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预习课 备课人: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饱和、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重、难点); 2、了解结晶过程及应用(重点)。 二、学习内容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的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 质 溶解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溶解的溶液,叫不 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实验9—5] 操 作 现 象 能否继续溶解 状 态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全部溶解 还 能 不 饱 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部分溶解 不 能 饱 和 再加入15毫升水,搅拌 全部溶解 还 能 不 饱 和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不饱和转为饱和;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饱和转为不饱和。 (2)[实验9—6] 操 作 现 象 能否继续溶解 状 态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 还 能 不 饱 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部分溶解 不 能 饱 和 加 热 全部溶解 还 能 不 饱 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部分溶解 不 能 饱 和 冷 却 析出晶体 不 能 饱 和 在一定温度下,升高温度,饱和转为不饱和;降低温度,不饱和转为饱和。 即: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 3、饱和、不饱和与稀、浓溶液的关系: 饱不一定浓;不饱和也不一定稀。(视溶解性确定) (二)、结晶 1、概念:溶质从饱和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 结晶和 结晶两种形式。 3、应用:海水晒盐就是利用 结晶。结晶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课堂巩固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溶质 B、降低温度后,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饱和溶液加水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D、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自我测评第3题图示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在盛水的大烧杯 中,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 固体物质是 ( ) A、活性炭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可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A、酒精 B、食盐 C、氧气 D、硝酸钾 5、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 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B、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倒出少量溶液 6、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晶体没有溶解。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固体全部溶解。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NaCl溶液的饱和状态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以上三项都发生了改变 7、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铁 B、食盐水 C、钛合金 D、金刚石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预习课 备课人:蒋少康 田婷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曲线的应用(重、难点) 2、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影响因素(重点) 二、学习内容 (一)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 下,某固体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条件是温度,溶剂量是100g,状态是饱和,质量单位是g。 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表示的意义有:温度是20℃;溶剂是100g;状态是饱和;溶质质量是36g;溶液的总质量是136 g。(任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都有对应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 ①内因: 和 本身的性质,②外因: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在20℃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粗略地分为 、 、 、 四个等级。 (4)表示方法: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法 ①列表法:如表9—1,是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曲线法: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溶解度曲线。 (5)、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学生朗读、理解} ①查找某物质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时溶解度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等。 例:上图为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填空。 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②从改变温度的角度考虑,要使c物质从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③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 。其中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6)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 。少数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 (如氢氧化钙)。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在 体积水里达到 状态时溶解气体的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 ; 如:夏天的中午鱼会浮头的原因: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鱼在水里缺氧,故会浮到水面来吸氧。 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 。 如:打开啤酒瓶有大量气泡冒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从啤酒中冒出来。 三、课堂巩固提升 1、为了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压降温 B、降压降温 C、降压升温 D、加压升温 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B、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 C、20℃时,10克硝酸钾完全溶于100g水,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g D、20℃时,100g水溶解31.6g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 自我测评第2题图示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C、将t2℃时的C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3℃时,7gA物质溶于10g水中可制得A的饱和溶液 第4题图示 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 回答:(1)t1℃时,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为A B(填“>”“<”“=”); (2)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 法提纯A; (3)在 ℃时a、b的溶解度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