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四课第二框 依法履行义务 授课人 郑莹真 学校 珠海市第四中学 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社会热点有了解,经过《道德与法治》教材1至4课的学习,对基本权利和义务有掌握。但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多偏颇,有的学生义务观念淡薄,只懂得强调自身的权利,不愿尽义务或尽义务时提出诸多要求。对义务的履行难自觉,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很少考虑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基于以上学情,我们认为,帮助学生理解权利义务的关系,知晓违法义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增强义务意识、责任意识,懂得依法履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形成健全的公民人格,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能力目标: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知道违法义务应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教学难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法、学法 本课运用采集生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等基本教法和学法。 课前准备 设计《共享单车信息采集表》(详见附件1),组织学生填写采集表。然后对调查表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提炼,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增强本科教学针对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图片:共享单车 设问:你骑过共享单车吗?共享单车是最近1、2年的热门话题。提到共享单车你想到哪些词来形容? 老师: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今天我们首先借着共享单车这个话题来探讨一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应该如何依法履行义务。 思考并回答问题 热点事件、激发兴趣;现象问题、引发思考 (一) 权利义务相统一 过渡:目前,市场上已出现摩拜单车、ofo小黄车、优拜单车、hellobike等上十家单车品牌。不管是什么品牌的单车,单车的使用者是用户和所有人是单车公司。 小组讨论:分析单车消费者和单车公司分别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1)单车消费者和单车公司分别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2)你的启示是什么? 老师:1.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受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展示宪法:我国《宪法》第33条指出,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问:权利义务到底是什么关系? 出示名言: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 展示权利义务的关系图 老师: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统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情境故事分析 上周末,八年级的王宇飞约了几个同学一起骑共享单车到南屏的北山大院游玩。可是他没带手机,无法扫码骑车,于是他便拿起路边的石头把一辆小黄车的锁砸开。一路上,同学们你追我赶骑得特别快,还并排骑上了机动车道,差点和旁边的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到了北山大院后,王宇飞他们把单车随手停放在马路中间…… 问:请结合权利义务的关系来分析王宇飞等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合作学习 结合共享单车的现象、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认知冲突、观点辨析、思维锻炼 (二) 法定义务须履行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另一个情境的分析,同学们是否有过拾金不昧的经历? 展示教材P52的情境: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 设问: 1、你认为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 2、请用一句话总结此案例给你的启示? 老师: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须:具有强制性 展示《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问: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有哪些? 问:小颖和妈妈不愿意给酬金,店员拒绝归还钱包,你认为对吗?理由? 展示《刑法》第270条之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老师: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问:我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还有哪些? 思考 发言 分享自己的经历 情境探究 合作学习 聚焦情境、行为判断、引发思考 (三) 违反义务须担责 观看视频:五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获刑 问:五未成年少女获刑,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警示? 老师:五名未成年少女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没能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老师:三、违反义务须履行 阅读材料 一:朱某在浴室捡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拒不归 限期归还苏某手表,否则赔偿苏某精神损失3500元。 二:刘某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停车处有禁止停车的标志,随意将车停在路边,后被交警处以200元罚款。 三:19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刀具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 思考:上述材料中的主人公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应依法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责任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理解违反义务须担责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消费者 公司 权利 义务 共享单车信息采集表 共享单车已成为人不少人出行的重要方式,下面就共享单车作以下的信息采集,请认真如实填写以下内容。(不记名采集) 1、你骑过共享单车吗?如果没有,请在本周末体验一次共享单车的骑行。 2、你喜欢骑共享单车吗?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你是否使用过不正当手段开锁?当时的感受怎么样? 4、据你的观察,共享单车还存在什么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