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9份)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东校文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2个大题44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第I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图,完成1-2题
1.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3.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看到沙尘、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进行自驾车旅游,为准确到达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是利用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5.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图回答6-7题
6.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8.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地形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 水分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9 题。
9.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10-11题。
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形成的枯枝落叶少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13.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学者们提出了构建“泛亚能源陆桥”设想(如右图),读“亚洲已建、在建和拟建中的主要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A附近修建多条通往地中海沿岸的油气管道,对欧美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影响是
A.可不经过苏伊士运河,运输时间和航程大为缩短
B.可减少对直布罗陀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分依赖,缩短了航程,节省运费
C.管道通过能力有限,不如海运运量
D.由于美国在波斯湾以东,所以美国基本上不受此影响
15.关于“泛亚能源陆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处东端的中国与日本受益最大
B.可能会对黑海造成石油污染
C.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系数
D.里海地区将取代波斯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的最大储藏地和输出地
16.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A.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B.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加大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17.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我国2008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持平 B.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同
19.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21.该地区降水分布的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
22.图示区域沼泽地广泛分布的原因不包括
A.气温低,蒸发弱
B.土质黏重,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4.我国下列省份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
25. 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完成26-28题。
26.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A.西藏 B.新疆 C.黑龙江 D.安徽
27.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该省区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还有
A.棉花、甜菜 B.油菜、长绒棉 C.花生、甜菜 D.甘蔗、油菜
改革开放30年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三驾马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据此回答29-30题。
29.关于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
B.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C.京津冀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D.三地的共同优势是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
30.为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有
①发展核电 ②西气东输二线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地的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分析回答31-33题。
31.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过度养殖
3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土壤盐碱化
③沙尘暴 ④植被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绿洲农业 B.大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栽植兴安落叶松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实施西气东输、川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据此完成34-35题。
34.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 ④管网、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上海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②大气中硫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④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将显明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④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大,读下图完成第37-38题。
37.跨国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B.跨国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
C.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38.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B.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39-40题。
39.图中信息反映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多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40.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A.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B.城市化发展迅速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第II卷(共40分)
二、综合题(40分)
41.我国某自然资源的区域调配如右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自然资源是 。该资源在我国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据图可知,该资源主要从 、 两省输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3)简要说明该资源大量输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和运输方式。
(4)该资源的输入对珠三角地区有何影响
42.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
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
(2)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3)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4)简要分析①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的地理条件。
43.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聘信息表(部分)。
单位 佳鹏纸管 洪港毛纺 华美服饰 康利欣电池
工种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名额 15名 300名 100名 20名
条件 40岁以下 女,初中以上文化 熟练工 初中以上文化,已婚
月薪 约1 000元 约1 000元 1 000元 1 000元
(1)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从该县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____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者素质要求较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
(3)该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为推动该县可持续发展,开发区计划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快,投资环境佳的两个区域。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对外开放,分析“珠三角”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地理条件。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2)自 1980-2002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哪些特点?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该地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材料三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弱化”是指哪些因素的变化?与之相比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文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B C C B C B B A D B A D A B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C D B B D A D C A D D B D A C A C A
二、综合题:
41 (1)煤炭 主要分布在北方(或集中在山西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2)山西省、陕西省
(3)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缺乏。 铁路、海洋运输。
(4)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当地的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42 (1)B
(2)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较多。,
(3)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业投入少等
(4)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43 (1)由苏南到苏中、由苏中到苏北、由苏南到苏北
(2)廉价劳动力 低 多
(3)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土地价格较低
(4)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44(1)地处东南沿海,对外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地处侨乡,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
(2)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 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 , 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3)劳动力价格提高、土地价格提高,生产成本上升;政策优势不明显;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优势,腹地范围广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数 学 试 题(理科)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三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选择题 (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2.在△ABC中,已知,B=,C=,则等于
A. B. C. D.
3.在等差数列等于
A.13 B.18 C.20 D.22
4.若则的最小值是
A.2 B.a C. 3 D.
5.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3x-2y+a=0的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或 D.
6.在△ABC中,已知,则sinA的值是
A. B. C. D.
7.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等于
A.1 B. C. D.
8.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设,,则P与Q的大小关系是 A.P > Q B.P < Q C.P = Q D.无法确定
9.在△ABC中,AB=3,BC=,AC=4,则边AC上的高为
A. B. C. D.
10.等差数列前n项和满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是中最大值 B. 是中最小值 C.=0 D.
11.若则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A.[2,6] B.[2,5] C.[3,6] D.[3,5]
12.设的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13.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则_____________.
14.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15.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则的值为_________.
16.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的块数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1)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求.
(2)在等比数列中,若求首项和公比.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中,内角对边的边长分别是,已知,.(I)若的面积等于,求;(II)若,求的面积.
19. (本小题满分12分)有4个数,其中前3个数成等差数列,后3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1个数与第4个数的和是16,第2个数与第3个数和是12,求这4个数。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y=的定义域为R,解关于x的不等式x2-x-<0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种汽车购买时费用为14.4万元,每年应交付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共0.9万元,汽车的维修费为:第一年0.2万元,第二年0.4万元,第三年0.6万元,……,依等差数列逐年递增.
(Ⅰ)设使用n年该车的总费用(包括购车费用)为f(n),试写出f(n)的表达式;
(Ⅱ)求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即该车使用多少年平均费用最少).
22. (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前n项和,且,令
(I)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设,求证数列的前n项和.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BAACD ABABD AC
二、填空题:13.15; 14.9 15.-3 16. 4n+2
三、解答题:
17.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即 ………………………3分
解得,所以, ………………6分
(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由题意,得 …………………………………3分
解得, ……………………………………………6分
18.解:(Ⅰ)由题意,得 即 ………………6分
因为 所以
由 得 ……………………………………………6分
(Ⅱ)由得,. ………………………………………………7分
由余弦定理得,,
∴ . ……………………………………………10分
∴ …………………………12分
19.解:设这个数为 ………………………2分
由题意得,, …………………………………6分
解得或. …………………………………10分
∴所求的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12分
20. 解:∵函数y=的定义域为R,
∴恒成立. ……………………………………………1分
当时,,不等式恒成立;
当时,则
解得. ……………………………………………3分
综上, ………………………………………………4分
由x2-x-<0得,
. ………………………………………………6分
∵,
∴(1)当,即时,;
(2)当,即时,,不等式无解;
(3)当,即时,.………………………………10分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
当时,Ф;
当时,. ……………………………………………………12分
21.解:(Ⅰ)依题意f(n)=14.4+(0.2+0.4+0.6+…+0.2n)+0.9n ……………………4分
         
……………………6分
(Ⅱ)设该车的年平均费用为S万元,则有
……………………8分
仅当,即n=12时,等号成立. ………………11分
答:汽车使用12年报废为宜. ………………………………12分
22.解:(Ⅰ)当时,
所以, 即 …………………………3分
当时, …………………………4分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知,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6分
(Ⅱ)由(Ⅰ)知 ……………………8分
所以,①
以上等式两边同乘以得

①-②,得
, 所以.
所以.……………………………… 14分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数 学 试 题(文科)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三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选择题 (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两数与的等差中项是
A. B. C. D.
2.在△ABC中,若则
A. B. C. D.
3.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4.若则的最小值是
A.2 B.a C.3 D.
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6,=4, 则公差d等于
A.3 B. C.1 D.-2
6.已知,<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7.ΔABC中,a=1,b=, A=30°,则B等于
A.60° B.60°或120° C.30°或150° D.120°
8.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3x-2y+a=0的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或 D.
9.已知x>0,y>0,且x+y=1,求的最小值是
A.4 B.6 C.7 D.9
10.在中,,则三角形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11.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等于
A.1 B. C. D.
12.若则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
A.-2 B.2 C.0 D.3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在中,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若,则 .
14.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则的值为_________.
15.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的块数是 .
16.若不等式mx2+4mx-4<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1)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求.
(2)在等比数列中,若求首项和公比.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内角对边的边长分别是,已知,.
若的面积等于,求.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有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前两个数的和的3倍正好是第三个数的2倍,如果把第二个数减去2,那么所得到数是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等比中项.求原来的三个数.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若0≤a≤1, 解关于x的不等式(x-a)(x+a-1)<0.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种汽车购买时费用为14.4万元,每年应交付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共0.9万元,汽车的维修费为:第一年0.2万元,第二年0.4万元,第三年0.6万元,……,依等差数列逐年递增.
(Ⅰ)设使用n年该车的总费用(包括购车费用)为f(n),试写出f(n)的表达式;
(Ⅱ)求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即该车使用多少年平均费用最少).
22. (本小题满分14分)
设数列前n项和,且.
(Ⅰ)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AABCD DBDDC BA
二、填空题:13.3; 14.2 15.4n+2; 16.-1三、解答题:
17.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即 ………………………3分
解得,所以, …………………6分
(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由题意,得 …………………………………3分
解得, ……………………………………………6分
18.解:由题意,得 即 ………………………6分
因为 所以
由 得 ………………………………………………12分
19.解:设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数分别为
由题意,得 即 …………………4分
解得,或 ……………………8分
所以,原来的三个数分别为或 …………………………12分
20.解:原不等式即为(x-a)[x-(1-a)]>0,
因为a-(1-a)=2a-1,所以,
当0≤时,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3分
当≤1时,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6分
当时,原不等式即为>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9分
综上知,当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当≤1时,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2分
21.解:(Ⅰ)依题意f(n)=14.4+(0.2+0.4+0.6+…+0.2n)+0.9n ……………………4分
         
……………………6分
(Ⅱ)设该车的年平均费用为S万元,则有
……………………8分
仅当,即n=12时,等号成立. ………………11分
答:汽车使用12年报废为宜. ………………………………12分
22.解:(Ⅰ)当时,
所以, 即 …………………………3分
当时, …………………………4分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知,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6分
(Ⅱ)由(Ⅰ)知 ……………………8分
所以,①
以上等式两边同乘以得

①-②,得
, 所以. ………………………………14分
第1个
第2个
第3个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西校文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2个大题44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3题。
1.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月  B.5月  C.6月  D.7月
2.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景,可能出现在此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清风细雨湿梅花
3.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网上流行的一张帖子这样写道: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材料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草原面积大,有荒漠化现象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川融水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5.关于材料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面上
6.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C.旅游资源丰富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7—9题。
7.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
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8.B处7月份盛行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9.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读右图,回答10—12题。
10.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1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这里生产粮食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热量 B.地形
C.降水 D.光照
1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七个省级行政单位中,省级行政中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内的有
A. 2个 B.3个
C.4个 D.5个
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15.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湿地减少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该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17、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回答18—19题。
18.两岛的地势差异表现为
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 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高周低
C.甲岛中高周低,乙岛中低周高 D.甲岛中低周高,乙岛西高东低
19.图中两岛的盐场多分布在
A.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B.西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C.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D.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进行龙舟竞渡,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回答20—22题。
20.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五月初举行龙舟赛是因为
A.庆祝立春的到来 B.春耕完成正值农闲
C.河流进人汛期 D.天气晴朗适宜比赛
21.龙舟节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2000 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基塘、湖泊众多 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
22.若在欧洲南部进行龙舟竞渡,最适宜在
A.12一 1月 B.3 一 4月 C.5 一 6月 D.7 一 8月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分析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回答23—24题。
年 份 1949 1958 1971 1984 1995 1997
湖泊面积(亿km2) 4350 3141 2820 2691 2625 2145
容积(亿m3) 293 228 188 174 167 150
23.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修坝 B.气候变暖 C.南水北调 D.围湖造田
24.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A.地下水质下降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
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湖水自净能力增强
读右图,回答25—26题。
25.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6.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图(沿东经87°5′)。据此回答27—29题。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山为昆仑山 B.乙地为亚热带 C.丙地为中温带 D.丙地为塔里木盆地
28.有关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坡雪线高度高于b坡 B.太阳辐射能沿b到d的方向递减
C.乙地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c坡水能资源丰富
29.有关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为湿润性盆地,是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的理想地区
B.丙地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气象灾害以旱涝为主
C.自北向南,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农耕区畜牧业向牧区畜牧业转变
D.乙盆地内城镇、交通线沿盆地边缘呈环带状分布
根据下面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30—31题。
30.关于A、B、C、D四个省会城市的名称、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位于黄河沿岸,是山东省的省会济南
B.B位于珠江沿岸,是广东省的省会广州
C.C城市有我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
D.D城市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民政府驻地乌鲁木齐
31.关于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位于洪泽湖以北
B.B城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有南回归线穿过
C.C城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D.D城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位置最北、最东的省
读山东省局部地区图,回答32—34题。
32.对山东半岛上多数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断流 B.短小、湍急 C.狭长、流速慢 D.无冰期
33.青岛的家电制造业闻名全球,其优势条件有
①位于东部沿海地带,气候宜人  ②改革开放早,对外开放程度高  ③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④河流水运交通便利  ⑤本地市场广阔  ⑥产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⑤
34.图中A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中的
①湿地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煤炭资源 ④土地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右图回答35—36题。
35.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6.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减少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也叫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三项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和“状况”有关的查询,还能进行趋势分析和复杂的“模式分析”,甚至通过“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完成37—38题。
37.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后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的地点和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38.中央电视台每天天气预报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卫星返回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9.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和早春是河流的主汛期 B.夏季多持续性降雨,且多暴雨
C.多年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 D.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
40.山地是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的重点是
A.矿产资源的保护 B.合理分配水量和水质保护
C.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D.保护好植被生态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40分)
41.学习区域地理,确认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名称很重要,结合下图回答:(13分)
(1)甲省区的简称是 ,与大庆、克拉玛依等资源型城市相比,这个地区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2)乙省的简称是 ,该省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 。
(3)图中河流的名称:
① ②
(4)图中③河流的上游地区建设了一系列的电站来进行水能资源开发,这种开发模式与美国田纳西河相似,被称为 。
(5)A山脉的名称是 ,该山脉以东是
气候。
(6)B山脉的名称是 ,该山脉的存在,对甲省与内地的地域联系有何影响?

(7)丙省的简称是 ,与该省接壤的陆上邻国是 。
42. 读表l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6分)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43.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聘信息表(部分)。(10分)
单位 佳鹏纸管 洪港毛纺 华美服饰 康利欣电池
工种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名额 15名 300名 100名 20名
条件 40岁以下 女,初中以上文化 熟练工 初中以上文化,已婚
月薪 约1 000元 约1 000元 1 000元 1 000元
(1)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该县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____密集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者素质要求较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
(3)该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为推动该县可持续发展,开发区计划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4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由图可知,黄河水量主要来自 市以上河段,黄河泥沙主要从 河段输入,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小,形状狭长的原因是
。黄河流程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但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分析说明其径流量小的自然原因
(2)黄河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全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黄河流域被誉为我国的“能源流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文史)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C C D D B B A C D A C C B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D C B C C C D B D B C A C B D A A D
二、综合题:
41、(13分,每空1分)(1)粤 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缺乏(2)晋 煤炭
(3)黄河 长江(4)梯级开发(5)大兴安岭 温带季风 (6)南岭 阻碍了与内地的联系(7)黑 俄罗斯
42、(6分,每空1分)(1)D (2)南昌 夏季副热带高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 距海远,水汽少 (4)五台山多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43、(10分,每空1分)(1)由苏南到苏中、由苏中到苏北、由苏南到苏北
(2)劳动力 低 多 (3)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土地价格较低
(4)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44、(11分)(1)兰州以上 河口至三门峡(或中游) 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支流汇入少 黄河主要流经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区,流域内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4分)
(2)①修建水利工程(水库)等;②节约用水及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等(可具体写出);③达标排放、污水治理等;④合理调整水价;⑤调整经济结构(如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⑥全流域水量统一调配使用。(4分)
(3)优势区位有: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3分)
A
B
C
D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东校理科)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2个大题37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读下图,回答3--5题。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4.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6~8题。
6.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  )
A.RS B.GIS C.GPS D.GPS和GIS
7.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   )
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右图,回答9—10题。
9、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10、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 )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读图9,回答11-12题:
11.图9中灌溉农业区的发展容易造成明显的荒漠化问题,该地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主要是( )
A.土地沙漠化 B.次生盐渍化
C.石质荒漠化 D.水土流失
12.上题所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
B.河谷地区排水不畅
C.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D.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13.以下荒漠化问题与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1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15~16题:
1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形成的枯枝落叶少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为移民迁入亚马孙平原提供极大方便的因素是 ( )
A.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 B.“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
C.巴西东北部气候干旱 D.亚马孙横贯公路的
17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 ②三峡水库 ③东海滩涂 ④日本海 ⑤尼罗河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8.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
A.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污染 B吸烟滞尘、防风固沙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类的污染 D 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19、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 (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23、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回答24~25题。
24、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电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5、“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26、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加大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27、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 )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8.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9.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3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防洪 C.航运 D.旅游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31—32题。
31、该河位于我国 (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32、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33~35题。
33.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4.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5.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第II卷(共30分)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人为原因是 。(2分)
(2)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2分)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3)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 ; (2分)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3分)
(4)土地荒漠化引发的最突出的气象灾害是 。(1分)
(5)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5分)
37、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5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能源(5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__________为主,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____(低、高),为此我国建成了__________工程,将_________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 地区。(5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__和 为主。(2分)
(4)针对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十二五”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目标,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B D B A A A B A C C A D C A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B C D B B D A A C B C D C
二、综合题:
36(15分)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ABCD)
(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3)沙尘暴
(4)①合理利用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37(15分)
(1)石油 煤炭 天然气 水电 核能 (2)煤炭 低 西气东输 塔里木 长江三角洲 (3)石油、煤炭 (4)降低煤炭;稳定石油; 提升(天然气、风能、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30°N
120°E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 物 试 题(文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中不出现的是
A.形成纺锤体 B.着丝点一分为二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分离
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亲本采取的措施是
A.母本在开花前人工去雄 B.母本在开花后人工去雄
C.父本在开花前人工去雌 D.父本在开花后人工去雌
4. 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G与C这一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
B.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种类的多样性是DNA分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 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保证DNA复制准确进行的条件之一
5.分析一双链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鸟嘌呤含量占总数的 A.20% B.30% C.40% D.70%
6. 等位基因是指
A.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C.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7.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8.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9 .以下关于DNA分子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有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B.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D.碱基的数目等于磷酸与脱氧核糖数目之和
10.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11.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1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13.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1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5.豌豆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让杂合子绿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数十个豆荚的颜色及比例是( )。
A.绿色∶黄色=1∶1 B.绿色∶黄色=3∶1 C.全部为黄色 D.全部为绿色
1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
17.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 )。
A.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 B.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C.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 D.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
18.右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19.人的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其形成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四分体的数量是 A.184个 B.92个 C.46个 D.23个
20.用A和B分别代表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则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别是 A.2A和3B B.2A和4B C.4A和4B D.4A和2B
21.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22.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23.右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
C.骨髓干细胞 D.雄配子
24.含有2000个碱基的DNA,每条链上的碱基排列方式有
A.42000个 B.41000个 C.22000个 D.21000个
25.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原细胞
26.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
A.豌豆的顶生白花与腋生红花 B小麦的高杆和矮杆
C.白色绵羊和黑色山羊 D.奶牛的生长与体
27.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 )
A.环境条件的影响 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
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
28.决定DNA分子有特异性的因素是( )
A.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B. 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
C.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29.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 0.4和0.6 B. 2.5和1 C. 0.6和1 D. 0.6和0.4
30.在下图中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示意图的是 ( )
第II卷(共4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2.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严禁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和修正带。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10分)右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用文字回答
(1)图中“2”的名称分别是(汉语名名称)   。
(2)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图中标号 表示了其中的一种。
(3)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 连接。
(4)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碱基名称为 。
32.(10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1: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
(2)实验2: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再让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 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___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最后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___。
33.(8分)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
d控制隐性性状,如右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遗传病属于 (显性、隐性)遗传病。
⑵2号和7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
⑶如果 8 号表现正常,基因型可能是 ,纯合子的概率是 。
⑷如果 8 号表现正常,8号与该遗传病患者结婚后,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文史)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A B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D C A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B C B C D B B
二.非选择题
31.(10分)(1)胞嘧啶 (2)脱氧核苷酸 6 (3)氢键 (4) U
32.(10分,每空2分)
(1)双螺旋 (2) DD 、Dd 、dd 3:1 分离 测交实验
33.(8分)
(1)红果 (2)Dd  (3)红果:黄果=2:1 (4)黄果
34.(12分)(1)隐 (2)Aa aa (3)AA或Aa 1/3 (4)2/3
1
2
3
4
5
6
7
男患者
女患者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
(2)F1红果的基因型是 。
(3)将F2的所有红果植株进行测交,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为____。
34.(12分)下图为某家族的白化病的系谱图
(等位基因用 A 和 a 表示)
请分析回答: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化 学 试 题(理工)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四个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I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Pb :207
第I卷(共48分)
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为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利用
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
C.水电解系统中的阳极反应:4OH-﹣4e-=2H2O+O2↑
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O2 + 4e- + 2H2O=4OH
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映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g)+HYPERLINK "http://www./"(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3.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
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D.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 恒容时,温度升高,H2 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 H2 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 H2O CO2 + H2
5.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2υ(正、A2)= υ(逆、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为二氧化锰
B.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
C.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PbO2+2e-+4H+=Pb2+++2H2O
D.锌一铜一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
7.在4L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A气体和5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B(g)2C(g)+xD(g),5s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mol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x=1 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时A的浓度为1.50mol/L D.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s)
8.有人设计出利用CH和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在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每消耗l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②负极上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
③负极上是O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2NO(g)+2CO(g)N2(g)+2CO2(g) ΔH=-746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O2+4e-= 4 OH-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能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因此铝不容易被腐蚀
C.铸铁输油管道应埋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11.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 = H2(g) + O2 (g) △H = +242 kJ/mol
B.2H2(g) + O2 (g) = 2H2O (l) △H = -484 kJ/mol
C.H2 (g) + O2 (g) = H2O (l) △H = -242 kJ/mol
D.2H2 (g) + O2 (g) = 2H2O (g) △H = +484 kJ/mol
12、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利用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快反应速率 B、提高氨气的平衡浓度
C、降低氨气的沸点 D、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
13、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4.100ml 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少量浓盐酸 B.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15.反应2X(g)+Y(g) 2Z(g)△H﹤0,
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
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
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16、用标准电极电解NaCl和CuSO4的250ml混合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分别得到11.2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原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A. 0.5mol/L B. 1mol/L C. 1.5mol/L D. 4mol/L
第II卷(共52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4分)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2-4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题图连接,电解
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B电极
上生成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填“不变”或“对换”)
18.(11分) (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 4NO2(g)+O2(g) ;⊿H>0
①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②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t/s 0 500 1000
c(N2O5)/mol·L—1 5.00 3.52 2.48
则500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 。
③在T2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则T2 T1。(填“>”、“<” 或 “ =”)
(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则N2O5在电解池的 区 (填“阳极”或“阴极”)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 。
19、(17分)最近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分子式为CH3OH)。“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在合成塔中,若有2.2kg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的水和甲醇,可
放出2473.5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①上述合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原料气的
转化,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C的温度,其原因是 。
②“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中常包括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上述流程中能体现“循
环利用”的除碳酸钾溶液外,还包括 。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3)甲醇可制作燃料电池。写出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 。当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
20、(10分)将煤气化转化成合成气,然后通过一碳化工路线合成各种油品和石化产品是一碳化工的极为重要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将成为一碳化工的主要领域。除去水蒸气后的水煤气含55~59%的H2,15~18%的CO,11~13%的CO2,少量的H2S、CH4,除去H2S后,可采用催化或非催化转化技术,将CH4转化成CO,得到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是理想的合成甲醇原料气,即可进行甲醇合成。
水煤气法制甲醇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1)制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s)+H2O(g)CO(g)+H2(g),此反应是吸热反应。① 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②下列能增大碳的转化率的措施是 ;(填字母代号)
A.加入C(s) B.加入H2O(g)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
(2)合成气经压缩升温后进入10m3甲醇合成塔,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甲醇合成,
主要反应如下: 2H2(g) + CO(g) CH3OH(g);ΔH =-90.8kJ·mol-1,T4℃下此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16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O、H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
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H2 CO CH3OH
浓度/(mol·L-1) 0.2 0.1 0.4
①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逆 (填“>”、“<”或“=”)。
② 若加入CO、H2后,在T5℃反应10min达到平衡,c(H2)=0.4 mol·L-1,则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 mol-1·(Lmin)-1。
(3)生产过程中,合成气要进行循环,其目的是 。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理工)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A B B A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B C D
17、14分答案:(1)PbO2 + 2e- + 4H+ +2SO42- = PbSO4 + 2H2O ;3分 小;2分 48 3分
(2)Pb; 2分 PbO2 ;2分 对换。2分
18.11分答案: 1)①不变 2分 ②0.00296 mol·L—1·s—1 2分 ③<或小于 2分
(2)阳极2分 N2O4+2HNO3—2e—=2N2O5+2H+ 3分
19、17分答案:
(1)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47kJ mol-1 3分
(2)①考虑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加快反应速率。3分
②高温水蒸气 3分 ③CD 2分
(3)CH3OH+8OH —6e-CO32-+6H2O;3分 1.2mol 3分
20、10分答案:
⑴①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2分
②BC 2分
2)①>。 2分 ②0.03 mol·L-1·min-1。2分
(3)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提高产量、产率亦可)。2分
水煤气
循环气
粗甲醇
净化及精脱硫
精脱硫
转 化
合成气压缩
甲醇合成
甲醇精馏
甲醇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政治试题(理工)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 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 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2.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
A.文化就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4. 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 “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6.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8.在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10∶1,即引进10本,输出1本。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 ④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9.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2011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保护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下列说法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
①社会实践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 荀子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与之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郑人买履 ③东施效颦 ④耳濡目染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鉴赏、美术基础等课程陆续开设起来,同学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次数增加了。参加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
①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欣赏水平 ② 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③能直接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 是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15.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这类诗句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因为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春节期间,各地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北方的社火、广东的花市等。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各地的实践活动相关,又体现出群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文化、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之间内在联系的是
A.不同的文化影响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B.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立和行为的选择
C.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D.思维方式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在一定的文化作用下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17.在每一次的救灾过程中,不同文化素养的人所作出的行为与选择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其中__________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理想信值念价 B.道德文化法律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
18.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9.《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振奋和力量。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使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0.奥运圣火的传递,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可以说,奥运圣火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引子——只有和平友好的交流,才能让世界真正大同。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21.历史上,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和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等,都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些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属于
A.社会制度变革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发展 D.教育变革
22.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23.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能彻底改变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量的增加 ③会促进新的文化创造 ④影响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是
A.人际传播 B.报刊、杂志、书籍 C.电视 D.手机短信
25.“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的基本特征。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民族凝聚力
26.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7.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迁,炎黄子孙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28.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永恒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D.积极主动的特点
29.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启示我们
A. 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0.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明显。下列观点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第II卷(共40分)
二.简要回答题。(共15分)
31.简要说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8分)
32.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8分)
33.我们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应该采取和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原则?(9分)
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34.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政治试题(理工)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1-5 D D B B D 6-10 A A B A B 11-15 A B D C B 16-20 D C D B A 21-25 B C B A A 26-30 D C A D D
二.简要回答题。(共25分)
31、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⑵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4分)
⑶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分)
32、(1)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有益成果,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植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创新。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一是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二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8分)
33、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正确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9分)
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34.(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 物 试 题(理工)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4.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D.卵细胞膜增厚并形成受精膜
5.一个处于后期的动物次级卵母细胞中有形态、大小两两相同的染色体14对,则该动物的体细胞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条)分别是( )
A.56、28 B.14、7 C.14、2 D.28、14
6.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染色体 DNA RNA 基因
B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碱基
C 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基因
D 核酸 染色体 DNA 基因
.
7. 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 (  )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DNA转录过程 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  ⑤共有5种核苷酸  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8.一个mRNA分子中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翻译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m、-1 B.m、-2
C.2(m-n)、-1 D.2(m-n)、-2
9.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10.右图是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
B.该动物为雌性, ②和③是次级卵母细胞
C.基因 A 和基因 a 的分离发生在②细胞中
D.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
11.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1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 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13.某同学总结了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实验 实验结果
编号 实验过程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①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②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③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④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 感染植物 a型 a型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14.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l∶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15.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 )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DNA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必然改变
C.基因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6.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 AaBB个体的概率是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4
D.丁图细胞表示某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7.右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示意图,
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8. 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19.大肠杆菌的某基因有180个碱基对,由于受到X射线的辐射少了一个碱基对。此时,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与原来的蛋白质比较,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59个氨基酸,且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没有改变
B.59个氨基酸,且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改变
C.60个氨基酸,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改变
D.少于59个氨基酸,且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改变
20. 2009年03月18日《科技日报》上海交大Bio-X中心主任贺林院士成功揭示了短指症致病机理,从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可能。已知短指(B)对于正常指(b)是显性;会说话(D)对聋哑(d)是显性。一位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是短指症,母亲为正常,父母都会说话。问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是什么 他的妹妹患病的概率多大
A.父BBDd、母bbDD 1/8 B.父BBDD、母bbDd 3/8
C.父BbDd、母bbDd 5/8 D.父BbDd、母bbDD 1/2
21. 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A.G≡C变为T = A B.A = T变为C≡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胸腺嘧啶变为腺嘌呤
22.下表的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选项 甲 乙
A 生物的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一定相同
B 红绿色盲男患者的患病基因 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C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3.基因A、B、C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 X物质 Y物质黑色素。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亲代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1/64 B.3/64 C.27/64 D.9/64
24. 若在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和的44%,在其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2%和30%,那么在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比值为
A.34%、14% B.22%、30% C.14%、34% D.20%、28%
25.豌豆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P、p和Q、q控制,都是独立遗传.假设至少每对等位基因中都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是紫色的,其他的基因组合都是白色的,如用紫花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中紫花:白花=3/8:5/8,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PPQq×PPQq B.PpQQ×Ppqq C.PpQq×ppqq D.PpQq×Ppqq
26. 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7.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8.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上的某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组成②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理论上讲②在生物体内共有61种
C.该图表示翻译过程,丙氨酸的密码子是CGA
D.若合成蛋白质的基因中有3000个碱基对,则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氨基酸500个
29.农业技术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状穗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下去,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环境条件改变
30.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用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出的小麦幼苗是(  )
A.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B.单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C.六倍体,含六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
D.单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第II卷(共4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2.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严禁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和修正带。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12分)已知豌豆豆荚的颜色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豆荚的形状饱满(B)对不饱满(b)为显性。图1表示甲、乙、丙、丁四种豌豆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情况。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四种豌豆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是 。
(2)若豌豆甲自交, F1中纯合子占 。
(3)若豌豆乙与丙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是 。
(4)若图1中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如图2所示,则这两种豌豆是 (填甲、乙、丙、丁),在它们的后代中,与双亲表现型不同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32.(12分)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_______病。Ⅲ13为携带者的概率是 。
(2)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女孩的概率为______;如果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能否确定后代是否会患遗传病并说明理由___ 。
(3)Ⅲ14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__________。
33.(10分)图中A→G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F属于______分裂;D →A属于________分裂。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5)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G中不含Y染色体的区段 。
(6)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 。
34.(6分)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 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 、 ______以及hhRR、 hhRr、hhrr;表现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 以及HHRr、HhRR、HHRR。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进行杂交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________________一次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果蝇 ,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
 若子代果蝇 ,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理工)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10CACCD BCDCD 11-20ACABD CBCCC 21-30 ABCAD BBBC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每空2分)
(1)丙 甲 (2) 1/4 (3)1:1 (4)甲和丁 1/8
32.(12分,每空2分)
(1)乙 1 (2)0 不能 因为男女都可能患乙病 (3)I2和I3
33.(10分,每空1分)
(1)有丝 减数 (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3)Ab、aB (4)1 3 (5)C、E 2、3、4(缺一不可) (6)C
34.(6分,每空1分)
(1)HHrr、Hhrr HhRr
(2)① hhRR
   ②结果与结论:
若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受精卵
生物体
配子



a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西校理工)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2个大题42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第Ⅰ卷(选择题 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图,完成1-2题
1.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3.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看到沙尘、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进行自驾车旅游,为准确到达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是利用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5.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密切合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8.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地形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 水分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9 题。
9.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10-11题。
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形成的枯枝落叶少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13.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学者们提出了构建“泛亚能源陆桥”设想(如下图),读“亚洲已建、在建和拟建中的主要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A附近修建多条通往地中海沿岸的油气管道,对欧美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影响是
A.可不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运输时间和航程大为缩短
B.可减少对直布罗陀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分依赖,缩短了航程,节省运费
C.管道通过能力有限,不如海运运量
D.由于美国在波斯湾以东,所以美国基本上不受此影响
15.关于“泛亚能源陆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处东端的中国与日本受益最大
B.可能会对黑海造成石油污染   
C.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系数
D.里海地区将取代波斯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的最大储藏地和输出地
16.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A.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B.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加大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17.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我国2008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持平 B.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同
19.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0-22题。
20.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21.该地区降水分布的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
22.图示区域沼泽地广泛分布的原因不包括
A.气温低,蒸发弱
B.有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4.我国下列省份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
25. 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完成26-28题。
26.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A.西藏 B.新疆 C.黑龙江 D.安徽
27.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该省区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还有
A.棉花、甜菜 B.油菜、长绒棉 C.花生、甜菜 D.甘蔗、油菜
改革开放30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三驾马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据此回答29-30题。
29.关于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 B.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C.京津冀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D.三地的共同优势是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
30.为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有
①发展核电 ②西气东输二线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地的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分析回答31-33题。
31.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过度养殖
3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土壤盐碱化
③沙尘暴 ④植被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绿洲农业 B.大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栽植兴安落叶松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实施西气东输、川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据此完成34-35题。
34.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 ④管网、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上海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②大气中硫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④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将显明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大,读下图完成第37-38题。
37.跨国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B.跨国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
C.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38.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B.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39-40题。
39.图中信息反映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多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40.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A.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B.城市化发展迅速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2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0分)
41.我国某自然资源的区域调配如右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自然资源是 。该资源在我国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据图可知,该资源主要从 、 两省输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3)简要说明该资源大量输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和运输方式。
(4)该资源的输入对珠三角地区有何影响
42.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聘信息表(部分)。
单位 佳鹏纸管 洪港毛纺 华美服饰 康利欣电池
工种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名额 15名 300名 100名 20名
条件 40岁以下 女,初中以上文化 熟练工 初中以上文化,已婚
月薪 约1 000元 约1 000元 1 000元 1 000元
(1)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从该县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____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者素质要求较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
(3)该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为推动该县可持续发展,开发区计划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理工)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B C C B C B B A D B A D A B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C D B B D A D C A D D B D A C A C A
二、综合题:
41 (1)煤炭 主要分布在北方(或集中在山西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2)山西省、陕西省
(3)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缺乏。 铁路、海洋运输。
(4)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当地的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42 (1)由苏南到苏中、由苏中到苏北、由苏南到苏北
(2)廉价劳动力 低 多
(3)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土地价格较低
(4)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 理 试 题(东校理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 可知,在电场中的同一点A.电场强度E跟F成正比 B.场强方向与检验电荷正负无关
C.场强大小跟检验电荷电量成反比
D.一个不带电的小球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则P点的场强一定为零
2.一个粗细均匀的导体,如果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电阻是原来的
A.9倍 B.3倍 C.1/3倍 D.1/9倍
3.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最小的带电体
B.根据F=kq1q2/r2,当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将趋向无穷大
C.电荷量分别为Q和3Q的点电荷A、B相互作用时,B受到的静电力是A受到的静电力的3倍
D.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和点电荷
4.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有A、B两点,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电势φA>φB,场强EA>EB B.电势φA>φB,场强EAC.将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D.将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则电荷具有的电势能EA>EB
5.关于电源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 B.电源电动势等于外电路的路端电压
C.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D.电源电动势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6.细胞的厚度等于700nm(1nm=10-9m),当膜的内外层之间的电压达0.4V时,即可让一价钠离子渗透。设细胞膜内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则钠离子在渗透时
A.膜内电场强度为5.71×105V/m
B.膜内电场强度为1.04×106V/m
C.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6.4×10-20J
D.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1.28×10-19J
7.如图所示,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之间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P点上方,其它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滴将向下运动 B.液滴将向上运动
C.极板带电荷量将增加 D.极板带电荷量将减少
8.两定值电阻R1、R2的电流I和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等于
A. B. C. D.
9.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电场中的等势线,相邻等势线之间的电势差相等,一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电场中,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由此可判断
A.点电势高于点电势
B.电子在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点受到的电场力
C.电子在点的电势能小于在点的电势能
D.电子在点的动能小于在点的动能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3V,内阻不计,但电灯L不亮,用电压表测得,=3V,由此可判定电路故障可能是
A.R2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B.R1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C.R2和L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D.L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将变小
B.电流表示数将变大
C.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减小
D.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增大
12.如图所示,直线a为某电源的U—I图线,直线b为电阻R的U—I
图线,用该电源和该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
源的内阻分别为
A.4W,1Ω B.6W,1Ω
C.4W,0.5Ω D.2W,0.5Ω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 理 试 题(东校理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二 三 总分
13 14 15 16 17 18 19
得分
二.填空实验题(15分)
13.(4分)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图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     mm。厚度的测量值为    mm。
14.(2分)有一个多用电表,其欧姆挡的四个挡位分别为“×1”、“×10”、“×100”、“×1k”,某学生把选择开关旋到“×100”挡测量一未知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大,为了减少误差,他应该 。
A.换用“×1k”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B.换用“×10”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C.换用“×1k”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D.换用“×10”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15.(9分)欲用伏安法测定一段阻值约为5Ω左右的金属导线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
A.电池组(3 V,内阻1Ω) B.电流表(0~3 A,内阻0.0125Ω)
C.电流表(0~0.6 A,内阻0.125Ω) D.电压表(0~3 V,内阻3 kΩ)
E.电压表(0~15 V,内阻15 kΩ) F.滑动变阻器(0~20Ω,1 A)
G.滑动变阻器(0~2kΩ,0.3 A) H.开关、导线
(1)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的是 ;电压表应选用的是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的是 ;(3分)(填写各器材的字母代号)
(2)实验电路应采用电流表 (填“内”或“外”)接法; (2分)
(3)设实验中电流电压表的某组示数如下图所示,图示中I = A,U = V。(2分)
(4)为使通过待测金属导线的电流能在0~0.5 A
范围内改变,请按要求画出测量待测金属导线的
电阻Rx的电路原理图。(2分)
三.本题共4小题,共3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得分 评卷人
16.(8分)如右图所示,R为电阻箱,V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1=2 Ω时,电压表读数为U1=4 V;当电阻箱读数为R2=5 Ω时,电压表读数为U2=5 V,求:
(1)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2)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 最大?最大值Pm为多少?
得分 评卷人
17.(8分)某玩具电动机,内阻一定,当U=0.3V时,I=0.3A电动机不转,当U=2V时,I=0.8A,电动机正常工作,则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1)在2分钟内电动机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输出的机械功率是多少?
得分 评卷人
18.(10分)如图,ABC为绝缘光滑轨道,AB部分是半径R=40cm的竖直半圆轨道,与水平部分相切与B点,BC部分水平,整个轨道处于E=1.0×103V/m的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小滑块质量m=40g,电荷量 q=1.0×10-4C, g取10m/s2,求:
(1)要使小滑块恰能通过A点,应在BC轨道上离B多远处静止释放?
(2)在上述情况下,小滑块通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得分 评卷人
19.(11分)如下图所示,在y=0和y=2m之间有沿着x轴方向的匀强电场,MN为电场区域的上边界,在x轴方向范围足够大。电场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取x轴正方向为电场正方向。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粒子的比荷q/m=
1×102C/kg为,在t=0时刻以速度vo=50m/s从O点沿y轴正方向进入电场区
域,不计粒子重力。求:
(1)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时间;
(2)粒子离开电场时的位置坐标;
(3)粒子离开电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物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D BC ACD A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C B ABC BC AD C
第Ⅱ卷(共52分)
二、实验题(15分)
13、 12.40 (2分) 1.682(1.681-1.683都对)(2分) 14、 D (2分)
15、(1) C (1分) D (1分) F (1分)
(2) 外 (填“内”或“外”)接法;(2分)
(3)I = 0.48 A(1分),U = 2.20 V(1分)。
(4)画电路图:(2分)
三、计算题:
16、解: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1+r① E=U2+r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E=6 V,r=1 Ω.
(2)由电功率表达式
P=R③ 将③式变式为P=④
由④式知,R=r=1 Ω时P有最大值Pm==9 W.
17、(8分)解:设电动机内阻为R,当电动机不转,由欧姆定律:R=U/I=1Ω(2分)
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在2分钟内电动机所消耗的电能等于电功,
W=UIt,(1分)得:W=192J(1分)产生的热量Q=I2Rt,(1分)得:Q=76.8J(1分)
(2)输出的机械功率P机=UI-I2R,(1分)得P机=0.96W(1分)
18、(10分) 解:(1)恰能到A点知重力提供向心力
mg= ①
设离B处L释放qEL-2mgR=m v2 ②
得:L=4 m ③
(2)在B点由受力分析得

从C点到B点由动能定理得

得: ⑥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2.4N ⑦
评分标准:①③⑥⑦每式1分,其余各2分
19、(11分)
解:经分析知道,带电粒子在y方向作匀速运动,在x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1)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时间:t=Loo /vo=4×10-2s (3分)
(2)在前半个周期粒子沿x轴负方向加速:a1=qE1/m=4×103m/s2
Sx1=at2/2=0.8m
Vx1=at=80m/s
在后边半个周期粒子沿x轴负方向减速:a2=qE2/m=2×103m/s2
Sx2= Vx1 ·T/2-at2/2=1.2m
所以:Sx= Sx1+ Sx2 =2m 所以位置坐标(-2,2)(共5分 一步1分)
(3) Vx2= Vx1-at=40m/s
tanα= Vx2/ vo=0.8(α为合速度与y轴的夹角) V合= 3分
2
3
0
10
20
0
2
3
4
5
6
7
8
9
10
1
1
0
20
25
15
3
A
0
0.2
0.4
0.6
2
1
0
15
V
0
1
2
3
10
5
0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 史 试 题(文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两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的孔子思想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2.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3.“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下”、“人人”、“人我”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长幼有礼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A.①②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
4.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被誉为“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他极力推崇儒家文化是因为
A.两人都主张维护“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B.孔子最早提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孔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与伏尔泰的自由平等思想相吻合
D.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5、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个著名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这个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老子
6.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灯股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
7.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D.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
8.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0.“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 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1.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 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 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 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 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12.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1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孟轲《孟子》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4.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包括以下三部著作。下表中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项目著作 体裁 作者 特点 评价
《诗经》 诗歌 屈原 现实主义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现实主义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三国演义》 诗歌 施耐庵 古典主义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A 体裁 B 作者 C 特点 D 评价
1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16.有学者曾说:“最早点燃了那征服星空的火焰的中国人,没能成为最早飞向宇宙的人……纸和印刷术这种不可估量的通讯传播手段,传到欧洲仅仅几百年就摧毁了那里的封建堡垒……”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表明
A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17.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 ③年画、剪纸画 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
18.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天命和民心两个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三位思想家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极力神化君权 B.强调以民为本 C.主张君民并重 D.囿于“君主”范畴
19.韩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内外,下列关于中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③《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 ④《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21.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其中以“三吏”、“三别”等代表性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的伟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苏轼
22.《中国的世界记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体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2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24.无论学术界还是广大读者,都一致认为: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这部著作是
25.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有关 B 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有关
C 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 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26.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27.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卢梭的哪一观点符合上述评价
A.天赋人权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人是万物的尺度
2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图中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3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32.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33.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的印象派绘画艺术曾影响欧洲画坛,后影响到20世纪亚洲的中日等国。下列叙述最接近印象派艺术特色的是
A.夸张抽象,着重于内心的主观感受 B.描绘自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C.赞美劳动,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关注体积,通过变形图案组合表现
34.公元前5世纪中期以后,希腊形成了智者学派。这一学派主要由下列哪一类人组成
A.神职人员 B.职业教师 C.职业法官 D.部落贵族
35.西汉时期 ,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大一统”主张 B.“天人感应”学说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说 D.“三纲五常”学说
36、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①傩仪中使用的面具 ②元杂剧壁画 ③京剧《玉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37.直至19 世纪初,德国人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思想的天空”中的主要成就是 ①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②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贝克特创作《等待戈多》 ⑤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
A.①②⑤ B.②③ C.②③⑤ D.②④
38.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这位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39.公元前650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唐王朝宣布这一天是全国的忌日。后来,这一天也成为中国书法界的忌日,因为传说在这一天,一幅叫《兰亭序》的书帖被当作殉葬品,与李世民一起埋进了昭陵,从此这幅书法作品就永远在人间消失了。关于《兰亭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作,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B、其笔法畅快淋漓,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
C、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其作者王羲之史称“草圣”
D、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注重规范法度
40.《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庭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对这三幅艺术作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最后的晚餐》 《圣母与圣子》 《西斯廷圣母》
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C.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D.都表达作者对至高无上神性的赞美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 41题15分,42题13分,43题12分共40分。)
41、(15分)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予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 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 ……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 或毋宁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请回答:(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 (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2分)
(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 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 (5分)
4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2分)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5分)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3分)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 (1分)说明你的理由。(2分)
43.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 图四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 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2)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4分)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主要有哪些?(2分) 16-19世纪“复兴的科学”主要表现为哪些领域的成就?(3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史考试参考答案(文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
1——5 CABCD 6——10 DBBAB 11——15BDCDA 16——20ADDDA
21——25BACAC 26——30 ACCCC 31——35DABBB 36——40ABDA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 41题15分,42题13分,43题12分共40分。)
41. (1)异: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孟子要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6分)
(2)致良知和知行合一。(2分)
(3)美德即知识;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2分)
(4)人性恶。三权分立。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规范引导。(5分)
42. (1)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三个层次各任答其中一点给1分,共2分)
(2)可以。(1分)理由: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2分)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1分)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1分)
(3)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1分)因为材料三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2分)
(4)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分)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任答一点给2分)
43. (1)图二;(1分)有利于西方军事技术改革,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的重要武器(2分)
(2)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分)
原因: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2分)
(3)新教:路德教与加尔文教。(2分)
科学:哥白尼、伽俐略的天文学;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学成就 (3分)
A. B. C. D.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 理 试 题(文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30个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选择题 81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题]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涉及到电磁现象应用的发明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在物理学史上,首先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A.安培 B.法拉第 C.奥斯特 D.库仑
3、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直导线受到安培力的方向是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4、一个磁场的磁感线如右图所示,一个小磁针被放入磁场中,则小磁针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顺时针转动
D.逆时针转动
5、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且互不相交 B.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
C.磁感线不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线 D.磁感线是小磁针受磁场力后运动的轨迹
6、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奥斯特 C.库仑 D.麦克斯韦
7、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已经标出了电流I和磁场B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力F三者其方向,其中错误是
8.如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它们的场强分别为EA、EB,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EA=EB B.EA> EB
C.EA、EB的方向相同 D.EA、EB的方向不同
9.下列哪个电场线图正确描述了两块靠近的、分别带等量正负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
10、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A.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B.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内能 D.电功率等于热功率之和
11.在建筑物顶部装有竖直的避雷针.当带正电的云层接近避雷针并放电时,避雷针中
A.不会形成电流 B.会形成电流,方向向上
C.会形成电流,方向向下 D.会形成电流,方向不定
12.物理学领域里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最早利用磁场获得电流,使人类得以进入电气化时代的科学家是
A.库仑 B.奥斯特 C.安培 D.法拉第
13.电流为I的直导线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为F.关于电流I、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力F三者之间的方向关系,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14.下列电学器件中,哪个是电容器
15.在下列各图中,已标出了磁场B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Ι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F的方向,其中符合左手定则的是
16.关于磁现象的电本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磁必有电荷,有电荷必有磁
  B.一切磁现象都起源于电流或运动电荷,一切磁作用都是电流或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C.一切磁场都是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
  D.根据安培的分子环流假说,在外界磁场作用下,物体内部分子电流取向大致相同时,物体就被磁化,两端形成磁极
17.关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实验是没有任何危险的
B. 安装在风筝上的铁丝末端磨得很尖,是为了更好地引下“天电”
C. 麻线末端的纤维散开是因为纤维带上了异种电荷
D. 这个实验证实了“天电”和“地电”是不一样的
18.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是因为( )
A. 电场线是虚拟的 B. 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
C. 电场中的电场线都是平行直线 D.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是唯一的
19.下列设备或做法中,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的是( )
A. 避雷针B. 油罐车接地的铁链
C. 静电除尘 D. 给飞机加油时,要把油箱与大地用电缆连接起来
20.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E,即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放入该点的电荷从电场中移出,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0
B. 若将放入该点的电荷量增加一倍,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将减少一半
C. 放入该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D. 电场强度的国际单位是N/C
21.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 )
A. 容易积累静电荷 B. 具有一定的粘性
C. 具有大量的微孔 D. 质地柔软
22.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200mA的是( )
A. 学生用计算器 B. 手电筒 C. 家用空调器 D. 电饭锅
23.小亮家的卫生间按图所示的电路安装了照明灯和换气扇,它们( )
A.只能各自独立工作,而不能同时工作
B.只能同时工作,而不能各自独立工作
C.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D.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2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 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 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 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27.二百多年前,诺莱特让700个修道士
手拉手做“电震”实验,如图所示。实
验中装水的大玻璃罐起到了储存电荷
的作用,其实它就是
A.变阻器 B.电容器
C.变压器 D.传感器
第II卷(共19分)
二、填空题[每空1.5分]
28.雷电是云层与大地之间或云层与云
层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 种电荷,云层所带的电荷是因 而获得的。
29.右图是某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分布,A、B、C是电场中
的三点,在这三点中,电场最强的是 点,电场最弱的是
点。若该电场是由一个点电荷激发的,那么这个点电
荷带 电,它位于图中的 侧(填“左”或“右”)。
三、计算题[10分]
30.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金属导轨间距L=0.2m,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T.导体棒ab垂直导轨放置,棒长等于导轨间距,其电阻R=6Ω.闭合开关,当通过导体棒ab的电流I=0.5A时,求:
(1)导体棒ab上电流的热功率;
(2)导体棒ab受到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N
S
B
A        B        C        D
1
2
E
S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英 语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三部分,计8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填写到答题纸表格中。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A. To a hotel. B. To a hospital. C. To a theatre.
2. What does LingLing do
A. She is a teacher.
B. She is a writer.
C. She is a doctor.
3. How much money did the woman have at first
A. 45 dollars. B. 63 dollars C. 28 dollars
4. Where did the man meet Liang Jing for the first time
A. In a library. B. At a high school C. At a college.
5. What will the girl do tonight
A. Come to the party. B. Go over her lessons. C. Have an exam.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will the man do in the evening
A. Go to Zhengzhou. B. Meet somebody. C. See the woman again.
7.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In the street. B. In a hotel. C. In a taxi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y was the man late for the film
A. His brother visited him.
B. His mother was ill.
C. He went to meet his sister.
9. When will the film stop being on
A. Next Wednesday. B. Next Monday C. Next Frida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did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To book a hotel room for him.
B. To meet an old friend of his.
C. To pass a message to Ma Qing.
11. Why will Sun Lei go back home late tonight
A. Because he comes across an old friend.
B. Because he has to work in his company.
C. Because he will join a party..
12. What Ma Qing probably doing
A. Staying at a hotel.
B. Talking on the phone.
C. Chatting with her husband.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y does the man come here
A. He is on holiday.
B. He comes for the computer exhibition.
C. He comes to visit his friend.
14. Where is the man from
A. Suzhou B. Nanjing C. Washington, America.
15. On which floor is the Exhibition Center
A. The ninth floor. B. The second floor. C. The third floor.
16. Who will live in Room 316
A. Peng Li alone. B. Peng Li and someone else he doesn’t know.
C. Peng Li and his frien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was the man
A. A thief. B. A policeman C. A doctor.
18. Why was Mrs. White think the man was a thief
A. He was trying to enter the house through the window
B. He was carrying her ladder.
C. He looked unkind.
19.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s. White and the man
A. Good friends. B. Neighbors. C. Workmates.
20. How did the man feel when he saw the policeman
A. Impatient B. Scared C. Surprised.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语法和语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15分)
21. On May 30th, 2010, at _____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Ma Lin and Zhang Joke won the gold medal in men’s with ____score of 3:1.
A. a; a B. /; the C. a; / D. the; a
22. Roads in this mountain area used to be ______; people found it hard to travel here.
A. in poor conditions B. in good condition
C. in poor condition D. in a poor condition
23. ______from space, the earth, with water _____seventy percent of its surface looks like a blue ball.
A. Seen; covered B. Seen; covering C. Seeing; covered D. Seeing; covering
24. Don’t all stand up together! ________, please.
A. Each at one time B. One at a time C. One by one time D. One for each time
25. —— Could you tell me his telephone number
—— _____the phone book and find it out yourself.
A. Look up B. Search for C. Refer to D. Go through
26. ——Tom is never late for work. Why is he absent today
—— Something _____to him.
A. must have happened B. can have happened
C. must happen D. can happen
27. It is required that students _____mobile phones at school, so seldom _____them using one.
A. don’t use; will you see B. should not use; you will see
C. not use; will you see D. can’t use; will you see
28. Though the book is a little expensive, it is _____.
A. very worth buying B. well worth to be bought
C. well worth buying D. very worthy buying
29. —— Oh, it’s raining hard outside. Mum, do you think the milkman will come
—— Of course. He will come on time _____it rains.
A. in case B. even though C. as long as D. ever since
30. His father, who is said to be teaching in Australia, ____ in Nanjing University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 has worked B. had worked C. worked D. has been working
31. I often read China Daily, ____of great help to my English study.
A. which I think is B. which I think it is C. that I think is D. I think is
32. —— Andrew won’t like it, you know.
—— _____ I don’t care what he thinks of it.
A. So what B. What so C. How come D. What if
33. It was only when I reread his poem recently _____ to appreciate its beauty.
A. that I began B. did I begin C. I began D. until I began
34. ——I let my secretary call you several times. Do you know that
——I _____in a meeting. I’m sorry.
A. had been B. was C. am D. have been
35. I have bought two ball pens ,______ writes well.
A. none of them B. neither of them C. neither of which D. none of which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If your father never says to you “I love you” when you are a child, it 36 to b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him to say the words as he grows 37
I do not 38 hearing the words from my father when I was growing up. 39 , I could not recall(回忆) when I had 40 said those words to him either.
One day, I decided to _41_ the ice and make the first 42_ . So in our next phone conversation I gathered all my _ 43 and let out the words in a low voice, “Dad… I love you!”
There was a 44 at the other end and he awkwardly 45 _, “Well, same back at you!”
I was unexpectedly 46 and my voice was raised, “Dad, I know you love me, and I know when you are ready, you will say what you want to say.”
Fifteen minutes later my mother called and 47 asked, “Paul, is everything okay ”
A few weeks later, Dad 48 our phone conversation with the words, “Paul, I love you.” I was so moved that tears were rolling down my cheeks as I finally “__49 ” the love. As I sat there in tears I realized that this 50 moment had taken our father-and-son relationship to a new 51 .Shortly afterwards, my father narrowly 52 death following heart surgery(外科手术). Many times __53 , I have 54 if I had not taken the first step and Dad not 55 the surgery, I would have never “heard” the love.
36. A. works out B. breaks out C. comes out D. turns out
37. A. wiser B. busier C. weaker D. older
38. A. remember B. enjoy C. mind D. regret
39. A. Truthfully B. Fortunately C. Naturally D. Obviously
40. A. only B. last C. never D. first
41. A. melt B. break C. strike D. build
42. A. complaint B. promise C. move D. impression
43. A. strength B. ideas C. words D. attention
44. A. sigh B. silence C. voice D. cry
45. A. refused B. shouted C. replied D. explained
46. A. touched B. frightened C. shocked D. annoyed
47. A. excitedly B. nervously C. willingly D. sadly
48. A. continued B. checked C. ended D. interrupted
49. A. accepted B. expected C. learned D. heard
50. A. quiet B. difficult C. special D. different
51. A. level B. idea C. world D. end
52. A. managed B. escaped C. avoided D. faced
53. A. then B. ago C. before D. since
54. A. realized B. found C. doubted D. wondered
55. A. challenged B. experienced C. survived D. receiv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Spring is a wonderful season to celebrate rebirth and new life. The long, cold winter is over. The weather is warmer and sunnier. The trees again have leaves and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The season represents hope, joy and beauty. At this time, many people think of this classical music piece — Spring, which shows happiness. Italian composer Antonio Vivaldi wrote it in the seventeen hundreds.
However, not all songs about spring are happy. This song written and sung by K.D. Lang is about dreaming of spring in cold dark places. She recorded I Dream of Spring in 2008.
Richard Rodgers and Oscar Hammerstein wrote It Might as Well Be Spring for the movie State Fair in 1945. Frank Sinatra sings it. It is a feeling of restlessness or excitement brought on by the coming of spring. Richard Rodgers also wrote Spring Is Here, this time with Lorenz Hart. Ella Fitzgerald sings this song about feeling lonely during this season.
Frank Loesser wrote the sad song, Spring Will be a Little Late This Year. Why has the season been delayed Because the singer’s lover has left her. Sarah Vaughn released(发行) her version of the song in 1953.
By now you may be thinking, “Enough with the sad songs, already!” Ok, then how about a cowboy song Gene Autry was one of America’s most famous singing cowboys. He recorded When It’s Springtime in the Rockies in 1937.
And finally, we’ll leave you with a sunny song called Up Jumped Spring. Freddie Hubbard wrote this jazz song in 1977 and Billy Taylor Trio performs it.
56. If you are in a bad mood, you’d better listen to _____.
A. Up Jumped Spring B. I Dream of Spring
C. Spring Is Here D. Spring Will be a Little Late This Year
57. It Might as Well Be Spring is a song that ______.
A. is also called State Fair B. is sung by Ella Fitzgerald
C. has a lonely feeling D. was written by two people
5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Most songs about spring are written by Italian composers.
B. K.D. Lang was good at writing happy songs.
C. Sarah Vaughn sang the song Up Jumped Spring first.
D. Gene Autry was a famous cowboy singer before K.D. Lang.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ongs was first written or recorded
A. Spring.
B. I Dream of Spring.
C. When It’s Springtime in the Rockies.
D. Spring Will be a Little Late This Year.
60.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to write the passage
A. Introduce some songs about spring.
B. Introduce some wonderful music.
C. Introduce some famous singers.
D. Express his/ her love to spring.
B
Your children’s teacher will be providing extra time for test preparation. This school year’s test will be held on January 8 and 9. The test preparation time is open to all students, and we strongly encourage your children to attend.
This year we are changing the time for our test preparation: it will be on Thursday mornings from 8:10 to 8:50. This helps children who ride the bus and cannot stay for the after-school period. It also helps avoid conflicts with after-school activities.
Danielle and Marina will be working with the recent new test takers 6 days on the following Thursdays: 15th, Nov; 29th, Nov; 6th, Dec; 13th, Dec.; 20th, Dec. and 3rd, Jan.
Besides the test preparation lectures on these dates, teachers are already putting test preparation into their usual courses. We are finding that we can help our students to be both skillful and whole-hearted readers and test takers — after all, we all know that the best test preparation is good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What can you do at home Again, the best and most effective test preparation for the ELA test is reading and more reading. The research is quite clear — students who do well in the tests are those who are good readers. Reading not only builds reading ability, it also helps build confidence — important for successful test taking! But do discourage your children from spending too much time on books that are too hard or even a bit too hard. Children best develop comprehension skills when they are reading books just right for them (too easy doesn’t hurt here either).
Finally, on Friday, December 7, we will have a morning lecture on the ELA. Please pay attention!
61.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A. how teachers will provide more time for test preparation
B. the reason why time for test preparation will be changed
C. how teachers have put test preparation into their usual courses
D. test preparation information that parents should know about
62. The time for test preparation has been changed to _________.
A. make it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students to attend
B. help the new test-takers have more time to read
C. avoid disagreement in time between different years of students
D. avoid conflicts between preparation time and the usual courses
63.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_.
A. Danielle will help students prepare for different tests
B. the school year test will be on a Tuesday
C. all the children must take part in the test preparation
D. the students can learn how to write well in the test preparation
64. Parents should _____ at home.
A. prepare good meals for their children
B. read more books with their children
C. ask their children not to spend too much time on reading
D.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read more books fit for them
65. Why did the school encourage all th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test preparation
A. Test preparation is what they always do.
B. The students will learn what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final exam.
C. Test preparation helps students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confident.
D. The test is a long way off and there are better things to do.
C
Twelve years ago, a young traveler named Rhett Butler from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visited the Sabah rainforest on Malaysian Borneo. In one area of the rainforest, he watched a bird flying through the trees. The beautiful sight left quite an impression on him. But weeks later, back home, Rhett Butler got the news that trees had been cut down in the area he visited.
That experience led Rhett Butler to begin writing a book about rainforests and threats to their existence. But he did not publish the book. Instead, in 1999, he used his research for the book to create a website. The site is Mongabay. Com. His purpose was to inform the public about tropical rainforests. But the subject quickly developed. As a former businessman, he became a respected writer of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tories.
The popularity of Mongabay. Com attracted advertisers. Small ads on the site pay for its operations. Mongabay.Com has grown and led to other sites. For example, there is a site for children which is called kids. Mongabay.Com. Another one, WildMadangascar.Org, is all about the island nation that Rhett Butler calls his favorite place.
To keep his website going, he travels around the world on several major trips each year. His working tools are a laptop computer, cameras and sometimes diving equipment. He often calls on experts for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he interviewed Alison Jolly, a top experts on lemurs(狐猴). He interviewed Rodney Jackson, a biologist who established the Snow Leopard Conservancy.
Stories like these have made Mongabay a favorite place on the Internet for researchers,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April, named it one of the fifteen top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websites in the world.
66.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Rhett Butler and his website.
B. Rainforest on Malaysian Borneo.
C. How Rhett Butler protected rare animals.
D. How Rhett Butler made his website popular.
67. Rhett Butler didn’t publish his book about rainforests because _______.
A. making websites earns more money than writing books
B. he didn’t want to become a writer
C. the book was not about rainforest protection
D. he wanted to use the information to create a website
68. Which of the followings is NOT true about the Mongabay. Com
A. It was set up in 1999.
B. It attracted many advertisers.
C. At least two related websites grew from it.
D. Rhett Butler made a lot of money from it.
69. To keep his website going, Rhett Butler ________.
A. kept visiting the rainforest
B. traveled around and interviewed experts
C. raised rare snow leopards
D. made a great number of advertisements
70.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Mongabay.Com was loved by resear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B. kids. Mongabay.Com. has many stories written by kids
C. WildMadagascar.org is better known than Mongabay.Com
D. Rodney Jackson was once a businessman
第 Ⅱ 卷(共两部分,计65分)
第四部分:词汇运用(共 20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所缺单词的适当形式。(共10空 ,记10分)
1. She won a gold medal for her fine ________ in the contest. (表现)
2. As you __________ the town, the first building you see is the church. (靠近)
3. When I was in trouble, she often __________ (主动提出)to help me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4. Often the life of a writer __________ the lives of the characters he creates. (与……相似)
5. But the Tibetan antelope is not the only e__________ species. There are many more animals in their struggle for survival.
6. I saw many young people standing outside the company a_____________ for the job.
7. The _____________(日历) showed that Christmas fell on a Tuesday.
8. Carnival today is an international,and________________(多元文化的) experience.
9. Most__________(竞争者) found the Great Wall Marathon was the toughest course to run..
10.Today this species is in danger of __________(灭绝).
第二节 根据句意完成句子 (共20空 ,记10分)
1. Without a good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many a student ______ _______ _______ English. (学英语有困难)
2. Parents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a qualified teacher was to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children in their life. (想当然)
3. You’d better ______ ____ _______ ____ (留意)the advertisement since you are looking for a job.
4. It is likely that some students during the free periods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all the time. (假装学习)
5.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appreciates reading China Daily will be on the increase. (有可能)
第五部分 书面表达(共 4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有关小题,注意括号内的词数。
Do you have a friend who is upset about his or her parent’s drinking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to help, but what Your friend may not talk about this with you, but you can still be a good friend. One out of four children lives with at least one adult who has alcoholism, so your friend is not alone.
●Be a good listener. Your friend may need someone to talk to. Listen to your friend and suggest that she or he talk to a trusted adult in addition to talking to you .You can offer a good listening ear, but sometimes an adult is needed for more serious things. Maybe you can suggest a caring adult for your friend to talk to, such as a teacher, a neighbor, or a grandparent. He will listen and support your friend, and he will not hurt your friend or put your friend down.
●Don’t spread gossip(闲话) about your friend’s family. It’s okay to tell your parents or another trusted adult what is going on, but respect your friend’s right by not telling other kids in your class.
●Ask your parents if your friend ___________your house, and then invite your friend over for enjoyable activities or to do homework together. Sometimes your friend might just need to get away and have fun being a kid.
●Don’t ride in a car when a friend’s parent has been drinking if you can avoid it. It is not safe. Call your parents, walk, or try to get a ride with an adult you know who has not been drinking. If you must get in the car with a drinking driver, sit in the middle of the back seat with your seat belt fastened. Lock your doors and try to stay calm.
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ich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one
To help a friend in trouble, you can advise him or her to talk to someone who can be depended on for hel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with proper words of phrase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ich of the suggestions do you think is best for you if you find your friend in trouble Why (Please answer within 3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third paragraph into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30分)
某动物保护组织就某些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面的调查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描述调查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并就此提出解决的建议。
濒危原因 比例 例子
物种自身发展不适被淘汰 10% 大熊猫等
栖息地遭破坏 20% 鱼类、鸟类等
人类乱捕滥猎 50% 兽类、鸟类等
工农业生产污染环境 10% 鸟类、鱼类等
自然灾害 10% 1998年南方洪灾等
注意:1.词数 120—150
2.文章的开头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
Recently a survey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 animals’ dying out has been carried by a wildlife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英语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三部分,共85分)
Keys:
1-5 CBAAB 6-10 BAABC 11-15 ABBAC 16-20 BCABC
21—25 DCBBC 26---30 ACCBC 31---35AAABC 36---40 DDAAB
41---45 BCABC; 46---50 ABCDC 51---55 ABDDC 56---60 ADDAA
61---65 DADDC 66---70 ADDBA
第 Ⅱ 卷( 两部分,共65分)
第四部分 语言英语
第一节 单词拼写,每空只填一词(每空1分,满分10分)
1. performance 2. approach 3. offered 4. resembles 5. endangered
6. applying 7. calendar 8. multicultural 9.competitors 10. extinction
第二节 根据句意完成句子 ( 每空0.5分,满分10分)
1. has difficulty learning ; 2.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3. keep an eye on, 4. pretend to be studying 5. The chances are that
第三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 How to Help a Friend (in Trouble) / Tips on how to help your frie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help your friend
2. Maybe you can suggest a caring adult for your friend to talk to, such as a teacher, a neighbor, or a grandparent.
3. can hang out at /visit/ pay a visit to / drop in at / call at
4. The first suggestion is best. A person in trouble needs to talk to someone, and only when I know what is happening can I decide how to offer help. (The answer is open. )
5.将眼前的事情告诉你的父母或另外一个值得信赖的成年人无可厚非,但要尊重朋友的权利,不可对班内的其他孩子讲。
第四节 书面表达(3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Recently a survey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 animals’ dying out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a wildlife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about half of the animals’ dying out results from unplanned hunting performed by human beings. About 20 percent is caused by the losing of their habitats. Some species such as pandas cannot adap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while others die out because of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Besides, natural disaster, such as the flood which happened in South China in 1998, also make many species disappear.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preventing the animals from dying out. The government should get tough with those who destroy nature or kill precious animals illegally. Meanwhile, we can set up more reserves to protect the valuable species.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五个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39分)
一、选择题(共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谂(shěn)知 伶俜( pīng) 谙(yīn)熟 山坳(ào)
B.便嬖(pì) 戳(chuō)子 颤栗(chàn) 提纲挈( qiè)领
C.褊(biǎn)小 揾(wèn)拭 笨坯(pī) 歆(xīn)慕
D.泠(líng)然 嵯峨(cuō) 骷(kū)髅 解(jiě)甲归田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攘垢 掰开 彪禀史册 世外桃园 B.寒碜 缔造 濡动 纷至沓来
C.崔嵬 抚膺 矫揉造作 屈尊下顾 D.神秘 恓惶 憾天动地 饿殍遍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垂下头来,在红光闪烁的炉子旁,凄然的轻轻诉说那爱情的____。
②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____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____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③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它早已干枯,失掉了芳香;就在这时,我的心灵里充满了一个奇怪的____ 。
A.消失 虽然如此/但是 遐想 B.消失 但是/因为 幻想
C.消逝 但是/因为 幻想 D.消逝 虽然如此/但是 遐想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天文学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进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小美人鱼”是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核心展品。“她很小,”哥本哈根旅游中心的彼得 勒默尔 汉斯说,“但她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渴望却令人惊叹。”
D.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大唐盛世,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精彩华章,长安道上各国使节纷至沓来,都要来亲眼看一看世界东方这个泱泱大国的风采。
B.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C.钱钟书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说理深刻,材料丰富,文辞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
D.华盛顿众望所归,义不容辞地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7.下列句子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伏清白以死直兮②无以,则王乎?③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④肥甘不足于口与?⑤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⑥是罔民也⑦抑王兴甲兵,危士臣⑧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⑨高于冠之岌岌⑩固前圣之所厚
A.①/②⑥⑦/③⑨⑩/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⑨⑩/④/⑤⑦⑧
C.①⑥⑦/⑧⑤/⑩③④/②⑨ D.①/②⑥/④/③⑨⑩/⑤⑦⑧
8.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项的一组是( )
A.汝岂得自由/处分适兄意 B.媒人下床去/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C.可怜体无比/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D.嬉戏莫相忘/宁溘死以流亡兮
9.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未之闻也。 ②奚以知其然也。 ③彼且奚适也 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是乃仁术也。 ⑥百姓之不见保。⑦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⑧天下可运于掌。
⑨是诚不能也。 ⑩构怨于诸侯。
A.①②③/④⑩/⑤⑥⑨/⑦⑧ B.①②⑤/③⑧/④⑥/⑦⑨/⑩
C.①②③/④⑦/⑤⑨//⑧⑩/⑥ D.①②⑤⑨/③⑧/④/⑦⑩/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四十五》)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遗 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
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第Ⅱ卷(共111分)
三、(33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3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3)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分)
(4)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16.补写下列名句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3分)
(1)青泥何盘盘 , 。 以手抚膺坐长叹 。
(2) ,潦倒新年停浊酒杯。
(3) 庄生晓梦迷蝴蝶, 。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5)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 ,虽九死其犹未悔。
(7) 民生各有所乐兮, 。
(8)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9) ,一夫当关,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共18分)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7.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文中已画线)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18.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9.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2分)
20.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作文(60分)
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C A谙(ān)熟 B 颤( zhàn)栗 D嵯峨(cuó)
C A.“彪禀史”册中的“禀”应改为“炳”;“世外桃园”中的“园”应改为“源”; B.“濡动”中的“濡”应改为“蠕”D.“憾天动地”中的“憾”应改为“撼”。
C
B“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后的问号应该去掉。
B“义不容辞”改为“无所争议”。
B A 缺少宾语,“不足”后加“的问题”;C将“围绕”改成 “以”;D动宾搭配不当,“奠定”改成“登上”。
B ①为动用法/②⑥名词作动词/③⑨⑩形容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⑤⑦⑧使动用法。
D“嬉戏莫相忘”不含古今异义项。
9. C
三、(12分,每小题3分)
10.C(应释为“馈赠 ”)
11.D(D 两个“为”都是介词,替。A 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
连词,表修饰关系。B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介词, 因。C第一个“乃”,连词,于是;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12.C(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皇帝答
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
13.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四、(24分)
14.(1)(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3分,“强”“凡”“更”各1分)
其余答案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
15.【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对于第一问,诗歌描绘的画面,可以通过对四句诗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难度不大。第二问,考查诗歌表现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该诗不同于一般的贬谪诗,曾自号“醉翁”的欧阳修并没有耿耿于怀,怨天尤人,郁郁寡欢,而是寄情于山水,悠然自乐。具体答题时,考生不但要细读诗歌,慢慢咀嚼,抓住“蛛丝马迹”,设身处地,合理推断,留意注释中是否有时局背景的介绍,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还应根据平时积累,进行综合思考,大胆推断,谨慎求证。对于本题而言,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释中说“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就简单地判断该诗表达的是郁闷伤感的情怀。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认真解读诗歌,二是没有利用初中教材中《醉翁亭记》所接触过的相关知识。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6.。【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题干已经明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考生答题时,就要分别指出三、四句中的实写、虚写内容,并简要回答出虚实结合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等,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17.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2分)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4分)(答出4点,意思相近即可)
19.(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2分)
(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2分)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2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 史 试 题(理工)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两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共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4.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其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在于( )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5.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老子会对他说什么呢 ( )
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B.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7.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朱熹 C.孟子 D.荀子
8.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 改造主要表现在( )
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9.某班在模拟稷下学官诸子辩论的场面,其中代表墨家的同学说( )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10.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 A.荀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战国百家中最具实力的是儒墨两家,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的重用和推广 B.两家的主张适应了战国的形势
C.两家的主张具有系统性 D.两家的主张得到小生产者的拥护
12.在战国时期,法家曾经显赫一时,到秦朝更是登峰造极,但是以后迅速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 )
A.不利于推行中央集权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利益 D.不能体现皇权的威严
13.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C.墨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D.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14.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 )
A.秦亡教训、收揽人心 B.文治天下、鼓励生产
C.人心思治、让利于民 D.经济困难、稳定统治
15.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
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孝为“天经”、“地义”④仁、义、礼、智、信⑤夫为妻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7.宋代新儒学吸收、融合的思想包括( )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与“天人感应”说
C.道教和“三纲五常”说 D.佛教和“经世致用”说
18.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 B.“仁”的学说 C.心即理性 D.“心性论”
19.“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20.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1.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西学
22.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强调工商皆本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23.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2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25.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6.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
27.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9.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30.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的实行 B.八股取士的影响 C.自然经济的阻碍 D.儒家思想的压制
3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2.如果按照汉字字体演变发展的脉络来排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 )
①篆书②隶书③楷书④草书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33.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
A.汉字自身的特点 B.书写工具的改进 C.知识群体的形成 D.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
34.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之一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属于“统一的视觉语言”的表现的是(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小篆 D.长城
35.小李同学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果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 A. 人物画 B. 文人画 C. 花鸟画 D. 山水画
36.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最大的亮点,《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产生这种画作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提倡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37.明清时期,“土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人们对商人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文学的最大影响是( )
A.志怪作品的出现 B.散曲创作的繁荣 C.小说创作的发展 D.诗歌创作的繁荣
38.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列入的昆曲、粤剧已达三种,中国古代戏曲成就辉煌,下面关于其发展历程中的主流成就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南戏 ②杂剧 ③昆曲 ④京剧
A.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③
39.《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斗篷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 )
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 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
C.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D.出现追星现象
40.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于清朝时期
B.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是徽剧和汉剧相互融会并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新剧种
第II卷(共2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20分)
4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前551-前479年)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⑴图一中人物是谁?(1分)简述其政治思想。(2分)说明其对于当今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分)
⑵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2分)
⑶材料三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2分)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3分)
⑷材料四作者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2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⑸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史考试参考答案(理科)
答案:
1—10 A C B A B D C C C D 11—20 D B C D A D A A D A
21—30 C B A D C B C A C C 31—40 B A D C B B C C C C
41.⑴孔子 。(1分)政治思想主张:“仁” 和“礼” ; 为政以德 ;(2分)
现实意义: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2分)
⑵主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原因:①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分)
⑶言论一:朱熹(1分)存天理,灭人欲(2分);言论二:王阳明(1分),致良知。(1分)
⑷观点: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分)
⑸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柏。(2分)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化 学 试 题(文科)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四个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I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酒精消毒的原理是
A.溶解作用 B.还原作用 C.盐析作用 D.变性作用
2、“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 糖类
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 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     B、硅胶、硫酸亚铁
 C、食盐、硫酸亚铁      D、生石灰、食盐
4、苹果汁是受欢迎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 
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5、蛋白质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可逆的是:
A.变性 B.煮熟 C.盐析 D. 加入浓硫酸
6、下列不是室内污染物的是:
A.CO B.甲苯 C.尼古丁 D. 食品袋
7、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③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9、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不使电池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B、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C、防止电池中汞、镉、铬、铅等重金属元素形成的有毒化合物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回收其中的各种金属及塑料包装等
10、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
A.纤维素,脂肪 B.蛋白质,烃
C.淀粉,油脂 D.蛋白质,硬化油
11、要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选用的试剂是
 A、食盐水    B、烧碱溶液   C、纯碱溶液   D、稀醋酸
12、为了防止吸进氯气中毒,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最适宜采用
 A、氢氧化钠   B、纯碱    C、NH3    D、醋酸
13、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蜂蚁蜇咬人的皮肤时。会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使人感到疼痛难忍,涂抹稀氨
  水或者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B、氟得昂(CF2Cl2)或NO2都可破坏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C、向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热水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和Mg(OH)2
14、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2H+ + 2e- = H2↑ B.Fe2+ + 2e- = Fe
C.2H2O + O2 + 4e- = 4OH- D. Fe3+ + e- = Fe2+
15、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A.纯硅 B.玻璃 C.纯SiO2 D. 沙子
1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17、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8、油炸虾条、薯片等容易挤碎的食品,不宜选用真空袋装,而应采用充气袋装。下列气体中最不应该充入的是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氧气
19、据湖北电视台2000年3月6日报道,汉江流域发生第三次“水华”现象,江面上有 大量的白色漂浮物,类似于海面上“红潮”,取水样分析:绿藻含量比正常情况下偏 高很多,含O2量明显偏低,浑浊度增加。造成汉江“水华”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水土流失               B、汉江流域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农药
 C、生活废水大量排入,使水质富营养化  D、有毒的废水大量排入汉江
20、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21、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22、绿色食品是指
 A、在原料生产、加工各工序均为安全、无污染的食品  B、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C、在加工和包装上干净、卫生的食品         D、绿颜色的食品 
23、近年来,加“碘”食盐中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是
A. I2 B. KIO C. NaIO D. KIO3
24、下列食品中加入的成分不是营养强化剂的是
A.食盐中加碘 B.酱油中加铁 C.食品中加硒 D.火腿中加亚硝酸钠
25、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26、在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中,主要由于跟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有毒气体是
 A、SO2    B、CO2    C、NO2    D、CO
27、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中,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①污染水  ②破坏臭氧层  ③危害工人生命健康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8、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醋可同时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B.亚硝酸钠可生成致癌物质
C.我国应该禁止使用味精 D.苯甲酸钠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
29、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30、硬水是指:
A.含有大量悬浮物的水 B.含有有毒物的污水
C.很臭的废水 D.含有大量Ca2+、Mg2+的水
31、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结构简式如右图:
对苯甲酸钠描述错误的是
A.属于盐类 B.能溶于水 C.属于烃类 D.不易分解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32-33小题
32、以上四个装置,能够构成原电池的是A.① B.② C.③④ D.②③
33、对③装置叙述正确的是
A.Fe作正极,Zn作负极 B .Fe处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
C.Fe作负极,Zn作正极 D.Zn处发生的反应为:Zn+Cu2+=Zn2++Cu
34、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以下应用中而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明矾净水 ⑤用明矾与小苏打制膨松剂 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片 ⑦银色漆颜料 ⑧易拉罐 ⑨包装食品
A.③⑤⑧⑨ B.⑥⑧⑨ C.③⑤⑨ D.③④⑤⑥⑧⑨
35、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关于宣传吸烟有毒与控制吸烟》的通知中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C10H14N2)对人体危害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尼古丁是由26个原子构成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C.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8分)下边是日照2010年9月11日的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12 33 66 2 良
(1)首要污染物是
(2)污染指数是
(3)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的是 (从表中选)
(4)能引起酸雨的是 (从表中选)
37、(12分)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一同插入稀硫酸中,导线上便有电流通过。
(1)锌片为___ 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是 。
(2)铜片为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该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SO42-向 极移动,铜极上的现象是 。
38、(10分)某地区用含较多Ca2+,Mg2+的天然水按照下列步骤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步骤:天然水→①沉降→②过滤→③曝气→④离子交换→⑤消毒→纯净水
(1)该地区的天然水属于 (“硬水”或“软水”)。
(2)在第①步中需要加入凝聚剂,常用的凝聚剂可以是 。
(3)经过第④步离子交换后要经过杀菌消毒才能直接饮用。常用的消毒方式有 。
(4)若采用药剂法软化天然水,可以向其中加入碳酸钠,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如果是暂时硬度,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B B B C D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D B B C C B C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A D D B D D C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选项 C C A D B
36、(8分)
(1)可吸入颗粒物 (2)66
(3)二氧化氮 (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37、(12分)
(1)负极,Zn – 2e―═Zn2+ (2)正极,还原反应
(3)负极,有气体产生
38、(10分)
(1)硬水 (2)明矾或者铁盐等
(3)紫外线或者臭氧
(4)Ca2++ CO32-== Ca CO3 ↓
2Ca(HCO3)2 === Ca CO3 ↓+ H2O + CO2↑(需要加热)
或者2Mg(HCO3)2 === Mg CO3↓+ H2O + CO2↑(需要加热)
Fe
Zn
Fe
Zn
Cu
Fe
Ag
Fe
蔗糖溶液

稀H2SO4

CuSO4溶液

稀H2SO4
④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 理 试 题(西校理工)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21个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选全得3分,选对而不全得2分,共42分)
1.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 可知,在电场中的同一点A.电场强度E跟F成正比 B.场强方向与检验电荷正负无关
C.场强大小跟检验电荷电量成反比
D.一个不带电的小球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则P点的场强一定为零
2.一个粗细均匀的导体,如果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电阻是原来的
A.9倍 B.3倍 C.倍 D.倍
3.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最小的带电体
B.根据F=kq1q2/r2,当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将趋向无穷大
C.电荷量分别为Q和3Q的点电荷A、B相互作用时,B受到的静电力是A受到的静电力的3倍
D.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和点电荷
4.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有A、B两点,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电势φA>φB,场强EA>EB B.电势φA>φB,场强EAC.将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电势能减小
D.将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则电荷具有
的电势能EA>EB
5.关于电源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 B.电源电动势等于外电路的路端电压
C.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D.电源电动势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6.如图所示,电子从射线管的阴极出发向右运动,在该平面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电子将
A.向上偏转 B.向纸里偏转
C.向下偏转 D.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7.下列关于磁感应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B.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
C.小磁针静止时N极在磁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就是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D.一小段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某处所受安培力为零,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8.细胞的厚度等于700nm(1nm=10-9m),当膜的内外层之间的电压达0.4V时,即可让一价钠离子渗透。设细胞膜内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则钠离子在渗透时
A.膜内电场强度为5.71×105V/m
B.膜内电场强度为1.04×106V/m
C.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6.4×10-20J
D.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1.28×10-19J
9.如图所示,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之间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P点上方,其它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滴将向下运动 B.液滴将向上运动
C.极板带电荷量将增加 D.极板带电荷量将减少
10.两定值电阻R1、R2的电流I和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电阻的阻值之比等于
A. B. C. D.
11.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电场中的等势线,相邻等势线之间的电势差相等,一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电场中,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由此可判断
A.点电势高于点电势
B.电子在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点受到的电场力
C.电子在点的电势能小于在点的电势能
D.电子在点的动能小于在点的动能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3V,内阻不计,但电灯L不亮,用电压表测得,=3V,由此可判定电路故障可能是
A.R2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B.R1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C.R2和L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D.L短路,其他部分无故障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将变小
B.电流表示数将变大
C.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减小
D.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增大
14.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关系的图像,直线B是电阻R的两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像,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源的效率分别为
(A)4W,33% (B)2W,33%
(C)2W,66.7% (D)4W,66.7%
第Ⅱ卷 (实验题18分,计算题40分,共58分)
二、实验题(18分)
15、(4分)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图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     mm。厚度的测量值为    mm。
16、(3分)有一个多用电表,其欧姆挡的四个挡位分别为“×1”、“×10”、“×100”、“×1k”,某学生把选择开关旋到“×100”挡测量一未知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大,为了减少误差,他应该 。
A.换用“×1k”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B.换用“×10”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C.换用“×1k”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D.换用“×10”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17、(11分)欲用伏安法测定一段阻值约为5Ω左右的金属导线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
A.电池组(3 V,内阻1Ω) B.电流表(0~3 A,内阻0.0125Ω)
C.电流表(0~0.6 A,内阻0.125Ω) D.电压表(0~3 V,内阻3 kΩ)
E.电压表(0~15 V,内阻15 kΩ) F.滑动变阻器(0~20Ω,1 A)
G.滑动变阻器(0~2kΩ,0.3 A) H.开关、导线
(1)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的是 ;电压表应选用的是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的是 ;(填写各器材的字母代号)
(2)实验电路应采用电流表 (填“内”或“外”)接法;
(3)设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某组示数如下图所示,图示中I = A,U = V。
(4)为使通过待测金属导线的电流能在0~0.5 A 范围内改变,请按要求画出测量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x的原理电路图。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8分)一根长为L = 10cm的直导线垂直磁感线方向放入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
(1)当导线中通以I1 = 2A的电流时,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1.0×10-7N,试求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2)若该导线中通以I2 = 3A的电流,求此时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F,并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19、(8分)某玩具电动机,内阻一定,当U=0.3V时,I=0.3A电动机不转,当U=2V时,I=0.8A,电动机正常工作,则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1)在2分钟内电动机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输出的机械功率是多少?
20、(12分)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电子通过电压为的电场加速后,从C点沿水平方向飞入电场强度为的匀强电场中,到达该电场中另一点D时,电子的速度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的夹角正好是120°,如图所示。试求C、D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y。
21、(12分)如图,ABC为绝缘光滑轨道,AB部分是半径R=40cm的竖直半圆轨道,与水平部分相切与B点,BC部分水平,整个轨道处于E=1.0×103V/m的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小滑块质量m=40g,电荷量 q=1.0×10-4C, g取10m/s2,求:
(1)要使小滑块恰能通过A点,应在BC轨道上离B多远处静止释放?
(2)在上述情况下,小滑块通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物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A D BC ACD C AB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C BC B ABC BC AD D
第Ⅱ卷(共58分)
二、实验题(18分)
15、 12.40 (2分) 1.682(1.681-1.683都对)(2分) 16、 D (3分)
17、(1) C (1分) D (1分) F (1分)
(2) 外 (填“内”或“外”)接法;(3分)
(3)I = 0.48 A(1分),U = 2.20 V(1分)。
(4)画电路图:(3分)
三、计算题:
18、解:(1)根据 (2分)
得 =T ( 2分)
(2)当导线中电流变化时,导线所在处的磁场不变,
则 =N (2分)
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垂直于导线向上 (2分)
19、(8分)
解:设电动机内阻为R,当电动机不转,由欧姆定律:R=U/I=1Ω(2分)
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在2分钟内电动机所消耗的电能等于电功,
W=UIt,(1分)得:W=192J(1分)
产生的热量Q=I2Rt,(1分)得:Q=76.8J(1分)
(2)输出的机械功率P机=UI-I2R,(1分)得P机=0.96W(1分)
20、(12分)
解析:设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电子加速过程
由 (2分);
得 (1分);
在竖直方向: (2分)
(2分) ;
得 (1分);
C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2分)
21、(12分)
解:(1)恰能到A点知重力提供向心力
mg= ①
设离B处L释放
qEL-2mgR=m v2 ②
得:L=4 m ③
(2)在B点由受力分析得

从C点到B点由动能定理得

得: ⑥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2.4N ⑦
评分标准:⑥⑦每式1分,其余各2分
A
B
P
I/A
U/V
O
R2
R1
60°
30°
E r
L
2
3
0
10
20
0
2
3
4
5
6
7
8
9
10
1
1
0
20
25
15
3
A
0
0.2
0.4
0.6
2
1
0
15
V
0
1
2
3
10
5
0
I
B
C
D
U
C
D
U
PAGE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政治试题(文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 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 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2.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
A.文化就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4. 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 “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6.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8.在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10∶1,即引进10本,输出1本。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 ④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9.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2011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保护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下列说法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
①社会实践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 ①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 ②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③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 ④能力的提高仅仅来自于书本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鉴赏、美术基础等课程陆续开设起来,同学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次数增加了。参加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 ①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欣赏水平 ② 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③能直接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 是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某市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若以此为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斓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15.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这类诗句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因为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春节期间,各地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北方的社火、广东的花市等。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各地的实践活动相关,又体现出群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文化、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之间内在联系的是
A.不同的文化影响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B.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立和行为的选择
C.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D.思维方式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在一定的文化作用下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
17.在每一次的救灾过程中,不同文化素养的人所作出的行为与选择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其中__________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理想信值念价 B.道德文化法律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
18.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9.《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振奋和力量。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使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越来越看好,越来越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据此回答20~21题
20.《亮剑》、《士兵突击》、《闯关东》、《恰同学少年》等优秀电视剧之所以越来越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是因为它们 ①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③不断刷新票房佳绩 ④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历史上,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和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等,都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些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属于 A.社会制度变革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发展 D.教育变革
22.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23.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能彻底改变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量的增加 ③会促进新的文化创造 ④影响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是
A.人际传播 B.报刊、杂志、书籍 C.电视 D.手机短信
25.“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的基本特征。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民族凝聚力 26.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7.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迁,炎黄子孙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28.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永恒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D.积极主动的特点
29.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启示我们
A. 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0.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明显。下列观点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31.故宫博物院与IBM合作历时3年开发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正式启动。今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足不出户免费“游览”虚拟故宫全貌。这一事实说明 ①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 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A.竞争性 B.包容性 C.封闭性 D.灵活性
33. 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4.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5. “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这一比喻表明
A.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 B.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C.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 D.“德”或“才”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
第II卷(共30分)
二.非选择题
36.材料 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辛亥革命纪念的是我们民族基因里所蕴含的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宝贵品质,它的纪念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动力。“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
(2)新时期、新发展,总结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具有现实意义。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6分)
37. 材料一 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掀起传统文化发掘、开发的新热潮。一时间,补天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孔明“四海为家”。但凡与本地扯上一丝半缕的古人、仿古建筑都粉墨登场,平庸的创意和空洞的内容,将文化价值淹没在喧嚣奢华的商业气息之中,文化挖掘缺乏品位。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分)请你就各种主要形式,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各举一个例证;(2分)并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正确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4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结合文化生活,分析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依据?(8分)
材料三 在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建设先进文化,把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有机结合,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文化竞争力”。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题中应有之义。
(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如何发展先进文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6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政治试题(文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0分)
1-5 D D B B D 6-10 A A B A B 11-15 A B D A B 16-20 D C D B C 21-25 B C B A A 26-30 D C A D D 31-35 D B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 (1)回答完整得2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⑤有利于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每点1分)
37. (1)①传统习俗——春节贴春联、端午吃粽子、清明节纪念亡亲等;②传统建筑——北京故宫、北京四合院、闽南民居等;③传统文艺——京剧、闽剧、越剧、南音等;④传统思想——“和为贵”思想、“大同”思想、“孝为先”思想等;(4分)
如何挖掘: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4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2分)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2分)
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2分)
(3) ①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②立足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积极创新。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④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6分,若答出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