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九江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满分:9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25×2分=50分)
1.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
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这种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D.用含35S的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3.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
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
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
  A.S;培养时间过长 B.P;培养时间过长 C.P;搅拌不够充分 D.S;搅拌不够充分
4.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6.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0%,嘧啶占60%,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
嘌呤占35%,嘧啶占65%,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 豌豆 B.肺炎双球菌 HIV病毒 C.消化细菌 牛 D.蓝藻 变形虫
7.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
A.42% B.26% C.14% D.27%
8.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C,则该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
发生差错的DNA占  
A.1/2  B.1/(2n-l)  C.1/2n  D.1
9.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16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
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
A.0个 B.2个 C.15个 D.16个
10.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
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11.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携带遗传密码 ③能转录信使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转运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1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13.根据中心法则和右表所列已知碱基,推测表中的正确密码子为
A.UCA B.AGU C.AGU D.AGA
14. 某DNA片段中有2400个碱基,控制合成某蛋白质,从理论上计算,在翻译过程中,
最多需要多少种转移RNA参与运输氨基酸
A.200 B.400 C.61 D.20
15.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75对碱基 B.78对碱基 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
16.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发生的是
A.相同的RNA逆转录合成不同的DNA B.相同的DNA转录合成不同的RNA
B.相同的密码子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17.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 与 ③相同的化学基团只有磷酸基,不同的是五碳糖
B.促进转录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① 移动的方向从右向左
C.某基因含96个脱氧核苷酸,则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有32个氨基酸
D.转录完成后,结构 ④ 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18.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19.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苯丙酮酸在体内过多积累则患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D.一种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20.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21.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在完
全显性条件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22.基因型(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作为亲本,让其逐代自交3代,在F3中杂合
子所占的比例为
A.1/32 B.1/64 C.15/64 D.7/64
23.在小鼠中,黄色基因(A)对正常野生型基因(a)是显性,短鼠基因(T)对正常野生
型基因(t)也是显性。这两对基因任何一对显性纯合时都胚胎致死,它们相互之间是独
立分配的。双杂合黄色短尾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 9:3:3:1 B 4:4:1:1 C 4:2:2:1 D 3:3:1:1
24.已知一批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
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4:4:1 B.3:2:1 C.3:5:1 D.1:2:1
25.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二、非选题(40分)
26.(16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病属于    ,乙病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 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 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
不患病的概率是    。
27.(18分)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物体内图a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其所需的原料是
_______,产物是________。
(2)图b所示的过程是______,进行的场所是_____,所需的原料是______,此原料的种类
有_______种。
(3)碱基①②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中的Ⅰ、Ⅱ分别为______、_______,
若Ⅰ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则此时Ⅰ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
(4)若已知R链中(A+G)/(T+C)的值为0.8,Y链中的(A+G)/(T+C)的值为________,
R、Y链构成的DNA分子中(A+G)/(T+C)的值应为_________。
(5)人体有的细胞不会发生图a和图b所示的过程,如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8.(6分)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能参与DNA分子的组成,
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在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一、二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3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 3代DNA离心后的情况分别是图中的G0___、G1____、G2___。(填试管代号)
(2)G2代在①②③3条带中DNA数的比例为________。
(3)图中条带②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江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期中测试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题(40分)
26.(16分)
(1)      ,     。
(2)   ,   ,   。
(3) ,  ,     。
27.(18分)
(1) , , , 。
(2) , , , 。
(3)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4)     ,     
(5) ,  。
28.(6分)
(1) 、  、      。(填试管代号)
(2)  。
(3)  。
(4)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B A B B A B B A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B B A B C C C B D
二、非选择题(40分)
26(8×2分=16分)
(1)A D 
(2)1/2 aaXBY Ⅱ-8 
(3)2/3 1/8 7/24
27.(18×1分=18分)
(1)转录 细胞核 核糖核苷酸 RNA
(2)翻译 核糖体 氨基酸 20
(3)U G C 转运RNA 核糖体 AUG
(4)1.25 1
(5)成熟的红细胞 该细胞中不存在DNA
28.(6×1分=6分)
(1)A B D 
(2)0∶1∶1 
(3)31P和32P 
(4)半保留复制 
座位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年—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满 分:100分 考试时间:11月10日
命题人:徐苗苗 审题人:漆险峰 邹红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啊,要不然,即使有很多粮食,我怎么能吃得着呢?”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人际关系要和谐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为政以德,国君要爱惜民力 D.有教无类,教育要不分贵贱
2.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4.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
5.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6.董仲舒曾说:“孔子论经,有鸟化为书,孔子奉以告天。”这说明
A.儒家经典被定为学校教科书 B.董仲舒神化儒家经典
C.董仲舒神化孔子 D.董仲舒神化皇权
7.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9.《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10.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2.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
1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4.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起义也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A.李贽 B.朱熹 C.黄宗羲 D.王阳明
15.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说:你说的不对,老师这是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普罗泰格拉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6.“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革传统观念
17.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会作为超国家的机构存在于德国的主要条件是
A.德国经济相对落后 B.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对混乱
C.新生的资产阶级比较软弱 D.国家分裂和王权的衰微
18.“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者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力管他。”材料集
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9.“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20.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2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2. 康熙帝在为其所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序言中写道:“天下算术之学,我中土讲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自明季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遂微。”这表明康熙帝的认识是
A.中国的天文算术在清朝时领先于世界 B.清朝开始领先于世界
C.明朝出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D.明朝以后天文算术开始衰落
23.《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戒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
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 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
C.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D.出现追星现象
24. 右图是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B.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C.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D.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25.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他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②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 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3分)
28.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厚。但是,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 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二00五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了解,海内外现有纪念孔子的孔庙、文庙一千三百多座。)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5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和认识儒家思想的。(6分)
(3)图片一与图片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请你结合材料三对此进行简要评价。(6分)
九江一中2011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答题卡
座位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题(三大题,共50分)
26.
(1)
(2)
(3)
(4)
27.
(1)
(2)
(3)
(4)
28.
(1)
(2)
(3)
九江一中2011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D B C B B D A D D A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A D C A B D D C B C
26.(16分)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2分)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4分)
27. (17分)
(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体现了人文精神(4分)
(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4分)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材料四:三权分立。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6分)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28. (17分)
(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3分)
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
(2)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6分)
(3)《孔子论为人》一书的出版有利于挖掘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提高民族素质。图片二所反映的现象违背了“祭孔”活动的宗旨。(6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地理
命题人:陶华林 审题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选择题的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所做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1,回答1—3题
1.甲点的位置是
A.45°W, 30°N
B.90°E, 30°S
C.90°W, 30°N
D.135°W,30°N
2.乙点位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乙点位于甲点的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4.下面四幅图中,阴影部分的日期比空白部分迟一日,其中能表示北京时间11时的是:
5.在九江(30°N,116°E)的人,当他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的时候,他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A.12时12分   B.12时16分    C. 11时44分    D. 12时 
读图3,回答第6题。
6.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图4为某天气系统图,回答7-8题
7.该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8.该天气系统西部盛行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图5),回答第9-10题
9.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
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10.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
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图6为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地、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
1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m─1667m B.1333m─2000m C.1333m─1667m D.1667m─2000m
13.下列地面冷热、大气运动、等压面相互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图7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在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2011年10月15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
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
C.谷地地形易形成地形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
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
15.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8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①a地的气压比b地低
②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③d地的风力比e地小
④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a、c、d、e四地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a c B.c e C.c d D.a e
读图9,图中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回答18-19题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25米
B.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西南向东北
C.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西北
D.D处可能形成瀑布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E三地中,B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
B.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比E更合适
C.B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
D.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生
我国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下表是获得的两组气象资料,据此回答20-21题。
第一组资料:某月4-7日气象资料
日期 4日 5日 6日 7日
最高气温 21 14 13 11
天气状况 睛 多云 阴雨 睛
笫二组资料:当地各月平均海陆风天数统计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2.3 2.6 2.1 5 7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20.据第一组资料分析,影响某月4日——7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1.据第二组资料分析,该地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其原因主要是
A.海陆热力差异小 B.受暖流影响 C.冬季风势力强劲 D.地形阻挡
图10为四幅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断22-23题。
22.指出下列四组中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①地中海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海洋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温带海洋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23. 下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是
图11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24-25题。
24.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25.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第Ⅱ卷(选择题 共50分)
26.(6分)图12表示北半球中纬地区11月某日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用虚线在图上划出低压槽(或高压脊)的位置。
(2)在虚线两侧分别用箭头符号表示出有摩擦力时的风向。
(3)甲地即将出现 天气,主要原因是 。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13所示气压形势下,a 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九江的盛行风向为 。(8分)
(2)图13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4分)
28.(10分)读图14,回答
(1)若此图为北半球水平方向的等温线图,则a    b (填>、<、=);若该等温线弯曲是由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夏季,甲为 ,乙为 (海洋或陆地)。
(2)若此图为北半球某地(甲\乙两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等压线图,则甲乙两地日温差较大的是 ,甲乙两地之间吹 风。
29.(14分)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 , B 。(4分)
(2) A、B两地降水有什么异同?(4分)
(3)简述A、B气候类型的成因(4分)
(4) B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2分)
⑴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⑵ 相同点: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两地降水期相同) 不同点:A地年降水量要少些(一般在1000毫米以下),B地年降水量要多些(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A地降水逐渐增多(属于渐变型),B地降水量突然增多(属于突变型) ⑶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⑷亚洲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30.(8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 米。
(2)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
标注出。
图 1
图 2
60
60
45
90
45
90
30
伦敦
·
30
180
150
60
120
150
北京
120
180
150
·
15
90
·
纽约
15
30
0
0
60
90
新加坡
·
15
15
巴西利亚
·
45
30
45
30
图3
图 4
图5
图6
图7
图8
河流
索道
图9
图 10
559.2
559.0
587.0
559.8
578.1
水库
水库
自来水厂






580
560
540
520
500
海拔(米)
580
560
540
520
500
海拔(米)


0
200

等高距:
10米
100
M
N
P
Q
Z
图12
图30
图13
a
b

西
甲 乙
图14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刘曼珍 审题人:王书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
1.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或不变
C.ΔH<0、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D.ΔH>0、ΔS<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碱式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NaOH溶液体积为21.70mL
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NaHSO4=Na++H++SO (熔融态) B.NaHCO3=Na++H++CO
C.CH3COOHCH3COO-+H+ D.H2CO32H++CO
5.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红棕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6.设C+CO22CO 反应速率为1,N2+3H22NH3 反应速率为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1和2的变化情况为 ( )
A.增大,减小 B.减小,增大 C.同时增大 D.同时减小
7.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 H+(aq)+OH-(aq)=H2O(l)△H=-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硝酸;③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H1>△H2>△H3 B.△H1<△H2<△H3
C.△H1>△H2=△H3 D.△H1=△H2<△H3
8.下列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
A.NH3·H2O B.CH3COOH C.盐酸 D.H2O
9. 对于可逆反应,2SO2 (g)+ O2(g) 2SO3(g) H <0,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增大SO2的转化率K值一定增大 B.减小压强K值减小
C.K值越大SO2转化率越大 D.升高温度K值增大
10.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 )
A B C D
强电解质 Al2(SO4)3 BaSO4 HF KClO3
弱电解质 H3PO4 H2O CaCO3 Al(OH)3
非电解质 CO2 NH3·H2O NH3 HI
11.已知使36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已知:
C(s)+1/2O2(g)= CO(g) H =-Q1kJ/mol,
CO(g)+1/2O2(g)= CO2(g)H =-Q2kJ/mol
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正确的是 ( )
A.Q2 kJ B. Q2 kJ C.Q1 kJ D.(Q1+Q2) kJ
12.将pH=9的Ba(OH)2溶液和pH=12的KOH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则在室温时混合溶液中的
c(H+)为 ( )
A.(10-12 + 10-9)mol/L B.(10-12+2×10-9)mol/L
C.2×10-12mol/L D.×10-12mol/L
13.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
A.在pH = 12的溶液中,、Cl-、、可以大量共存
B.在pH= 0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C.由0.1 mo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
D.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后溶液一定存在:c( OH-)= c(H+)
14.如下图所示,左侧注射器吸入10mLNO2 、N2O4的混合气体,右侧注射器吸入10mL空气,
且U型管内两侧液面保持水平位置(液体不与气体反应),现将两侧注射器活塞同时快速向内推到5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忽略温度变化) ( )
A.压缩后U型管内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B.对于2NO2N2O4平衡体系,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
C.左侧气体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比原来深)
D.若将两侧注射器活塞重新拉到10mL的位置,平衡后U型管两侧液面仍然保持水平
15.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 )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16.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2NH3(g) △H=-92.6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23.15kJ
②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1/7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23.15kJ
二、填空题(共44分)
17.(6分)(1) 下列过程中体系的混乱度(△S)增大还是减小?
① S(s) S(g)
② H2(g)+O2(g) H2O(l)
③ NaOH(s) Na+(aq)+ OH—(aq)
(2)可逆反应2Cl2(g)+2H2O(g) 4HCl(g)+O2(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Cl2的转化率__________;
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He,则HCl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加入He,则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
18.(10分)现有pH=2的醋酸溶液甲和pH=2的盐酸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比值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________pH(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各取25 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________V(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取25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________c(CH3COO-)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8分)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21世纪教育网
途径I:4 .4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为a kJ,写出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途径II:等量丙烷按下列反应进行:C3H8(g) ==C3H6(g)+ H2(g) ΔH=+b kJ·mol-1
2C3H6(g)+ 9O2(g) == 6CO2(g) +6H2O(l) ΔH=-c kJ·mol-1
2H2(g)+O2 (g) == 2H2O(l) ΔH=-d kJ·mol-1 (abcd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由于C3H8(g) ==C3H6(g)+ H2(g) 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b 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20.(8分)
下图是用0.1000 mol/L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某次滴定前、后的盛放盐酸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请回答:
⑴ 仪器A的名称是 ;
⑵ 盐酸的体积读数:
滴定前读数为 mL,
滴定后读数为 mL;
⑶ 某实验小组同学的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是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
实验编号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盐酸的体积读数(mL) 滴定后盐酸的体积读数(mL)
1 20.00 1.20 23.22
2 20.00 2.21 24.21
3 20.00 1.50 23.48
⑷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
⑸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①如果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②若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③标准液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21.(12分)在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 △H =QkJ/mol
(1)若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 0 0 ℃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 0 0 ℃ n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 0 0 ℃ n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7 3 0 ℃ 1.0 0.90 0.80 0.75 0.70 0.65 0.65
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 mol/(L·min); 实验2中采取的措施是 ;实验3中n3 1.0 mol(填“>、=、<”)。
②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 0(填“>、=、<”),
理由是_
(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
右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10~15 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3)一定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 (g)和3molB(g),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始)。反应进行并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始)的 。若相同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分别通入a molA(g)、b molB(g)、c molC(g),欲使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仍为P(始)的 。
①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 。
(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
②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是 。
三、计算题
22.(8分)
⑴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4的N2 和H2,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时,测得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计算平衡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及N2的转化率。
解:
⑵在恒温、恒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已知: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含3molH2和1molN2混合气体,反应达平衡时有a molNH3生成,N2的转化率为b%。若仍在恒温、恒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 molH2和y molN2,反应达平衡时有3a molNH3生成,N2的转化率仍为b%。则x=__________,y=____________。
附加题:(本题不计入总分,农村班学生原则上必做)
23.(10分)
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开始时,A、B的体积相同。已知:
2NO2(g)N2O4(g) △H<0。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的N2O4的速率是V(A) V(B)(填“<”、“>”或“=”);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下同)。
(2)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A)将 。
若通入等量的Ne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 ,B中NO2的转化率将
(3)室温时,若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 中的颜色较深。
(4)若在容器A中充入4.6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原来的80%,试求出平衡时NO2的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D C B C B C C A B C C A C C
17.(6分)
(1) △S>0 , △S<0 , △S>0 (2)减小,不变,减小(每空1分)
18.(10分)(1)向右 ,减小 (2)小于 (3)大于 (4)小于 (每空2分)
19.(8分)w C3H8(g) + 5O2(g) == 3CO2(g) +4H2O(l) ΔH=-10a kJ·mol-1(2分,合理答案可得分)
(1)等于(1分)(2)小于 吸收 加热 (每空1分)(3)b=+-10a. (2分,合理答案可得分)
20.(8分)(1)酸式滴定管 (2)0.80 22.80
(3)0.1100mol/L (4)溶液恰好由粉红色(或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 偏高 无影响 偏低 (每空1分)
21.(12分)
① v(c) =0.0065mol/(L min ) ;(2分)使用催化剂,(1分); >(1分)
②<(1分),温度越低,C的平衡浓度升高,说明正反应放热(1分)
(2)abd。(2分)
(3)①a-c=5,(1分) b ─c/2=3 (1分) ②3 <a ≤5。(2分)
22.(8分)⑴平衡体系中NH3体积分数为25% N2转化率为50% (各2分)
⑵9 ;3 (每空2分)
附加题:
23.(10分)(1)< , 变小(2)增大 , 不变, 变小(3)A (每空各1分)(4)40%(4分)
时间
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二 物 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4题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 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存在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即“磁单极子”.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卡布莱拉设计了一个寻找磁单极子的实验,他设想如果只有N磁极的磁单极子从上向下穿过如图所示的电阻趋于零的线圈,那么从上向下看,这个线圈将出现( )
A. 先是逆时针,然后是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 先是顺时针,然后是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 顺时针方向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
D. 逆时针方向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
2.如图所示,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沿纸面由位置Ⅰ匀速运动到位置Ⅱ则( )
A.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B.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
C.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右
D.线框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左
3.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三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a、b、c,以不同的速率沿着AO方向对准圆心O射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带电粒子只受磁场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粒子速率最大 B.c粒子速率最大
C.a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a4.穿过一个电阻为R=1的单匝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始终每秒钟均匀减少2Wb,则:( )
A.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每秒钟减少2V
B.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是2V
C.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每秒钟减少2A
D.线圈中的电流是2A
5.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不计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当电键闭合后,两小灯泡均能发光.在将滑动变阻器的触片逐渐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L1、L2均变暗
B.小灯泡L1变亮,小灯泡L2变暗
C.电流表A的读数变小,电压表V的读数变大
D.电流表A的读数变大,电压表V的读数变小
6. 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如图所示。它的核心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两盒相距很近,分别和高频交流电源相连接,两盒间的窄缝中形成匀强电场,使带电粒子每次通过窄缝都得到加速。两盒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盒底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通过两盒间的窄缝时反复被加速,直到达到最大圆周半径时通过特殊装置被引出。如果用同一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氚核()和α粒子(),比较它们所加的高频交流电源的周期和获得的最大动能的大小,有( )
A.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也较大
B.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小
C.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也较小
D.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大
7.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沿四个不同方向平移出磁场,如图所示,则在移出过程中线框的一边a、b两点间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 )
8.有一混合正离子束先后通过正交电、磁场区域Ⅰ和匀强磁场区域Ⅱ,如图所示,如果这束正离子流在区域Ⅰ中不偏转,进入区域Ⅱ后偏转半径r相同,则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①速度;②质量;③电荷量;④比荷.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9.如图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池与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串联,已知R0=r,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路端电压变大 B.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 D.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变小
10.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内,电场的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在场区内的一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可判断该带电质点( )
A.带有电荷量为的正电荷 B.沿圆周逆时针运动
C.运动的角速度为 D.运动的速率为
二、本题共小2题,第11题4分,第12题8分
11.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图所示.读得直径d=____________________ mm.
12.一节电动势约为9 V,内阻约为2 Ω的电池,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00 mA.为了精确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选用了总阻值为50 Ω的滑动变阻器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为了防止误将滑动变阻器电阻调为零而损坏器材,需要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定值电阻R0,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10 Ω,5 W B.10 Ω,0.5 W
C.20 Ω,5 W D.20 Ω,0.5 W
(2)电路连好后,由于电路中有一处发生了故障,闭合开关K时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没有示数,断开导线“1”的B端,将其分别接到C、D、E、F各点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都接近9 V,而接到G、H、J各点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都为零,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定值电阻R0断路 B.滑动变阻器滑片P接触不良
C.滑动变阻器EF间电阻丝断路 D.电流表断路
三、本题共5小题,第13、14、15、16小题各12分、第17小题10分,共5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写出数值和单位)
13.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0.50m,左端接一电阻R=0.20Ω,磁感应强度B=0.40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导体棒ac垂直放在导轨上,并能无摩擦地沿导轨滑动,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当ac以=4.0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滑动时,求:(1)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2)维持ac棒做匀速运动的水平外力的大小
14.横截面积S=0.2 m2、n=100匝的圆形线圈A处在如图所示的磁场内,磁感应强度变化率为0.02 T/s.开始时S未闭合,R1=4 Ω,R2=6Ω,C=30 μF,线圈内阻不计,求:
(1)闭合S后,通过R2的电流的大小;
(2)闭合S后一段时间又断开,问S断开后通过R2的电荷量是多少
15. 如图所示,以MN为界的两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O点沿图示方向进入中。
(1)试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两个完整的周期)
(2)求经过多长时间粒子重新回到O点?
16. 如图所示,在一个圆形区域内,两个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分布在以直径为边界的两个半圆形区域Ⅰ、Ⅱ中,与的夹角为60°。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Ⅰ区的边缘点处沿与成30°角的方向射入磁场,随后该粒子以垂直于的方向经过圆心O进入Ⅱ区,最后再从处射出磁场。求:
(1)Ⅰ区和Ⅱ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之比(忽略粒子重力)。
(2)粒子在Ⅰ区和Ⅱ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
17.如图所示,平行于直角坐标系y轴的PQ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只能让垂直打到PQ界面上的电子通过.其左侧有一直角三角形区域,分布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其右侧有竖直向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现有速率不同的电子在纸面上从坐标原点O沿不同方向射到三角形区域,不考虑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质量为m,在△OAC中,OA=a,θ=60°.求:
(1)能通过PQ界面的电子所具有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在PQ右侧x轴上什么范围内能接收到电子.
高 二 物 理 答 题 卡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4题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 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二、本题共小2题,第11题4分,第12题8分
11.
12.(1) (2)
三、本题共5小题,第13、14、15、16小题各12分、第17小题10分,共5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4.
15.
16.
17.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二 物 理 答 案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4题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 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C BD BC B B C C C
二、本题共小2题,第11题4分,第12题8分
11. d=_1.202___________________ mm.
12. (1) __C______.
(2) _____B___.
三、本题共5小题,第13、14、15、16小题各12分、第17小题10分,共5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解:(1)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联立方程、代入数据得:A
(2)外力等于导体棒所受安培力
N
14.解:(1)磁感应强度变化率的大小为=0.02 T/s,B逐渐减弱,
所以E=n=100×0.02×0.2 V=0.4 V
I= A=0.04 A,方向从上向下流过R2.
(2)R2两端的电压为U2=×0.4 V=0.24 V
所以Q=CU2=30×10-6×0.04 C=7.2×10-6 C.
15.(1)图略
(2)在B1中:
在B2中:
16. 解析: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已知粒子带正电荷,故它在磁场中先顺时针做圆周运动,再逆时针做圆周运动,最后从点射出,用、、、、、分别表示在磁场Ⅰ区和Ⅱ区中的磁感应强度、轨道半径和运动时间。
设圆形区域的半径为r,如图所示。已知带电粒子过圆心且垂直进入Ⅱ区磁场,连接,△为等边三角形,为带电粒子在Ⅰ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圆心,其轨迹的半径:

圆心角60°,带电粒子在Ⅰ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带电粒子在Ⅱ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圆心在的中点,即:


联立上述式子解得:,
17. 解析:(1)要使电子能通过PQ界面,电子飞出磁场的速度方向必须水平向右,由Bev=m可知,r越大v越大,从C点水平飞出的电子,运动半径最大,对应的速度最大,即r=2a时,电子的速度最大
由Bevm=,得:=.①
(2)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据
a=t2②
x=vt 得:xmax=2Ba ③
由此可知:PQ界面的右侧x轴上能接收电子的范围是
N


d
c
b
a
a
b
c
d
b
r
E
R0
a
R
P
c
a
R
O
N
M
c
a
R
O
N
M
c
a
R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11年11月
出题人: 王小书 审题人:陈宁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诩(x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决起而飞(xuè)
B. 桨棹(nào) 干涸(hé) 逋慢(bū) 叨陪鲤对(dāo)
C. 西畴(chóu) 迤逦(lǐ) 仓廒(áo) 锱铢必较(zī)
D. 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ǔn) 茕茕孑立(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越俎代庖 方枘圆凿 惴惴不安 趋之若鹜
B.接踵而至 清云之志 锱珠必较 杀一儆百
C.不径而走 栩栩如生 莘莘学子 钟明鼎食
D.一蹴而就 忠贞不渝 苹水相逢 脍炙人口
3.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做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在2010年图书订货会上,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选题较往年比起来明显偏少,对市场有强烈刺激的超级畅销书难以诞生。
B.神六飞天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C.过去的一年中,美元汇率在全球外汇市场上一路下滑和人民币在国际上信誉日增,一直是金融专家和媒体关注和评说的话题。
D.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件事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A.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现在的许多文章,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C.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D.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波菲》)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堂吉诃德》)
D.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又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
面对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我心情异常复杂。这一运动的个体性或小团体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消费时代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引来颇多人的误解。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像超女那样引来广泛的参与,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焦虑的失语。我们既承续了上个世纪自觉的传统断裂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的文化混乱,又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它们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卡尔雅斯贝斯)然而,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然后,文化舶来品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广泛传播。资本处于强势的,其文化也会自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强势地位,以美国为最显著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首先是一种资本和商业行为,然后成为一种具体的、渗透性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的殖民化不再倚重于武装侵略,但是其影响却显然更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环境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让我们痛心的是,当我们回首这充满动荡和文化嬗变的百年时,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歧变触目惊心。事实上,和“汉服运动”的动机一样,早在“五四”就有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全盘西化,有“国剧运动”,有“新格律诗”,进入当代也有新儒家和文化“寻根”,有重倡“读经”,有弘扬“京剧”,但是他们都没能阻挡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也有人叫做文化侵略,或者后殖民。满眼望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艾略特)都被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异质文化所覆盖。令有的“汉服运动”的参与者所忿忿不平的是,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然而这就是“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的效应,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当资本不处于强势地位的时候,文化就要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逻辑,这就是中国这一类国家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所以说,“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也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甚至于在一个商品化的消费时代,它的炒作基础都很薄弱。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审美的文化形式,无论是“汉服”、“京剧”、“春节”、“太极拳”等等,都沦为文化消费的工具,而不再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全民的民族认同感。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包括现在的“汉服运动”,但即便是“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也不可能完整还原传统的生活方式了。所以,类似于“汉服运动”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最好不要打着虚妄的文化复兴的大旗,还是作为一种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怀旧和文化凭吊比较合适。而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选择和民族认同的维系却又是另处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7.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认为“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这一结论根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而这种文化同一的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B.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
C.中国的资本还不处于强势地位,文化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是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D.“汉服运动”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
8.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只是一种个体性或小团体性行,它不会引起百姓的广泛参
与。
B.文化的殖民化从来都是既依靠武装侵略,又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的。
C.“五四”时期的“国剧运动”、“新格律诗”以及当代的新儒家和文化“寻根”,重倡“读经”、弘扬“京剧”等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抵制文化侵略。
D.“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试图通过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来达到文化复兴的目的。
9.下列表术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等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这就是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现象。
B.当中国的资本处于强势的时候,中华文化自然也会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C.只要加大炒作力度,“汉服运动”等文化实践就可以抵制多重异质文化的入侵。
D.正在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其实质是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9分)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明经 第:考取。
B.子无为嫌 嫌:疑忌。
C. 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所不及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因极推引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以康 奚以知其然也
D.保邦于未危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3分)
(2)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3)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4)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15、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
(2)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小题。(21分)
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渡河工具——羊皮筏子。而在黄河波涛上奋力挥动着船桨的筏子客们,他们那浓烈的西部口音、发达的高原胸肌,还有黑里透红的粗糙脸膛,都会在乘坐过羊皮筏子的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的画面,总会复去还来地令人心旌神摇。
②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
③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
④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
⑤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
⑥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7月11日)
16.文章第一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画为什么令人心醉神迷。(4分)
17.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5分)
18.文章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船桨”,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5分)
19.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7分)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0. 按照下列要求,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
不用“静”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环境的静谧和人物的心情,必须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晚,当全世界亿万双目光聚焦在鸟巢上方太空漫步的李宁,聚焦着擎着火炬的李宁一步一步奔向13亿中国人民期盼百年、历经千辛万苦传递到达的奥运主火炬时,谁也不曾记得,1988年汉城奥运的李宁,是怎样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这个后来被与乔丹、贝利、阿里并列评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的男人,却因一个动作失误甚至收到了子弹和绳索。所幸的是,历史留住了李宁,历史也给了李宁一个汉城奥运后遭受非礼的集体致谦。
【材料二】2008年8月18日上午十一点,在男子110米栏小组赛第六组比赛中,最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刘翔因伤在小组赛就意外退出,奥运卫冕梦想也提前宣告破灭。全国观众无不为之痛惜,但更多的国人给予的是理解、同情与鼓励。当日下午,以他为形象代言的耐克公司发表官方声明:“刘翔一直是中国最杰出的田径运动员。耐克为能与刘翔紧密合作而感到自豪。在此时,我们理解他的感受,并期待他伤愈复出。”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在阅读体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错字扣分。
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题(21分,每小题3分)
1、C【解析】A洗xiǎn B棹zhào 叨tāo D稔rěn
2、A【解析】B清—青 C径—胫 明—鸣 D苹—萍
3、B【解析】A项中“莘莘学子”是“众多学生”的意思,在“莘莘学子”前用“一位”来修饰,显然犯了逻辑上的错误。B项中“不孚众望”的“孚”有“使人信服”的意思,“不孚众望”就是“不使人们信服”。 C项中“趋之若鹜”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去追逐某些东西”,它多含贬义,所以感彩不妥当。D项中“万人空巷”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把居民吸引、轰动一时的情景。但D句是说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那就谈不上“万人空巷”了。
4.C【解析】(A、较、比重复;B、“增强”与“国际地位”不搭配;D、用错了关联词,“互相配合做某件事”与“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选择关系,因此应把“和”改为“或”。)
5.B【解析】A灶间有火光”后用分号;C陈述句,问号改句号;D项的括号是句内括号,前面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
6.B【解析】 迎春改惜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7.D【解析】(这也是观点,不是依据。)
8.B【解析】(原文第2小节最后说“不再倚重”。)
9.C【解析】(说法绝对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
10.D【解析】(方:副词,正当,正如)
11.B就【解析】( A.…所字结构∕为所 表被动 C.而且 ∕ 凭借 D.介词 在 表地点∕介词 向 表对象)
12.B
【解析】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13、翻译
(1)(张文瓘)幼时丧父,他侍奉母亲、兄长,凭借孝友闻名乡里。
(2)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
(3)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
14、诗歌鉴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作品鉴赏】
刘孝绰(481-539)南朝诗人。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年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诰”。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赏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宴,赋诗七篇,帝叹赏,累迁秘书丞。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争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诗与何逊并称“何刘”。有诗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15、古诗文默写
1、鹤汀凫渚,云销雨霁
2、或植杖而耘耔 临清流而赋诗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4、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五、现代文阅读
16.【解析】这个画面的特点是“令人心醉神迷”原因,另外,它的这种特点是现代都市所没有的,所以才会吸引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
答案:①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②它与现代大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纯净与原始的美。
17.【解析】她们叹息的原因很明显是羡慕自叹不如,但要注意“至多”一词,说明她们止于羡慕,还要联系全文,写她们是为塑造筏子客这一形象服务的。
答案:她们偶尔羡慕城里人的富裕生活,感叹自己身处僻陋的乡村,有过片刻的消沉;/但更多的是沉沦后的积极和从容,想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忙碌让苦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写出了黄河妹子真实的人性和心理,赞扬了筏子客淳朴本分的生命状态。
18.【解析】由“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旧船桨”等可以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它们和文中的主要意象“羊皮筏子”有着主要联系,体现着筏子客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答案:古老。与羊皮筏子这一古老的营生相衬;体现黄河人对生命执著追求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是赞成“渴望它的改变”还是赞成“期待它的延续”或二者折中,都要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阐述,表达顺畅合理。只要就一点进行阐述即可,其他说法只要合情合理且能有效阐述也可以。
答案:要点:①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并无冲突之处。②传统文明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超然物外,不卑不亢。③传统文明只有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六、语言综合运用
20.【解析】(1)文体是描写,片段应以描写为主体。
(2)环境的特点是幽静,但在文段中不能出现“静”字。
(3)人的心情一定要和环境的特点相一致。
(4)至少要用两种修辞手法
七、略
【参考译文】
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迁徙家庭到魏州的昌乐。(张文瓘)幼时丧父,他侍奉母亲、兄长,凭借孝友闻名乡里。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被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勣任并州长史,(李勣)曾经赞叹着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都为李勣饯行,李勣用佩刀、玉带赠给属僚二人,但是没有东西赠送给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问向李勣请教,李勣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而像你这般才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还用得着赠送什么礼物(来警策)呢?”李勣就极力推重引荐张文瓘。(张文瓘)后升任水部员外郎。当时,他哥哥文琮是户部侍郎。因按照当时的制度,兄弟不许并居台阁,张文瓘又被调任云阳县令。屡加升迁,官至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又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和李勣同为宰相。不久,兼任左史事。
当时唐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再征讨四方少数民族,京师马厩养官马万匹,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逐渐空虚。张文瓘上谏言说:“王者养育百姓,使百姓安逸就会富足而且安康,使他们忧劳就有怨恨而致反叛。秦、汉时期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就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百姓人口减半。所以制治应在国家没有动乱之时,保国要在朝廷没有危险之际。人没有永远不变的心,(而)对仁需要归心。我愿意去安抚百姓,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高宗皇帝认为张文瓘的谏言很正确,(因而)赐给(张文瓘)缯锦百段,因为(张文瓘)的谏言裁减了几千匹马厩里养的官马。
(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到十几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没有怨言。(张文瓘)曾经患小病,囚犯一起吃斋祈祷,希望(张文瓘病好)马上回到岗位上。当时因为(张文瓘)执法公平仁恕人们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后来(张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许多囚犯听到张文瓘升官调离大理寺,(人人)都垂泪,(张文瓘)得人心就是这样。(张文瓘)性格严肃正直,不曾曲法宽容。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筹划这件事。”有时(奏事人)说:“已经和(张文瓘)议过。”皇帝就说上奏的事都准奏了。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东明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帑廥(tǎng kuài)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数学(理)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1月10日
命题人:段兴仁 审题人:
第一卷
一、选择题(50分,共10题)
1.已知数列…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A.10 B.11 C.12 D.21
2. 在△ABC中,若,则B等于( )
A. B. C. 或 D或
3.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为AC、BD,设G是CD的中点,
则+(+)等于(  )
A. B. C. D.
4.一个等比数列前11项和为10,前33项和为70,则前22项和为( )
A.30 B.410 C.30或-20 D.30或410
5.已知
则(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6.已知函数,若存在实数使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7. 已知 的一个内角为120o,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的面积为( )
A.30 B. C. D.
8. 已知整数对排列如下:(1,1),(1,2),(2,1)(1,3),(2,2),(3,1),(1,4),(2,3),(3,2), (4,1),(1,5),(2,4),…,则第60个整数对是( )
A.(5,7) B.(4,8) C.(5,8) D.(6,7)
9. 已知数列、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首项分别为、,且,.设(),则数列的前10项和等于(  )
A.55     B.70     C.85     D.100
10. 有如下几个命题:
①若命题则
②“有一个实数”是一个特称命题;
④若为正实数,代数式的值恒非负;
⑤函数 最小值为4;
⑥若,则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25分,共5题)
11、不等式的解集是 .
12.中,若那么角=___________
13. 已知空间两个单位向量且与的夹角为,则
14. 已知数列的首项,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
15. 已知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满足:若存在两项使得则的最小值为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数学(理)试卷
第二卷
一、选择题(50分,共10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25分,共5题)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共75分,12+12+12+12+13+14)
16、(12分)已知
求:(1)的最大值;
(2)的最小值.
17、(12分)已知在△ABC中,,且与是方程的两个根.
(1)求的值;
(2)若AB ,求BC的长.
18.(12分)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的前n项和.
19.(12分) 已知不等式的解集
(1)求的值
(2)设为常数,求 的最小值
20、(13分)在中,内角对边的边长分别是,已知,
(1)若的面积等于,求;
(2)若,求的面积
21.(14分) 已知=2,点()在函数的图像上,其中=.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2)设,求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并求的值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共10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A A B A C B
二、填空题(25分,共5题)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共75分,12+12+12+12+13+14)
第16题:(1) (2)
第17题:(Ⅰ)由所给条件,方程的两根.

(Ⅱ)∵,∴.
由(Ⅰ)知,,∵为三角形的内角,∴
∵,为三角形的内角,∴,
由正弦定理得: ∴
第18题:(1)(2)
第19题:(1)
2)若
第20题:(1) (2)


可得
(两种情况结果一致,漏一情况扣3分)
第21题:1)证明:由已知,
两边取对数得,即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解:由(1)知
=
(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011年11年9日
命题人:谈华楼
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全省掀起冬修农田水利高潮 ②我校师生积极筹办校庆活动
③南昌七城会开幕式气势恢宏 ④美国高层访华深化中美对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们从一本书中可以探知作者的内心世界,从先民的遗物中可以了解远古的文明。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 B.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类知识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是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④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汉族人婚嫁时大都是喜笑颜开,而鄂西土家族女孩则自小就跟人学唱“哭嫁歌”,以便自己出嫁时好表现才能,哭得好听又让人伤怀感动。汉族女孩与土家女孩在出嫁时的不同表现,取决于
A.价值观念不同 B.风俗习惯不同 C.文化程度不同 D.交往方式不同
6.在交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
A.交往行为 B.交往方式 C.认识活动 D.思维方式
7.针对部分文化市场上的庸俗化现象,中央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之所以反对“三俗”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优秀文化才能在交流与借鉴中传播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杜甫眼见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安得广夏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他们的忧思、志向代代相传,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相同的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9.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约1/5。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日趋激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中国人过春节,家家户户写春联,爆竹声声,烟花竞放,阂家团圆,其乐融融地为坐在饭桌旁,辞旧迎新。这表明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民族节日 B.文化遗产 C.思想道德 D.民族精神
11.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C.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12.“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13.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这主要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遵循普遍规律
③文化在不同国家的地位是不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照搬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下列属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的是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科技进步 ④社会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C.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17.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8.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22.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A.守旧主义 B.封闭主义 C.民族虚无主义 D.历史虚无主义
2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主要说明了中华文化
①历史悠久 ②内涵丰富 ③风格独特 ④注重实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7.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A.稳定性 B.包容性 C.时代性 D.民族性
28.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典故,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9.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引发这种令人忧虑现象的原因是
①现代技术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③传媒的商业性 ④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对待以“同姓一家亲“为由,通过祭祖、续家谱等方式,串联、壮大家族势力的文化现象,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A.大力发展 B.积极支持 C.努力改造 D.坚决抵制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31.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化素质自然就会提高。这种观点是否科学?请简要说明。(8分)
32.材料一: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益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材料二: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发动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运动,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
上述三则是怎样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8分)
33.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因为它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因为它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请就上述两种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0分)
34.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决定》也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现象。
(1)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8分)
(2)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对我们个人有何积极意义?(6分)
高二政治答题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化素质自然就会提高。这种观点是否科学?请简要说明。(8分)
32.上述三则是怎样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8分)
33.请就上述两种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0分)
34.(1)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8分)
(2)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对我们个人有何积极意义?(6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D B B A B C A D C D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B B C A A B A C B D B C
31.这种观点不科学。(2分)此观点肯定了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但没有认识到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分)
32.材料一体现了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2分)材料二、三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2分)材料二体现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2分)材料三体现了错误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阻碍作用。(2分)
33.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有能够因时而变;(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传统文化才是财富,否则就是包袱。(4分)
34.(1)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分)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2分)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2)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分)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2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座位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英语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1月10日 命题:余于华
第I卷(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s the time now
A. 10:30. B. 10:20. C. 10: 10.
2.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To exchange the blue jeans. B. To see the manager. C. To buy another pair.
3. Why did the woman have to go home
A. To cash a check. B. To get her ID. C. To get some money.
4. What are these people going to do
A. Wait for Jane a little longer. B. Go to see a film. C. Give Jane a ring.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It may take a long time to do the experiment.
B. Doctor Smith will count their time in the lab.
C. Chemistry lab opens for one hour every afternoo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How did the man decide to send his packet
A. By airmail. B. Through the Internet. C. By surface.
7.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in all including the registering
A. $7.85. B. $7.50. C. $5.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s the matter with Steve
A. He has a cold. B. He has the flue. C. He has a stomachache.
9. What does Carla suggest Steve do
A. Take Chinese medicine. B. See another doctor. C. Take a good rest.
10. What does Steve probably decide to do
A. Talk to another friend.
B. Listen to Carla’s suggestion.
C. See the same doctor again.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re is the man now
A. In his own office. B. At the register office. C. At the counter.
12. When will the welcome buffet begin
A. At 2. B. At 4. C. At 6.
13. Why are they there
A. They want to know what their counterparts(同行) are doing.
B. They want to look at the message from the conference Chairman.
C. They want to have lunch with the conference Chairma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at is the man
A. An actor. B. A director. C. A writer.
15.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n entrance hall. B. In the man’s home. C. In a theater.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s only interested in a lead role.
B. She’s never had a part in a play before.
C. She tries to make the man pleased with her.
17. What does the man offer to do for the woman
A. Give her a lead role.
B. Get her a copy of the play.
C. Help her prepare for the tryout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service is being advertised
A. Home repair. B. Food delivery. C. Carpet cleaning.
19. What is the regular cost of the service
A. $29.95. B. $25.45. C. $14.95.
20. What will new customers receive free if they call now
A. Fur balls. B. Stain remover. C. Mud cleaner.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 _____ ---- You were saying you sold the house and left your hometown.
A. How come B. Like what
C. Do you have the time D. Where was I
22. Karen was always thinking we were talking about his poor past. Every time we were chatting together, he would be all _____.
A. over B. ears C. lone D. through
23. Having longed so much to have a look at the famous star, the fans looked forward anxiously ____ the live concert.
A. not to missing B. to not miss C. not to miss D. to not missing
24. --- Are you angry --- Yes. He should at least answer when ____.
A. speaking B. spoken to C. spoken D. speaking to
25. Suspecting him of robbing the bank, the Security Police were ___ his phone calls.
A. looking B. glancing C. monitoring D. staring
26. One of the advantages with the new tool is that it is users ____. Users can handle it with less effort and more convenience.
A. friendly B. good C. well D. pleased
27. Sadly, ____ I remember was a beautiful lake two years ago is now a smelly wasteland.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there
28. ____ quiet, for, you see, the baby is sleeping!
A. To keep B. Keep C. Keeping D. Kept
29. No wonder he looks tired! He’s been studying for the exams all week, ____ he’s been working in a bar at night.
A. while B. but C. plus D. as
30. My brother is always on medicine, so he has ___ table tennis to keep fit.
A. taken up B. built up C. made up D. held up
31. How can you expect others to believe you when you ___ constantly ___ lies!
A. have; told B. had; told C. are; telling D. were; telling
32. He does help others, but he always expects returns ____. As a result, nobody will accept anything from him.
A. at no time B. in no time C. for no time D. after no time
33. If you happen to see the process of cooking in a restaurant, you might see the cook using rubbish oil, which is a common _____ in China nowadays.
A. sense B. rule C. practice D. activity
34. ---- Tom wants to be another Obama after he graduates from school.
---- That sounds great, but how can he ____ a person like him if he goes on like this
A. change B. turn C. get D. make
35. The ski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your body and is ____ you feel cold, heat or pain.
A. where B. which C. what D. how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Robert was a life insurance(人寿保险) salesman. Try 36 he might, he was still unable to get a couple to sign up for a policy(保单). “I certainly don’t want to frighten you into a 37,” he announced, standing up to 38. “Please sleep on it tonight, and 39 you wake up in the morning,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People can be motivated by many different 40. Fear is the common one. 41 many people find that other kinds of motivation are usually 42 effective in getting more out of those with whom we live and work.
A twelve-year-old girl took her younger brother, who 43 from a mental disability, Christmas shopping. As they went into a department store, the 44 accidentally hit a display, knocking shoes in every 45. at that 46 a(n) angry clerk grabbed the boy by the arm and 47, “Pick them up.”
“No,” the boy screamed in defiance(反抗).
“Pick them up,” the clerk 48.
“No,” the boy shouted back.
His older sister began picking up the 49. Then the boy started to 50. Before long, the boy, his sister and the clerk were 51 together to put the shoes back in 52.
When they finished, the girl taught the clerk a(n) 53 lesson with these words: “You have to encourage my brother to do it in action.”
If you live or work with other people, you may benefit from the older sister’s advice. If you want people to respond to you, try encouraging them in action. People prefer 54. When you fill people with what they want, you’re 55 to get what you want out of them.
36. A. however B. as C. since D. in spite of
37. A. trouble B. sale C. bargain D. decision
38. A. defend B. fight C. leave D. argue
39. A. should B. will C. shall D. may
40. A. feelings B. plans C. means D. results
41. A. Thus B. But C. Plus D. Since
42. A. less B. more C. half D. just
43. A. arose B. contributed C. benefited D. suffered
44. A. boy B. girl C. clerk D. salesman
45. A. section B. direction C. shelf D. course
46. A. occasion B. stage C. situation D. point
47. A. demanded B. conflicted C. reminded D. arranged
48. A. expected B. commented C. shouted D. acquired
49. A. shoes B. books C. toys D. bottles
50. A. cry B. help C. complain D. worry
51. A. walking B. organizing C. working D. assisting
52. A. process B. silence C. detail D. order
53. A. thoughtful B. instant C. cautious D. complex
54. A. gift B. stick C. honey D. tears
55. A. positive B. likely C. confident D. probabl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
将该项涂黑。
A
The rumors had been spreading for months but it still came as a shock when the hospital would be closing. It had served this poor neighborhood for nearly 100 years but it would close because of the health care crisis.
The day after the announcement co-workers found out that pretzels(椒盐饼干) had been eliminated. Soft pretzels are the lifeblood of this city. So losing access to soft pretzels is no small matter.
A week later, I decided to cheer up my co-workers by picking up some soft pretzels at a local store. I arrived just as it opened so I was the only customer. But I only had $6 in my wallet. I was working inside a large office at the hospital and knew I’d need more than the half dozen pretzels my six dollars would buy. A man’s voice interrupted my thoughts. “Can I help you ”
I said, “I only have $6. I’m not sure how many pretzels I need. You see, I work at a hospital and it’s closing and they stopped selling pretzels.” The man’s smile disappeared. “What hospital ” “Oh, Northeastern Hospital.”
The guy looked deeply shocked. “I used to sell medical supplies and that was one of my hospitals.” Then he turned around and grabbed a box of 25 pretzels and slid them across the counter.
I was surprised by his generosity and started to reach for my wallet, “Oh I can pay. Please let me …” The guy smiled, “Just tell them Joe Sullivan said to do something nice for someone else.”
And so that day everyone in medical records was treated to a soft pretzel. Word spread fast as people came asking, “Is it really true ” It was as if I’d carried in a box of gold. It mattered to them that a stranger cared.
56.The underlined word “eliminated” in Paragraph 2 means _____.
A. highly priced B. added C. overcooked D. removed
57.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 to buy pretzels for his co-workers
A. To show his generosity. B. To make them feel less sad.
C. To show his thanks to them. D. To encourage them to work hard.
58.To buy 25 pretzels, the author should pay ____.
A. $25 B. $12.5 C. $12 D. $50
59.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Joe Sullivan used to be a ____.
A. cook B. doctor C. shopkeeper D. salesman
60.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A nice treat B. The rumor that came true
C. Tell them Joe cared D. Northeastern Hospital is closing down
B
American author Mark Twain once noted that “life would be surely happier if we could only be born at the age of 80 and gradually approach 18.” Twain’s words were only one of many complaints about aging. The ancient Greek poet Homer called old age “hateful”, and William Shakespeare termed it “terrible winter”.
Alexander the Great, who conquered most of the known world before he died around 323 B.C., may have been looking for a river that healed the ravages of age. During the 12th century A.D., a king called Prester John ruled a land that had a river of gold and a fountain of youth.
But the name linked most closely to the search for a fountain of youth is 16th-century Spanish explorer Juan Ponce de Leon. He thought it would be found in Florida. In St. Augustine, the oldest city in the U.S., there’s a tourist attraction. It is said to be the fountain of youth that Ponce de Leon discovered soon after he arrived in what is now Florida in 1513. However, elderly visitors who drink the spring’s water don’t turn into teenagers.
But the tale of the search for a fountain of youth is so appealing(有吸引力的) that it survives anyway, says Ryan K. Smith, a professor of history. “People are more attracted by the story of looking and not finding than they are by the idea that the fountain might be out there somewhere.”
Still, a few grains of truth have helped to support the story. Kathleen Deagan, a professor of archaeology, says a graveyard and the remains of a Spanish mission dating back to St. Augustine’s founding in 1565 have been discovered near the so-called fountain of youth. Michelle Reyna, a spokesperson for the Fountain of Youth Archaeological Park in St. Augustine, says the fountain has been a tourist attraction since at least 1901 and may have been attracting visitors since 1860.
6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 searched for a fountain of youth
A. Ponce de Leon B. William Shakespeare. C. Kathleen Deagan D. Michelle Reyna
6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avage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A. Growth. B. Limits. C. Damages. D. Benefits.
63.What is the attitude of people towards the fountain of youth
A. People find much pleasure in looking for it.
B. People believe the existence of it somewhere.
C. People have no interest in searching for it.
D. People consider the idea of the fountain of youth absurd(荒谬的).
64.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_____.
A. how the fountain of youth came into being B. why some famous people hate becoming old
C. how to remain young forever D. whether the fountain of youth exists
6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underlined words “the story” refers to Alexander the Great ruling a land that had a river of gold and a fountain of youth.
B. Augustine, which is the oldest city in the U.S, lies in Florida.
C. Some elderly visitors find themselves younger after drinking the water from the fountain of youth.
D. Kathleen Deagan is the spokesperson for the Fountain of Youth Archaeological Park.
C
Please help! I live in Germany with my wife and three kids. My parents live in the UK. I want my kids to have as much contact with their grandparents as possible. The kids all use e-mail, Skype and SMS but my parents won’t. I’ve bought them a laptop, paid for broadband, given them both mobile phones and a digital camera, but they won’t use them. My parents say they hate computers and new technology. What can I do with these “technophobes”
Daniel, Buremburg, Germany
Actually, the original technophobes were the Luddites, a group of cloth workers in 19th century Britain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Luddite cloth workers, who traditionally made cloth by hand, were worried that machines were going to take away their jobs and way of life. These machines could make cloth much faster and cheaper than humans. In 1811 and 1812 the Luddites destroyed the machines that they hated so much, but the British government supported the factory owners. Many Luddites were arrested. Charlotte Bronte’s novel Shirley will tell your parents all about it.
Laura, Valencia, Spain
Laura makes some interesting points, I think. Technophobes has been a common theme in science fiction. Frankenstein, one of the first science fiction, is a warning of what could happen if humans began to experiment with human life.
Freda, Copenhagen, Denmark
One thing you could try is to find hardware that is designed for older people to use. An example is the mobiles made by the US company, Jitterbug. Instead of icons and menus the Jitterbug phones ask users simple “yes/no” questions and have larger keypads. The company realized that there are potentially 100 million older users in the US alone.
Graham, Patras, Greece
66.The underlined part “the technophobes”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 ______.
A. those who are ready to try new technology
B. those who ar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C. those who refuse to use modern technology
D. those who are devoted to inventing new things
67.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the Luddites
A. They called themselves the technophobes.
B. They got full support from their factory owners.
C. They preferred to keep their traditional working methods.
D. They were killed by the government.
68.Who has put forward a practical and useful suggestions
A. Laura. B. Freda. C. Daniel. D. Graham.
69.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from _____.
A. a personal blog B. a letter between friends
C. a personal diary D. a speech on new technology
70.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Daniel would buy her parents a novel written by Shirley.
B. Charlotte Bronte wrote about technophobes in her novel Shirley.
C. Daniel would buy her parents cell phones with icons and menus.
D. Daniel worried about her children using e-mails.
D
Today, innovations(创新) to make our lives more eco-friendly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There are energy-efficient automobiles, eco-friendly light bulbs, and clothes made by fashion designers using sustainable(可持续的)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Indus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lso begun to take a serious look at how their operations affect the local and global environmen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has been named one of the top gr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university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start a student-led recycling program in the 1970s and today supplies students with reusable shopping bags to use both on and off campus. The entir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lso uses low flow water fixtures(设备) and has reduced water usage by 40 percent since 2002.
When it comes to going green, Warren Wilson College has been recognized in many places. The Sierra Club and The Princeton Review have named the college as one of America’s green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the school has also received the Outstanding College Recycling Award from the Carolina Recycling Association, as well as awards from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AASHE). For a small college, Warren Wilson has made enormous efforts to be an eco-friendly campus since its beginning, and today owns a campus farm, a seeding program, and an extensive recycling program. Warren Wilson was also the first College to have an LEED platinum certified(白金认证的) residence hall, and its building services department is also 100 percent GreenSeal certified. According to College Stats, Warren Wilson College is one of the first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be almost completely self-sufficient(自给自足的) while also engaging students to in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into all academic programs.
Going green efforts at Oberlin College have not gone unnoticed. Oberlin College spends 22 percent of its food budget on buying food from local farmers, with most of the food raised or harvested with organic and sustainable practices. Oberlin has also stopped selling bottled water on campus and offers discounts to students who use their own storage containers when purchasing beverages and food items. Among Oberlin’s other eco-friendly accomplishments is a green graduation ceremony, which includes programs printed on 100 percent recycled paper.
71.The author writes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to tell us that ____.
A. we can find new ways to be eco-friendly
B. everyone is aware of being eco-friendly
C. industries are reducing their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D.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e much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72.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 Its recycling program is followed by other universities.
B. It produces reusable shopping bags by itself.
C. It uses special systems to save water.
D. It is the most eco-friendly university.
73.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Warren Wilson College is TRUE
A. The Princeton Review praised it for its teaching methods.
B. Its residence hall’s building material is platinum.
C. It owns a campus garden and a seeding program.
D. It sustains itself almost without help from others.
74.Students in Oberlin College can _____.
A. grow their own food on campus B. pay less with their own containers
C. help the college make its food budget D. recycle paper at their graduation ceremony
75.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
A. Main idea – Comparison. B. Opinion – Discussion – Description
C. Introduction – Supporting examples. D. Introduction – Explanation – Conclusion.
第Ⅱ卷(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题(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请根据文后的要求答题(注意问题后的词数要求)
Michelle and Barney Wanstall rode off into the Lake District sunshine yesterday with no trouble at all.
They were the first customers to try a new electric bicycle hire service aimed at tourists who want the fun of cycling without pain. “We wanted to go on a boat when we first got here,” explained Mr. Wanstall, a student. “But we saw these bikes and decided to hire them instead.”
Brian Eaton, owner of Easyriders, which has a dozen bicycles for hire by the side of the lake near Coniston village, smiled as Michelle looked anxiously at Coniston Old Man, the mountain that towers over the village.
“We do quite a lot of cycling at home,” said Michelle. “But with mountains everywhere, it’ll be easier if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it’s only 18 each for a day’s easy riding and the chance to enjoy some of the finest countryside in Britain!”
The motorized bicycles helped the couple as soon as they began to pedal; they would have needed to use twice as much energy with a normal bicycle. The bicycles are very safe; they cannot go faster than 15 mph and the special tyres cannot be punctured. “It’s easy riding,” said Mr. Eaton.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fancy cycling, but are not as fit as they used to be!”
Riders are provided with helmets, maps, routes and suggestions for picnics and places to stay. Most electric bicycles are sold in Japan. However, Mr. Eaton thought they would be popular with tourists in the Lake District. “As far as I know, these are the only motorized bicycles for hire in the country,” he said. “If the idea is successful, I’ll set up other hire centres around Britain.”
76.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thin 10 words)
77. What are the two ways of going on a tour in the Lake Distric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ithin 8 words)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78. Finish the following sentenc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ithin 8 words together)
With an electric bicycle, they needed on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th a normal bicycle.
79. 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the mountain” refer to (withi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Fill in the blank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within 7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有人说承诺就是许下来违背的。这种情形在我们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很常见。但是如果你违背你的诺言,就会……。请你以“Mean what you say”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1CBBAA 6CBAAB 11BCABC 16CCCAB
21DBDBC 26ABBCA 31CBADA
36BDCAC 41BBDAB 46DACAB 51CDACB
56D 57B 58A 59D 60C 61A 62C 63A 64D 65B
66C 67C 68D 69A 70B 71D 72C 73D 74B 75C
阅读表达:
1. A new electric bicycle hire service
2. ①By boat;②by electric bicycle
3. half as much energy as
4. Coniston Old Man
5. have (or ride on) a motorized (or an electric) bicycle
书面表达:
Mean What You Say
Some people say that promises are made to be broken. That certainly seems to be true in this cutthroat society that we live in. But once you break your promise, you will ruin your reputation and no one will trust you any more. So whenever we say “I give you my word”, we should mean it. There is nothing worse than to be let down by others because they have not kept their promises.
In fact, it isn’t so difficult to keep promises. Just remember never to promise anything we are not sure we can live up to. In short, therefore, to be trustworthy, we should always say what we mean and mean what we say.
1CBBAA 6CBAAB 11BCABC 16CCCAB
21DAABC 26ABBCA 31CBCDA
36BDCAC 41BBDAB 46DACAB 51CDACB
56D 57B 58A 59D 60C 61A 62C 63A 64D 65B
66C 67C 68D 69A 70B 71D 72C 73D 74B 75C
阅读表达:
1. A new electric bicycle hire service
2. ①By boat;②by electric bicycle
3. half as much energy as
4. Coniston Old Man
5. have (or ride on) a motorized (or an electric) bicycle
书面表达:
Mean What You Say
Some people say that promises are made to be broken. That certainly seems to be true in this cutthroat society that we live in. But once you break your promise, you will ruin your reputation and no one will trust you any more. So whenever we say “I give you my word”, we should mean it. There is nothing worse than to be let down by others because they have not kept their promises.
In fact,it isn’t so difficult to keep promises. Just remember never to promise anything we are not sure we can live up to. In short,therefore,to be trustworthy,we should always say what we mean and mean what we sa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