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制取氧气(1)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制取氧气(1)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1)
课题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1)
教学
目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动手制取氧气。
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难点
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教法
采用引导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学法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
资源
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基本设计
个性特色
创设情境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除了能供人呼吸外,你还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学生回答问题。
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我们先来做一些小实验,并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讨论所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
探究活动一: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mL的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这两支试管中的情况,然后再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这两支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探究活动二:分别对以上的两支试管微微进行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探究活动三:往一支装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请同学们把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说出来。
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疑问(见附录),并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适当给予解答。
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并得出“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结论。











基本设计
个性特色









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你认为用哪一种方法制取氧气会更方便?你的理由是什么?
在探究活动③剩余的二氧化锰还能不能再次使用呢?你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由教师演示实验2-6。)
最后教师要补充说明: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没有发生改变的。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我们还常常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
演示[实验2-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总结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听讲,并阅读课本38页材料,观察现象并填写表格。
学生寻找三个文字表达式特点,总结出分解反应定义。
巩固训练
PPT展示习题训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
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
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