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全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全科9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分值 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 2分 )
1. 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1-3,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 B.AC.B>A>C D.B2. 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3.变形虫表面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
4.植物原生质层是指
A.细胞质 B.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 D.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5.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A.K
B.H2O
C.甘油
D.脂肪酸
6.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III)的三
种蔗糖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是
A、I>II>III B、II>I>III
C、I7.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
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8.脂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原因是
A.细胞膜以磷脂分子为基本支架 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质的载体蛋白质
C.细胞膜外表面有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9.利用高浓度食盐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A.由于食盐中氯有杀菌作用
B.由于高浓度食盐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胞不能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的水渗出而死亡
D.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
10.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11.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1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A B C D
13.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是自由扩散,吸收钙是主动运输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14.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A、食盐水中的Cl-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
15.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洋葱表皮细胞
④干种子细胞 ⑤蛙卵细胞 ⑥洋葱根尖的根冠细胞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16、打预防针能预防某些传染病,与这种免疫作用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A、中心体 B、核糖体 C、内质网 D、染色体
17下列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 B.液泡 C.高尔基体 D.内质网
18、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细胞膜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细胞膜和核糖体
19、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 )
1 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①③   B.④⑤   C.⑤⑦   D.②⑥
20、若给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研究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消化酶(属于蛋白质)的过程,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 ( )
A.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21、在成人心肌细胞中比腹肌细胞中数量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 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22、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是( )
A.线粒体、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液泡
C.液泡、叶绿体 D.叶绿体、内质网
23、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24、有些药物能抑制细胞的呼吸,最可能是作用于(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质体 D.内质网
25、在小白鼠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
A.线粒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叶绿体
C.内质网、叶绿体      D.线粒体、核膜
26、准确地说遗传信息储存于:( )
A.染色体 B.染色质 C.DNA D.蛋白质
27、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A.储存能源物质、进行能量转换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蓝图”
D.在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中起决定性作用
28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不同名称
B.不同物质的不同名称
C.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在细胞分裂时称染色质,在分裂结束后称染色体
29、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不包括( )
A.细胞器膜 B.细胞膜 C.核膜 D.细胞壁
30、与红玫瑰花花瓣的鲜艳色彩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液泡
二、非选择题(40分)
31右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8分)
(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 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32.某学生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试剂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请回答:(6分)
(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 处于 状态;
“⑦”处溶液叫 ;
“⑧”处溶液是 。
(2)图B细胞中的原生质层是标 号 ,依次由图A细胞中标号___ 变化而来。其原因是图A细胞外蔗糖溶液的浓度比“①”处溶液浓度 。
33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该细胞属于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
此细胞具有 、
和 。(填细胞器或细胞结
构的名称),
动物的一般体细胞与该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______
(2)该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填标号),如果在该细胞器上合成的物质中含有50个氨基酸构成的一条链,则在该细胞器上将会有_________个水分子生成。
(3)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_
供给,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_____,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
(4)若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中[5]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9]中能够被洋红或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分裂以前呈现的特定形态叫做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分裂期中该物质改变形态,称做____________
34.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实验材料及用具:(12分)
①新鲜的红色康乃馨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A.B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 2分 )
二、非选择题
31(8分) (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选择透过性(3)流动性
(4)b、c、d(5)b、a
32(6分) (1)质壁分离;细胞液;蔗糖溶液 (2)13、12、11;5、6、4;大
33(14分) (1)植物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中心体 (2)13 49
(3)[11] 线粒体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糖类
(4)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 DNA+蛋白质 染色体
34(12分) 第二步:在A.B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15%的盐酸或清水。
第三步:选等量的红色康乃馨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结果:水中花瓣仍为红色,水呈无色。盐酸中花瓣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溶液变红。












A
B
C
D
ATP
时间
细胞液浓度
时间
细胞液浓度
时间
细胞液浓度
时间
细胞液浓度
1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当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古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某一事件,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
A.西周的建立 B.秦统一六国 C.北击匈奴 D.开辟“五尺道”
3.秦朝时期,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建设出现重大变化,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建设成为古代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地方行政体制是 ( )
A.郡县制 B.刺史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
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宋朝设参知政事,清朝设军机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 ( )
A.相权不断强化 B.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C.君权不断强化 D.君权不断削弱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对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6、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司法独立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7.自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但终未能把中国完全变为其殖民第。其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军民的坚决抵御 B.清政府的不懈抵抗
C.中国民众的奋勇杀敌 D.西方列强的放弃
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9.“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包括 ( )
①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③工人权益得到保障 ④北洋政府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座革命城市,这里曾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这里”是( )
A.上海 B.广州 C.南昌 D.长沙
11.右图的事件是指: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
总统府,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这与
哪一战役有关 (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 下列因素中,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是 ( )
A.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B.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C.共产国际的帮助 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13.1940年,由彭德怀领导、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 )
A. 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 徐州会战 D. 淞沪会战
14.图2反映了新中国实行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严重摧残,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这一状况发生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6.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最早是为了解决( )
A.香港回归 B.台湾问题 C.两岸“三通“的实现 D.澳门回归
17.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的圆满结束。这一会议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 D.1955年万隆会议
18.在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中,一般都要求有关键词,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学生的结题报告中出现关键词“联合国”“中国”“外交胜利”“恢复”,这位学生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 )
A.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图6反映了现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下列
关于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该事件发生在1972年
②两国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
③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④结束了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社会制度
2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主要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出席万隆会议⑤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2.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地位下降 B.美苏平起平坐
C.英国装可怜想趁虚而入 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
2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24.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朋友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5、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6.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人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一次实践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28.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29.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30.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一个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自贸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联合的胜利。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实现政治上的广泛联合,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活动是( )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召开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四: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
请回答:
(1)列举以上每次战争期间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5分)
(2)综观以上各图反映了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2分)
(3)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①请写出20世纪与国民党有关的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写出一件即可。2分)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 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②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③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材料四 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④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凡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4分)
32.(18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改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示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怎样的国际格局?在外交方面新中国是如何应对的?(3分)
材料二
(3)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特点?(2分)列举20世纪40至60年代体现这一特点的重大事件。(2分)
材料三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四
(4)材料三、四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新特点?(2分)依据材料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5)当今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这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3分)
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二阶段历史测试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8分,共40分
31题(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每点1分,共计5分)
(2)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2分)
(3)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每点1分,共计3分)
32题.(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答出一点2分)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2分)
(3)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分)
(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2分)
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中国历史的进度,影响到中华的昌盛;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言之有理即可給分)(2分)
33题.(1)A:杜鲁门主义;B:经济互助委员会;C:华约组织。(3分)
(2)两极格局。(1分)应对: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针;提出“一边倒”等外交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积极与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任意两点给2分)
(3)两极对峙。(2分)“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美国侵略越南;“古巴导弹危机”。(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图6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铁幕演说
A
(1947)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组织
C
(1955)
情报局
(1947)
序 幕
形成
B
(1949)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上)第二阶段考试
高一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
不对称的细胞
①自从人类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这种微小而神秘的东西就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很多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到细胞极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细胞的极性呢?其实,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这种不对称性是细胞生长的基础,正是因为细胞的不对称生长,产生了极性,这才完成细胞活动的各项功能。无论在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细胞的极性都普遍存在。
②我们以人类的神经细胞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神经细胞极性如何形成是发育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神经细胞的极性是神经系统构成功能网络的基础。
③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构成的网络基础,每个神经元通过其突触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彼此调节,从而控制呼吸、心跳、感觉、认知等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一根细长的轴突和多根复杂的树突。神经元的这种复杂形态的形成过程称为神经元极性建立。
④那么,这种极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们发现了许多种蛋白酶在神经细胞的极性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科学家们发现,当神经原极性建立的时候,有一种蛋白质激酶(Akt)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这种物质会选择性的对那些将要成为树突的分支进行降解,而保留在那些将要成为轴突的分支尖端。科学家还发现,如果抑制泛素蛋白酶系统,就可以抑制Akt从多数突起尖端消失,从而使神经元长出多根很长的轴突。这些结果证明,蛋白质的局部降解对于神经元极性是必须的。
⑥当然,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非常多,有的蛋白质是在构建轴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调节微管组装和稳定性的激酶(MARK2)在神经轴突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导致轴突的过度生长,而过高的酶活性则抑制轴突的生长。在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这种酶的活性受到调节,引起微管在轴突的组装和轴突的延伸。这项研究揭示了神经细胞极性建立的新机制,而且对神经损伤修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⑦当然,细胞的极性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绝非发现几个蛋白质就能够解释。以上所说,仅仅是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细胞极性的重要性。可以说,如果神经细胞没有极性,我们就无法思考。广而言之,极性是所有细胞基本特性。那么,细胞为何会产生这种特性,各种复杂的蛋白之间如何相互调节的呢?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⑧现在,细胞极性的研究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的各种研究项目中。在植物学家的研究课题中,他们想明白了种子为什么会向上生长,从而能够破土而出。在医学研究者的课题中,他们想知道的是,细胞极性的破坏为什么会导致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其他各种疾病。这样的研究项目不可胜数,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各种细胞调控极性的信号通路,希望这些发现能够解开细胞极性的奥秘。 (选自《百科知识》2007.9)
1.关于“细胞的极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
B.细胞的不对称生长,产生了极性。
C.细胞的极性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
D.细胞的极性的问题囊括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2.下列不能说明“神经细胞的极性是神经系统构在功能网络的基础”的一项是
A.神经元通过其突触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彼此调节,从而控制呼吸、心跳、感觉、认知等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
B.科学家在对细胞的极性如何形成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
C.在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有一种激酶的活性受到调节,引起微管在轴突的组装和轴突的延伸。这项研究的神经损伤修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D.如果神经细胞没有极性,我们就无法思考。
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激酶(MARK2)的活性过高,轴突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
B.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一根细长的树突和多根复杂的轴突。
C.当神经原极性建立的时候,有一种蛋白激酶(Akt)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这种物质会对那些分支进行降解,而保留在那些将要成为轴突的分支尖端。
D.细胞中的蛋白种类非常多,蛋白是在构筑轴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4.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科学家在研究细胞的极性形成过程中,除发现Akt和MARK2两种细胞中的蛋白酶起重要作用外,还发现了其他起重要作用的蛋白酶。
B.研究细胞的极性形成对发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C.科学家已经研究出细胞为什么会形成极性以及各种复杂蛋白之间是如何相互调节的。
D.医学家们通过对细胞极性形成的研究,有望攻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一医学难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12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人一,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灭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竟学   竟:竟然    B、毋妄言   妄:胡乱
  C、梁以此奇籍  奇:认为…..出奇 D、皆已惮籍矣 惮:畏惧。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在汉语意思相同的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樊无期以穷困来归丹。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季父项梁 吾其还也 B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
C项梁怒之 何厌之有 D梁以此奇籍 皆白衣冠以送之
8.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 D距关,毋内诸侯。
9. 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梁以此奇籍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越国以鄙远
C其人居远未来 D箕踞以骂曰
10.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籍者,下相人也
A.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1.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才能、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第Ⅱ卷 (共117分)
12.根据所学文言文翻译下列的句子(9分)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3分)
2)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2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三、古诗文鉴赏以及名句默写(18分)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 清 宫 过 华 清 宫
吴 融 李 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帘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问苍茫大地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 ,仅是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记念刘和珍君》)
(4)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5)惨象 ,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6)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 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7) ,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真正的鲁迅是沉默的
钱理群
鲁迅的作品就像冰山一样,有浮出水面的,但底下隐藏着更多的东西,他的意思就表现在浮现和隐蔽之间。
鲁迅自己曾说过:“我所想的和我所写的不一样”,“我为自己写作和为他人写作是不一样的”。这就非常麻烦。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他自己的意思是什么呢?鲁迅自己有一个解释。他说,很多人都说我讲的是真话,但我并没有把我所想讲的话完全地说出来;很多人都说我很冷酷,第一是冷,第二是冷,第三是冷。如果有一天,我把我心里所想讲的话,就是那些最黑暗、最悲凉、最可怕的话说出来,还有一个人愿意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我真正的朋友。
鲁迅在1936年去世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要骗人》。他讲了这么一桩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走出家门,碰见一个来为灾民募捐的小女孩。而当时正处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之下,所以鲁迅很清楚地知道,这小女孩所募的款,是不可能落在灾民手里的,她的募捐完全没有意义。但是面对着这个热情、天真的孩子,能告诉她说她做这事没意义吗?不能。不但不能说,还必须对她说:“小孩子,你做的事非常有价值,我一定支持你。”于是鲁迅牵着小女孩的手,走到一个商店,用大钱兑来小钱,再把小钱交给小女孩。小女孩紧紧地握住鲁迅的手,说先生你太好了,我代表全体灾民,对你表示感谢。鲁迅看着这小女孩越走越远,他的手上还可以感觉到这个小女孩的手的温暖,但是正是这温暖像火一样烧灼着鲁迅的心,因为他骗了这个孩子。但是鲁迅反过来想,我能不骗这孩子吗?我能不骗人吗?他进而想到,当今之中国,难道是披沥真实的时候吗?我们能够把我们真实的想法都说出来吗?不能。所以“我要骗人”。
说实在的,我每一次看到这文章,都受到一种震撼。我觉得一个人要说真话固然很难,但是,能够像鲁迅这样正视自己时时刻刻不得不说假话的困境,这需要更大的勇气。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有谁像鲁迅这样敢于正视自己渴望说真话,但是又不能不说假话、不能不骗人的这样一种深层的困境呢?
鲁迅说他是为三种人而写作的。一种是那些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平等、富强而艰苦奋斗的志士仁人。一种是那些正在做着好梦的青年。他要为这些人呐喊助威鼓劲。第三种写作对象非常特别,鲁迅说,我是为我的敌人而写作的。既然是为敌人写作的,就不能把内心的痛苦说得太多,不能在敌人面前显示痛苦。因此,他必须有所遮蔽。这就是说,鲁迅的作品就像冰山一样,有浮出水面的,但底下隐藏着更多的东西,他的意思就表现在浮现和隐蔽之间。而且从根本上说,一个人的思想,特别是一个人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一种生命体验,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一旦用语言表达了,这思想就被简单化了,甚至可能被曲解了。所以鲁迅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真正的鲁迅是沉默的,默默无言的鲁迅,才是真实的。
今天人们谈论得最多、读得最多的鲁迅作品,譬如《呐喊》《彷徨》等,以及大多数杂文,基本上都是为他人写作的。真正为他自己写作的,鲁迅交代得很清楚,就是《野草》。
鲁迅说,《野草》里面有我的哲学,而且他说,《野草》是属于我自己的。他不希望青年看他的《野草》,那是完全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是最具有鲁迅个性、最属于鲁迅个人话语的一个作品。鲁迅的《野草》就成为我们去接近鲁迅灵魂的一个窗口,或者提供了一个途径。当然,即使是《野草》,也仍然有所遮蔽,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它遮蔽得少一点。
15.文章开头说“鲁迅的作品就像冰山一样,有浮出水面的,但底下隐藏着更多的东西”,“浮出水面”的是什么?“底下隐藏”的又是什么?请依据文意作答。(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真正的鲁迅是沉默的,默默无言的鲁迅,才是真实的”?(4分)
17.文章大篇幅地引述鲁迅的原话和他的作品中的语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8.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你是怎样认识鲁迅的“冷”的?(6分)
五、语言运用(共12分)
19.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
C.如果秦少游想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十分欣赏他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D.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险被网友骂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很受伤”的河南人更是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司专业的技术人才、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创新,开拓市场,竭诚为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完善的服务。
B.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C.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D.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2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排序是(3分)( )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22.把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3分)
新浪科技讯 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掘到一个有着16英尺翼展的能够习翔的爬行类动物化石,并将其确定为翼龙的一个新物种。
科学家是在尼日尔一条远古河流沉积物中的白垩纪岩石中发现了这个奇怪的化石。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一个翅膀和一个长满细小牙齿的剪刀式的利喙。
科学家尚未对这个新物种进行命名。他们表示,这只非洲恐龙属于翼龙的一个物种,生活于1.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最后一个纪。
翼龙大约在2.15亿年前的三叠纪开始出现,1.5亿年前处于繁荣时期,直到白垩纪末期走向灭绝。翼龙化石,最早在1700年被发现,当时被误认为是海生物,以至于在化石的妥善保存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_____
六、作文(60分)
23. “我是一片远去的云帆,却永远驶不出你目光围成的河岸。”——有人这样说母亲。
“我的脚印旁边,总有另外一双大脚印,他从来不曾代替或遮盖我的脚印,它只陪伴我,或远或近,但从来不曾离开。”——有人这样说父亲。
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以 “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上)高一第二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
1. D.(原文是说“很多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到细胞极性的问题”,“很多”与“囊括”的表述相抵牾。相关信息均在第1段。)
2.B(此项只是说明对细胞的极性的研究成果多,而原句是强调细胞极性对神经系统构成功能网络的重要性。选项与题干不吻合。A.依据在第3段 C.依据在6段末 D依据在第7段)
3.A(A.是对六段中“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导致轴突的过度生长,而过高的酶活性则抑制轴突的生长。”的不同形式的表述。 B.原文第3段是先说“轴突”后说“树突”,顺序不能颠倒。 C.原文第5段是说“这种物质会选择性的对那些将要成为树突的分支进行降解”。 D.原文第6段是说“有的蛋白是在构筑轴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4. C(依据第7段末“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可知。 A.依据第4段末句中“许多”。 B.依据第2段第二句话。 D.依据第8段。“有望”表示极有可能,虽然还没有实现,但并不违反原文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
5.A(竟:完毕)6.D(使……为王)7.B 8、C 9.B 10.A 11.B (“又不竟学”应为“最终没有学完”)
12.(1)(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将项燕, 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2)学习写字只能写自己的姓名。
(3)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才能和力气超过一般人。
三、古诗文鉴赏以及名句默写(18分)
13(1)①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
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
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四、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15.参考答案:“浮出水面”的是鲁迅作品中表面上可以看出来的内容,(2分)“底下隐藏”的是鲁迅的作品中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深层内涵。(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需要在深度把握作者意旨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设喻目的,明确设喻的角度,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16.参考答案:①鲁迅时时刻刻不得不说假话;(1分)②面对敌人,说话必须有所遮蔽;(1分)③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一种生命体验,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2分)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对作者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把握,要注意“沉默”的具体内涵以及作者对鲁迅的总体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概括。
17.参考答案:引述鲁迅的原话和他的作品中的语言,能直接展示一个“真正的鲁迅”;(2分)有说服力,表明作者的分析和判断是有根据的。(2分)
五、语言运用
19.D 【解析】(A项,“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B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该用“骇人听闻”。C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彩不当。D项,“出离愤怒”指愤怒到了极点,使用恰当。)
20、C【解析】(A.公司后加“凭借”B .“主要原因”与“造成的”语意重复。D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21. ④①⑤⑥③② (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以都“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
22.(3分)美科学家(1分)在非洲(1分)发现翼龙新物种化石(1分)。
23、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上)
高一地理第二次阶段考试(模块一)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 C.太阳光 D.黑子和耀斑
3.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4. 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长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自然灾害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③④
5. 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有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 D.季节的交替变换
6. “北京时间”是
A. 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东八区的区时
C. 全球共同使用的时间 D. 0°经线的地方时
7. 图2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面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大的是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10.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垂直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海陆的热力差异
读下图,完成下题。
11.台风是一种重要的气象灾害,上图中表示台风天气系统的是
A. A B. B C. C D. D
12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风力比②点小
B.甲地天气晴朗
C.③点受暖气团控制
D.④点位于云雨区
13.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是
A 大气环流 B 季风环流 C 热力环流 D 三圈环流
14.影响气候形成最基本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15.下列各气压带和风带,只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盛行西风带 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6. 下列城市中,6月22日前后,白昼最短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17.读下图,分布在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18.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9.下列四幅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20.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差异
21.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 —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读右图回答题。
22.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
A.三角洲 B.河漫滩 C.冲积扇 D.沙丘
23.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24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A.沙漠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少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C.沙漠地区固体杂质少 学D.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
26.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有保温作用的是
A 氮 B 氧 C 二氧化碳 D 臭氧
27.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植物
某地地层示意图(图8),回答28-29题。
28.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
A.山岭 B.断层
C.背斜 D.向斜
29.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
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30.读图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洋流为寒流
B.b洋流为暖流
c.c处不可能有大渔场
D.d洋流为西风漂流
二、本卷共4道题,共40分。
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日期为____ ,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赤道的昼夜情况 。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北半球节气为 ,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多或少),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4)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地球位于____(远或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      。
2.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中①②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
(2)水循环中①是______环节,②是_____环节,③是______环节,④是______环节。
(3)甲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乙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_。
(4)甲处地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中所标的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属于_______________循环,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填写数字)。
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   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气压最高的是 地。
(2)甲图表示的是 (冷、暖)锋,其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其过境后的天气是 。
(3)乙图中F处是    (高、低)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     天气。该天气系统的东侧刮   风。
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图。此景观是    地貌。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    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    、    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    。主要是由    、      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
高一地理模块一答题卡
一.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1.(1)日期为____ ,正午太阳高度为 。
分布规律是         。
(2)昼夜情况 。
(3)北半球节气为 , ____ (多或少), 现象。
(4)位于____(远或近),较 (快或慢)。昼夜状况是      。
2.(1)作图
(2)①是______ 环节,②是_____ 环节,③是______ 环节,④是______ 环节。
(3)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循环,是__________(填写数字)。
3.(1)B是   气团,   地, 地。
(2)是 (冷、暖)锋,其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其过境后的天气是 。
(3)是    (高、低)气压中心,位于 半球,刮   风。
4.(1)是    图。此景观是    地貌。(2)是    图,是    。
(3)是  、  两图。是    、    。由    、    。
高一地理模块一答案
二.
1.(1)6月22日,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昼夜等长
(3)冬至,少,极夜
(4)近,快,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2. (1)略 (2)蒸发 水气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3)褶皱或向斜 断层
(4)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5)海陆间 ④
4.(1)B 海水侵蚀地貌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 E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上)高一年级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a=23 Mg=24 Al=27 K=39 Mn=55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
1. 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其阳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为固态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不相同
D.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 B.铝不能跟氧气反应
C.铝在高温下能还原锰、铁、铬等金属的氧化物 D.铝能溶于冷的浓硝酸中
3.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 N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
A、置换出金属铜 B、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
C、生成蓝色沉淀 D、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金属锌溶于稀硫酸:Zn+2H+==Zn2++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6.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 )
A. K+、Mg2+、Cl-、MnO4- B. Na+、Cu2+、CO32-、NO3-
C. K+、Na+、HCO3-、Cl- D. Na+、Mg2+、Cl-、SO42-
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Ca2++2Cl- B.NaHSO4=Na++H++SO42-
C.HNO3=H++NO3- D.KClO3=K++Cl-+3O2-
8.质量相同的两份铝,分别加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是( )
A 1 : 1 B 1 : 6 C 2 : 3 D 3 : 2
9.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①FeCl2 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⑤CuS ⑥Fe2O3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全部
10.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A. 水 B.湿抹布 C.泡沫灭火器 D.干沙
1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FeCl3溶液 B.K2SO4溶液 C.MgCl2溶液 D.NaNO3溶液
12.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FeCl3、FeCl2、AlCl3和NaCl四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
A. KSCN溶液 B. BaCl2溶液 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
13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最好的办法是( )
A.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通入氯气
C. 加入铜粉 D. 加入铁粉
14.“神州号”载人航天器内,宇航员乘坐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为了保证宇航员在呼吸过程中氧气的适当比例, 需要在航天舱内放入( )
A. Na2O2 B. Na2CO3 C. NaOH D. 氧气瓶
15.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为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Al3+ B.Al(OH)3 C.AlO2- D.Al3+和Al(OH)3
16.下列反应中,盐酸只作氧化剂的是 ( )
A.Zn+2HCl=ZnCl2+H2↑
C.Cl2+H2O=HCl+HClO D.CaCO3+2HCl=CaCl2+H2O+CO2
17.在化学反应2KClO32KCl+3O2↑中,电子转移的总数是( )
A.2 B.6 C.12 D.5
18.0.32g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
A.32 g·mol-1 B.64     C.64 g·mol-1 D.64g
二、填空题(共34分)
19.(1)(4分) 在Fe3O4 +4CO3Fe+4CO2的的中,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
(2)(6分).用下列仪器的编号回答问题①容量瓶 ②蒸馏烧瓶 ③酸式滴定管 ④量筒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⑦分液漏斗
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有 ,使用时必须检查是有 ,
标有零刻度的有 。(用序号回答 )
20.(8分)在编号为A、B、C、D的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NaHSO4、NaHCO3、BaCl2
BaCO3固体,在只有蒸馏水和若干试管的条件下,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中:
(1)已知NaHSO4溶于水发生电离:NaHSO4=Na++H++SO4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是_______,随后枪验出的第二种物质是_______;
(2)后两种固体被检验出来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分).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I、II、III、IV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 。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沉淀固体B ;C ;沉淀D ;溶液E 。
(3)写出①、②、③、④四个反应方程式
① ;② ;
③ ;④ 。
22.(7分)用KMnO4氧化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2O
⑴此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 。若有1mol KMn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⑵15.8g KMnO4完全反应,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有 molHCl
发生反应,有 molHCl被氧化。
⑶若此盐酸的密度为1.2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3、计算题(共12分)
23.(6分)将10.2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得到11.2L的H2(标准状况下),试计算(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该合金中铝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
24.(6分)、将4.34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反应,求原混合物中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1、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同学同意“党政机关不是企业”的观点,但对于为什么不是企业不能作出准确的解释。在你看来党政机关不是企业,是因为( )
A.不独立拥有必要的财产 B.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C.没有财务会计机构 D.不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2、某地一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高、产品销路好的优势企业,吞并收购了另一家高耗能、高污染、负债近7000万元的同类企业,成立了子公司,几年了公司创利税超过8000万元。这表明企业兼并( )
A.必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可以消除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D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3、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 )
A.是不是企业法人 B.公司的资本要不要划分为等额股份
C股东对公司是否承担有限责任 D.发起人数量的多少
4、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这是因为( )
A.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B.实行公司制,就可避免企业的破产和兼并
C.实行公司制,就可维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实行公司制,就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5、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召回已经售出的有缺陷的产品,加强售后服务,提高企业信誉。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企业信誉是企业的一种( )
A.无形资产 B.有形资产 C.投资回报 D.价值符号
6、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将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时限从2008年12月31日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这是因为( )
A.就业再就业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B.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C.实现就业再就业,就能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
D.实现就业再就业,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7、某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小华和他的几个同学合资筹建了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地点就选在了学校附近。中心主要做土特产经销,并提供代订火车票以及电脑维修等服务。这启示我们要实现就业,大学生应该( )
①依靠政府安排就业 ②努力追求高薪职位 ③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④树立职业平等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要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我们应( )
①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 )
A.主体业务和营利的主要来源 B.基础业务和营利的主要来源
C.结算业务和营利的主要来源 D.主体业务和营利的唯一来源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我国将向世贸组织成员国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其银行充分的市场准入。我国各银行就进一步加快商业化进程,把“存款第一,效益第一”作为立行之本。据此回答10~11题
10、商业银行之所以把“存款第一,效益第一”作为立行之本,其根本原因是( )
A.商业银行以存款为主要业务 B.商业银行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
C.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必须提高利润和经济效益
D.商业银行负有管理人民币流通的职能
11、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提高效益就必须( )
A.降低存款利率 B.提高存款利率
C.依靠科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D.摆脱政府部门的控制与监督
12、公民的储蓄是指公民个人将合法拥有的、暂时不用的货币存入( )
A.中国人民银行 B.金融机构 C.储蓄机构 D.商业银行
13、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是( )
①一种投资行为 ②一种信用行为 ③一种计划消费行为 ④一种法定义务行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4、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选项是( )
A.吸收存款 B.发行股票 C.发放贷款 D.办理结算
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张某把这20亩土地转包给李某,并用自己搞大棚蔬菜种植积累的资金办起了建筑企业。但张某每年都会从李某处有所得。据此回答15~16题:
15、农民张某承包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所得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6、农民张某从李某处所得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需分配所得
17、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
A.按劳动力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酬付劳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 )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基础 ②讲效率就要拉开差距
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④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09年1月20日起,排量在1.6L以下的汽车购置税税率减到5%。这表明( )
A.税收是可以随意变化的 B.税收具有无偿性
C.税收具有固定性 D.税收具有强制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美国人发明的个人所得税;进入90年代,又普遍推行了起源于法国的增值税,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在商品流转环节征税的流转税制度。据此回答20~21题
20、我国之所以引进个人所得税,是因为个人所得税( )
A.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具有广泛的征收范围
C.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D.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21、所谓增值税是( )
A.以经营活动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B.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部分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C.以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
D.对进出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22、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和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
A.税收收入 B.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国民收入
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能否优惠一点?售货员回答说,不要发票就优惠。据此回答23~24题:
23、发票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法凭证,是计算国家税收的依据。商家不开发票( )
A.表明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 B.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C.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D.使消费者得到实惠,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24、材料启示我们( )
A.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公民应自觉同偷漏税行为作斗争
D.税务机关要依法治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 (22分)宁波某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第一小组对宁波市某公司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公司的以下情况:
经调查得知,该公司由甲、乙、丙三人合办,注册资本为300万元人民币,甲出资150万,乙用厂房折价出资100万,丙以技术专利折价出资50万。受经济危机冲击,该公司目前经营出现困难。经过进一步调查,该小组发现,该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和劳资关系紧张也有关系。比如:公司不批准职工休探亲假;公司以各种原因拖欠职工工资;职工要求发放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等均遭公司拒绝。有些职工根本没有和公司签订合同。也存在职工消极怠工现象。曾经有职工为了讨回工资而用武力威胁老板。
(1)、你认为该公司怎样才能经营成功?(8分)
(2)、该公司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6分)
(3)、受害者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8分)
2、(8分)现在,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利率较低,对个人投资的影响增强,人们不只是在存款和购物上进行选择,而是更多地寻找“钱生钱”的途径。
请回答:(1)居民“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你认为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3、(10分)某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和奖金,并且在分配上实行向效率高、创利多的车间倾斜。近年来,该企业转为股份公司,职工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还按股份分红。最近,该厂的一位技术员将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作价投入该公司做股份,获大额股票红利收入。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分析说明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4、(12分)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可以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各级政府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通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包括严格执行增加投入政策,加大支农补贴力度、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有哪些?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22分)(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3)、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节、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2、(8分)(1)主要有存款储蓄、购买股票、购买债券和购买商业保险
(2)注意投资回报率和投资的风险性。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得收益,但投资的风险大小不同,投资时应慎重;注意投资的多样性,既增加了收益渠道,又分散了投资风险;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3、(10分)(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生存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③其他所有制成分的存在决定其他分配方式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这些都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平行班)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 )
(A) (B) (C) (D)
2、已知,则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函数y=( )
(A) (B) (C) (D)
4、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 )
(A)x轴对称 (B)y轴对称 (C)原点对称 (D)直线y=x对称
5、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其中的零点可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7、已知,则( )
(A)0n>1 (D)n>m>1
8、已知 ( )
(A)1 (B) (C) (D)
9、函数的零点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向高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如图,那么水瓶的形状是图中的( )
11、设,则( )
(A)a>b>c (B)a>c> b (C)b>a>c (D)b>c>a
12已知函数是R上的偶函数,当x>0时,若则满足的x取值范围是( )
(A) (-1,0)∪(0,1) (B) (-1,0)∪(1,+∞)
(C) (-∞,-1)∪(0,1) (D) (-∞,-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半径为2cm的圆上,有一条弦长也为2cm,则该弦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为________
14、终边在直线y轴上的角的集合是_______
15、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为奇函数,则a=_____(写出一个值即可)
16、设,则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本小题10分)
已知角
18、(本小题12分)
(1)计算:
(2)已知
19、(本小题12分)
函数
(1)比较的大小;
(2)若a>1,,求a的值。
20、(本小题12分)
已知函数
(1)求a的值;
(2)
21、(本小题12分)
某公司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500元/件的新产品,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800元/件.经试销调查,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数y=kx+b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
(2)设公司获得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为S元.①试用销售单价x表示毛利润S;②试问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该公司可获得最大毛利润?最大毛利润是多少?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
22、(本小题12分)
已知函数
(1)若函数在(2,3)内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2)若对任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
时间: 90 分钟 总分: 100分
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08年南京市)下列速度指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出膛的速度 B.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
C.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D.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2.(2008年连云港市)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正确是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B.速度变大,加速度一定变大
C.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 D.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可能很小
3.(2008年连云港市)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25m B.50m C.100m D.200 m
4.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m/s2,则5s内该物体的 (  )
A.路程为25m 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右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l0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l3m/s,方向向右
5.如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甲、乙的位移图象.由图象可知是(  )
A.甲比乙先出发
B.甲和乙从同一地方出发
C.甲的运动速率大于乙的运动速率
D.甲的出发点在乙前面s0处
6、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7.(2008年常州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休运动
B.加速度为9.8m/s2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8.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则 (  )
A.物体3s末的速度为15m/s B.物体3s末的速度为30m/s
C.物体3s内下落的高度是90m D.物体3s内下落的高度是30m
9.原来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物块受到瞬时撞击后,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则小物块在斜面上滑动过程中受 到几个力作用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2009年常州市)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内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相互垂直
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M、N两方形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相互之间一定没有弹力作用的是 ( )
( http: / / www. / )
12、关于摩擦力,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B、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有时是一致的;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3.握在手中的瓶子未滑落下来,这时( )
A.手对瓶子的压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B.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手对瓶子的压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D.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1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为
A.mgcosα B.mgtanα
C.mg/cosα D.mg
15.将一个大小为8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的是 (  )
A.1 N 和 10 N B.10 N 和 10 N
C.10 N 和 15 N D.15 N 和 20 N
16.图中的四幅图展示了某同学做引体向上运动前的四种抓杠姿势,其中手臂受力最小的是 ( )
A B C D
17.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其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 5N、7N、8N B.2N、3N、5N
C. 1N、5N、10N D.1N、10N、10N
18.(2008年苏州市)如图所示,一个重6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A.0N           B.40N,方向竖直向下
C.40N,方向竖直向上   D.80N,方向竖直向上
19.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只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只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本大题3小题,其中21小题4分,22小题4分,22小题6分,共I4分)
21.(2008年苏州市)(4分)某同学利用一架固定好的自动相机,用同一张底片多次曝光的方法,拍下了一辆小轿车启动后不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照片.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2.0s,已知小轿车的车长为4.5 m.他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估算这辆小轿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和小轿车在照片中第二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 m/s.    (1.88,7.88)
22.(4分)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每次用弹簧秤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运动状态及弹簧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表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为_______N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________次是相同的(选填“二”或“三”).
23(6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
三、计算或论述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各10分)
24.如图所示,用细线AO、BO悬挂重物,BO水平,AO与竖直方向成30°角,若AO、BO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N和6N,OC能够承受足够大的拉力,为使细线不被拉断,重物允许的最大重力为多少?
25.(2009年盐城市)因搬家要把一质量为300 kg钢琴从阳台上降落到地面。用一绳吊着钢琴先以0.5 m/s 匀速降落,当钢琴底部距地面高h 时,又以大小为1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钢琴落地时速度刚好为零。(g 取10 m/s2) 求:
(1)钢琴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2)匀减速运动的距离h。
26.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固定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质量为m1的物体与弹簧上端连结并压在弹簧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m1上面,另一端A跨过定滑轮,绳刚好绷直。若用水平力拉绳的A端,要使m2刚好离开地面,则A端移动的距离应为多少?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24.以结点为O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可得细线AO的拉力与重物重力间的关系为,细线BO的拉力与重物重力间的关系为 ,则有,当AO的拉力为10N时,BO的拉力为5N<6N,故细线AO会先段,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为
26.解析: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当m2刚好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所以A端移动的距离为
0
54、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4
t/s
v/m.s-1
6
8
10
15
A
B
α
A
30°
O
B
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年级(上)第二阶段考试
英语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20分)
1.—Merry Christmas to you!
—________.
A.The same to you B. You do too
C.The same as you D. You have it too
2. He said, “Don’t do that again.” He _____ me _______ that again.
 A. said to me; not to do B. said to me; don’t do
 C. told me; don’t do D. told me; not to do
3.---Why are you so late today
---It is _______ my father-in-law was sent into hospital.
A because B why C since D while
4. 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________
A. on listening B. to listening
C. for listening D. in listening
5. His illness _________ the family’s trouble.
A. add up B. add up to C. add to D. are added to
6. As far as I am_________, I 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A. concerning B. concerned C. faced D. known
7. I t is not a serious illness. I guess she will ______ soon.
A. remove B. recover C. replace D. reduce
8. The reporter decided to make a ______interview with the sportsman who won the first gold.
A. face-to-face B. face to face C. face-in-face D. face in face
9.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____ to Beijing.
A. was B. had been C. am D. have been
10. We discussed where to go for a whole morning, but we decided to stay at home_____.
A. at the end B. by the end C. in the end D. on end
11. It is so nice to hear from her, _______, we last met more than 30 years ago.
A. what’s more B. that’s to say C. in other words D. believe it or not
12. China Daily is ____ a newspaper, for it can also serve as a useful textbook for English study.
A. more than B. more or less C. less than D. more and more
13. Not far from the club, there was a garden, _____ owner was seated in it playing cards with his children every afternoon.
A. its B. whose C. which D. of which
14. Tell us about the people and the places _____ are different from ours.
A. that B. who C. which D. whom
15. _____ is no wonder the building is _____.
A. It; in ruins B. That; in ruins C. This; in ruin D It; in ruin
16. Though he failed many times in election, he never lost ___ __ heart and at last he was elected _______ president of the USA.
A. /; a B. a; the C. his; the D. /; /
17. Soon after Hitler _____ power in Germany, Einstein was ______ in his life.
A. came to the; in the trouble B. came to; in trouble
C. came to the; in trouble D. took; in troubles
18. The man was charged for blowing ______ some government buildings in Baghdad.
A. up B. down C. out D. over
19. —I suppose you haven’t finished that report yet.
—I finished it yesterday, .
A. in this way B. as far as I know
C. as a matter of fact D. in a word
20. He’s got himself into a dangerous situation______ he is likely to lose control over the plane.
A. where B. which C. while D. why
二: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ce a man came to a wise man’s house and said, “ I have many bad habits. Which one of them should I 21 first ” The wise man said, “Never tell lies 22 always speak the truth.” The man 23 to do so and went home.
At night the man was about to go out to steal. Before setting out, he 24 for a moment about the promise he made to the wise man. “If he asks me where I have been, what shall I say Shall I say I went out 25 No, I cannot say that. But nor can I 26 . If I tell the truth, everyone will start 27 me and call me a thief. I would be 28 for stealing.” So the man 29 not to steal that night, and gave up this 30 habit.
Next day, he 31 to drink wine. When he was about to do so, he said to himself. “What shall I say to the wise man 32 he asks me what I did during the day I cannot tell a lie.” And so he gave up the 33 of drinking wine.
In this 34 , whenever the man thought of doing something bad, he 35 his promise to tell the truth at all times. 36 , he gave up all his bad habits and became a very 37 person.
Telling the truth is a very good 38 . If you always speak the truth, you can save yourself from a lot of 39 and become a person whom everyone 40 and favors.
Make a promise: I shall always speak the truth.
21. A. take out B. give up C. add up D. pack up
22. A. so B. for C. and D. or
23. A. promised B. happened C. settled D. began
24. A. played B. drank C. thought D. slept
25. A. walking B. stealing C. studying D.climbing
26. A. move B. say C. lie D. help
27. A. hating B. catching C. killing D. believing
28. A. expected B. hurt C. ignored D. punished
29. A. decided B. forgot C. asked D. pretended
30. A. special B. funny C. great D. bad
31. A. went B. wanted C. learnt D. stopped
32. A. before B. since C. if D. as
33. A. idea B. word C. power D. use
34. A. base B. way C. place D. wine
35. A. recognized B. planned C. broke D. remembered
36. A. At present B. Face to face C. On purpose D. One by one
37. A. good B. strong C. rich D. calm
38. A. custom B. habit C. game D. hobby
39. A. tests B. hopes C. pleasure D. trouble
40. A. serves B. cheats C. likes D. dislikes
三.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来
源:,科A
A driver stopped his car on a street side to have a rest. As he lay down in the seat and closed his eyes, a person came up and knocked at the window to ask the time. The driver opened his eyes and looked at his watch. “It’s 8:05,” he said. Then he went to sleep again. But soon he was waken up again because a second person was knocking at the window. “Sir, do you know the time ” he asked. The driver looked at his watch, and told him it was half past eight.
In this way, the driver thought he could not have a good rest, so he wrote a short note and stuck it on the window for all to see. It said, “ I don’t know the time.”
Again, he lay down in the seat for his sleep. A few minutes later, a third person came and began to knock at the window, “Hey, sir,” he said. “It’s 8:45.”
41. Where did the driver sleep
A. At the window. B. In the street road. C. In his car. D. In his room.
42. How long had the driver been there when the third person called him
A. 40 minutes. B. 25 minutes. C. 50 minutes. D. 70 minutes.
43. Why did the driver write a note and stick it on the window
A. Because he didn’t know the time.
B. Because he didn’t want anybody to trouble him.
C. Because he needed somebody to wake him up.
D. Because he wanted somebody to tell him the time.
44. The third person knocked at the window to _____.
A. ask him the time B. ask him not to sleep
C. see if the driver was sleeping D. tell him what time it was
45.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hird person
A. Cold-hearted. B. Helpful. C. Thankful. D. Hopeful.
B
Miss Gorgers taught physics in a New York school. Last month she explained to one of her classes about sound, and she decided to test them to see how successful she had been in her explanation. She said to them, “Now I have a brother in Los Angeles. If I was calling him on the phone 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were 75 feet away, listening to me from across the street, which of you would hear what I said earlier, my brother or you and for what reason ” Tom at once answered, “Your brother. Because electricity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waves.” “That’s very good,” Miss Gorgers answered; but then one of the girls raised her hand, and Miss Gorgers said. “Yes, Kate.” “I disagree,” Kate said. “Your brother would hear you earlier because when it’s 11 o’clock here it’s only 8 o’clock in Los Angeles.”
 46. Miss Gorgers was teaching her class_________.
   A. how to telephone  B. about electricity
C. about sound    D. about time zone (时区)
 47. Miss Gorgers raised this question because she wanted to know whether______.
   A. her students had grasped her lesson
   B. her student could hear her from 75 feet away
   C. sound waves were slower than electricity
   D. it was easy to phone to Los Angeles
48. Tom thought that electricity was _________.
   A. faster than sound waves
   B. slower than sound waves
   C. not so fast as sound waves
   D. as fast as sound waves
 49.Kate thought Tom was wrong because _______.
   A. electricity was slower than sound waves
   B. clocks in Los Angeles showed a different time from those in New York
   C. Tom was not good at physics at all
   D. Tom’s answer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ound waves
 50.Whose answer do you think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hysics
   A. Tom’ s   B. Kate’s  C. Both A and B  D. Neither A nor B
C
For years I wanted a flower garden, but with five children I was too busy to have one. Money was limited, and so was time. Often one of the children would want something that cost too much, and I would say, “Do you see a money tree outside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you know.” Finally, when all five had gotten through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and had started having their own families, I started thinking again about having a garden. However, I knew gardens cost money.
Then, one spring morning on Mother’s Day, as I was working in my kitchen, I heard cars drive by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to see a new tree planted in my yard. I couldn’t believe my eyes: it was a money tree! Dollar bills were stuck all over that tree, and there was a note which read: “I owe you eight hours of digging time. Love, Marvin.”
Marvin, my first son, kept his promise. He dug up a nice ten-by-fifteen-foot bed (花坛,花圃) for me. My other children bought me tools, a sunflower stepping stone (踏脚石) and gardening books. We built a garden together.
That was three years ago. My garden is now very pretty, and just what I’d always wanted. When I go out to weed or tend my flowers, I don’t seem to miss my children as much as I once did. It feels as if they were right there with me. When I think about what my children have done for me, I get tears in my eyes every time.
I’m still not sure whether money grows on trees. But I know love does!
51. Why had the author never had a flower garden before _________
A. Because she had five children to take care of.
B. Because she didn’t have enough time and money.
C. Because her children wanted expensive things.
D. Because her children were going to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52. Who helped the author build the garden at last _________
A. Her five children. B. Her first son. C. Her husband. D. Her neighbor.
53. Why doesn’t she miss her children as much as she once did _________
A. Because she has a big money tree.
B. Because she has a very pretty garden.
C. Because she feels the love of her children in the garden.
D. Because she is busy weeding or tending her flowers.
5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correct, based on the passage _________
A. Money grows on trees only if you plant them with love.
B. The author built a pretty garden after her children had graduated from school.
C. The author actually wanted to have money grow on trees.
D. The children loved their mother so much that they helped her realize her dream.
55.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 to tell us_________.
A. how to grow you own money tree
B. the story of pretty garden
C. the story of a money tree
D. a story of the love between a mother and her children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
选项。
—What do you plan to order,please
— 56
—Anything else
—And a cup of tea.
—Is that all
—Yes. My doctor told me that I should lose some weight. 57 That is not healthy.
—How do you feel
—I feel fine. 58 Furthermore,some of my old clothes would fit me if I lost about 40 pounds.
—How long will that take you
— 59 So,maybe six months. Then I can get down to my proper weight.
—Do you plan to eat nothing but salads for six months
—No,I’ll be able to eat fruit and certain meat. 60 And I should not eat anything containing sugar.
A. I’d like some fruit and chicken,please.
B. I’m too heavy.
C. But most important,I should never eat anything between meals.
D. I’ve got a badly diseased heart.
E. I just have a vegetable salad.
F. Well,I have just started.
G. In fact,I have never felt better.
四.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61.I became more _________(有希望的) about my future.
62. In the past, black and white people were not __________(平等的) .
63. We chose to __________(攻击) the laws.
64. In my __________(看法),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65. Tom’s father is an experienced _____________(律师).
66. A big ____________(地震) happened in Japan.
67. Nearly everything was ___________(毁坏) after the flood.
68. The army organized teams to ___________(埋葬) the dead.
69. The railway tracks were now ___________(没有用的) pieces of steel.
70. People think he is a good ___________(法官).
五: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uring the weekend I traveled by the air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usual travel by train or bus. It’s both cheaper and safe. But to fly in the sky was something new to me. At the end I felt a little nervous. But very soon I became exciting when I found me high up in the sky among the clouds. I also found that mountains, fields, river and so on were interestingly small. I enjoy the frightening and comfortable journey very much. After all, it is more interesting take a plane than to take a car.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设你是刘明,寒假期间准备去北京旅游。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英语给你的网友李红写一封邮件。主要内容如下:
1. 你以前从未去过北京,请他当向导,带你参观长城,颐和园和其它名胜;
2. 想住在他家里,以便聊聊彼此的生活和学习;
3. 问候他的父母。
注意:1. 词数 100左右;开头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 颐和园 the Summer Palace
Dear Li Hong,
I haven’t heard from you for quite a long time. How have you been these d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u Ming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年级(上)第二阶段考试
英语试题答案
四.单词拼写:
1. hopeful 2. equal 3. attack 4. opinion 5. lawyer
6. earthquake 7. destroyed 8. bury 9. useless 10. judge
短文改错:
During the weekend I traveled by the air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usual
usually
travel by train or bus. It’s both cheaper and safe. But to fly in the sky was something
safer
new to me. At the end I felt a little nervous. But very soon I became exciting when I
beginning/start excited
found me high up in the sky among the clouds. I also found that mountains, fields,
myself
river and so on were interestingly small. I enjoy the frightening and comfortable
rivers enjoyed but
journey very much. After all, it is more interesting ∧take a plane than to take a car.
to
书面表达:
Dear Li Hong,
I haven’t heard from you for quite a long time. How have you been these days
During the coming winter vacation, I’m going to Beijing for a tour. As I have never been to Beijing before, I’d like you to be my guide. I hope you can show me around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and some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What’s more, during my visit I hope to stay together with you in your house so that we can have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