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叶子上的小“血管”》 第八课 美术 二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叶子上的小“血管”》是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而又纹理明显的树叶,了解叶子的生长过程,观察它的形状、结构、纹理等,运用不同线条描绘叶子上的小“血管”,体验叶子带来的美感,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面效果,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造型的能力。 叶子是学生常见,也是绘画作品里经常出现的绘画题材。但是作品里更多的注重了色彩和外形的表现,忽略了细小的叶脉存在,因此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欣赏,使学生能大胆运用美术语言创作表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感知叶子的美,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叶子的形状、结构和纹理(重点) 2.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子上的小“血管”的美,大胆自由地创作。(难点) 3.能从一片树叶的生长,联系到自己,乃至人类生命的更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观察法 4.欣赏法 学法 1.探究学习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1 (1分钟) 情境导入 2 (12分钟) 探究学习 3 (18分钟) 创作表现 4 (7分钟) 5 评价拓展 作品欣赏 (2分钟)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从以下5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猜谜语 身材小巧又轻盈 一年四季穿花衣 春来绿衣秋黄衣 直到冬天落满地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让学生初步感受叶子在一年四季里的变化。) (谜底:叶子) (二) 探究学习 看 闻 摸 说 画 教育家周一贯说:“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叶子直观的看,到感观的闻、摸,再到内化的说、画,分五步梯度递进,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叶子纹理的美感,最后把它创作表现出来,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探究学习 看 闻 摸 看一看 通过引导学生“看”叶子,了解叶子的形状及颜色。叶子形状有椭圆形、心形、掌形、剑形、扇形、针形……。不同的叶子有不同的颜色,哪怕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颜色也有丰富的变化。 说 画 (二) 探究学习 看 闻 摸 说 画 通过“闻”叶子的气味,加深对叶子的感知。 闻一闻 (二)、探究学习 看 闻 摸 摸一摸 通过“摸”叶子感受叶子的质感和肌理,引出课题:《叶子上的小“血管”》。粗细变化的叶脉布满了整片叶子,这些叶脉是植物输送营养的“血管”,其中主叶脉粗,支叶脉细。 说 画 (二)、探究学习 看 闻 摸 说 画 说一说 叶子上的小“血管”都是一样的吗? 点 线 面 (二) 探究学习 看 闻 《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年级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中,主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摸 说 画 1. 画轮廓 2. 装饰叶子 画一画 画叶子上的小“血管”。 (三)、作品欣赏 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作业要求: 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装饰叶子。 (四)、创作表现 (作品展示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五)、评价拓展 自评、互评、师评结合在一起,不仅交流了创作心得,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学习了评价技巧,让孩子们学会欣赏。 作品评价 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再引导学生热爱及保护大自然。这个环节既落实了所学 知识,又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升华了情感。 (五)、评价拓展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展示作品让孩子们看到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叶子也能有这么多闪光之处,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有心人,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不平凡的美。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 装饰叶子 画轮廓 2. 绘画步骤: 8. 上的小“血管” 点 线 面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更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板书,我本课的板书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本课知识。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