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荷塘月色》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现代抒情散文,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主要写了作者在一个心绪不宁的夜晚出门去月光布满的荷塘赏荷,在荷塘月色中所见的景致以及心情发生的变化,流露出对荷塘景观的喜爱之情,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本文写景状物生动具体,富于画面感,语言优美,意境丰满。运用了“荷塘”、“月色”、“蝉声”、“蛙声”、“采莲”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意象,营造出清丽典雅、清新隽永的独特韵味。景物描写上,使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讲究炼词、造句,如“田田”、“亭亭”、“层层”等叠词,“浮”、“泻”、“洗”等动词,“淡淡的”、“薄薄的”、“密密的”等形容词,都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传神。整体语言清新明丽、含蓄淡雅。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表达技巧,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含蓄地传达出了作者的心境。全文以作者的游览顺序为线索,写了作者从出家门散心,到经过小径到达荷塘,再从荷塘月色返回家中,记叙了作者一次较为完整的游览过程。而暗线是作者心绪的变化,从颇不宁静到获得宁静、喜悦再到走出宁静,重回现实。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理解作者情感背后的原因?课文主旨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四一二政变后,朱自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既想改变超脱现实,却又感到无能为力,因而处在彷徨、徘徊的境地中。《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这种心情的流露。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体会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透过典型意象解读其内在意蕴,通过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以及背后的情感世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以及文章主旨内涵。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掌握“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艺术风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反复诵读,体会景物营造的整体意境。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表达技巧。 5.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写景的段落,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品味散文的语言特点,体味写景散文意境的营造。 教学难点: 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心理发生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在学习中,要借助作者的描写和语言,体会和把握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感悟他们的人生与命运。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由于课前已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查阅了作者的相关资料和散文的写作背景,故让一名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其他人补充。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给学生播放《荷塘月色》的朗读示范,重点关注易错字词的读音,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老师作出朗读技巧的点拨、指导,之后进行示范。 3.学生齐读,品味散文的语言,兼顾朗读技巧和散文的感情基调。 4.学生范读。通过自荐的方式请两名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可作点评。老师总结、指点。 (四)字音矫正,词义点拨 PPT出示文中的易错字词的读音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如蓊蓊郁郁、踱、弥望、袅娜、脉脉、妖童媛女、鷁首、棹、纤腰束素、敛裾等。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五)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划分课文的段落和层次,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主要写了作者出门的原因,以及通过小径前往荷塘时的所见所想。 第二部分:4-6段。写月色下的荷塘以及四周的景物。 第三部分:7-10段。由眼前之景产生的联想,思念江南,重回现实,回到家里。 (六)写景段落分析 1.提问:4-6段写景顺序是什么? 明确: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静到动 2.分别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月光、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3.结合相关的句子和词语,说说这些景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小组讨论,明确:荷叶(多、动态美)荷花(少、袅娜、羞涩、柔美、清香)月光(不均匀、很淡、朦胧美)杨柳(稀疏、丰姿美)远山(隐约)灯光(无精打采)蝉声蛙声(热闹) 4.这些景物所营造出的整体意境如何?用几个词概括。 明确:静谧、美好、自由、朦胧 (七)作业布置 课下找出第四段和第五段中你最喜欢的写景句子,从表达技巧、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它们进行赏析。 (八)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4-6段 写景 第三部分:7-10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PPT展示上节课易错、重点字词,找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二)重点段落品读 1.找出第四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进行简要赏析。 找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教师总结、明确。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亭亭的舞女裙”给人一种美好、轻盈的感觉,富于动态美。 2.找出第五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进行简要赏析。 找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教师总结、明确。 如“泻”字,以动写静,写出月光由上而下照耀的动感。唤起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写出了月光流动的光波轻和、柔美的情态。 (三)深入品读,探究情感 师:作者营造出的荷塘宁静而优美,但作者描写荷塘只是为了写景吗?显然不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作者欣赏到的这片荷塘美景皆是作者内心的主观映照。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他的情感世界。 1.找出课文的“文眼”,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用:点明作者心境,引出下文,交代了去荷塘游览的原因,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品读第三自然段,说明作者的心绪发生了何种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此段描写了作者在夜色中漫步时的姿态、心境。“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写自己平时不得自由,身不由己,而现在仿佛置身于“另一世界”,感到了自由,心境也从颇不宁静感到了淡淡的喜悦、安宁。而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则是因为到了这片幽静的荷塘,周围没有一个人,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纷扰,独处带来了宁静、愉悦。 3.品读六到十段,找出与作者的思绪、心境有关的句子,看看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学生讨论,明确:“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写出了作者重回现实的失落、苦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对家乡的思念。 4.引起作者心情一起一落的原因除了游览中眼前景物的变化外,还有什么?注意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身世经历来分析。 小组讨论,明确:结合第一课时对作者身世背景的了解,我们不难知道,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是令人忧虑的。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四一二政变后,朱自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既想改变超脱现实,却又感到无能为力,因而处在彷徨、徘徊的境地中。《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这种心情的流露。而这片自由的荷塘无疑给了他不安的心绪片刻的宁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赋予了这片荷塘象征意义,象征作者的精神归宿、理想世界。 (四)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朱自清的其他写景抒情类散文,如《春》、《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写朱自清散文在语言运用、艺术表现上有怎样的风格和特点?形成500字左右的小评论文。 (五)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荷塘月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