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一轮精品教学案(人教版):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高考地理一轮精品教学案(人教版):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资源简介

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能源分类的常见方法
4.按照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类。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叫常规能源。近若干年才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叫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例1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40)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精彩开幕。各场馆新颖的环保设计、新能源汽车的闪亮登场、太阳能的广泛利用……令人耳目一新。“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展现的高科技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太阳能是清洁的新能源,为了环保,我们要减少使用像煤炭这样的常规能源而大力开发新能源。划分下列能源的类别。把编号填入相应的表格。
①石油 ②地热能 ③核能 ④天然气 ⑤风能 ⑥潮汐能
类别 编号
新能源
常规能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主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落实本探究点知识。
解析:考查能源的划分方法。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新能源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答案:新能源:②③⑤⑥,常规能源:①④。
探究点二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资源优势 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开采条件 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市场条件 能源消费供不应求,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为晋煤大量开采提供了优越的市场和外运条件
区位条件 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
交通条件 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例2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⑵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素质
⑶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山西和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解析:⑴由于山西省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十分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紧张。水陆交通不属于自然资源。⑵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本省的交通运输还远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煤炭外运,仍受运输能力和压力的双重制约。⑶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当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答案:⑴A ⑵C ⑶A
探究点三 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与综合利用
山西能源基地的建没一是扩大煤炭的开采量;二是提高煤炭的外运能力,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交通网络;三是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提高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山西省结合区域内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能源开发,构建厂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从主要工业的发展顺序来看,煤、电优先发展。在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中,发展的顺序是冶金、化工。在化工业中,煤化、无机化并举,以煤化工业为主,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正等为主的多元结构,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业而占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的升级。
探究点四 山西省能源基地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例3 (2011届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2010年12月1日,国家正式批复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有关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B.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持续性
C.易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D.使山西省成为全国能源供应基地
⑵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包括
A.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B.单位GDP能耗高
答案:⑴CD ⑵BD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06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我国第一个16万吨级煤变油工厂在山西省潞安集团平稳运行,该项目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山西省由煤炭大省向煤化工大省的转变,还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我国的能源结构,使中国将成为继南非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煤变油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有关我国目前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2.山西省、陕西省都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省区,两省区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省会城市都位于地堑中 B.两省区全部属于外流区域
C.秦岭横穿两省区南部 D.最主要的生态问题都是土地荒漠化问题
3.材料反映了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4.下列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但交通落后 ③煤层气储量丰富
④位置适中 ⑤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5.(2011·北京模拟)下图所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减少山西省的水土流失
B.有利于降低能源运输成本
C.有利于能源消费构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D.有利于减少对山西大气环境污染
(2011·南京调研)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1·舟山模拟)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酸雨蔓延 B.市场收缩
C.资源枯竭 D.运输量大
9.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
A.调整产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冶金 D.进行产业转移
(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下图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读图回答10—13题。
0.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 ( )
A.减轻交通压力 B.减少环境污染
C.提高能源利用率 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
11.坑口电站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 B.市场 C.技术 D.资源
12.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 )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增加就业率 D.降低碳排放
13.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 ( )
A.发热量低 B.应用广泛 C.有害成分多 D.分布不平衡
(2011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抽样监测)读下面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4—15题。
14.两区域共同的优势资源是 ( )
A.煤炭资源 B.铁矿资源 C.水资源 D.水能资源
15.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①植树造林 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③完善水陆交通 ④清除污染,美化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11安徽高考猜题)读以下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北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其中,煤炭资源最具优势,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据科学测定,在二迭纪时期,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花草繁茂,古木林立。到了石灰纪,地壳下陷,这里变成了汪洋大海。淮北矿区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广泛、矿床规模较大、综合效益凸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测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浙江省杭州市等主要城市则高达50%。假如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则可减少90%以上的氮、硫氧化物和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谈谈如何发挥淮北市煤炭资源的优势。
17.根据下图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甲 乙(山西省1980-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
(1)山西建设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A图显示 投资比重大,体现 的地位;B图显示在煤和电之间突出电力,其意义在于 、 、 。
(3)C图显示 的有色金属冶金投资比重很大;D图显示在化学工业中,延长煤的 ,以 的投资比重相对较大。
(4)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有何意义?
(5)山西能源基地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8.(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资料www.,中教学园地
材料二: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1)这里的“乌金”是指 ① 。“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② 生产基地。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 ① 的过渡地带,
地表形态遭受 ② 和 ③ 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
的 ④ 分布规律。
(3)根据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 ① 。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 ② 。
(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66%上,其次是石油23.4%、天然气2.7%,水电占7.8%,且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西气东输和三峡工程等的建成,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都会上升;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答案:D
2.解析:太原和西安分别位于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上,地质构造均为地堑。
答案:A
3.解析:由直接向外输送煤炭转变为煤化工产品的输出,体现了对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而且减轻铁路等运输压力,对环境也有改善作用。
答案:C
4.解析:山西省能源基地的优势在于: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答案:A
5.解析:山西省调出能源结构由输煤变为输电,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答案:B
6.解析: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二氧化硫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
答案:C
答案:D
13.解析:煤炭具有发热量低,运输量大的特点,在利用过程中易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答案:A
1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山西能源投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掌握情况。明确山西煤炭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能源工业,回答本题就容易了。
答案:(1)有色金属冶炼消耗大量电能,山西能源丰富,电力充足。
(2)能源工业 主导产业 改善能源结构 变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压力 提高煤炭附加值
(3)高能耗 生产链 以煤化工
(4)经过结构的调整,形成黄土高原地区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和煤化学工业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增强了本区经济的活力
(5)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18.答案:
(1)①煤炭 ②能源(煤炭、重化工)
(2)①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季风、森林向草原) ②流水 ③风力 (不
分先后) ④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3)①降水集中,以暴雨为主 ②流量大,含沙量大(成正相关关系)
(4)煤炭丰富;临近我国东比、华北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5)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高я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