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课件(48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课件(48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1课
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2—10
检: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重点)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3、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难点)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5、我国人权的特点?
6、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引言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武汉莫慌
我们等你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
习近平主席指示
思考:面对疫情,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基本原则
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视频:公民与人民、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1)含义不同:
(2)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3)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人员。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
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
公民: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权力:一种政治概念,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如:国家权力,人民享有的权力。
权利:是法律概念,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应。
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拓展:公民与人民、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第一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3
《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民选举人大代表
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管理国家事务
想一想:我们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吗?
人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直接投票、选举。
通过听证会进行监督。
借助网络、媒体进行监督。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途径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等。
劳动权
相关链接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宗教信仰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p5
2020年2月2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承担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医疗救治任务。此次抽组的医疗力量来自全军不同的医疗单位,其中,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医院抽组950人,先期抵达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450人纳入统一编组。此外,从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组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现地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让我们看到了大难当头人民子弟兵的担当。
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5)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等等。
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探究与分享
2021年1月,各省区市对口驰援河北的医疗队已陆续抵达,在医疗队出发与到达河北时常常看到这样一幕:各地交警沿途列队,用整齐化一的敬礼目送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逆行天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敬礼胜过千言万语。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25
人权写入宪法
养老、医疗保障
保障公民权利
开展就业再培训
实施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生命权
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特点
思考:我国从具体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
执法
司法
普法教育
监察
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求)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立法方面)
(3)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执法方面)
全面调查涉及李文亮有关问题
2020年2月7日13时2分,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这是继6日夜全网蜡烛刷屏、痛悼李文亮的24小时之内,又一次全网刷屏事件。不得不说,国家监委对涉及一名普通医生相关问题启动调查组专项调查,并且“经中央批准”,这是闻所未闻、极为罕见的孤例。但是,这也正是党和国家在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的大背景下,顺应民心之举。可谓民心所向、无可阻挡。
2019年12月30日下午,李文亮在同学群里提到:“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2020年1月1日,武汉警方发布通报称,一些网民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经调查核实,传唤8名违法人员,并依法进行了处理。两天后,李文亮收到警方的训诫书,警方认定“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的言论,不属实。
(4)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监察方面)
2月7日13时2分,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国家为什么这么做?这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武汉“造谣”者之一的李文亮医生说,“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如果当时大家都重视这个事情,或许不会有今天的疫情暴发。”怎样避免“湖北武汉8名散播谣言者被查处”类似事件的发生?请你对国家提建议
(5)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方面)
(6)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守法宣传方面)
(6)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知识归纳
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2)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5)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监察机关依法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多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求)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1000多万人口摆脱贫困
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
解决了500多万人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
2019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救济式扶贫
直接发放给贫困农户
开发式扶贫
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通过政府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帮助自我发展能力。
连片式扶贫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精准式扶贫
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思考: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提示】
(1)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①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优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
其次,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最后,政府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权利
的保障书
国家尊重

保障人权
宪法原则
(1)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经济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3)政治制度明确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5)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2.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3.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立法、行政、监察、司法、守法)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课堂
小结
【解析】本题以国家机关悬挂国徽、名称中包含人民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并符合题意,④中“绝对权力”明显错误。故选A。
课堂
练习
1 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很多国家国家机关都悬挂着国徽,许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这表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人民拥有绝对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 出席全国两会前,潘成英再次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几天后,她抵达北京参加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她的行囊里,装着写得满满的笔记本以及厚厚的一叠材料——关于发展寄宿制教育的建议。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

①基本途径
②唯一途径
③唯一形式
④基本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课堂
练习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潘成英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行使,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分析可知,①④正确并符合题意,②③说法太绝对。故选B。
B
3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高,人民的各项权利越来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这体现了(

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基本原则
②扶贫开发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④国家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
练习
C
【解析】本题以十八大以来的扶贫开发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可知,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扶贫开发只是人权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故选C。
4.2020年5月,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将“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摆在首位,从人权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③我国开始将农民纳入人权保障范围
④减贫行动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
练习
5.武汉疫情来势汹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仍在不断攀升。为了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部下发了延迟开学的通知。目前各地已经响应号召,并且因地制宜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切实做到“停课不停学”。这反映出
(
)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未成年人才需要国家的特殊保护
C.在生命安全与健康面前,受教育权不太重要
D.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
A
课堂
练习
6、
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目前,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1)大力扶贫有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该权利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答:人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答: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开展扶贫工作能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3)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回答两条措施即可)
答:国家首先应当注意正面引导,帮助困难群众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和生育观,破除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开创致富之路。同时,要从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他们必要的扶持,促使他们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课堂
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