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常考点易错点整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常考点易错点整理

资源简介

七上科学期末考试常考点、易错点整理
考点一、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区别




种子
单子叶
须根系
多为草本,少数乔木
平行脉或弧形脉
3基数
胚具有1片子叶
双子叶
主根系
高大乔木到低矮草本均有
网状脉单子叶
5(或4、6)基数
胚具有2片子叶
考点二、隔水炖锅问题
1.水在达到沸点后,要继续吸热的话,才会沸腾。(也就是说实际外部加热的温度要超过100度)
2.观察右图说明水沸腾的特点:1、达到沸点继续吸热;2、沸腾时温度不变
3.如右图为a、b两杯水加热置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造成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有(

考点三、用细沙测易溶于水颗粒体积的问题
1.细沙和待测颗粒充分混匀测得体积V2,再减去细沙的体积V1。
2.偏差分析:如若混匀不充分,导致所测的体积
(偏大、偏小)
考点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否则为物理变化。注意: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或冰没有产生新物质;固体蜡烛熔化变蜡油也没有产生新物质;
2.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等。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潮解、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________
,把块状的硫粉碎________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____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_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4.火山爆发物中含___________________(填“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
5.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①在0℃时水结成冰________;
②汽油可以燃烧________
;③煤块变成煤粉________
;④酒精易挥发________;
⑤煤气燃烧________
;⑥鸡蛋变臭________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________。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考点五、单位换算问题
1.单位换算的书写
正确写法:5km=5m×1000=5000m;5km=5×1000m=5000m;
常见错误:5km=5km×1000=5000m;5km=5×1000=5000m;
5km=5m×1000m=5000m
2.密度单位换算:大变小
去三零
7.9
×
103
kg
/
m3
=
7.9
g
/
cm3
考点六、“东西半球”与“东西经”
东西半球划分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东西经的划分线是0度经线(英国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七、V-m图与m-V图分析
1.算密度;2.比较大小;3.物理量间的正反比
考点八、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和材料用具
1、洋葱:镊子、碘液或红墨水、清水、刀片;口腔:牙签、生理盐水、亚甲基蓝或稀碘液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而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染色时都采用________进行染色,并用________在另一侧吸引。
清水
保持实验材料的新鲜;生理盐水
使细胞的功能形态保持正常
3.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实验很失败,一个完整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没看到,造成他实验失败的原因中可能的是________(写出一条)。
九、根据比例尺和等高线看地形陡缓问题
1.如图两个比例尺那个的地形更平缓
考点十、天平的使用
1.在称量某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右侧,应该怎么操作。
2.天平称量前应该先(
),调平时注意游码要(
)。
3.小亮在制作植物标本时,需要称量10克氢氧化钠固体,小亮在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采取的措施(
)。
4.小亮在称量某氢氧化钠固体的重量,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采取的措施(
)。
考点十一、简单了解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细胞的形状和作用
2.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
考点十二、全球板块的构成
1.中国主要处于哪一个板块(
),全球有(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之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
)和(
),喜马拉雅山是板块(
)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
)形成的。
2.中国的四川易发生地震,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四川处于(
)地震带上;中国的台湾、日本等地也易发生地震,他们处于(
)地震带上。
考点十三、分子特点
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总是做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4.分子间存在引力
例: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当我们学习物质的特性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
⑴小德同学向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注入50mL的酒精,当水与酒精充分混合后,混合液体的总体积(
)100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对此结果的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
)。?
⑵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现象的实质是由于(
)。
考点十四、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温度;2.液体的种类;3.液体表面积大小;4.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十五、控制变量法实验常错点
1.实验中一定要有对照组,对照组起什么(
)作用。
2.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有(
)个变量,如果有两个变量,就不能探究确定造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
3.问题、假设、结论三者是三胞胎,主体内容相似,表述上有细微差别。
问题:探究杏仁内含的物质是否对蚱蜢有致死作用;
假设:杏仁内含的物质对蚱蜢有致死作用;
结论:杏仁内含的物质对蚱蜢有致死作用。
4.实验分析:一样本数量少,存在偶然性;二实验要重复,增加准确性;三样本要相同,减小实验误差。
例: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如何让鲜花保鲜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
长时间鲜花保鲜的条件,小德同学做了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
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A和B;
b、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c、在A
中插上一支的玫瑰花,在B
中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菊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他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
(2)请指出他设计的实验中的不合理之处(
)。
(3)他准备B组的作用是(
)。
考点十六、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1.牙医在在使用带把的小镜子在伸入口腔中都要用酒精灯烧一下是什么原因。
2.戴眼镜的朋友在吃饭时,经常被“水汽”挡住视线。
3.夏天吃冰棍时,可以看见冰棍附近有“白气”。
4.沿海城市为什么比内陆城市昼夜温差小。
5.一支体温计的示数升高时,关于体温计内的水银,下列物理量不变是(

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
考点十七、显微镜的使用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亮度变化是(
),此时应该调节

2.在实验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很多黑色的圈圈,说明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应该如何改进

考点十八、温度计问题
1.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作而成的;
2.温度计内径约细精度越
(填高、低),玻璃泡越
(填大、小),精度越高。
1.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cm,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cm,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8cm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考点十九、物态变化吸放热
1.记忆公式:硬到软要吸热(蒸年糕一样),软到硬要放热(热年糕来暖手,越来越硬)。
2.融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吸热。
考点二十、密度计算题:
1.某品牌矿泉水空瓶质量15克,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515克,(?ρ酱油
=1.15g/cm3)?
(1)该矿泉水瓶的容积为多少?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能装多少千克的酱油?
2.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空心铁球、铝球、铜球,则空心部分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
在空心部分灌入水银后,总质量由大到小的是_____________。(ρ铜>ρ铁>ρ铝)
3.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

乙物质密度为2g/cm3

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
。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4.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________?;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小康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液面示数为V1
②把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③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
④计算出矿石的密度
(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2)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______g,矿石的密度为____kg/m3。
(3)如果矿石会吸收水分,则测量出的矿石密度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6.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

、ρ
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混合前
后体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
A.(ρ甲+ρ乙)
/2
B.ρ甲ρ乙/
(ρ甲+ρ乙)
C.2ρ甲ρ乙/
(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7.小康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m
1,比热为c1的物质甲和质量为m
2、比热为c
2的物质乙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若m1=m2,则c1B.若m1c2
C.若c1=c2,则m1D.若c1>c2,则m18.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50克,往该杯中放一小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杯中水和石块质量是300克,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这时杯与水的总质量为200克。求:
①溢出水的体积是多少?
②石子的质量是多少?
③石子的密度是多少?
9.小康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m
1,比热为c1的物质甲和质量为m
2、比热为c
2的物质乙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若m1=m2,则c1B.若m1c2
C.若c1=c2,则m1D.若c1>c2,则m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