D.丁城市越来越高的自然增长率降低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2011.4)图4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2-13题:21世纪教育网12.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13.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C.产业升级和转移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2011·连云港模拟)读下图,回答14~15题。14.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世纪教育网15.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增加交通压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二、综合题16.(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33)根据材料和图1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⑴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⑵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7.(2011·汕头模拟)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分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 原因分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经济性原因 56.2 217.3 家庭性原因 34.5 39.0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务工经商学习培训退休离职 11.55.924.312.91.6 268.4243.5223.8149.7603.9 投亲靠友随迁家属婚姻迁入 9.910.414.2 75.967.49.7其他原因 9.3 215.0合计 100 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________不同造成的。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1.【解析】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春运期间的旅客流属于人口流动。【答案】D2.【解析】春节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民工返回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A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答案】A3.【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春运压力是由于民工人数过多导致的。【答案】C【答案】D9.【解析】中国、巴西、泰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多为人口迁出地;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多为人口迁入地。正确答案是C。【答案】C10.【解析】由图可知,甲曲线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表示有大量人口迁入,经济发达,故A项错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人口迁入数大于人口迁出数,故C项正确;人口大量迁入,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故D项错误。【答案】C第三产业转移的人口就达到22%,图中迁出的6个省份江西、安徽、河南、湖南都在第三级阶梯,图中迁入的6个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答案】C15.【解析】农村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迁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答案】D16.【解析】(1)考查工业区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2)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城市化水平。【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17.【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作答。【答案】(1)56.2% 务工经商(2)生态移民 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3)男 女 女 男 社会分工时期项目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图410987654321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0-0.5-1-1.5-2-2.5-3-3.52000 2002 2004 2006 2008(年)1978年以来部分人口迁移方向2008年以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迁移方向图11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