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 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法 实验探究法 学法 分析归纳法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 学 过 程 整 体 设 计 及 实 施 基本设计 个性特色 创设情境,激趣导 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它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PPT播放燃烧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有时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如何才能做到“防火于未燃”?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灭火的方法。 师生合 作 ,探 究新知 一、燃烧的条件 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阅读P128—129页内容(燃烧条件的实验),交流讨论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指导和补充。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教 学 过 程 整 体 设 计 及 实 施 基本设计 个性特色 师生合 作 ,探 究新知 二、灭火的原理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通过讨论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根据燃烧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只要具备一项即可灭火。 2.探究活动:P130页,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巩固训练 完成P132页:练习与应用,检测目标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只要具备一项即可灭火。 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