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9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分22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第I卷(共54分)
一、(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化学科学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B.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制造分子
C.现代量子化学理论使化学研究完全摆脱了繁琐的化学实验
D.化学科学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关于化学常用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B.阿伏加德罗定律仅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C.摩尔质量的数值与相应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1mol·L-1NaOH溶液指的是每升该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
3.按照右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氧含有6.02×1023个粒子
B.1 mol C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是6.02×1023个
C.1 mol NH3含有的分子总数是6.02×1023个
D.1 mol N2含6.02×1023个粒子
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是一种灰黑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软的金属
B.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颜色不同
C.因为钠的性质非常活泼,故自然界中无游离态钠
D.过氧化钠可以做潜艇的供氧剂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属于纯净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一定是酸
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配制1 mol·L-1300mLNaCl溶液可以选择一个50mL的容量瓶和一个250 mL的容量瓶
D.可以用右图装置进行氯气的尾气处理
8.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与氯气反应时,剧烈燃烧并产生蓝色的烟
B.液氯和氯水都能用钢瓶储运
C.氯气与水反应时,氯元素化合价只发生了降低
D.次氯酸不如次氯酸盐稳定,故通常用次氯酸盐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9.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化学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 钠与水生成的气体推动钠浮在水面上
B 铁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 产物为红棕色小颗粒,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C 氯水呈黄绿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黄绿色物质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瓶口有白雾 氯气逸出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呈白雾状
10.下列溶液中的n (Cl-)与100ml 1 mol·L-1AlCl3溶液中的n(Cl-)相等的是
A.150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 B.75ml 2 mol·L-1氯化镁溶液
C.50ml 3mol·L-1氯化钾溶液 D.50ml 1 mol·L-1氯化铁溶液
11.在标准状况下,18g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2L。则此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之比是
A.1:1 B.1:7 C.1:11 D.7:11
1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6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B.18g水所含电子数为10NA
C.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16∶1
D.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13.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A.H+、Na+、NO3-、Cu2+ B.Ba2+、Mg2+、Cl-、SO42-
C.H+、K+、OH-、NO3- D.NO3-、SO42-、K+、Mg2+
14.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A.将1~2ml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到20ml 0.5 mol·L-1NaOH溶液中
B.将1~2ml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C.将1~2ml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冷水中,再加热至沸腾
D.将1~2ml沸水加入到1~2ml FeCl3饱和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a(OH)2的饱和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OH)2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虽然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氨水和氯水的导电性很好,所以,一水合氨与氯气均为强电解质
D.SO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SO2属于电解质
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亚铁溶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 SO42―=BaSO4↓
C.氧化铜溶于硫酸: O2―+2H+ =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17.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有淀粉和Na2SO4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说法能证明半透膜袋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8.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X(X为离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Fe3+)∶n(H+)∶n(X)=2∶3∶1∶3∶1,则X可能为
A.Mg2+ B.Ba2+ C.CO32― D.Cl―
第II卷(共46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12分)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可引起霍乱、伤寒、痢疾等疾病的病菌,含氯消毒剂由于杀菌力强,价格低等优点,一直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杀菌剂,为人类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回答下面各小题。
(1)氯气是一种 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填“无”或“有”)毒的气体。
(2)在水灾后,卫生防疫部门向广大居民发放了漂粉精,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生产漂粉精的反应原理 。
(4)已知H2CO3的酸性比HClO强,若把漂粉精暴露在空气中,请你推测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这一特性,漂粉精的保存方法为 。
20.(10分)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三种离子。现用NaOH溶液、
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
其流程图如右所示(写出最佳答案)
(1)沉淀的化学式:沉淀1 ,
沉淀2 ,沉淀3 ;
(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

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

21.(12分)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100mL 3.6 mol·L-1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 mol·L-1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
(2)下列实验步骤是配制溶液所必需的步骤,请使用各步骤的编号按照实验操作时的顺序进行排序(只填各步骤的编号) 。
①溶解并恢复至室温;②定容;③计算;④转移;⑤量取;⑥洗涤并转移;⑦反复倒转摇匀。
(3)实验中除了需要50mL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4)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5)该小组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张注射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分子式为C6Hl2O6,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溶液的标签,如下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含水 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22.(12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实验装置,A是制取CO2的装置,D中装有过氧化钠,进行实验来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E 饱和NaOH溶液
(2)若无C装置,可能发生的干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并从水中取出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C 2.D 3.B 4.C 5.A 6.B 7.D 8.D 9.B 10.B 11.D 12.D 13.D 14.B 15.B 16.D 17.B 18.A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12分,每空2分)
(1)黄绿 有;
(2) Ca(ClO)2;
(3)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4)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2HClO == 2HCl+O2(只写出第1个即可);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20.(10分,每空2分)
(1) AgCl, Cu(OH)2, BaSO4
(2) Ag+ + Cl- = AgCl↓ Cu2+ + 2OH- = Cu(OH)2↓
21.(12分,每空2分)
(1)20.0mL(或20mL,无单位不得分)
(2)③⑤①④⑥②⑦。
(3)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每答对1个得1分,容量瓶无容积不得分);
(4)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至液面最低处
与刻度线相平。
(5) 237.5; 0.28 mol·L-1(无单位不得分)。
22.(12分,每空2分)
(1)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除去CO2中的HCl
C 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H2O(或干燥CO2气体)
E 除去未反应的CO2
(2)2Na2O2+2H2O =4NaOH+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看木条能否复燃。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经济生活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一、单项选择题(2.5分*20=50分)
1.小王用3050元人民币在南京珠江路购买了正版的Windows7操作系统。这里的3050元人民币(  )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④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010年11月,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借鉴北京奥运会经验,我国在体育领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使用相关知识产权时要经原创人员同意且给予相关报酬。这里说的知识产权(  )
①是商品,用于交换且有使用价值 ②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③其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同时被占有 ④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说明(  )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  
5. 2010年11月,中山全市二手房成交量为1979套,比2009年11月1884套的成交量只增加了95套,同比只增长了5%,但成交价却由2009年11月的58556.7万元,到2010年11月的73296.8万元,同比增长了25.25%。据专家预测,2011年二手房价升值空间还是很大,2011年中山房价会上涨20%-30%。 商品房价格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商品房的需求量会急剧减少 ②商品房供应量会增加
③建筑材料价格会上升 ④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会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2011年1月18日广东新闻网报道 2010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9年上升3.2%,分别比北京、上海高0.8个和0.1个百分点。广东省价格协会副会长文武汉认为,2010年广州CPI上涨3.2%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广州CPI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由消费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下降
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
7、东方网记者周姗仪2011年1月16日报道: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市长韩正作政府工作报告。韩正在报告中说,2010年,上海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38元和137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1.5%。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
①表明发展资料消费减少 ②是由收入增加引起的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④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 “家电下乡”工程是党和国家为惠及普通老百姓消费而采取的便民之举。2011年1月20日中新网报道,从天津市财政局获悉,2010年天津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4万台(件),销售金额5.08亿元,已兑付补贴的家电下乡产品13.8万台(件),财政发放补贴金额3504万元,对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这有利于(  )
A.扩大农民非耐用品的消费 B.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C.实现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D.发挥财政为国防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的作用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0.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其“统一性”在于(  )
①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们都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它们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它们都是与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相联系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 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主要取决于公司要(  )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实现劣势公司被优势企业兼并,扩大生产规模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2011年四川内江调研)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果请你给大学毕业生提出就业建议,最恰当的是(  )
A.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决定选择何种职业 B.提高个人技能、素质,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C.社会有分工,职业有高低,要慎重考虑 D.就业形式多样化,可以随机选择职业越大
13、下面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股市收益很高,应该毫不犹豫地投身股市 B.股市风险很大,暗藏杀机,不能介入
C.投资者应该选择没有风险的投资项目 D.投资有风险,要学会规避风险,理性投资
2010年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公布对300户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受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影响,省城居民家庭8月份粮食类人均消费支出39.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1元,涨幅13.6%。调查人员分析粮价上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国家提高稻谷收购价格政策的影响,国内稻谷价格全面上涨;二是从7月份以来新小麦收购价格上涨带动面粉价格上涨;三是我国今年以来气候异常,北方干旱导致各种杂粮减产,市场供应量急剧减少,导致价格走高。据此回答14~16题。
14.上述材料说明(  )
A.价格并不反映价值 B.价格的上涨具有随意性
C.价格变化受供求关系影响 D.等价交换是不存在的
15.当出现上述材料中的现象时(  )
①会形成卖方市场 ②会形成买方市场 ③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④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2011年国内物价飞涨,广东一家网站调查,广州肉价虽然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但其涨幅要比粮价要高。虽然粮食价格涨幅较大,但每千克也只有3~4元左右,猪肉的价格却是每千克19元,猪肉之所以比粮食贵,主要是因为(  )
A.猪肉营养价值高于粮食 B.猪肉的需求量比粮食大
C.粮食的供给量大 D.猪肉价值量大
17. 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18.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由此可以推断,财产性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需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19.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为此国家必须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
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③坚持平均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④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 以下对漫画认识正确的有(  )
同一个国有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差出好几倍!
①反映了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 ②这有利于提高效率
③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④必须改革企业用工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1.上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20至29岁之间的年轻一代被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消费特征:
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作主”,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
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相互攀比。
倾向超前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许多人虽然经济能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80后”的消费特征所体现的消费心理。(6分)
(2)怎样认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消费行为?(6分)
(3)针对上述消费现象,如果让你以“做理性消费者”为题,写一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8分)
2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为《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50%以上的国有重点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减少40%,但国有总资产和净资产都在稳步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目前,1/3的GDP和4/5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
(1)上述材料反映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8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8分)
23、李某一家5口人,李某本人承包了责任田,每年辛苦劳动,收入不错;李某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李某的儿子是国有商业公司售货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李某的女儿是工程师,她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笔丰厚的报酬;李某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获得一定的收入。
请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
(1)李某一家5口人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6分)
(2)我国现阶段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8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
1-5 C B B B B 6-10 A B B D C 11-15 D B D C B 16-20 D D C C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答案:(1)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体现了从众消费心理;追求个性、与众不同体现了求异消费心理;追求享受和品牌、讲究排场体现了攀比消费心理。(6分)
(2)“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指信贷消费,信贷消费符合自身的实际,并有未来偿还能力,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既有利于改善个人的生活,又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如果信贷消费超出了自身实际和偿还能力,就属于超前消费,容易引发债务危机,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不值得提倡。(6分)
(3)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和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增强可持续性消费理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戒奢从俭,反对铺张浪费。(8分)
22、答案:(1)反映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分)
(2)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8分)
23、答案:(1)李某承包责任田及儿子的工资、奖金、津贴属按劳分配收入。妻子收入属于个体劳动所得。儿子炒股赚钱、女儿当技术顾问得到的报酬、母亲收的房租费均属按生产要素分配。(6分)
(2) )我国现阶段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地位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8分)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英 语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三部分,计90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填写到答题纸表格中。
第1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ir new room. B. The polluted air in the room. C. Their classroom.
2. What time is it now
A. 9:00. B. 8:45. C.9:15
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ir favorite player. B. Basketball. C. A play.
4. How did the man like the chicken
A. Delicious. B. Satisfying. C. Not satisfying.
5.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read the newspaper
A. To read about the weather.
B. To read about sports news.
C. To read about home news.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每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did Ray Bush reserve(预定)
A. Two tables. B. One table. C. A single room.
7. Why can’t Ray have what he wants
A. He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B. All the rooms were occupied.
C. It’s too nois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with her at first
A. See a film. B. Buy a ticket. C. See her mother.
9.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s mother
A. She is ill in hospital.
B. She has broken her arms.
C. She has a pain in her arms.
10. What will the two speakers do this evening
A. See a doctor. B. See the man’s mother. C. Go to the cinema.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is the woman asking about
A. How to earn money.
B. How to walk dogs.
C. How to make advertisements.
12. What is the man’s first suggestion
A. Walking dogs. B. Buying a bike. C. Delivering milk.
13. Why does the woman prefer the job of walking dogs
A. She doesn’t have a bike. B. She can make more money. C. It’s good for her health.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en did Mr. Green leave this company
A. Three days ago. B. Three weeks ago. C. Three months ago.
15. Where is Mr. Green working now
A. In a shop. B. In a post office. C. In another company.
16. Which bus can the woman take
A. No.30. B. No.3. C. No.13.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How did the speaker go to London
A. By air. B. By train. C. By ship.
18. Which place didn’t the speaker visit in London
A. Westminster Abbey. B. St. Paul’s. C. Chester.
19. Why did the speaker go to Oxford Street
A. To visit her cousin. B. To buy some gifts. C. To see a movie.
20. What do we know about Chester
A. There are a lot of shops there.
B. It has a newly-built wall.
C. It has a lot of park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语法和词汇(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填写到答题纸表格。
21. At ______ end of the meeting, our headmaster encouraged all of us to go to ______ college.
A. the; the B. an; / C. /; / D. the; /
22. The two tables are of the same shape but the one made of steel costs more than ________ made of wood.
A. that B. those C. one D. it
23. This magazine is said to ____________ much information not found in other magazines.
A. write B. cover C. print D. read
24. There’s only ten minutes to go. We can’t wait any more---- ______, we should start at once.
A. what’s more B. in a word C. in other words D. in the end
25. I hope we can do business together, and I’m looking forward with great interest _________ your call.
A. to receiving B. for receiving C. to receive D. in receiving
26. The ________ expression on her face suggested she was _______ when she heard the news.
A. amazed; amazed B. amazed; amazing
C. amazing; amazed D. amazing; amazing
27. Pierre Curie stopped his research and _______ Marie in the search of an unknown material.
A. attended B. joined C. took part in D. joined in
28.It was ____ that he had to ask for help.
A.so big work B.so big a work
C.such a big work D.such a big job
29. He speaks English well indeed, but of course not ______ a native speaker.
A. as fluent as B. more fluent than
C. so fluently as D. much fluently than
30. I would rather _____ a little earlier to avoid ________in the rush hour traffic.
A. to start; catching B. start; being caught
C. start; to be caught D. starting; being caught
31. This machine _______. It hasn’t worked for years.
A. didn’t work B. wasn’t working C. doesn’t work D. isn’t working
32. He doesn’t know the city very well,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he _______ here.
A. came B. has been C. come D. am coming
33. I’ve got two tickets for tonight’s concert. I ___________ my little sister.
A. take B. have taken C. am taking D. took
34. --- After school, let’s go to play football together.
--- OK.________.
A. that’s settled B. You are welcome C It’s up to you. D. After you.
35. --- ________ rapid progress they have made!
--- Right. And it is true _____ the students from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 What a; with B. What; of C. How a; for D. How; of
36.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we had sold ____________ as we did last year.
A. as twice many cups B. twice cups as many
C. twice as many cups D. as many cups twice
37. ---- I don’t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at zoos, ___________
---- I agree with you.
A. isn’t it B. don’t I C. is it D. do I
38. ---- Are you going to the cinema this evening
---- If you don’t go, __________________.
A. neither do I B. Nor will I C. So will I D. So do I
39.To lose weight , Jane is considering _______ the weight-loss pills . She prefers to do that rather than _____ some exercise every day .
A. taking , take B. taking , takes C. take , taking D. to take , take
40.With so much work _______his mind , he almost broke down .
A. fill B. filling C. filled D. to fill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 - 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填写到答题纸表格。
One Saturday afternoon, my daughter Alice asked me, “Are all people the same even if they are different in color ”
I thought for a minute, and then I said, “I’ll explain, 41 you can just wait until we make a quick 42 at the grocery store. I have something 43 to show you. ”
At the grocery store, we 44 some apples --- red, green and yellow ones. Back home, I told Alice, “It’s time to 45 your question.” I put one apple of each 46 on the table. Then I looked at Alice, who had a 47 look on her face.
“People are like apples. They come in all 48 colors, shapes and sizes. On the 49 , some of the apples may not 50 look as the others. ” As I was talking, Alice was 51 each one carefully.
Then, I took each of the apples and peeled(削皮)them, 52 them back on the table, but 53 a different place.
“Okay, Alice, tell me which is which.”
She said, “I 54 tell. They all look the same now. ” “Take a bite of 55 . See if that helps you 56 which one is which. ”
She took 57 , and then a huge smile came across her face. “People are 58 like apples! They are all different, but once you _ 59 the outside, they’re pretty much the same on the inside. ”
She totally 60 it. I didn’t need to say or do anything else.
41. A. although B. so C. because D. if
42. A. stop B. start C. turn D. stay
43. A. expressive B. encouraging C. informative D. interesting
44. A. bought B. counted C. saw D. collected
45. A. check B. mention C. answer D. improve
46. A. size B. type C. shape D. class
47. A. worried B. satisfied C. proud D. curious
48. A. ordinary B. normal C. different D. regular
49. A. outside B. whole C. table D. inside
50. A. still B. even C. only D. ever
51. A. examining B. measuring C. drawing D. packing
52. A. keeping B. placing C. pulling D. giving
53. A. on B. toward C. for D. in
54. A. mustn’t B. can’t C. shouldn’t D. needn’t
55. A. each one B. each other C. the other D. one another
56. A. admit B. consider C. decide D. believe
57. A. big bites B. deep breaths C. a firm hold D. close look
58. A. just B. always C. merely D. seldom
59. A. put away B. get down C. hand out D. take off
60. A. made B. took C. got D. di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填写到答题纸表格。
A
The first English week at our school started on May 4th, 2009. The whole school was filled with an English learning atmosphere. A series of activities was held. There were handwriting activities, story writing, English songs, role playing in English, and so on,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very happy. They spoke English, sang English songs and enjoyed all the activities.
Handwriting was for the students in lower grades. Although most of them couldn’t write so well, they were all very careful about it. In the show window, there were a lot of colorful handwritten papers. They copied some articles from books or newspapers. And then they decorated them with pictures in different colors, and some even put their own photos on them. How cute and lovely they looked!
Story writing was for students in Grade 7 and Grade 8. These students are always fond of cartoons, so they got interested in this activity. Reading the stories they made up, all the visitors couldn’t help speaking highly of them.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was the English show on the last day.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presented(上演) a lot of English songs and English operas. Each program won storms of applause.
One week is not very long, but all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learned a lot. Just as the headmaster said, “It is a helpful week. It will certainly lead us to enjoy and learn more from our English studies.”
61. In this passage, the English week is described as__________.
A. surprising B. boring C. enjoyable D. serious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All the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handwriting contest.
B. The story writing contest was for students in Grade 7 and Grade 8.
C. The English show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D. Teachers also took part in the English week.
6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applause” probably mean
A. Noise B. Cheer C. Sound D. Music
64. What does the writer probably want to tell us at the end of the passage
A. The activities are a good way to learn English.
B. Students usually don’t like English.
C. The activities last longer.
D.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is invaluable.
B
Many English learners have difficulty deciding what kind of English accent they want to have. A US accent, perhaps modeled on the way a Hollywood star speaks Or maybe you want to imitate(模仿) the British accent of a BBC news reader
Young British people find the US accent attractive while young US people like a British accent. Especially when the person speaking is of the opposite sex! Let’s listen to what they have to say.
Stephen Yang, 17, from London, UK
A US accent is cute, especially when a girl speaks it. Whether it’s Jessia Alba speaking or the girl- next-door, the way US girls speak has a sweet tingle that is really sassy(时髦). A girl from Texas recently moved into our neighborhood. Her Texan twang(鼻音) had all the boys here on their knees within seconds of meeting her.
To me, accents reflect the attitudes,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styles of the people.
Jennifer Sun, 16, from New Jersey, US
From watching English actors like Daniel Radcliffe, my friends and I have developed a soft spot for British men. Some are attracted to the qualities of English males, while others admire their sense of style.
Everyone, however, agrees that the most appealing aspect of an English man is his accent. For example, many American girls watch Harry Potter movies over and over again just to listen to the actors speak.
The English accent seems almost like art.
65. In Stephen Yang’s opinion, accents just show__________.
A.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 B. how the language is spoken
C.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speakers D. the fashion of the day
66. The underlined word “cute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
A. strange B. exciting C. attractive D. fashionable
67. Many American girls watch Harry Porter again and again in order to __________.
A. learn the acting skills of the these stars
B. learn the magic performed by Harry Potter
C. imitate the actors’ accents
D. know more about British English
68. What is probably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 British Accent or American Accent
C. American English Accent is Most Accepted
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Accent and American Accent.
C
Parents often believe that they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teenagers. But last summer, Joanna and Henry noticed a change in their older son: suddenly he seemed to be talking far more to his friends than to his parents. “The door to his room is always shut.” Joanna noted.
Tina and Mark noticed similar changes in their 14-year-old daughter. “she used to cuddle up(拥抱) with me on the sofa and talk.” said Mark. “Now we joke that she does this only when she wants something. Sometimes she wants to be treated like a little girl and sometimes like a young lady. The problem is figuring out which time is which.”
Before age 11, Children like to tell their parents what’is on their minds. “In fact, parents are first on the list.” said Michael Riera, author of Uncommon Sense for Parents with Teenagers. “This completely changes during the teen years.” Riera explained. “They talk to their friends first, and then maybe their teachers and their parents last.”
Parents who know what’s going on in their teenagers’ lives are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help them. To break down the wall of silence, parents should create chances to understand what their children want to say, and try to find ways to talk and write to them. And they must give their children a mental break, for children also need freedom, though young. Another thing parents should remember is that to be a friend, not a manager, with children is a better way to know them.
69. “The door to his room is always shut” suggests that the son__________.
A. is always busy with his studies
B. doesn’t want to be disturbed
C. keeps himself away from his parents
D. begins to dislike his parents
70. What troubles Tina and Mark most is that__________.
A. their daughter isn’t as lovely as before
B. they can’t read their daughter’s mind exactly
C. they don’t know what to say to their daughter
D. their daughter talks with them only when she needs help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s “the wall of sil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Teenagers talk a lot with their friends.
B. Teenagers do not want to understand their parents.
C. Teenagers do not talk much with their parents.
D. Teenagers talk little about their own lives.
72.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
A. Parents are unhappy with their growing children.
B. Parents have suitable ways to talk with their teenagers.
C. Parents should be patient with their silent teenagers.
D. Parents should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teenagers.
D
In a great many cities, hundreds of people ride bikes to work every day. In New York, some bike riders have even formed a group called Bike for a Better City. They declare that if more people rode bikes to work, there would be fewer automobiles in the downtown part of the city and so less dirty air form car engines.
For several years, this group had been trying to get the city government to help bike riders. For example, they want the city to draw special lanes(车道) for bikes on some of the main streets, because when bike riders must use the same lanes as cars there are accidents. Bike for a Better City feels that if there were special lanes, more people would use bikes.
But no bike lanes have been drawn. Not everyone thinks it is a good idea—they say it will slow traffic. Some store owners on the main streets don’t like the idea—they say that if there is less traffic, they will have less business.
The city government has not yet decided what to do. It wants to keep everyone happy. On weekends, Central Park—the largest place open ground in New York— is closed to cars, and the roads may be used by bikes only.
73. In New York, a group of bike riders__________.
A. are keeping practicing for health
B. have no cars of their own
C. are complaining there are not enough buses
D. are trying to settl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74. The bike riders suggest that __________.
A. bikes should be used instead of cars B. bike lanes should be drawn
C. fewer buses or cars should be used D. the number of special lanes should be decreased
75. The advantage of the special lanes is that__________.
A. they will make cars and buses run slowly
B. they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bike riders to go to parks
C. they will make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D. they will prevent accidents
第 Ⅱ 卷(五部分,共60分)
第1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首字母及汉意完成下列单词
76. She speaks f______________ though not correct French..
77. We live in the house _______________( 遗弃) by my grandparents many years ago.
78. He made a mistake in public and there was an e_____________ expression on his face
79. She has been _________________ (失业的) for six months now.
80. The train will slow down when it a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station.
81. At the end of each class, the teacher will make a s________ of what is learned.
82. Danny, stop (打扰) me while I’m trying to work.
83. A recent ________________(调查) found/showed that 58% of people did not know where their heart is.
84. We haven’t got water for days. Our water _______________(供应,供给)has been cut off.
85. These new school rules are a__________ at students who take mobile phone to class.
第二节 根据汉语完成英语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86.如果你告诉我他的住址我将非常感激
I woul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if you would tell me his address.
87. 直到20世纪20 年代, 阿富汗人和他们的骆驼还在做着这样的工作。
The Afghans and their camels did this _______ ______ _______.
88. 那是我第二次犯这么严重的错误.
Tha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I ________ _______such a serious mistake
89. 在离开化学实验室之前,确保所有的灯都关上了。
Before leaving the chemistry lab, _______ _______all the lights are turned off.
90. 那些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将永远也忘不了他们那可怕的经历。
Those_______ ________ an earthquake would never forget their terrible experience.
第三节 句型转换。(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91. His parents were proud of his great progress Tom had made in English.
His parents __________ ___________ in his great progress Tom had made in English.
92. The thieves admitted that they had stolen a couple of cars in total.
The thieves admitted __________ ___________ a couple of cars in total.
93. We finally arrived at the tourist attraction because the guide led us.
We finally arrived at the tourist attraction ___________ the guide _________ us.
94. The great performance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has a deep impression on us.
The great performance in the opening ceremony________ us _________.
95. Now, as the prices go up, most families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what they need in their daily life.
Now, as the prices go up, most families_______ _________ to buy what they need in their daily life.
第四节 写作(30分)
最近,你(Li Hua)的美国朋友Peter前来日照进行了一次旅游。回国以后,他给你写了一封信,感谢你的邀请,也表达了对这次日照之旅深深的感触。
1. 这是他第二次来访我市,现在的日照比五年前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 日照环境优美,不仅拥有迷人的碧海、金沙滩,还有美丽的五莲山和浮来山等。
3. 日照人民善良好客, 勤劳智慧,建立起许多高楼大厦。
4. 日照海鲜味道鲜美,绿茶清香,闻名遐迩。
5. 日照发展越来越快,是一座很有发展前途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备注:1.词数120左右。
2.参考词汇:好客的:hospitable 海鲜:seafood 有前途的:promising
3.书信格式和首句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Li Hua,
I am very glad that I have had a very pleasant trip to your home city--Rizhao.
日照一中2011级高一模块考试(学段调研)
英语试题答案
听力: 1-5 BBACA 6-10 BBAAB 11-15ACBBB 16-20 BACBA
单项选择:21-25 DABCA 26-30 ADCCB 31-35 CBCAB 36—40 CABAB
完型填空:41-45 DADAC 46-50 BDCAB 51-55 ABDBA 56-60 CAADC
阅读理解:61-65 CABAC 66-70 CCBCB 71-75 CDDBD
单词拼写:
76. fluent 77. abandoned 78. embarrassed 79. unemployed
80. approaches 81.summary 82. bothering 83. survey
84. supply 85. aimed
完成句子:
86. appreciate it 87. until the 1920s 88. had made 89 . make sure
90. who survived
句型转换:
91. took pride 92. having stolen 93. with leading 94. impressed deeply
95. can’t afford
书面表达:(略)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3.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4.(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表明丞相绾主张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5.“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鉴于以上教训,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制定严密的法律 B.推行郡县制
C.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选拔 D. 焚书坑儒
6.下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7.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的权力被分割
8.“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宗法制 B. 郡县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9.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汉设置刺史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的“中书门下”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具体表现为
①公民大会 ②参议院 ③民众法庭 ④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 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
A.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C.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14.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雅典妇女 C.外邦人 D.奴隶
15.直接民主是古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的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五百人会议的成立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16.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7.“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18.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70%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D.英王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重要
19.右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共和制 B.实行联邦制
C.推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制
20.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创举”是
A.实行政党政治 B.实行联邦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创立内阁制
21.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根本要求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不断地对外殖民扩张 B.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23.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A.议会都是两院制 B.都是成熟的代议制 C.都实行责任内阁制 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
24.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1787年美国宪法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议员和总统都有选举产生 B.中央政府权力超过地方权力
C.不纳税者不享有权利 D.总统、国会、最高法院间相互牵制
25.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2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方式相同 C.目的和性质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27.《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28.《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B.主张男女平等 C.发展工商业 D.与外国自由贸易
29.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30.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SHAPE \* MERGEFORMAT
材料三: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时期的制度?(2分)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2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3分)
(2)、哪个国家的政体是材料二的典型反映?(2分)政体名称是什么?(2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3分)
(3)、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对比两个国家的权力运作模式你有何认识?(5分)
32、(21分)“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熟悉的。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4分)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保证“全体公民”掌权,雅典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3分)
材料二 罗马在其政治原则方面最伟大的建树是认真地制定法典。罗马法提供了对于帝国任何地区的公民都适用的普遍法律系统,这便利了商业的发展。罗马的法学家们仔细地构筑了通用的法律准则……这为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是历史上最普遍适用的法律系统之一。
罗马法律主要集中于保护私人财产和家庭稳定。它也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马法的历史作用。(6分)
材料三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3)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说明“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在政治建树上的主要体现。(4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BB 6-10:BABCB 11-15:CBDAA
16-20:CCDBC 21-25:ACADD 26-30:CDACD
二、非选择题:
31、(14分)
(1)隋唐,三省六部制;(各2分)权力: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批政令,尚书省:执行;(3分)
(2)美国,总统共和制(总统制);(各2分)权力: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3分)
(3) 认识:(学生自我发挥)(5分)有两点基本的:中国容易形成专制;美国有利于分权制衡。
32.(1)优势: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答出2点即可,4分)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答出3点即可,3分)
(2)便利了商业的发展;为处理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统一标准;保护私人财产和家庭稳定;增强法律观念;促进社会公平。(6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为近现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4分)
(4)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律建设。(4分)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联邦法院
总统
国会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数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22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全集U={0,1,2,3}且A={2},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
  A.3个    B.5个     C.8个     D.7个
2.下列四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B.
C. D.
3.已知两个函数和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集合,其定义如下表:
则方程的解集是( )
A. B C D
4.已知函数定义域是,则的定义域是 ( )
A. B. C. D.
5.函数为 (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6.如果幂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则取值是( ).
A. B.或 C. D.
7.已知,则f(3)为 ( )
A . 2 B. 3 C. 4 D . 5
8.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对任意的,有.则( )
A. B .
C . D .
9. 函数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 )
10.函数f(x)=的零点个数为( ).
A.0 B.1 C.2 D.3
11.已知是上的减函数,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C.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D.函数是奇函数
第II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奇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则 。
14.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满足的的值为 。
15.设函数,那么的值为 。
16.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解答过程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或文字说明,共74分)
17.(本题满分12分)已知A=,B=.
(Ⅰ)若,求的值;
(Ⅱ)若,求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2分)计算下列各式 (Ⅰ)
(Ⅱ) ;-----------------6分
19.(满分12分)设为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时,,且
的图象经过点(-2,0),又在的图象中,另一部分是顶点在(0,2),且过点
(-1,1)的一段抛物线,试写出函数的表达式。
20.(本题满分12分)旅行社为某旅游团包飞机去旅游,其中旅行社的包机费为15000元,旅游团中的每人的飞机票按以下方式与旅行社结算:若旅游团的人数在30人或30人以下,飞机票每张收费900元;若旅游团的人数多于30人,则给与优惠,每多1人,机票费每张减少10元,但旅游团的人数最多有75人,那么旅游团的人数为多少时,旅行社可获得的利润最大?
21. (本题满分12分)已知
(1)求的定义域;
(2)证明为奇函数;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是奇函数。
(Ⅰ)求的值;(Ⅱ)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
(Ⅲ)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1 2 3
3 2 1
1 2 3
2 3 1
x
y
O
1
-1
B.
x
y
O
1
-1
A.
x
y
O
1
-1
C.
x
y
O
1
-1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三个大题,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得0分)
1.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B.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到质点
C.只要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 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时, 可以把整个物体看成质点
D.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时, 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点的集合。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D.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B.滑动摩擦力可以跟物体的重力无关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B.轻杆不同于轻绳,弹力的方向可以不在杆的直线方向上。
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6.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经3s落地,则该物体下落1s时,离地高度是(g取10m/s2)
A.5m B.10m C.15m D.40m
7.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以下对该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2~3 s内,质点做加速运动
B.t=3 s时离原点最远
C.t=2 s时离原点最远
D.t=4 s时回到原点
8.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24t-1.5t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时, t等于:
A.4s B.8s C.16s D.24s
9.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沿直线匀加速开出,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20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 m/s B.3 m/s C.4 m/s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B.大小为1N,方向竖直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11.如图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球A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12.如图,一重为200N的物体以某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其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为30N的拉力,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30N 水平向右
B.30N 水平向左
C.20N 水平向右
D.20N 水平向左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
二、填空题:(13题每空2分,14题每空3分,共12分)
13.重量为400N的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200N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用160N的水平力,可使小车匀速前进,开始时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小车,小车所受摩擦力 ;用240N的水平推力推小车,小车所受滑动摩擦力 ;小车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
1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记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 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4小题,共40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原始公式和简要的解题步骤,只写结果不给分)
15.(8分)水滴从屋檐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1.8m的窗户所需时间为0.2s。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问屋檐距离窗台有多高?
16.(10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1。物体A用绳系住,当水平力F=28 N时,才能将B匀速拉出.求①绳对A的拉力大小②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是多大?
17.(10分)一辆轿车匀速以v=10 m/s的速度闯红灯,一警车立即以a=2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追赶,求:(1)经多长时间追上轿车?此时两车速度有何关系?(2) 在警车追上轿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18.(12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1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
①从开始刹车后8s内滑行的距离x1
②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为位移为21m时所经历的时间t
③静止前2.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x2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D A B AB B D ACD B C B C D
二.填空题(13题每空2分,14题每空4分,共16分)
13、100N ; 160N ; 0.4 。
14、 1.10 m/s, 4.00 m/s2 。
三、计算题:(共40分,请写出必要的解答步骤,只写结果不给分)。
15、解:设屋檐距窗台高为H,水滴下落至窗台用时为t,则:
水滴到窗台过程中:H=gt2/2 …①
水滴到窗户顶端过程中:H-1.8m = g(t-0.2s)2/2 …②
①②联立解得: t=1s H=5m
16、解:①对A:F拉=F滑= 1FNA= 1GA=0.1×40N=4N
即: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4N。
②B匀速拉出时:
F= 2FNB= 2(GA+GB)+ 1FNA=28N
解得: 2=0.4
17、解:(1)设经时间t1追上,则此过程中:X轿=vt1=X警=at2/2
解得:t1=10s 此时:v警=at1=20m/s=2v
(2)当二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用时为t2,则:
V警=at2=v=10m/s
解得:t2=5s
最大距离:△Xm=vt2-(at22/2)=25m
18、解:选汽车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a=-2m/s2
刹车时间:t1=(0-v)/a =(0-10m/s)/-2m/s2 = 5s,则:
1 8s内刹车位移:X1=(0-V02)/2a = 25m
2 前21m内:X=V0t + (at2/2) = 21m 解得:t=3s
3 静止前2.5s的逆过程:X2=at2/2 =(2×2.52)/2=6.25m
即:静止前2.5s内的位移大小为6.25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1—3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比较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近年来,丙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 D.战乱频繁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完成4-5题
4.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5.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7.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C. 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 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
9.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建中心商务区— 交通便利
B. ②处建大型仓库— 地价较低
C. ③处建绿化带— 减少污染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 靠近水源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断10--12题:
10.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11.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
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1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等级上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14.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
2010年入冬以来,蔬菜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关注。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15-16题。
15.为了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该地设想建立
城市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
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B.光、热、水资源丰富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16.随着国家“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转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E地
A.水资源日益缺乏 B.土地价格上涨
C.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D.政府政策发生变化
读四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7~18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④ 89 11 94 少
17.表中四地与农业地域类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①—季风水田农业 B. ②一商业谷物农业C.③—混合农业 D. ④一大牧场放牧业
1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五大湖地区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墨累一达令盆地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16分)读某城市A~I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人口迁移差额率=(人口迁入数-人口迁出数)/人口总数×1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城市A城区人口变动情况(4分) 。
分析A城区人口迁移主要原因。(4分) 。
(2)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 城区。
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城区,判断依据是 。(6分)
(3)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下图abcd四条曲线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曲线。(2分)
22.(10分)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二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下图)。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3.9%。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比较,其各自特点体现在哪里?(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4分)
(3)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处于下图中 阶段。(2分)
23.(14分)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8分)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
。(6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AC 6-10ACBCA 11-15BADBB 16-20CADBB
21、(1)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大于迁入或人口迁移差额率为-15‰)(2分),
人口自然增长很低(2分)。
其主要原因是:老城区环境恶化(或郊区、乡村环境较清新)(1分);
老城区交通拥挤(1分);老城区地价昂贵(郊区地价低)(1分);
郊区、乡村、小城镇环境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分);
城乡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1分) (每答一点1分,共4分)
(2)I(2分) B (2分) 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额率相抵消(2分)
(3)d(2分)(因为A是商业区,半夜后人流明显减少)
22、(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4分)
(2)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4分)
(3)2(2分)
23、(1)水稻种植业(水田农业)(2分) 平坦地形面积较大;气候高温多雨;灌溉便利;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等(答3点得6分)
(2)甲(2分) 甲处为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处于区域的核心位置(4分)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图一
图二
N
N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肤(fū)浅 宁谧(mì) 谄媚(chán) 金就砺(lì)则利
B.澹澹(dàn) 估量(liánɡ) 凫(fú)水) 六艺经传(chuán)
C.遁辞(dùn) 缱绻(quǎn) 夜缒(chuí) 良莠不齐(yǒu)
D.房檩(lǐn) 累(lěi)及 抹(mǒ)杀 纷繁芜(wú)杂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晌午 湮没 涵泳优游 浅尝辄止
B. 竦身 浮燥 固步自封 挈妇将雏
C. 倔犟 弥望 记忆犹新 金碧辉煌
D. 袅娜 平仄 藕断丝连 怦然心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染,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感觉极好。
B.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C.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
D.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D.沈从文先生说:“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不可分”。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作动词用,当做疆界
C.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古今异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从人事 古义:做官; 今义:人员录用培养
B.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箱子等
C.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美好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义:古人的从师之道;今义:原来的方式方法
7.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能绝江河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B.其贤不及孔子 贤:形容词作名词,才能
C.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D.越国以鄙远 远:形容词作动词,封远方的国家为边界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晋,何厌之有
A.蚓无爪牙之利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以其无礼于晋
9.下面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B.朝济而夕设版焉 到达
C.若不阙秦 亏损,削弱
D.秦伯说,与郑人盟 高兴
10.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并列连词
B.觉今是而昨非。 并列连词
C.门虽设而常关。 转折连词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修饰连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 生:维持
B.脱然有怀 脱:霍然、忽然
C.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矫厉:造作勉强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寻找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侯以惠爱为德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二.(32分)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16分)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
(6)(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7)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8)悦亲戚之情话。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呜呼!______________,可知矣。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
(4)非______________,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5)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6)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7)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8)吟罢低眉无写处,______________。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马克思之墓
南 帆
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司各特、牛顿,如此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②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做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⑤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⑥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二十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15.本文的题目是《马克思之墓》,可是文章从第⑤段才开始写马克思的墓,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③④两段,说说人们为什么那么爱戴戴安娜王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理解下面这个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4分)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6分)
19.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那样美好,诗词中描写月色的诗句也很多,请写出两句描写月色的句子。(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词中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依据文本,简要概括烛之武成功退秦师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处幽雅秀丽险峻雄奇的自然风光,值得我们驻足欣赏;一件玲珑剔透韵味无穷的手工艺品,值得我们把玩欣赏;一段感人肺腑曲折动人的生活经历,值得我们回味欣赏……总之,生活中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太多了。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特征要鲜明。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语文试题答案
1.D. A项“谄媚”(chǎn),B项“六艺经传”(zhuàn),C项“夜缒”
(zhuì)。2.B “浮燥”应为“浮躁”。3.A “点染”应为“点缀”。
4.D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5.A驻扎。
6.D古道,今义是古代沿用至今的道路。
7.D.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8.B.宾语前置。9.B。济,渡河。10.选C(取独)
11.选D。12.C(是指秦穆公曾派兵护晋惠王回国的事。)
13.14.略
15.文章先写了许多名流的雕像,再写戴安娜王妃的雕像,是为了与后面马克思的雕像进行对比,写出了马克思身后的寂寞。(4分。答出“对比”的2分,答出“寂寞”得2 分)
16.(1)人们爱戴蒂安娜王妃的平民精神;(2分)(2)这种爱戴之中也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2分)
17.“什么地方”指价值观念或价值取向或思想观念;(2分)“差错”指“偏差”或“迷失”。(2分)
18.许多哲学家尽管从不同的方面对世界的认识做了种种解释,但这些解释仅停留在理论上,而马克思却从实践上对旧世界进行了改造,这是难能可贵的。(4分)
19.略
20.①烛之武能洞察当时的局势或烛之武对战争形势有着准确的认识或烛之武善于抓住诸侯争霸的心理。(1分)
②烛之武的劝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艺术性。首先示弱,打消秦伯顾虑;指出灭郑的后果是“邻之厚,君之薄”;建议舍郑为东道主;从历史上看晋忘恩负义;从将来预计阙秦利晋。(3分)意思相近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 物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34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对维持渗透压和调节酸碱度作用最大的是
A.氨基酸 B.无机盐 C.葡萄糖 D.核酸
2.用3H标记的某脱氧核苷酸引入某种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内质网和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3.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如果让该细胞吸收含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可以发现,这种放射性的氨基酸首先出现在图中哪一序号所示的细胞器中
A.l
B.2
C.3
D.4
4. 当生物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水
A.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增大      B.结合水和自由水没变化
C.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等      D.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减小
5.植物从土壤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①淀粉 ②葡萄糖 ③脂肪 ④磷脂 ⑤蛋白质 ⑥核酸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6. 蛋白质合成、分泌旺盛的细胞中,不会上升的是
A.核DNA数量 B.线粒体数量 C.自由水比例 D.核糖体数量
7. 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
A.心肌细胞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皮肤表皮细胞 D.蓝藻
8.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A.真核生物 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的生物 D.有线粒体的生物
9.糖原、核酸和淀粉酶的单体分别是
A.葡萄糖、五碳糖、氨基酸 B.葡萄糖、核酸、氨基酸
C.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 D.葡萄糖、碱基、氨基酸
10.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每种一个)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叫
A.二肽 B.三肽 C.四肽 D.蛋白质
11.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
A.苏丹Ⅲ染液—显微镜观察—染成红色
B.麦芽糖——双缩脲试剂——砖红色沉淀
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加热—紫色反应
D.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12.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
B.连接两个a的化学键是“NH-CO”
C.b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D.B因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13.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上的蛋白质
B.乳酸菌、酵母菌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C.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内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联系
14. 下列细胞器中,不含磷脂的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15. 生物体内含Zn2+的酶最多,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的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一现象说明无机盐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孟要的作用
C.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16. 变形虫在细胞核被移除之后仍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也不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退化的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由此可以说明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7. 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
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A.1、3、5 B.2、4、6 C.2、3、6 D.2、4、5
18.下列哪些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
①属于二糖且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糖类;②五碳糖;③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糖类
A.乳糖、核糖、纤维素 B.麦芽糖、果糖、淀粉
C.麦芽糖、核糖、淀粉 D.葡萄糖、脱氧核糖、糖原
19. 下列关于核酸知识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0.下列关于细胞中结合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C.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参加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2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质的构成元素和糖类完全一样
B.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胆固醇能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D.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所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能量都多
22.下列人体细胞中,核孔数目比较多的是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红细胞 D.皮肤细胞
23.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
A.m-n+z B.m-n-z C.m-z+n D.m+z+n
24.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
A.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 B.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
C.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25.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内的信息交流 D.完成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26.有实验表明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中具有一些相同的蛋白质,而且这类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在内质网膜中含量较多,在高尔基体膜中的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细胞膜是由内质网膜直接转化而来
B.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同一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相同
C.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D.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27. 某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为C21HxOyN4S2(无二硫键)。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亮氨酸(C6H13NO2)、丙氨酸(C3H6NO2)、半胱氨酸(C3H7NO2S),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多肽水解后形成3种氨基酸 B.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为32和5
C.该多肽中不止1个羧基 D.该多肽中有3个肽键
28. 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载体
2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细胞器, 其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B.线粒体与叶绿体都与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基粒和基质
C.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的功能相同
D.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是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
30.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 ②生物膜把细胞质分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③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功能上各自独立 ④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 (12分)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 ,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
(2)图中[1]的主要成分是 ,
(3)太阳能通过图中结构[ ]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4)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结构是[ ] 。
(5)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供给。
(6)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7)图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
(8)若该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则不该具有的结构是 [ ] 、 [ ] 和[ ] 。
32.(12分)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 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 。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 ____种氨基酸组成,含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 _个氨基和_ 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 。
(4)极少量的肉毒类毒素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进行清除,细胞内与抗体的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 、 、 。
33. (10分)下图表示细胞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A是指__ ____;E在动物是指____ _____,植物主要是指____ _____。
(2)F是指___ __;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 _ __和___ __。
(3)C是指____ ____; G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 ______。
(4)D是指____ _____,由D形成的H是指_____ _______。
34.(6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请回答: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5 BCADC 6-10 AACCB 11-15 DCCCA
16-20 BCCDC 21-25 ABABD 26-30 ABCCD
31.(每空1分,共12分)
(1) 纤维素和果胶 [5]高尔基体
(2) 脂质和蛋白质
(3)[4]叶绿体
(4)[14]液泡 [4]叶绿体
(5)[11]线粒体
(6)中心体
(7)[6]核仁
(8)[4]叶绿体、 [2]细胞壁和[14]液泡
32.(每空1分,共12分)
(1)蛋白质 略
(2)5 4 4
(3)2 2 分别位于两条肽链两端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3.(每空1分,共10分)
(1)葡萄糖,糖原,淀粉;
(2)脂肪,固醇,磷脂;
(3)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多肽的空间结构;
(4)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34.(每空1分,共6分)
(1)浅 淀粉 I
(2)深 还原糖 II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21!!**cnjy~~.com
1 2 3 4 5 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