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一轮精品教学案(人教版):第26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高考地理一轮精品教学案(人教版):第26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资源简介

第26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时期 生产力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 低下且发展缓慢 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崇拜自然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与环境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文明时期 很大提高 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芽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工业文明时期 极大地发展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征服自然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探究点二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21世纪教育网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
例1 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解析:(1)原始的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地的影响比较小。故A错。(2)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种植范围扩大。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方式,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故B错。(3)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排泄的“三废”物质和农业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可以说,这一阶段人地系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是地区的、局部的,而是全球的。故C错。(4)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答案:D
探究点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 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例2 读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持续发展,条件是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内涵、原则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需要结合本探究点加以区分各自的区别,真正弄懂各概念的差异。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包括三点,即图中的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本题揭示的就是这三者的关系,抓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答题就比较容易。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代际、人与生物、国与国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合作。
答案:(1)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2)生态经济社会 (3)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布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回答1—2题。
1.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2.这个时代是下图中的哪一阶段?( )
A.a B.b C.c D.d
(2011·苏州模拟)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读图,回答3~4题。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
4.全球气候变暖对图示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A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增强
B.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C.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减少
D.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6.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2011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 a表示资源开发 B. b表示生产活动
C. 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 d表示废弃物排放
8.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 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 化工厂——水污染
C. 火电厂——大气污染 D. 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0.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2011·湖北调研)《经济参考报》的一则报道中这样写着:“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荒漠化主要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植被减少
C.过度开垦,造成草原植被减少
D.矿产资源开发,破坏地表植被
12.该现象持续发展,会违背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全球性原则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14.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15.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漫画,颁奖会
材料2:如图是我国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有关报道。
材料3: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目前已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
(1)读材料1,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了人地关系的什么思想?
(3)你认为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这一决策的原因是什么?
17.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未能再循环的工业废物严重侵蚀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现在产生的二氧化碳、家庭污水和其他“无毒”废物的速度超过了自然循环能够吸收它们的速度。我们还正在越来越大量地排放着有毒的(经常是不能由生物过程降解的)废物,它们正积聚在土壤、空气和水中。后果是,我们正在破坏着自然环境(例如,森林被酸雨和烟雾毁坏)、我们的农业系统(例如,收成被土壤退化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所毁掉)和人类的健康(例如.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人工合成聚合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的烟雾、被污染的饮用水以及家庭和学校地下的有毒垃圾堆)。在未来几年里,污染的流行病学很可能会受到更大的重视。
(1)文中关于污染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
A.环境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B.环境污染速度低于环境自净能力
C.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大体相当 D.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无关
(2)文中提到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体现在 、 和 三个方面。
(3)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表示的是 ( )
(4)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
氟里昂等排放物 酸雨
砍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
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 臭氧层破坏
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21世纪教育网
18.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选择填空)。
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调控 D.社会系统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A
2.【解析】此时代为人类社会发展早期采猎时代,因此为图中a阶段。
【答案】A
3.【解析】从题干中的“共同”二字即可作出正确选择。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4.【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地。
【答案】B
5.【解析】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
【答案】A
6.【解析】到环境文明时代实施的是可持续发展,遵循的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答案】B
【答案】D
12.【解析】荒漠化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会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A
13.【解析】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因此最不可取。
【答案】D
14.【解析】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突出体现了持续性原则。
【答案】C
15.【解析】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并不限制城市化水平;但若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容易产生环境污染。
【答案】A
16.【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材料中体现人地关系思想的界定。材料1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材料2反映我国在50年代对人地关系的错误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问题的突出,人们意识到人类不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只能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应逐步走人地关系协调的道路。材料3提出“效益深圳”这一决策正是谋求人地协调的体现。
【答案】(1)这三家企业属破坏环境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现象。
(2)人定胜天论。
(3)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居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前列,这种发展多是以消耗大量原料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长期发展使该地区出现了资源的短缺和能源紧张,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的污染,因此深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够解决并能保持深圳的持续繁荣。为了使深圳生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深圳人提出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
17.【解析】本题考查各类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答案】(1)A (2)破坏自然环境 破坏农业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 (3)D (4)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酸雨;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答案:(1)生态 经济 社会 (2)C (3)公平性
(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 如:工业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地形、水源等);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