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Al-2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 分,共50分)
1.摩尔是
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D.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2.水的摩尔质量是
A.18 B.18 g C.18 g/mol D.18 mol
3.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为5.9 m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A.溶解度(s) B.物质的量浓度(c)
C.质量分数( ) D.摩尔质量(M)
4.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中 C.四氯化碳中 D.汽油中
5.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6.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7.下列各金属作还原剂时,还原性最强的是
A.Al B.Fe C.Cu D.Na
8.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9.将40 g NaOH溶于水中,配制成1 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mol/L B.0.5 mol/L C.4 mol/L D.1 mol/L
10.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K+、NO、Cl- B.Mg2+、Na+、Cl-、SO
C.Ca2+、Mg2+、OH-、Cl- D.H+、Na+、CO、SO
12.N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 NA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含化合价升高元素的反应物被氧化
C.得到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物质
1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CuO→Cu B.Fe→FeCl2
C.H2SO4→H2 D.HNO3→N2
15.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
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A.1:1 B.1::6 C.2:3 D.3:2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H+=H2O+CO2↑
17.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8.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19.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NaOH溶液 B.铁片 C.KSCN溶液 D.石蕊溶液
20.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aq中滴入NaOHaq,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
时间;③FeCl3aq中滴入KSCNaq;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A.颜色不相同 B.前者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 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22.要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行的办法是
A.滴入KSCN溶液 B.通入氯气 C.加入铜粉 D.加入铁粉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Ba2+=BaSO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2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中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25.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供氧剂 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 D.明矾:净水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26题6分,27题12分,28题8分,共26分)
26.下列各组物质,从某种特征分析,其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指出它们所属的类别,并指出属于另一类的一种物质(将答案分别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1) NaSO4 纯碱 食盐 NaOH ; 。
2) H2O CO2 H2SO4 CaO ; 。
3) H2SO4 Ca(OH)2 Mg Na2CO3 ; 。
27.1)鉴别KCl溶液和K2CO3的试剂是 ,
离子方程式为 。
2)除去混入NaCl溶液中少量NaHCO3杂质的试剂是 ,
离子方程式为 。
3)除去铁粉中混有铝粉的试剂是 ,
离子方程式为 。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28.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 2 KClO3 == 2 KCl+3O2↑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2) 2CuO + C === 2Cu + CO2↑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三.推断题(8分)
29.已知有右图所示
物质相互转换关系
试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D的化学式  。
(2)写出由D和Ag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KSCN鉴别G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G溶液加入A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0题6分,31题10分)
30.加热16.8 g NaHCO3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剩余的物质是什么 计算剩余物 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31.把一定质量的Al放入200 ml NaOH溶液中,正好完全反应, 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6.72 L。计算: ⑴参加反应的Al的质量。
⑵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MnO2
高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11月月考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 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游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restaurant. B. At Lost and Found. C. In a post offic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jobs would the woman probably take
A. A Chinese teacher B. A salesgirl C. A secretary
3.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Asking someone to buy some soap.
B. Cleaning the floor.
C. Complaining about the room service.
4. When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begin her trip
A. In a week B. In two days C. In two weeks
5.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 Nervous. B. Upset. C. Excited.
第二节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do
A. To apply for a card. B. To buy a T-shirt
C. To buy a teddy bear
7.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need to pay for a T-shirt with the card
A.$1.6 B.$6.4 C.$8.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make some posters
A. To decorate the office. B. To help people practice English.
C. To remind people to have a break.
9. Where did the woman get the idea
A. From the Internet. B. From some magazines.
C. From her own experience.
10.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woman’s idea
A. Practical. B. Useless. C. Ridiculou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n will the man go to Hawaii
A. Next Tuesday B. In three weeks. C. Next month.
12. How long will the man’s girlfriend stay in Hawaii
A. For three weeks B.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C.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13. Why does the man go to Hawaii
A. To work there B. To see his parents. C. Too visit his grandparent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Host and listener. B. Husband and wife C. Boss and employee.
1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To watch the Oprah Show with her.
B. To communicate more with her.
C. To talk about his favorite show.
16. Who is Oprah
A. A psychologist B. A doctor C. A talk show host.
17.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Oprah
A. He thinks her words are meaningful.
B. He doesn’t want to follow her words.
C. He thinks her words have damaged his lif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8至20题。
18. How does Jennifer feel about the problem of her ears
A. Painful B. Annoying C. Surprising
19. Who told the students to leave immediately
A. Jennifer B. The doorkeeper C. A school police officer
20. How did the school police officer turn off the alarm
A. By using a special key B. By using a steel card
C. With the help of the firemen.
第二部分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 level holiday, _______people will have a day off.
A. when B. which C. where D. since
22. As they had no children of their own, they_______ a child.
A. adapted B. received C. adopted D. provided
23. –Does the young man standing there________ the company
--No. The company is________ his father.
A. have possession of; in the possession of
B. in possession of; in the possession of
C. take possession of; in possession of
D. have possession of; in possession of
24. It was a______ that he was born on his mother’s birthday.
A. fact B. satisfaction C. coincidence D. experience
25. _______ money was spent on the project.
A. A great deal B. A large number of
C. A large amount of D. A good many
26. Out_______ , with a stick in his hand.
A. did he rush B. rushed he C. he rushed D. he did rush
27. He________ to get a high position in the company, but failed because of his carelessness.
A. managed B. attempted C. succeeded D. thought.
28. They have_______ carefully the time and money needed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A. picked out B. left out C. taken out D. figured out
29. The reason_______ so many people rushed to California was ______ another gold mine was found in California.
A. that; because B. why; that C. that; why D. why; because
30. Are you satisfied with the way_______ he explained the problem
A. which B. by which C. in that D. /
31. Could I have a cigarette I seem_________.
A. to run out B. to have run out
C. to have run out of D. to have been run out
32. Their performance was much better than_________.
A. expected B. it expected C. expecting D. it is expected
33. Don’t believe him. He is good at_________ all kinds of excuses.
A. picking up B. taking up C. making up D. bringing up
34. _______, everything would have been all right.
A. He had been there B. There he had been
C. Been there he had D. Had he been there
35. It’s high time that we students_______ even harder at our lessons as the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coming nearer.
A. work B. will work C. worked D. have to work
第三部分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I made up my mind to drive to South Carolina to meet my friends in my used car. Though I had only been there once 1 and did not know the 2 very well. I was on the 3 after I had made some inquiries (询问).
At Ashvelle, there was a crossroad where I could go on along the main road or I could take a short cut. The short cut was to 4 several hills and was dangerous ,I hesitated (犹豫)for a little while and then chose the main road, for I wanted to be 5 .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ed after I drove a long 6 and found it was not the correct road that I wanted to 7, but the hilly road I decided to avoid .I realized that it was at the 8 that I had made the 9 mistake. “What shall I do ” I asked myself .If I went back to take that road again, it would be very late by the time I got to Columbia. Thin it 10 , I decided to go on. “If 11 people can go along this road, why can’t I ” I 12 myself
The short cut, to my surprise ,was not that 13 .In fact, it was only a very peaceful country road, 14 up and down two low 15 .There was 16 traffic.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you could see trees, wild flowers, and 17 with cows and horses. My fear was 18 with the wind. Listening to the beautiful country music over my car stereo (立体声), I drove on and 19 the scenery which was so quiet and so natural .Even my used car forgot to give me 20 .It was just in this light heartedness that I arrived at my destination. My friends, after they heard what had happened to me, all said it sounded like an adventure.
36. A. before B. ago C. already D. still
37. A. town B. country C. friends D. way
38. A. train B. car C. highway D .phone
39. A. have B. go C. ride D. cross
40. A. safe B. dangerous C. fast D. slow
41. A. moment B. way C. road D. day
42. A. come B. leave C. take D. drive
43. A. crossroad B. corner C. station D. beginning
44. A. direction B. road C. disappointed D. interesting
45. A. about B. over C. of D. up
46. A. another B. the other C. other D. others
47. A. asked B. forced C. encouraged D. told
48. A. far B. safe C. dangerous D. dirty
49. A. going B. coming C. driving D. walking
50. A. lands B. cars C. farms D. hills
51. A. heavy B. little C. few D. light
52. A. farms B. trucks C. houses D. villages
53. A. together B. gone C. covered D. coming
54. A. looked B. liked C. enjoyed D. found
55. A. happiness B. scenery C. joys D. problems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Over a hundred years ago people in London were surprised to see a very unusual boat come sailing up the Thames River. The boat was eighty feet long flat-bottomed, with big wooden eyes on both sides in the front and was colorfully painted at the back.
People came to know that it was a sailing boat from Fuzhou in distant China. The boat had sailed round the Cape of Good Hope(好望角) up the western coast of Africa, and finally to England. It had covered fifteen thousand miles—more than half of the distance round the world.
Although it was unexpected, the Chinese were warmly welcomed. The boat carried goods such as silk and tea as well as a number of gifts from the Emperor of China for the Queen of England.
People had always mistakenly thought of the Chinese as a people not used to sea. However, from centuries of trading and sailing in dangerous seas, the Chinese had learned how to build good boats and sailed them well. The coming of this sailing boat to London proved once again that the Chinese could sail to dista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56. The boat was considered unusual because _________.
A. it was a small wooden boat
B. it carried Chinese silk and tea
C. it had traveled fifteen thousand miles
D. it looked strange in several ways
57. According to this articl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distance round the earth measures less than thirty thousand miles.
B. The Chinese Emperor gave silk and tea to the English Queen as gifts.
C. The Chinese boat came to London by accident.
D. The Chinese people were not good at sailing in dangerous seas.
58. The boat reached London by sailing _________.
A. round the southern end of Africa
B. up the west coast of England
C. through the Arctic Ocean
D. round Asia and Europe
59.The writer wants to prove that a long time ago the Chinese _________.
A. carried silk, tea and other goods to England
B. could reach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by sea
C. could sail along the Thames River
D. surprised Londoners with an unusual boat
B
Doctors say anger can be an extremely damaging emotion, unless you learn how to deal with it. They warn that anger can lead to heart disease, stomach problems, headaches, emotional probems and possibly cancer.
Anger is a normal emotion that we all feel from time to time. Some people express anger openly in a calm reasonable way. Other burst with anger, and scream and yell(咆哮).But other people keep their anger inside. They can not or will not express it. This is called repressing anger.
For years many doctors thought that repressing anger was more dangerous to a person's health than expressing it. They said that when a person is angry,the brain releases the same hor-mones(荷尔蒙).They speed the heart rate, raise blood pressure, or sugar into the blood, etc. In general the person feels excited and ready to act.
Some doctors say that both repressing and expressing anger can be dangerous.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express anger violently may b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heart disease,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keep their anger inside may face a greater danger of high blood pressure.
Doctors say the solution(解决办法) is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anger. They say the first step is to admit that you are angry and to recognize the real cause of the anger, then decide if the cause is serious enough to get angry about. If it is, they say,“Do not express your anger while angry. Wait until your anger has cooled down and you are able to express yourself calmly and reasonably.”
Doctors say that a good way to deal with anger is to find humor in the situation that has made you angry. They said that laughter is much healthier than anger.
60.“Damaging emotion” means that _________.
A. the emotion is harmless
B. the emotion is harmful
C. the feeling is very strong
D. the feeling is hard
61. What statement is right
A. Were you angry, you would be cancered(得癌症).
B. Once you are angry, you must be cancered.
C. Angry as you are often, you can't be cancered.
D. Anger may cause you a cancer.
62. Expressing anger violently _________ repressing it according to some scientists.
A .is just the same as
B. is more harmful than
C. is no better than
D. is much better than
63.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you'd better _________.
A. never be angry
B. cool it down before you express it
C. laugh and laugh when you get angry
D. admit you are wrong when you are angry
C
Americans have contributed to many art forms, but jazz, a type of music, is one of the art forms that was star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lack Americans, who sang and played the music of their homeland, created jazz.
Jazz is a mixture of the music of Africa, the work songs the slaves sang, and religious(宗教)music. Improvis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jazz. This means that the musicians make the music up as they go along, or create the music on the spot. This is why a jazz song might sound a little different each time it is played.
Jazz bands formed in the late 1800s.They played in bars and clubs in many towns and cities of the South, especially New Orleans. New Orleans is an international seaport, and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New Orleans to hear jazz.
Jazz beca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By the 1920s,jazz was popular all over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1940s,you could hear jazz not only in clubs and bars, but in concert halls as well. Toda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lay jazz. Jazz musicia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sia, Africa, South America, and Europe meet and share their music at festivals on every continent. In this way jazz continues to grow and change.
64.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American Art Forms B. The Development of Jazz
C. The Music of Black Americans D. The Birthplace of Jazz
65. From the text 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______.
A. New Orleans is the place where jazz was first produced
B.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all jazz lovers
C. jazz is merely sung by the black when working
D. jazz may become more popular as time goes on
66. It took about _________ years to make jazz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200 B.120 C.80 D.40
D
Ted Shreds doesn't like cars. He wants people to stop driving because cars make the air dirty. Ted had an idea. He said,“I'm going to cycle around North America. I want to show everyone that cycling is a fun way to get around. If more people ride bikes, the air will be cleaner.”
He left his hometown with $160 in his pocket. When he got to San Diego, he met another cyclist. The cyclist invited Ted to speak at a big meet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He said,“We'll pay your airfare to Texas and we'll pay you to talk about your cycling trip.”Two hours late, Ted was on a plane to the environmental conference and to a big surprise!
While he was at the conference, he met Deanna, i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 They talked for six hours straight.
The next day, Ted called Deanna and asked her to finish the trip with him. Deanna said yes, sold everything in her apartment, gave her notice at work, and was on the road with Ted 20 days later!
“It was difficult at first,”said Deanna.“Ted got up every morning at 6:00 a.m., but I wanted to sleep until noon.”After a few days, they started having fun. As they cycled from Florida to Montreal and then back to Vancouver, every day was an adventure. People paid for their food in restaurants and gave them extra money. Some people gave them $50 or $100.They slept in people's backyards and drank beer with motorcycle gangs.
On their way back to Vancouver, they stopped in Edmonton to visit Ted's relatives. During the stopover, they got married. People tied a “Just Married” sign and tin cans to the backs of their bikes. They got married. They now want to write a book about their trip.“We want people to know that you can be an environmentalist and still have fun,”Shreds said.
67.Ted Shreds went cycling because_________.
A. he loves adventure
B. cycling is a lot of fun
C. he wanted to find himself a wife
D. he suppor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8.Ted got paid for_________.
A. giving a talk about his cycling trip
B. cycling throughout North America
C. traveling around North America by air
D. attending conferences on cycling
69.The “big surprise” he had at the conference was that _________.
A. he met another cyclist who wanted to join him
B. he fell in love with a girl there
C. he gave a long talk lasting 6 hours
D. he had a lot of fun talking about his cycling trip
70.During the trip, Ted and Deanna_________.
A. found it hard to get up early
B. were attacked by motorcycle gangs
C. did not have to pay for their meals in restaurants
D. decided to get married
第五部分 单词短语 (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71. run out of ________________ 72. in exchange for __________________
73. by coincidence_____________ 74. be specific to ___________________
75. make sens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部分 短文改错 (共10分)
注意:1. 没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第七部分 写作(共10分)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及理由
注意:词数100~120,文章的题目和开头已给出(不计词数)。
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
There are basically two ways to get work do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上)
高二英语11月份月考考试答案
二、单项填空
21~25 ACACC 26~30 CBDBD 31~35 BACDC
三、完形填空
36~40 ADCDA 41~45 BCCAB 46~50 CCCAD 51~55 BABCD
四、阅读理解
57~60 DAABB 61~65 DCCBD 65~70 DDABD
五、单词短语
71. 用完 72. 交换;调换 73. 碰巧
74. 对。。。来说是特有的 75. 理解;弄明白
七、写作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4.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5.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6. 我喜欢的方式及理由
注意:词数100~120,文章的题目和开头已给出(不计词数)。
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
There are basically two ways to get work done. One is to work individually. In this way, people can decide for themselves when to start work and how to do it. What’s more, they will be able to learn how to solve problems on their own.
People may also choose to work in a team, where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Besides, they may work out better ways to get work done by discussion.
Personally, I prefer to work in a team, which offers me a chance to learn 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and to share my experiences with them. As the work can be divided among several people, it can be done efficiently. Teamwork is always important.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如图所示,MN是匀强磁场中的一块薄金属板,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并穿过金属板,虚线表示其运动轨迹,由图知:( )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运动方向是abcde
C.粒子运动方向是edcba
D.粒子在上半周所用时间比下半周所用时间长
2.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可能所处的状态是
①在磁场中处于平衡状态 ②在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④在匀强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   )
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 Ba>Bb
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a<Bb
C.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大
D.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小
4.如图所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通电直导线ab由图示位置1绕a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到位置2,这个过程中通电直导线所受的安培力(   )
A.数值变大,方向不变
B.数值变小,方向改变
C.数值不变,方向改变
D.数值、方向均改变
5.如图8-9所示,质量为m、带正电荷量q的粒子,垂直磁场方向从A射入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途经P点,已知AP连线与入射方向成α角,则粒子从A到P经历的时间为(   )
A.    B. 
C.    D.
6.图中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针将发生偏转,以下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线圈通以沿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磁针N极将指向读者
B.当线圈通以沿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时,磁针S极将指向读者
C.当磁针N极指向读者,线圈中电流沿逆时针方向
D.不管磁针如何偏转,线圈中的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
7. 通电矩形导线框abcd与无限长通电直导线MN在同一平面内。电流方向如图所示,ad边与MN平行,关于MN的磁场对线框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框有两条边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同
B.线框有两条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相同
C.线框所受安培力合力向里
D.线框所受安培力合力为零
8. 如图所示,直导线处于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与磁感线成θ=30°,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为I,为了增大导线所受的磁场力,可采取下列四种办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增大电流I
B.增加直导线的长度
C.使导线在纸面内顺时针转30° 
D.使导线在纸面内逆时针转60°
9. 关于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电荷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地方,一定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
B.运动电荷在某处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C.洛仑兹力不改变带电粒子的速度
D.运动电荷受到洛伦兹力时,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可能平行
10、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
B.离子由加速器的边缘进入加速器
C.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
D.离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
11、一根软铁棒在磁场中被磁化,这是因为(   )
A、软铁棒中产生了分子电流
B、软铁棒中分子电流取向杂乱无章
C、软铁棒中分子电流消失
D、软铁棒中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相同
12.如图所示,光滑绝缘轨道ABP竖直放置,其轨道 末端切线水平,在其右侧有一正交的匀强电场、磁场区域,电场竖直向上,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一带电小球从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经P点进入场区后,恰好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则可判定(  )
A.小球带负电
B.小球带正电
C.若小球从B点由静止滑下,进入场区后将立即向上偏
D.若小球从B点由静止滑下,进入场区后将立即向下偏
答案:B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磁感线:所谓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的磁场方向都在该点的_________方向上。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磁铁外部从____极到_____极,磁铁内部从______极到______极。
14.将面积是0.5m2的导线环放入匀强磁场中,环面与磁场方向成300角时。已知穿过这个导线环的磁通量是2.0×10-2Wb,则穿过它的磁感应强度是 。
15.画出图中各磁场对通电导线或带电粒子的受力的方向.
(有垂直于纸面向里或向外需在横线上特殊说明)
三.计算题。(共24分)
16.(9分)如图所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两导轨相互平行,并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根质量为3.6 kg、有效长度为2 m的金属棒垂直放在导轨上,当金属棒中的电流为5 A时,金属棒做匀速运动;当金属棒中的电流增加到8 A时,金属棒的加速度为2 m/s2,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17.(15分)带电粒子A(质量为m、电量为q)和带电粒子B(质量为4m、电量为2q).垂直磁感线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不计重力)若以相同速度入射。
求:(1)轨道半径之比Ra:Rb
(2).周期之比Ta:Tb
(3)角速度之比ωa:ωb .
2011-2012学年度高二物理11月份试卷答案
命题人:石英慧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C B B A D C
7 8 9 10 11 12
B ABD D AD D B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4. ___0.08_______________
15.
三、计算题。(共24分)
16.解析:在求解加速度问题中首要问题是受力分析并求解合力.
此题中电流的方向对结果并不影响,可假设如图8-14所示为其侧面受力图:
两种情况受力方向是相同的.
初态时有F合=F1-μmg=0,
末态时有F合′=F2-μmg=ma,
且F1=BI1L,F2=BI2L,
联立方程解得B=1.2 T.
答案:1.2 T
17. (1)1∶2;
(2)1∶2;
(3)2∶1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图15-2
S
N
θ
B

θ
B

θ
B

θ
B

θ
B

θ
B

θ
B

θ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读下图。“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这直接体现了(  )
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C.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
4.2010年4月6日举行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工作者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强调,要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应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贡献问题为重点,是因为( )
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B.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D.只有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5.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后,各地政府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指导规范。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七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成效,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区域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求相比较,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依法行政工作存在不小的差距,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建设法治政府任重而道远。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③既要把握主流,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的解决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8.2010年7月28日,重庆全面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相对于以往的“农转非”,重庆为农民转户进程设计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3项保留;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5项纳入;设置3年过渡期,建立弹性退出机制,允许退出转户。重庆这一户籍改革措施(  )
①是对传统户籍制度的彻底否定  ②决定着今后重庆城市化的进程 
③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④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认识的发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列宁说:“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的否定就是(  )
A.事物自身的否定 B.否定一切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
10.唯物辩证法从来不相信任何事物,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灭亡的 
②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③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黑格尔说:花朵开放时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当结果的时候,人们又认为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了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互相排斥。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构成整体的生命。下列观点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B.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C.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学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12.阅读右面漫画,锯树人的错误在于(  )
①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坚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割裂 
③承认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④坚持了简单地否定一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因为(  )
①创新能够凭主观愿望创造出崭新的事物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也被奉为物理学的绝对权威,他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1590年伽利略作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进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长期统治地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告诉我们(  )
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16.我们要进行创新,就必须做到(  )
①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②解放思想,认识、运用和创造规律 
③善于把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 
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我们该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是(  )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时代背景下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右侧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
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9.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A.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 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实践
20.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B.社会历史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实践
C.社会实践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改革
21.图10所示漫画说明( )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22.下列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
指广大劳动群众
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确定上述目标的哲学依据是( )
A.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4.2011年1月,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师昌绪和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而师昌绪老人也总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说明(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B.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
C.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D.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辩证统一的
25下列对价值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③价值观是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要减少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就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抵制个人主义思想。这是因为( )
A.价值判断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B.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社会存在的变化
D.价值观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27.波兰建筑学大师W.奥斯基曾说:“往往只是没有大力搞工业化的和没有急剧发展的城市,才能把文化古迹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应以最大的努力防止它们被进一步毁坏,否则它们将会永远地消失了。”我国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全国登记的已消失文物达 30955处。国家文物局表示,大规模基本建设和城乡建设是导致一些文物消失的主要原因。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的选择( )
A.是建立在错误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B.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C.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历史性
D.割裂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28.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29.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乘坐“神舟”七号飞船顺利上天的客观条件是( )
①天生聪慧且学习勤奋 ②具有奉献精神和顽强毅力
③家人的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 ④我国具备相当的综合国力
⑤我国拥有掌握先进航天科技的航天人队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30.“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励志歌《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是(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2个“一号文件”,如2007年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问题,2008年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009年主要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2010年主要是改善农村民生问题。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统筹城乡发展进而到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12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及所体现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12分)
32. 简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据!(9分)
3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分)
34.目前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求职走向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外企多,国企少;城市多,乡镇少;东部多,西部少。
辨析: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10分)
2011-2012学年度(上)高二政治11月考试试卷答案(理)
31. (1)12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
(2)12个“一号文件”都抓住了当年“三农”方面的重点问题,体现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抓住了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
(3)12个“一号文件”都能正视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体现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正视矛盾而不回避和掩盖矛盾。(3分)
(4)12个“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都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发展,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体现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3分)
33.(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分)(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分)(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A.辩证的否定
B.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C.一般寓于个别之中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依靠
依靠
推动
推动
解决方式
解决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2、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广州 B.沈阳 C. 长春   D. 哈尔滨
2 下列不属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重要原因的是 (  )
A.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B.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D. 我国其他能源资源短缺
3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问题。 热带雨林是: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4 田纳西河发源于(   )
A. 海岸山脉 B. 落基山脉 C. 阿巴拉契亚山脉 D. 内华达山脉
5 人口与水资源的关系正确的叙述为(   )
A. 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水资源危机小
B.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经济为主,水资源受污染程度非常小
C. 沿海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水资源危机
D.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
6 我国三江平原有大量沼泽分布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②地处高纬,气候寒冷,蒸发微弱
③全年降水丰富,雨季时间长
④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7.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题。
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  )
A. 种植业为主 B. 畜牧业为主   C. 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 淡水养殖业为主
8 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9下列工厂中存在着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的是(   )
A. 皮革厂、纺织厂 B. 炼铁厂、炼钢厂 C. 化工厂、电镀厂 D. 糕点厂、家具厂
10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题:
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有关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雇员在250人以上的中小企业为主
B. 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
C. 以棉纺织工业为主
D. 工业和资本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
12有关城市级别与其提供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
B. 同级别城市,提供的职能完全相同
C. 高等级城市不具有低等级城市的职能
D. 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
13下列关于传统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传统工业区以传统的中小型企业为主,无大型的现代化企业 
B. 传统工业区污染问题严重,因此世界最主要的传统工业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C. 传统工业区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D. 传统工业区不属于工业地域
下图为“北半球冬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A、B两地气压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是高压,B地是低压  B. A地是低压,B地是高压
C. A、B两地都是高压 D. A、B两地都是低压
15 冬季,图中亚洲东部C地的盛行风是 ( )
A 东南风 B西北风 C 东北风 D西南风
16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下题:
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A. 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 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 生态系统不易被破坏 D.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17 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18 亚洲地区的水稻种植业有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之分,其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的差异 B降水条件的差异 C 地形、地势的差异 D 水源条件的差异
19 读东北某省地形示意图,完成问题。
分布在该省的平原及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 三江平原 甜菜
B. 辽河平原 大豆
C. 松嫩平原 玉米
D. 松嫩平原 亚麻
20 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突出
3、 填空题(本题有5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     和     。
22 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     、     、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3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是     国的“     ”。
24 一般而言,     与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5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和     。
三、综合题
26 读下图,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1)此图是___________(国家)局部图,阴影所示为___________草原。(2分)
(2)填写图中地理事物名称。(2分)
城市: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3)该区发展大牧场的区位优势有:(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国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除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外,还有哪几方面的发展措施?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国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靠___________,这反映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读“美国西部某新兴工业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新兴工业区是美国的“    ”,目前它仍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
的    工业基地,这里邻近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便捷。
(2)图中A代表的城市是     ,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
    气候。
(3)在该新兴工业区崛起的早期,     大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该工业区的从业人员中工程师和    占较大比例,可见其工业部门属
于     导向型工业 。
(4)下列属于刺激该新型工业区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和   
A 美国国防部长期军事订货,市场稳定 B劳动力丰富、廉价
C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D煤、铁资源丰富
28图为某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规划在该城市新建钢铁、印染、自来水三个工厂。要求分别在甲、乙、丙三处选择厂址,如何布局较为合理 请提出具体建议,并说明理由。 (9分)
(1)钢铁厂宜建在   处,理由是:(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2)印染厂宜建在   处,理由是:(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3)自来水厂宜建在   处,理由是:(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29下图为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示意图,读图后完成: (10分)
 
(1)请选择其中一项工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建设该工程的艰巨性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重要意义。(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电东送工程中,全国有北、中、南三线,请说出北线与中线各自的电站类型以及电力输入地。(4分)
线路 电站类型 输入地
北线
中线
30 读“太阳光照图”(甲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12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北极圈以内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2)甲图中A、C两地先日落的是   ,这一天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
(3)甲图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值。
(4)12月22日太阳直射乙图中    点所在的纬线,改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方向)移动。
(5)乙图四点中,表示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是    和    。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
2.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研究长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地球
3.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0 B.0, C., D.0,
4.有如下一些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以下说法中指时刻的是( )
①7点30分上课 ②一节课上45分钟 ③飞机12点整起飞
④汽车从南京开到上海需4个小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2s内从8m/s减少到4m/s,方向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
A.4m/s2 B.6m/s2 C.2m/s2 D.3m/s2
6.一个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测得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约为(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7.某同学从楼顶让一石块自由下落,测得石块到达地面的时间是2s,则楼房的高度为(g=10m/s2) ( )
A.20m B.40m C.45m D.60m
8.关于胡克定律F=kx中的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弹簧伸长后或压缩后的总长度 B.x是弹簧原来的长度
C.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D.x是弹簧原长加后来的长度
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的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D.g的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10.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A.速度 B.加速度 C.时间 D.位移
11.如图,所示,小球A在细绳的下端,并与光滑的斜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图中细绳倾斜,图中小球的受力是( )
A.重力和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
C.重力.斜面对球的弹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大小分别为5N和15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则它们的合力可能是( )
A.5N B.8N C.15N D.25N
13.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加速启动的汽车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C.在水平面上减速滑行的木块 D.静止在桌面上的文具盒
14.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15.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C.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大
D.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快
16.在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位移图象如右图
所示,则由图知( )
A.两物体均作匀速直线运动,a的速度较小
B.两物体均作匀速直线运动,b的速度较小
C.两物体均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D.两物体均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17.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B.物体受的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D.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18.关于分力和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力和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一定相同
C.两个分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分力
D.合力一定小于其中一个分力
19.下列科学家属于 “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的代表人物( )
A.牛顿 B.伽利略 C.亚里士多德 D.爱因斯坦
20.灯绳将电灯悬挂在天花板下,下述两个力中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21.一个质量为70kg的人在电梯中用体重计称重,发现电梯静止时,体重计读数为___________N;当电梯以a = g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时,体重计读数为_________ N。(取g = 10 N/kg)
22.有两个力,它们的合力为零。现把其中一个向东的6N的力改为向南(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大小为 N,方向为
23.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2m/s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4s内通过的位移是 m,刹车后8s内通过的位移是 m。
24.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 (填“交”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出AB=1.2cm,AC=3.6cm,AD=7.2cm,计数点A、B、C、D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打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m/s。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25.一个乒乓球向运动员飞来,运动员可以用乒乓球拍突然改变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果换一个排球向运动员飞来,运动员仍然用球拍击球,其结果与击乒乓球有何不同?简述理由。
26.有一位女跳伞员在空中跳伞时,不幸伞未全部张开,眼看就要酿成惨剧,但她非常沉着,在快落到地面时,她用尽全力将未张开的伞向下猛拉,结果落到地面后,虽然受了伤,却保住了性命,试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这个现象。
四.计算题(27、28、29每题各8分,30题6分,共30分)
27.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60m/s,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m/s2。求:(1)机场跑道至少要多长才能使飞机安全地停下来?
(2)飞机滑行20秒时位移多大?
28.某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刹车痕,交警测量了车痕长度为9m,又从监控资料上确定了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s,立即判断出这辆车违章超速,这是为什么?
29.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θ为30°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90m到达坡底,用时10s.若g取10m/s2,求:
(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
30.如图所示,一个重10N的光滑重球被一根细绳挂在竖直墙壁上的A点,绳子和墙壁的夹角θ为37°;取cos37°= 0.8,sin37°= 0.6。求:
(1)绳子对重球的拉力T的大小;
(2)墙壁对重球的支持力N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a
b
t/s
O
s/m
A
B
C
D
A
θ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注意:本试卷开卷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
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3.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
A.1787年宪法 B.《权利法案》
C.罗马法 D.秦律
4.美国1787年最突出的特点是
A.天赋人权 B.总统权力至上
C.联邦政府拥有巨大权力 D.分权与制衡
5.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到“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妒归”。“两度昆明劫”分别发生在(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A.(2)(3) B.(1)(3)
C.(1)(4) D.(2)(4)
6.“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7.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援助 B.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8.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权力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9.被称为“革命工人运动和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的是
A.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马克思、恩格思《共产党宣言》 C.马克思《资本论》 D.列宁《四月提纲》
10.“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A.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C.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 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1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力量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2.若你生活在宋朝,你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有(1)在长江流域能穿上丝绸衣服(2)在河南开封参观定窑的生产情况(3)在四川地区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在浙江杭州可以逛早市、夜市
A.(1)(2)(4) B.(1)(3)(4)
C.(2)(4) D.(3)(4)
13.英国发布《航海条例》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 B.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
C.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 D.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14.在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1)烟草业(2)纺织业(3)火柴业(4)面粉业
A.(1)(2) B.(2)(3)
C.(1)(3) D.(2)(4)
15.近代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反动政府的腐朽统治 B.资金的严重不足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D.国内市场狭小
16.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严重的“左”倾错误说明
A.中国共产党没有领导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B.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切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道路
C.社会主义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D.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不足
17.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18.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轻工业发展品种品种单调,布局不合理
19.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A.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B、使世界经济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C、美国完全操纵了世界市场和世界贸易
D、国际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20、朱熹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儒学宗师,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C、他提出“理气论”,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的辩证统一
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22.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典型代表作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悲惨世界》
C.《西风颂》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23.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
A、佛教、道教、墨家 B、道教、墨家、儒家
C、佛教、儒家、墨家 D、佛教、道教、儒家
2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25.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二、填写关键词(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写关键词)
26.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27.唐朝中央设( )、( )、( )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互相制约。
28.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海禁和( )政策。
29.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主要是( ),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有轮船、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主要是( ),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
30、十月革命后,列宁为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先后实行两种社会经济政策是(
)和( )
31.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 》的基础上编撰出
《海国图志》一书。他在该书序言中提出了( )的思想。
32.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 》。
33.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 )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 )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34.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总趋势是( )。
35.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 )和
( )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36.阅读材料: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在这一进程中,要求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据此回答:
(1)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广为后世称颂,“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新政”期间为拉动内需,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2分)
(2)1921年,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是怎样的严峻形势迫使列宁作出如此“过激”的举动?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实施了什么措施?(3分)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1分)
(4)综观两国对经济的调整与完善过程,其手段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大伟大杠杆。
——恩格斯
材料二: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传播,并且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恩格斯
材料三: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到的史实被称作什么?(1分)
(2)写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的发明家和科技成就。(3分)
(3)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来看,三则材料叙述了一个时代的转换,这是怎样的转换?(2分)
(4)根据上述材料中出现的“工业中加以利用”、“无比的革命力量”等词汇,归纳你对科技的认识。(1分)
四、历史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请结合相关知识写一篇条理分明、语句通顺的小短文——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要求:
(1)简述其刚兴起时的艰难。(4分)
(2)概述当时的工业结构状况。(2分)
(3)归纳其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2分)
(4)规模如何?造成这种规模的原因。(3分)
(5)当时发展环境如何?(4分)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5分)
1、 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 回眸(móu) 骊山(lì ) 花钿(diàn) 仙袂(mèi)
B、 悄然(qiāo) 云鬓(bìn) 衾寒(qīn) 迤逦(yǐlǐ)
C、 临邛(qióng) 百媚(mèi) 云栈(zhàn) 玉扃(jiōng)2
D、 城阙(què) 马嵬(wéi) 凝睇(tì) 参差(cī)
2、 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D、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3、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
①虽然,每至于族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陆机、潘岳等人,于诗歌形式上用力颇多,文采斐然而内容贫乏,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
B、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或表现自己恬然自得的心境,或歌颂劳动,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C、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真可谓巧夺天工。
D、李贺诗重在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想象奇特,语言艳丽,意境诡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三、诗歌鉴赏(6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西山寇盗:指吐蕃。
梁甫吟:诸葛亮出山前喜欢朗诵的乐府诗。
10、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是哪只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3分)
1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四、名句补写(10分)
12、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感慨的诗句是: , 。
1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14、《春江花月夜》中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的诗句是: , 。
15、《长恨歌》中正面描写杨贵妃美貌的诗句是: ,侧面描写杨贵妃美貌的诗句是: 。
1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 ,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高兴
契诃夫
夜里12点钟了。
米佳·库尔达罗夫心情激动,头发乱蓬蓬的,飞也似的冲进自己父母的住宅,匆匆忙忙地跑遍每个房间,父母已经上床休息。妹妹还躺在被窝里读着一本小说的最后一页。几个上中学的弟弟已经睡着了。
“你打哪儿来?”双亲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啦?”
“噢,先别问!我怎么也没料到!没有,我怎么也没料到呀!这……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米佳哈哈大笑起来,坐到安乐椅上,他兴奋得站也站不稳了。
“这是不可思议的!你们想象不到!你们看!”
妹妹跳下床来,把一条被子披在身上,走到哥哥跟前。那几个中学生也醒了。
“你怎么啦?你脸色不好呀!”
“我这是由于高兴,好妈妈!要知道,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整个!以前只有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有个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可现在呢,整个俄罗斯都知道了!好妈妈!哦,上帝!”
米佳跳起身来,在各个房间里跑了一阵,然后又坐下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给我们说说清楚吧!”
“你们像野兽生活似的,也不看看报纸,不注意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报纸上有那么绝妙的东西啊!只要有什么事发生,马上就会公诸于世,什么也瞒不住。我是多么幸福!啊,上帝呀!报纸本来只报导知名人士的,可现在竟然报导起我来了!”
“你说什么?在什么报纸上?”
父亲脸色发白。母亲望着圣像,在胸前划了个十字。中学生们跳下床来,仍旧穿着一个式样的短睡衣,走到哥哥跟前。
“是的!报导我!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您,好妈妈,把这份报纸收起来作个纪念吧!没事拿出来读读。你们请看!”
米佳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纸,递给父亲,用指头戳戳蓝铅笔画过圈的地方。
“念吧!”
父亲戴上眼镜。
“念呀!”
母亲望着圣像,又在胸前划了个十字。父亲咳嗽了几声,念起来:
“12月29日,晚上11点钟,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
“听见了吗?听见了吗?往下念吧!”
“……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走出坐落在小勃隆纳亚街的科兹欣啤酒馆时,已是醉醺醺的……”
“我这是和谢缅·彼得罗维奇在一块……一切细节都写到了!接着念吧!念下去!听着!”
“已是醉醺醺的,他滑了一跤,摔倒在停于该处的一位马车夫的马蹄子底下,马车夫是尤赫诸夫斯基县杜雷基纳村的一个农夫。受惊的马从库尔达罗夫的身上跳过去,拖着的雪橇从他身上碾了过去,上面坐着莫斯科的二等商人斯捷潘·鲁科夫。马在大街上狂奔,最后总算被几个看管院子的人拦住了。起初库尔达罗夫人事不省,被送进警察局,医生给他作了检查。他的后脑勺受到撞击……”
“那是我碰到车辕上了。好爸爸。念下去!您往下念吧!”
“……他的后脑勺受的撞击系轻度的震荡。对事件的发生经过作了记录。受伤者已予以治疗……”
“他们叫我用凉水冷敷后脑勺。现在您念完了吧?啊?事情就是这样!现在全俄罗斯都传开了!拿过来!”
米佳接过报纸,把它折好,放进了口袋。
“我得跑到马卡罗夫家去,给他们看看……还要给伊瓦尼茨基一家人看看,还有娜塔莉娅·伊万诺夫娜、阿尼西姆·瓦西里伊奇……我要走了!再见!”
米佳戴上别着帽徽的制帽,洋洋得意,兴高采烈地跑到了街上。
17、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小说以“高兴”为标题有何含义。(3分)
18、“夜里12点钟了”,小说为何以这句话开头?有何作用?(3分)
19、“米佳一把将报纸拿过去,整齐地折好,放入衣袋。”这句话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契诃夫素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请回答作者是怎样塑造米佳·库尔达罗夫这一形象的。(3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2分)
七、作文(40分)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接近1000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经数十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长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了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也许最微不足道的东西竟然是最有杀伤力的!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联系实际作文,不少于800字。
2011——2012学年度(上)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C 6A 7D 8B
11主要内容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
抒发了作者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行开心颜?
17“高兴”表面上是指米佳库尔达罗夫因报纸报道他而兴高采烈,极度兴奋,实则蕴涵丰富,是借用反语对库尔达罗夫的愚昧市侩,虚荣庸俗的奴性心理予以辛辣的揭露与讽刺。
18说明米佳库尔达罗夫狂野兴奋的心情,反衬其虚荣愚昧的心理。
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讽刺主人公的奴性性格。
20作者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 正面描写库尔达罗夫的形象。
①语言描写。如“我这是由于高兴,好妈!……好妈妈!哦,上帝!”作者用反复手法、长短结合句式,将库尔达罗夫语无伦次,癫狂兴奋的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②动作描写。如“用指头戳戳蓝铅笔画过圈的地方”的动作生动的表现了库尔达罗夫得意炫耀的神态。
③细节描写。如“米佳接过报纸,把它折好,放进了口袋”一个“折”字,将库尔达罗夫对刊登自己消息的报纸的珍视之情表现得生动逼真。
④神态描写。如“头发乱蓬蓬的,飞也似的冲进自己父母的住宅”“ 米佳哈哈大笑起来,坐到安乐椅上,他兴奋得站也站不稳了”,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对库尔达罗夫双亲、妹妹及几个弟弟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精神状态。
21一生若草芥,讥笑声中行乞鲁镇;残年如风烛,祝福声里惨死街头。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a-40 Fe-56 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 a mL B.(50―a)mL
C. 大于(50―a)mL D. 大于a mL
2.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B.
C.c(H+)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AlCl3 B.KHCO3 C.Fe2(SO4)3 D.NH4HCO3
5.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和B关系为
A. A>B B. A=10-4 B C. B=10-4 A D. A=B
6.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NH4Cl固体 ④CH3COONa固体
⑤NaNO3固体 ⑥KCl溶液
A.②④⑥ B.①② C.②③⑤ D.②④⑤⑥
7.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
A. 9.0 B. 9.5 C. 10.5 D. 11.5
8.含等物质的量NaOH的溶液分别用pH为2和3的CH3COOH溶液中和,设消耗CH3COOH溶液的体积依次为,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9.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10.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c(H+)=1×10-7mol/L的溶液 B. pH=pOH 的溶液
C. pH=14-pOH 的溶液
D. 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
11.25℃时,在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B.a>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C.a<7时,溶液的pH一定为a D.a>7时,溶液的pH一定为a
12.在给定的下列四种溶液中,加入下列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滴加石蕊显红色的溶液中,Fe3+、NH4+、Cl-、I-
B.PH=1的溶液中,Cu2+、Na+、Mg2+、NO3-
C.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中,K+、HCO3-、Br-、Ba2+
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中,K+ CO32- NO3- Al3+
13.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 1mol/L酸溶氢氰液的pH约为3
B. HCN易溶于水
C. 10 mL1mol/LHCN恰好与10 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HCN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
14.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在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
15. 常温下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a 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R2-)+ c(OH-)=c(Na+)+c(H+)
B.c(R2-)>c(Na+)>c(H+)=c(OH-)
C. 2c(R2-)+ c(HR-)=c(Na+)
D.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a L
16.向1ml0.001 mol·L-1的NaCl溶液中加入1ml0.001 mol·L-1 AgNO3溶液,再稀释至1L,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已知Ksp(AgCl)=1.8×10-10)
A. 有AgCl沉淀生成 B.无AgCl沉淀生成。
C. 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
(1)AgNO3的水溶液呈 1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2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 ;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4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2)氯化铝水溶液呈 5 性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是 7 。
18.(16分)
(1)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 1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下同),溶液中c(Na+) 2 c(CH3COO-)(填“ >”
或“=”或“<” )。
(2)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 3 ,
溶液中c(Na+) 4 c(CH3COO-)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后溶液呈 5 ,醋酸体积 6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4)将m mol/L的醋酸和n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醋酸溶液中c(H+) 7 氢氧化钠溶液中c(OH-),m与n的大小关系是
m 8 n。
19.(12分)用标准的NaOH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步骤分如下几步。
A.移取20毫升待测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为指示剂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刻度
就此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顺序是(用字母填空) 1 。
(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 2
(3)实验中,用左手控制 3 (填仪器及部位),眼睛注视 4 ,直至终点。判断终点的现象是 5
(4)下列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6 。
A.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B.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20.(10分)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
的离子浓度, 当温度升到100℃时,
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
的离子积为 1
(2)将常温下的pH=8的Ba(OH)2溶液与
常温下的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2 。
(3)1000G时,若1体积PH=a的稀盐酸与PH=b的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二者PH之间满足的关系是(用含ab的等式表示) 3
21(附加题10分)
B C
E
A、B、C、D、E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A与其它元素均不同周期;B、C、E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且B、C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与C,D与C形成的具有漂白性的两种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是
1 、 ,
(2) 上述五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中,具有18个中子的原子的符号是是 2
(3) 由A、C两种元素组成的三种10电子微粒
是 3 、 4 、 5 (填粒子符号)
(4) 甲是由A、C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的四原子化合物,乙是有A、C、E三种元素形成的六原子化合物,则乙的水溶液和甲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6
(5) 从上述五种元素中任选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X和Y,在下表中按要求填写相应的化学式(每空只填一种既可)
X溶液的PH大于7 Y溶液的PH小于7
抑制水的电离(  7   ) 抑制水的电离( 8     )
促进水的电离(  9   ) 促进水的电离( 10    )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不等式x2>3x的解集是 ( )
A.{x|x>3} B. {x|x<0或x>3} C. {x|02、已知命题则是( )
A、 B、
C、 D、
3.在△ABC中,已知,则角A为( )
A、 B、 C、 D、或
4.已知是等差数列,,,则该数列前10项和等于( )
A.64 B.100 C.110 D.120
5、已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6.已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那么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已知命题p: x∈R,使sinx=;命题q: x∈R,都有x2+x+1>0.给出下列结论:①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是假命题;③命题“p∨q”是真命题;④命题“”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8.命题:“若,则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为 ( )
A、都不为零,则 B、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
C、至少有一个为零,则 D不都为零,则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若,则”
B.“”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p且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D.命题p:“ x∈R,使得”,则p:“ x∈R,均有 ”
10.在中,若,则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11.设,且,则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10
12.(文)P是椭圆上的一点,是焦点,若,则的面积是( )
A B C D 64
(理)已知两个定点如果动点P满足,则点P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 n =(n∈N*),若前n项的和为,则项数为 ___
14.设满足约束条件: 则的最大值是 。
15.不等式是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16.(文)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且,弦AB过,则的周长为
(理)若动点P在上移动,定点Q,则PQ中点的M的
轨迹方程为 .
三.解答题:
17.(6分)(1)当c<0时,若ac>bc,则a(2)p: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q: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请写出“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
18(6分)已知的最值,并写出取得最值时x的值。
19.(6分)已知的三个内角A、B、C多对的边分别为a、b、c,
若,则边长c?
20.(10分)已知数列{}中,,
(1)求 (2)求证成等比数列
(3)若为的前n项和,求、
21(8分)
(文)若动点P在上移动,定点Q,求PQ中点的M的轨迹方程.
(理)在中,
(1)求C点的轨迹方程 (2)求面积的最大值
22.(12分)已知,命题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命题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若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w w w.21世纪教育网 高 考 资源 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