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手机扫二维码拍照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内 ? B.?投影仪在屏幕上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 C.?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近视眼睛需要戴凹透镜来纠正 2.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 ? A.?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 C.?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 D.?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3.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 ? ? ? ) ? A.?f<9 cm ? B.?9?cm<f<18 cm C.?9 cm<f<12 cm ? D.?18 cm<f<24 cm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5.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 ?) A.?B点 B.?B点上方 ? ? ? ? ? C.?B点下方? ? D.?B点左方或右方 6.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 A.? ? B.? ? C.? ? D.? 7.白天在教室里的同学透过玻璃窗看到窗外的景物,晚上亮灯的房间里通过玻璃窗能看到玻璃窗户上自己的像。以上这两个现象分别属于( ? ?) ? A.?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B.?前者属于光的折射,后者属于光反射现象 ? C.?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 D.?前者属于光的反射,后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8.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门镜的作用于一个( ???) ? A.?照相机镜头 ? ? B.?幻灯机镜头 ?? ? C.?放大镜 ? D.?凹透镜 9.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 ?)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 ? B.?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仍然呈红色 ? C.?都呈蓝色 ? ? ? ? D.?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呈黑色 10.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若发光体与孔的距离不变,而改变屏与孔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 A.?屏越远,像就越大 ? ? ? B.?不管如何移动光屏,像总是正立的 ? C.?屏越近,像就越大 ? ?? ? D.?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像的大小总是不变的 11.白天在教室里,一同学用手拿着一个凸透镜伸直手臂对着窗外看,可以看到的像是( ?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 C.?倒立缩小的虚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2.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 ?? ?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13.小刚的妈妈常与验钞机打交道,使用验钞机可鉴别钞票的真伪.小刚好奇地启动家里的一台验钞机,看到钞票在灯光照射下显现出平时用肉眼看不到的数字和字母,这是因为( ? ?) ? A.?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有光照射就会发光 ? ? ? ? ? ? B.?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有紫外线就会发光 ? C.?灯光中含有大量红外线,能使钞票中的荧光物 ? ? ? ? ? ? ? D.?灯光中含有大量X射线,能穿透钞票中涂有荧光物质的部分 1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 ? ? ? ? ? ? ? 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5.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16.如图下图(1)所示,在南美原始森林的河流里有一种射水鱼,它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树枝上停留的昆虫等猎物后,便向猎物射水,使猎物落在水面上后进行捕杀,喷射出的水在空中呈抛物线形状。关于这个情景,请你在下图(2)中作出光路图表示:猎物P反射的光线是如何进入鱼的眼睛E的。 17.如图甲所示,S为发光点,试画出经平面镜MN反射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和相应的入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已知入射光线,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1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__________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19.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妍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的关系。 (2)小妍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大约放在刻度尺__________cm处进行观察比较。 (3)实验结论应用: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________。 (2)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那么蜡烛应向_______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像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_______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如果有人患了远视眼,那么应该配戴装有________镜的眼镜来矫正。 2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1)一同学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选填 “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A 7.B 8.D 9.D 10.A 11.B 12.A 13.B 14.D 15.D 16. 17. 18.(1)大 (2)5cm? ② 19.(1)大小? (2)35cm? (3)B 20.(1)视网膜,晶状体;(2)左;(3)晶状体,凸透镜 21.(1)不能(2)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合理即可);A;相等;垂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